教育的魅力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的魅力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教育的魅力讀后感1
《學習,別聽學校的!》,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教育家菲拉.費.畢爾肯比爾,他本人說這本書是寫給兩種人讀的,一是抵學校之前的學生父母,二是思想開放的教育工作者。我自認自己教育思想比較開放,自然成為名正言順的讀者。
只看了一眼,《學習,別聽學校的》就緊緊地抓住了我的眼球。但我并不驚詫,德國人以嚴謹而著稱于世,更何況,菲拉·費·畢爾肯比爾是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管理人才培訓者和著名作家,她絕沒有鳳姐那種恬不知恥炒作的勇氣。她所說的,定能反映德國學校教育的一些現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聯想到我們國家的教育現實,真的叫人汗顏。我們可以驕傲地說,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國,但如此泱泱大國卻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但卻有外籍華人獲此殊榮,真的是在淮南為橘,淮北為枳,歸根結底還是我們的教育問題。
肯比爾認為:“學習等于游戲”。它的意思是說:為了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我們要讓孩子游戲般地學到東西。要使學習過程重新成為一個有趣的、令人著迷的經歷,而且要為孩子創造成功的經歷。學習是游戲,而游戲同時也是學習。學習應該是快樂的,讓學生樂此不疲的,但隨便問我們的一些學生,有幾個是愿意自覺主動學習的。太多的條條框框,太多的要求,扼殺了孩子的天性,也磨滅了孩子的一點點的學習興趣。老師累,學生苦。
肯比爾還主張 “適時合作、討論”、“深入淺出、簡化知識”、“孩子教孩子”、“非教育者到學校”等等。肯比爾也主張,孩子應該走出去,這與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是一致的。但如今,在安全第一的情況下,孩子一年一度的春游也成了奢望。孩子就如囚禁在籠子中的小鳥,縛了翅膀的籠中小鳥。趙德成教授曾講了小雞學飛的故事,其實,有時并不是小雞不想飛,而是小雞被縛的太重。
肯比爾特別向我們介紹了瑪麗亞·蒙特索利寫過一本題為《孩子不是這樣的》,書中有這樣一段內容:“孩子……想要完整和獨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大人……阻礙他的工作……(大人)什么事都不讓孩子做,因為他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工作法則里,這些法則不允許他……浪費一丁點兒時間,像例行公事一樣,他給孩子洗澡穿衣,抱在懷里或者放在車里,收拾孩子周圍所有的東西,而不讓孩子參與這些事兒……” 的確是這樣的,老師替孩子做的太多,我們大人往往忘記了孩子對他們周圍的世界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幫助我自己去做事”,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我們應該思考這樣一句話“人們越是阻礙孩子按照他的方式學習并練習他所學到的東西,這個孩子在他的環境里就越顯得‘不健全’”。反思我們的學校教育,阻礙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學習的太多了,所有的學校、班級都普遍存在,從這一點上,我們的課堂中不健全的.孩子的確是很多的。
讓孩子在家里自由地學東西 。為什么?肯比爾說:“孩子在家里學東西越是自由,他將來在學校里的壓力就越小。而一個孩子在家里學習自己動手的機會越少,他日后在學校感到的學習壓力就越大,而且是不由自主的。換句話說:在您幫助您的孩子盡量地自己動手時,您就為您孩子的未來奠定了一個極重要的基礎,這事兒從紐扣開始,而到學校的家庭作業也還遠遠尚未結束!”
