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音樂鑒賞優秀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音樂鑒賞優秀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音樂鑒賞優秀教案1
一、教育理念
音樂欣賞課教學應從學生的興趣和發展出發,結合音樂生活的時代特點,改革陳舊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以素質教育和主體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充分運用音樂本體語言,使學生真正走進音樂、感悟音樂、理解音樂,使學生學會欣賞通俗音樂。
二、教學內容:人民音樂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音樂鑒賞》第十七單元第三十三節《流行風》。
三、課時:一課時
四、教學目標
1、聆聽《思念》、《懂你》及《好漢歌》,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并在此基礎上認識其題材、體裁及音樂風格。
2、在聆聽、感受、體驗歌曲的基礎上,了解通俗音樂的基本特征,并用健康向上的審美標準認識通俗音樂的社會價值。
五、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講解和指導,讓學生唱出風格,唱出文化內涵。
六、教學方法:
采用演示法、激趣法、討論法、講授法、啟發式教學
七、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播放流行的通俗歌曲《酸酸甜甜就是我》。(張含韻演唱)
2、學生在音樂聲中走進教室。
二、導入新課:
1、用歌曲導入課題:
請學生根據課前教師播放的歌曲,回答問題:
⑴、這首歌曲曲名叫什么?(《酸酸甜甜就是我》)
⑵、是由誰演唱?(張含韻演唱)。
2、結合所學習的音樂知識,思考一下這首歌曲屬于藝術歌曲、民歌還是通俗歌曲?(通俗歌曲)
3、提問:為什么喜歡通俗歌曲?
學生分析并回答。
教師提問后總結并出示課題:好聽,易唱易學的歌曲和音樂,比如輕音樂、通俗歌曲、爵士樂、搖滾樂、迪斯科音樂等等。這些都可以稱為通俗音樂。
(創設情景,播放與欣賞內容相關的歌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課題。)
三、新課
1、音樂知識:
(將音樂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
學生閱讀課本中的音樂知識,師生共同學習。
1)、通俗音樂定義。
2)、通俗音樂的內容。
3)、通俗音樂的特點。
4)、通俗音樂與民間音樂的關系。
5)、通俗音樂和古典傳統音樂的區別。
教師總結:通過對兩部分音樂知識的學習,我們對通俗音樂在定義、形式、內容等特點以及它與其它音樂形式的聯系區別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通俗音樂,在今天的欣賞課中,我們將要欣賞三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通俗歌曲。它們分別是歌曲《思念》、《懂你》和《好漢歌》。用心感受這三首歌曲所表達的不同的主題思想及它們在演唱風格上的區別。
2、欣賞音樂作品:
1)、閱讀課本提示并欣賞歌曲《思念》。
①介紹作品:《思念》創作于1987年,由毛阿敏在1988年春節聯歡會上首唱。 ②教師范唱:《思念》
③分析作品并提問:
A、歌曲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B、演唱風格應如何把握?
教師總結:歌曲表達了人生離別的思念、惆悵之情;演唱風格激動、哀怨。
C、歌曲中的“蝴蝶”指的是什么呢?那么歌曲中為什么比喻成蝴蝶呢?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歌中的蝴蝶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愛情,總的來說,是人們心中最寶貴最珍惜的東西。用蝴蝶比喻友情的美麗和稍縱即逝。 ④師生互動:啟發學生回答并演唱歌頌朋友的.歌曲。
2)、欣賞歌曲《懂你》。
⑴提問:①同學們熟悉這首歌嗎?(《懂你》,由歌手滿文軍演唱)。
②這首歌曲中的“你”指的是誰?(母親)
⑵介紹作品:《懂你》這首歌表現了一個母親為撫養子女含辛茹苦、甘于奉獻的偉大情懷。
學生閱讀課本提示,回答兩個問題:
A、這首歌曲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B、它的演唱風格是怎樣的。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的主題思想是了對母親的真摯美好的情感。演唱風格深情愛戀。
⑶學生演唱。
3、欣賞《好漢歌》
⑴欣賞歌曲《好漢歌》。
①分析歌曲:電視劇《水滸傳》主題歌。演唱風格粗獷、豪放。
②歌曲旋律特點:采用了河南民歌《王大娘釘缸》的民間音調,具有通俗與民歌相融合的特點。體現了通俗音樂與傳統音樂的聯系。類似的歌曲還有《青藏高原》(西藏民歌音調)、《天堂》(蒙古民歌音調)等。
⑵學生學唱歌曲。深入體會歌曲的演唱風格。
(這個環節的教學目標是聆聽音樂,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和理解。在這一環節中,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如名言、圖片及多媒體技術等吸引學生專注地聆聽音樂,深入體驗音樂作品,展開聯想和想像;能夠運用正確的審美觀、科學的方法,對音樂作品進行適當的審美評價。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根據個人的情感體驗、想象進一步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藝術處理與鞏固
1、同學們有喜歡的歌曲和歌手嗎?