“沒有自由就沒有知識”這句話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句教師一定要還給孩子自由。但自由不是放任,自由不是替代,自由不是讓他們在家中是皇帝、公主。學校整體來說真的是不自由的,學校不可能讓全體學生那樣地自由,班級授課制自創辦之日起,其實在某些方面就限制了學生的自由。所以,如果我們一味相信學校,孩子將會忘記自由,忘記了自由,就會把自己的人性忘記,就會做出許多極端的事了。
以上幾個片段,只是書中的一小部分,之所以喜歡這本書還有以下幾個原因:一、這本書只有126頁,我一直認為教育名著應該薄一點,這本書的后面標的是10.2萬字,其實讀下來最多不過七萬字。如果我們目前的教育名著也能夠這樣,那就好了。二、這本書的插圖非常多,讀起來非常輕松。三、這是一本操作性非常強的書,只要讀了就想行動起來。四、這本書可以改變我們許多舊有的觀念,讓我們的思考更全面一些。總之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專著,這是一本老師與學生父母都應盡量提前閱讀的一本書。
教育的魅力讀后感2
草長鶯飛四月天,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拘囿于高樓林立的城市宅家生活已有2月有余,行動處處受限,內心卻一點點地淡然、平靜。“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有這么多零碎的時間可以暢快地讀一讀平時里無暇閱讀的經典書籍,這并不比外出踏春歡樂少,真是,沒有比讀書更好的娛樂更持久的滿足了。
4月,我們研修共同體開啟了“同讀一本書”活動,教育大家于漪老師主編的《教育魅力》就這樣如約而來。從教8年了,我好像從來就沒有考慮過自己是否具有教育魅力這個問題,當然,對教育魅力的內涵也是懵懵懂懂。不過在看書的過程中,隨著自己對教育魅力的了解越來越多,也越發地勾起自己很多教育回憶。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這是初入教壇的我對教育魅力的理解。當時的我認為,學識魅力就是教育魅力,一名優秀的老師就是一名學識淵博的人,她的魅力的實現就是育分,老師的價值通過學生的分值得以實現。上班第一年,受校長賞識,前腳剛踏出象牙塔,后腳直接踩進本校唯一一個重點班,“不知天高地厚”的我認為自己專業第一,降服這些高中生還是綽綽有余的,沒想到,第一個月的課堂教學就讓我如坐針氈。語文課上,我精心備的專業知識沒有機會講,整節課大段的時間都周旋于學生的語文知識之外的問題解答上,學生上問天文,下問地理,憑著著自己多年的文學基本功,堂堂課好在有驚無險,直到有一天有個學生在語文課上問了一個化學題,還高聲說“我們化學老師都沒解出來,老師,你一研究生再說不出來可就丟人了”,直到這一刻,學生的“挑釁”如一盆冷水把我澆醒,光有學識是無法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的。不記得自己是怎么走出教室的,雖然有一萬次想沖進校長辦公室辭教,但這懦弱的想法又被不服輸的自己掐滅。怎么才能降服這些故意發難的孩子?在與班主任、我的帶教老師交流之后,我實施了我的計劃,與這幫熊孩子斗智斗勇。
第一步:搞清楚他們朝我發難的原因。我私下找了幾個愛上課、愛攀談的學生聊天,從他們口中我得知帶了他們三年的語文老師解老師是一位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的老教師,學生們很喜歡上他那趣味多多的語文課,原以為高一還是這位有趣的解老師帶,沒想到殺出一個剛畢業的年輕教師,學生們一不舍陪伴自己三年的解老師,二不服我這新手,所以才在語文課上上演各種問答場景來“試水”,原來學生排斥我,不僅因為學識,更出于情感。本書當中提到了這兩種魅力-情感魅力。教師的'情感魅力是指教師用高尚的情懷去關心、愛護學生。教師的情感魅力表現在尊重學生的人格、關心學生的疾苦、寬容、諒解學生的過失、平易近人等;學識魅力。主要包括學識淵博,見多識廣,講授知識得法。學生接受教育,就會被教師的博學所折服,進而對教師產生學識魅力。在了解了原因后,我與學生的相處改變了很多,課堂上,我仍舊留5分鐘時間讓學生“發難”,只不過規則改成了我解答成功學生必須反答一個課堂問題,師生互問互答,不僅削弱了學生對我的抵抗情緒,調動了他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而且也讓學生看到了我的學識,讓他們由衷地說了“你的地盤你做主”。課堂下,我經常找那些課堂不主動發言、近來課堂表現起伏較大的同學聊天,有時候還會跟他們分享自己上學期間遇到類似問題時摸索的經驗,漸漸地,我發現這幫孩子跟我越發親近了,甚至有的孩子還跟我開玩笑“狄姐姐,你這小身材里寶藏不少呀”,現在我知道了,這就是書里說的魅力-才干魅力。包括對事物的敏銳觀察力、對學生有感召力、有清晰的語言表達力等;品格魅力。包括教師的信仰、追求、德行、人格、作風等因素。
這幫孩子我只帶了他們一年,但這一年的淚水和歡笑卻改變了我對優秀教師的認知,尤其是后來的班主任+任課教師的職業生涯里,我更懂得教師的教育魅力對學生的重要,育分,重要;育人,更必要。教學相長,唯有踐行-反思-再踐行,才能讓我們越來越有魅力。
教育的魅力讀后感3
讀了于漪老師的《教育魅力》這本書,感覺受益匪淺。這本書太多的感動,太多的魅力,太多的藝術,需要我去追逐,去領會,去反思,去品悟。每一項修煉都讓我受到啟發和深思,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平日自己日常的教學和教育工作中的細節,讀罷此書,我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還有那么多的地方做得不夠好。每個修煉都可以成為我今后教育教學工作的指領。在這里我要介紹自己體會最深的五點:
一、教師要注意自身形象
有道是“形象就是宣傳:形象就是效益:形象就是服務: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一切!”新世紀的教師形象應該富有時代的朝氣。這種朝氣,集中體現了當代教師應該更懂得美、追求美、體現美。講究外在的美、儀表的美、風度美的教師對學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學生的喜愛。整潔、得體、典雅、美觀的著裝,也是完成教育任務的需要。教師站在學生面前亮相,自然而然的成為“審美的客體”,通過自己形象的示范,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作為教師本身就是美的傳播者。因此,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和諧統一,是當代教師自我形象塑造應該追求的理想目標。
二、教師每天要反思一下自己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善于思考必定受益無窮。因為思考可以化解矛的癥結,使僵化的思維方式疏通,變得清晰,構建新的思維和理念。凡成大器的人都養成了善于思考的習慣。可關鍵是平時該怎樣做?這里的意見為我指明了方向:要持續不斷、讀思結合、以寫促思、系統性。
三、教師語言要有親和力
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要使語言具有親和力,就要注意平時言談要和藹可親如春風化雨細細密密潤禾苗,如清泉小溪涓涓滴滴入心田;課堂上和學生進行知識和思想的交流,語言要自然親切,熱情明快,做到活潑而不庸俗,文雅而不晦澀;對學生的提問、輔導解答要不厭其煩;課下可以融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進行無拘無束的交談。學生學習上有失誤或做了錯事也能夠循循善誘給予正確指導。學生生活中有苦惱或痛苦,教師要給予關愛,即使是一句溫暖的話語,也會讓學生心中燃起暖暖的愛意。
四、教師要與家長常溝通
生活向學校提出的任務是如此的復雜,以致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學素養,那么不管教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與家長聯系,這是每一個教師經常要做的工作。但往往是有事的時候才聯系,而且多半是作業不交或者出了什么事故的時候才聯系,所以,許多家長都條件反射似地怕接老師的電話。本書就提出很好的建議:教師應該在休息的時候,打兩三個電話,與家長閑聊一會兒,了解一下學生在家的'表現,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及家長對老師有些什么要求和建議等。平時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可以預防很多事故的發生,比“亡羊補牢”般的事后談話效果更好。
五、教師在教學中要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不同的教師在課堂上會演繹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藝術效果,盡管有規定的教材和相應的教學內容及要求,卻沒有固定的臺詞,課堂教學給予了教師充分的空間,可以自由馳騁,自由探索。從書上的例子可以得出要做到這點必須要求自己:設計獨樹一幟的個性化教學思路、尋求與眾不同的個性化教學藝術、塑造別具一格的個性化教學風格、展現略高一籌的個性化教學品位。
人們都說: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誠實和正直之中,他就學會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學生生活在友愛之中,他就學會了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可見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發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我又能給予學生怎樣的環境呢。這不禁讓我感覺到身上的責任重大。
最后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讀書,是教師的一種生活,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河流。
教育的魅力讀后感4