2、同學們喜歡他們的理由是什么?
教師總結:現在的中學生大都有自己喜歡的歌手,喜歡的類型也多種多樣。喜歡的理由大致有兩點:首先他們喜歡歌手所演唱的歌曲,其次喜歡他們的形象和才華。
3、分析與辯論:“追星現象”。請同學們針對社會上出現的這種追星現象來思考這樣兩個問題:出現追星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追星,是青少年追求美、崇尚美的審美情趣的體現,是青少年朝氣蓬勃、活潑向上、追求個性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4、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怎樣認識這個現象?(將學生分成兩組根據這一現象進行辯論:追星的對與錯。
對中學生來說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為表現,但要把握好分寸:
1)不盲目追星。
2)不瘋狂追星。
3)善于從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積極的人生經驗。
(歸納拓展審美升華:圍繞本課內容,針對相關的熱點問題對教學內容適當拓展、延伸,豐富教學內容。)
五、歸納與總結。
(在課將結束時,用總結性的語言進行總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起了學生的遐想,激發興趣。)
在今天的音樂欣賞課中,我們了解了有關通俗音樂的相關知識,體驗了通俗音樂的獨特魅力,探討了與通俗歌曲有關的現象和問題。
通俗音樂大都沒有經過歷史的檢驗,多數是未得公認的音樂創作。通俗音樂中有優美經典的作品,也有一些商業化的、格調低下的作品和表演。因此,其中魚龍混雜,精華與糟粕并存。只有經過不斷實踐的檢驗,才能產生更多優美、高尚、具有高度藝術性的作品。
希望同學們能夠用心去聆聽、去體驗、去感受音樂。
高中音樂鑒賞優秀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聆聽《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和《海島冰輪初轉騰》,感受梅蘭芳大師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藝術風采,體驗、比較、南梆子和四平調兩種唱腔音樂在表現人物情緒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風格及特點。
2、了解京劇發展的歷史,感受中國國粹—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認識和了解京劇大師梅蘭芳,以及他為中國戲劇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
3、跟錄音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唱《海島冰輪初轉騰》選段的片斷,實踐體驗京劇唱腔獨特的韻味。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欣賞京劇唱段《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海島冰輪初轉騰》,并在學唱中體驗感受京劇國粹的`音樂風格,了解京劇的發展歷史和梅蘭芳大師的藝術成就。
難點:把握京劇唱腔的韻味,理解京劇這種綜合性表演藝術的特點。
三、教學內容安排
(一)欣賞一段由四大名旦表演的錄像片段進行導入。
(二)簡介京劇的發展歷史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紹梅蘭芳的藝術成就。
(四)欣賞由梅蘭芳演唱的京劇選段《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海島冰輪初轉騰》。
1.欣賞作品。
2.簡介作品的劇情。
3.介紹南梆子及四平調的特點。
4.學唱《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海島冰輪初轉騰》這兩首作品。
(五)欣賞李玉剛和梅蘭芳在表演上的不同風格。
說說你對兩個唱段的音樂情緒的感受與理解,分別塑造了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四、教學資源建議
(一)教材資源:教材配套課件中第四單元第八節中的全部資源與第九節中《京劇的行當》部分資源。
(二)錄像資源:四大名旦的表演錄像片段,梅蘭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海島冰輪初轉騰》錄像片段,李玉剛的錄像片段。
(三)教師資源,教師范唱并指導學生學唱。
(四)學生資源,發揮喜愛京劇藝術學生的特長,在課上充分展示其才華。
(五)網絡資源,查找相關資料。
五、教學方法與學習指導策略
(一)以聆聽、學唱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引導學生在親身感受體驗中,學習了解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學生對中國京劇國粹的興趣和情感。
(二)輔助視頻資料的播放,在視覺感官上引導學生理解京劇的綜合表演藝術的特征,使審美情感得到升華。
(三)引導、提示學生課外到劇院欣賞京劇藝術,身臨其境感受其京劇舞臺藝術的獨特的魅力。
高中音樂鑒賞優秀教案3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歌曲,激發學生頑強拼搏的精神,培養志存高遠、為夢想努力的積極心態。
過程與方法:通過體驗、模仿、探究、學唱等教學手段,深入剖析理解作品。
知識與技能:流暢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掌握流行音樂中的弱起、切分節奏。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流暢、完整、生動的演唱歌曲,能夠結合自身、體味作品的對于未來的憧憬。
難點:流行音樂中弱起、連續切分節奏的理解和學習。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設置情境,點擊課件,伴著舒緩的旋律,展示各種職業的工作圖片,引導學生選擇以后理想的職業,與同學們們分享。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聯系順勢引入本課。
(二)感知歌曲
1、教師播放音頻,引導學生思考一個問題:這首歌的情緒和速度是怎么樣的'?學生自由回答敘述、自信的情緒,速度中速。
2、再次聆聽作品,引導學生思考:聽完歌曲后,又怎么樣的感受?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講述了遇到挫折困難不怕輸,要勇敢面對才有美好的未來。
3、教師詢問學生: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旋律是什么?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開始教唱歌曲。
(三)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同學們進行發聲練習,氣沉丹田、輕聲高位的去練習,保護好聲帶。
2、教師范唱歌曲,學生輕聲跟唱或哼唱。
3、視唱樂譜
(1)注意旋律部分多處弱起節奏與切分節奏的處理,可先擊打流暢拍子再加入旋律。
(2)教師鋼琴伴奏,學生嘗試獨立唱旋律,注意弱起、切分節奏的處理。
(3)旋律部分還有多處倚音、跨小結連音線,教師采用“慢練—回歸原速”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唱譜。
4、理解歌詞
(1)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誦歌詞,并結合歌詞的意境去體會旋律中“從迷茫到堅定”的態度。
(2)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情感,說一說自己有關“從迷茫到堅定”故事。
5、完整演唱
(1)將歌詞加入旋律,有節奏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2)分組男生一組、女生一組輪流演唱歌曲。
(四)拓展歌曲
1、教師引導學生加入表現記號演唱。(師:請你們按照自己對這首歌曲的理解加入你認為合適的表現符號來設計演唱。)
2、教師利用課上最后x分鐘,引導學生每人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封信,在未來開啟時,看看是否不忘初心。
(五)小結作業
師: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成長過程,這路上可能有艱辛、困難或者巨大的打擊,也有幸福、喜悅和收獲的快樂,希望同學們走前,不忘初心,擁有美好的未來。這節課就上到這,同學們下課。
高中音樂鑒賞優秀教案4
一、課題
《賞析驚愕交響曲》。
二、教材分析
《驚愕交響曲》是人教版高中音樂欣賞的必修教學內容。是海頓的代表作品,其中以第二樂章最為著名。作品采用變奏曲式。第一樂章速度很快,感覺輕巧流暢。第二樂章速度變慢,開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輕,沒有什么變化,剎那間樂隊用的音量演奏,爆發出強烈的聲音,定音鼓猛烈地敲擊,模仿驚雷的聲音。樂曲第三樂章是小步舞曲,輕快活潑,音樂詼諧富有活力。第四樂章速度變得更快,好像是人們在歡快地舞蹈。因此本交響曲對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極其重要。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全體學生參與演奏,培養學生簡單樂器的演奏水平及合奏的能力。
(2)通過學生親自演奏作品,了解變奏曲式及變奏曲式的創作手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自己分析作品,模仿并實踐演奏,完成教學。
(2)發揮特長生的優勢,讓他們有更多的展示空間。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參與演奏,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器樂演奏的興趣。
(2)通過分析演奏作品,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海頓的創作風格,使學生更加關注他的作品,培養學生對古典音樂的鑒賞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分段賞析驚愕交響曲。
2.通過演奏作品,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海頓的創作風格,培養學生對古典音樂的鑒賞能力。
五、教學方法及教學設計意圖
1.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視唱、試奏、合奏等音樂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熟悉該曲的主題部分,從而促成“隨風潛入曲”的良好效應。
2.“xx”教學模式的實施。利用導學案媒介,針對學情,靈活處理“前置性補償--新知探究--形成性檢測--后續性補償”四環節,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營造生動課堂、生本課題、生成課堂、生長課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通過教師的`問題回憶上節課的內容。
(二)學生分析作品,用樂器演奏作品片段
現有樂器;豎笛、鋼琴、小提琴、二胡。
1.主題:全體同學用豎笛演奏。(強弱變化如何處理?注意最后一個音。)
2.分析與演奏四個變奏及尾聲:讓學生分析作品情緒、演奏樂器及選擇現有的樂器進行演奏。
(1)變奏一:再次請學生欣賞片段,聽一聽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我們可以使用哪種樂器來演奏?作品的情緒是什么樣的,海頓為什么用這樣的情緒演奏作品?