魅力,顧名思義,就是極能吸引人的力量。普拉斯曾經說過:“魅力有一種能使人開顏、消怒,并且悅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質。它不像水龍頭那樣隨開隨關,突然迸發。它像根絲巧妙地編織在性格里,它閃閃發光,光明燦爛,經久不滅。”文章有魅力,讀者才愿意主動去讀;人有魅力,別人就愿意與之交往。同理,一個擁有魅力的教師,學生就喜歡多親近,聆聽其教誨,甚至主動和其進行溝通交流。正如《學記》所云:“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教育中的魅力包括了形象魅力,情感魅力,學識魅力,才干魅力和品格魅力。在這五種教師教育魅力中,形象魅力是表面的,情感魅力能使學生受感化,學識魅力能使學生真正信服,才干魅力則有利于凝聚學生,品格魅力則可以影響學生的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魅力的形成是一個由內而外的長期過程,它是教師內在的美與外在的美的完美結合。
然而如何成為一個有魅力的教師,進行有魅力的教育工作呢?《教育魅力》一書給我很多的啟發:
(一)一個有魅力的教師應該是睿智、幽默的。我們作為教師應當具有豐富的語言表達和場景勾勒能力,在學習與生活中能引領學生發現、感受和領悟美,使學生能快樂、健康得學習、成長。正如書中所說“幽默的老師會帶來歡樂,使課堂不致單調”。
(二)一個有魅力的教師應該是寬容、貼心的。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并適時鼓勵學生,在對學生的教育教學中循循善誘,在和學生的交談中能不斷啟發和引導,同時富有責任感,能給學生創造一個安全、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書中有一段美國學者站在學生角度闡述的教師的寬容標準:“我相信她像其他人一樣會發脾氣,不過我從未見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教師不應該因為他們有缺點而全盤否定他們。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教師需要做的僅僅是精細的雕琢和打磨。
(三)一個有魅力的教師要有符合自身風格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不同的教師會在課堂上演繹出不同藝術效果,要想在課堂教學中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必須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思路的創新。尋求與眾不同的個性化教學藝術、塑造別具一格的個性化教學風格、展現屬于自己的個性化教學品位,注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育魅力核心在于教學實踐,體現在與學生的朝夕相處、春風化雨的過程中。
(四)一個有魅力的教師應該擁有淵博的學識。博學的老師能幫助學生不斷的拓寬視野,全面帶動自身的學習能力,提高文化、科學素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視野開闊、博聞強識、多才多藝、興趣廣泛的老師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這些品質像一塊磁石,牢牢的吸引住學生,教師自然也就成了學生效仿的榜樣。
(五)一個有魅力的老師應該兼愛,嚴于律己。老師應當注意自己在平時工作中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成長所起的影響作用。因為學生處于性格品質塑造階段,有時候教師一句不經意的話甚至一個眼神或動作,都有可能影響一個學生的終生。書中有學生如是評價他們的教師:“她的課堂猶如一個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學了”、“她的語調和笑容使我很舒暢”。學生能從老師的言談舉止中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教師需要更好地引領學生,構筑師生間的信賴。書中描述了作者自身的一段教育經歷:學校有一個行為偏差得厲害的學生,逃學兩年、打群架、偷竊。找到這個學生后,作者將他領回家,反反復復地教育他、鼓勵他,費盡心力終將他拉回頭。教育魅力便是全心全意地為學生解答思想、生活、人生的疑惑,并以一顆赤誠的愛心去鋪就學生的成長、成材之路。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帶著人格的魅力和靈性,去發現和喚醒生命的潛能,激發生命的活力。我們在每個孩子心中撒下愛的種子,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去鋪就孩子成長的道路。
【教育的魅力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魅力隨筆05-10
教育隨筆-表揚魅力10-01
教育隨筆:游戲魅力05-09
教育隨筆紅花魅力05-08
教育魅力隨筆15篇05-10
教育魅力隨筆(15篇)05-10
教育筆記-表揚魅力有多大?07-09
教育魅力隨筆合集15篇05-10
教育魅力隨筆(集合15篇)05-10
《教育魅力》讀后感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