(2)變奏二:轉調為同主音的小調。請同學欣賞片段。
(3)變奏三:
①十六分音符用什么樂器演奏?
②欣賞片段,兩個聲部分別用什么樂器演奏的?我們可以使用什么樂器來演奏?用了什么創作手法?
(4)變奏四:
①樂隊強奏,弦樂以快速的六連音襯托。欣賞這部分內容,使用什么樂器演奏?
②欣賞后半部分,使用了什么樂器?我們用什么樂器演奏,作品是如何變奏的?最后的強奏如何處理?
(5)尾聲:
作者如何處理情緒?為什么?我們怎樣演奏?
3.在教師的指揮下完整地演奏作品。注意各段的連接及不同樂器的進入。
(三)小結變奏曲式并欣賞其他變奏曲式的作品片段
通過演奏作品,請學生說說什么是變奏曲式?請學生再欣賞兩首變奏曲式的作品片段,進一步體會變奏曲式。(《小星星變奏曲》、《少女的祈禱》)
(四)總結
通過演奏作品,同學們不僅對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對變奏曲式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五、學生活動
1.學生分析作品情緒、演奏樂器及選擇現有的樂器進行演奏。
2.變奏一:完全保持了主題結構,小提琴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襯托。主題可以用豎笛演奏,人數可以減半,(反復時換另一半),可用弦樂奏十六分音符,可選擇小題琴或二胡。學生分析作品的情緒,“驚愕”之后的愉悅。
3.變奏二:彈鋼琴的同學為我們演奏a部分。
4.變奏三:十六分音符可以用豎笛演奏。由雙簧管和小提琴奏出兩個聲部的旋律。可以使用長笛和小提琴演奏。這部分運用了復調的創作手法。所有樂器一起強奏,鋼琴演奏六連音襯托。學生全體演奏。
作品用弦樂演奏,可以用二胡和小提琴。加入了許多變化節奏,豐富作品。部分學生演奏,其他學生聆聽。強奏時所有豎笛加入,一起演奏。
5.尾聲:情緒有些壓抑,暗淡。因為“驚愕”過后一切都不會改變。豎笛演奏人數減半,弱收。全體學生完整演奏作品。(學生總結變奏曲式。)
變奏曲式:先奏出一個自成段落的主題,然后以一系列的主題變形,使主題通過多次不同的變奏而得到多方面的發揮。少則三五次,多則數十次。
六、教學評價
本節課教學目標明確、合理。通過學生分析作品,并通過選擇身邊熟悉的樂器親自演奏作品,進一步了解什么是變奏曲式,使枯燥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對西方古典音樂的興趣。
【高中音樂鑒賞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音樂鑒賞教案(通用10篇)03-03
高中音樂鑒賞爵士樂教案11-25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總結04-09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反思01-02
[優秀]音樂鑒賞心得體會09-06
【優秀】音樂鑒賞心得體會09-30
音樂鑒賞教學隨筆04-29
中學音樂鑒賞教學反思07-03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