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好餓的毛毛蟲》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好餓的毛毛蟲》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好餓的毛毛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從毛毛蟲的生理反應——“餓”出發,跟蹤追尋毛毛蟲的一系列活動:
1、餓了,吃了什么。
2、吃了,變成了什么。
教學準備:
PPT一個。
教學過程:
一、看PPT講述故事后。
(隨機)孩子交流,“你喜歡毛毛蟲嗎,喜歡它怎么樣?”。
二、(隨機)看PPT13—17張,與孩子交流,“毛毛蟲是怎么長大的?”
繪本《肚子好餓的毛毛蟲》設計思路和教學反思
一、繪本閱讀分析:
如果歸類,此繪本可以說是有關科學常識類繪本:揭示了變態類昆蟲的蛻變過程。卵——幼蟲——蛹(繭)——成蟲(蝴蝶)這是一條顯形的線;這一條線可以在不同年齡班上。這條線或者說這個主題變成繪本的方式決定了它的閱讀教學年齡段比較適合小班段(3—4歲)。繪本的構成元素是:
1、剪貼畫的表現手法,簡單淺顯,直觀直白(不注重細節)。
2、5以內的數數以及1和許多。
3、部分量詞。繪本的另一條線索是吃,吃什么,吃了變什么。“吃”跟孩子生活最密切的部分。而從吃的'內容看,“蘋果”等常見水果也顯示了低幼年齡。而我覺得我們的教學點就從“吃”入手,開展教學。
二、繪本教學設計思路
我的定位是精讀繪本。目標是讓孩子充分的說,接受孩子各種(所有)的“獨立”的“真實”的想法。互動方式是等待、猜測猜想。因此,我是這樣閱讀一幅圖的:呈現之后前一幅留問題——“靜待” (其實是孩子閱讀)————教師閱讀——猜測懸念。例如,第三幅,星期一,吃了一個蘋果。上法是:
1、留問題——“毛毛蟲會吃什么呢?”——靜待;
2、教師閱讀“東找找,西找找,找到了一個蘋果,這天剛好是星期一,毛毛蟲吃了一個蘋果”。
3、猜測“吃了一個蘋果,肚子感覺怎么樣?”教師閱讀“餓”,“繼續提問”:“餓了還會吃什么?”留問題轉到下一幅。
A給孩子留空間空白。
B接納孩子的所有想法。
C扭轉從眾思維——這是XX小朋友的想法。你的想法是什么?
三、繪本教學反思
孩子的大量的說、幾乎每位孩子說。給我很大的感觸。
我想不刻意追求效果,也不想入套。只想“我想我秀”、做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理解。
《好餓的毛毛蟲》教學設計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繪本故事,讓幼兒掌握毛毛蟲的生長演變過程。
2.了解其他一些特殊動物的生長演變過程。
3.學習為小書編寫頁碼。
二、活動準備
ppt、白紙、固體膠
三、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了解毛毛蟲的演變過程
1.(先打開幻燈片)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你們看,這是什么?(毛毛蟲)
對,就是一個關于毛毛蟲的故事,認識字的寶貝和我一起念《好餓的毛毛蟲》。
2.(不開)毛毛蟲小時候是什么樣?(孩子回答以后幻燈)你看到了什么?這顆小小的是什么呢?這就是毛毛蟲小時候。
3.(開)你看到什么?毛毛蟲怎么樣?(等孩子說完再用書面語講述故事)
4.(開)這里的`毛毛蟲在干什么呢?
5.(開)直接講述。
6.(不開)星期三它啃穿了什么呢?誰來說?
7.接下來星期幾了?會找到幾個好吃?(開)請誰來說(個別)語言能力強要求說完整
8.(開)星期五,誰來說?(看不清楚是吧,那是桔子)
9.(開)星期六,這么多東西,這回你們要仔細看,毛毛蟲啃穿了的到底是哪一些呢?(孩子們說)
請你先說給旁邊小朋友聽,等一下我要請能干的、能說完整的寶貝說被我們聽。
10.(不開)吃了那么多東西,你們才毛毛蟲吃飽了沒有?是嗎?毛毛蟲會變成什么樣子呢?我們往下看(開)
毛毛蟲什么樣子了?是的,它現在胖嘟嘟的,一點也不餓了。
(鼠標指繭)這是什么?
原來這是毛毛蟲繞著自己的身體為自己造的一個叫“繭”小房子,那毛毛蟲呢?它去哪里了?
哦,是的,它在里面,這時候它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蛹。
11.你猜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剛才故事講了一只毛毛蟲長大的過程,先是這個小小的什么?慢慢的變成了一只小毛毛蟲,經過很長的時間,吃了很多的東西,變成了蛹,最后終于變成了蝴蝶。
你發現了什么?(它叫什么?)卵
它叫什么?毛毛蟲;他們的名字一樣嗎?他們長的一樣嗎?
(二)、討論、了解一些動物的特殊演變過程
1.除了毛毛蟲會變蝴蝶,還有哪些小動物有特殊的生長演變過程?
青蛙:春天到了,青蛙媽媽在池塘里找了一個安全的地方,產下了好多卵,卵在水里覺得好舒服。有一天卵變成了小蝌蚪,一大群小蝌蚪快樂的在水里游來游去,過了一段時間,小蝌蚪長出了后退,又過了一段時間,小蝌蚪長出了前腿,尾巴慢慢的變短,漸漸的小蝌蚪就變成了青蛙,和媽媽長得一模一樣。
飛蛾:秋天,蛾媽媽找到一片漂亮的桑葉,把卵輕輕的產下了。卵寶寶安靜的躺在桑葉上,有一天卵寶寶變成了一條又小又瘦的蠶,蠶馬上就開始吃桑葉,越吃身體就越大,越吃身體就越胖,終于一天,蠶吃飽了,它就為自己做了一個叫做繭的小房子,自己躲在房子了變成了蛹,一段時候過后,它咬破了自己的小房子,變成蛾飛出來了。
蜻蜓:夏天快要結束,秋天馬上就要來了,蜻蜓媽媽趕緊把自己的卵產在水里,讓卵在水里自由的游泳,游著游著,卵變成了稚蟲(水躉),稚蟲也生活在水里,至少一年以后他們就會變成會飛蜻蜓。
(三)幼兒操作,制作小書
了解了這么多關于動物的特殊演變過程,我們來做一本關于動物成長的書吧。
你們知道一本書有什么?(封面,頁碼,封底)
《好餓的毛毛蟲》教學設計3
活動目標:
1、欣賞繪本故事,讓幼兒了解毛毛蟲的生長以及變成蝴蝶的過程。
2、通過看看猜猜說說,讓幼兒初步學會閱讀繪本并嘗試講述故事。
3、在閱讀中讓幼兒感受繪本故事的樂趣。
活動準備:繪本PPT
一、介紹封面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圖書。師:封面上有什么?(介紹題目、作者、圖)
二、集體閱讀:
看著封面上的毛毛蟲你們覺得講的是一個什么故事呢?你們見過毛毛蟲嗎?
1、師:月光下,一片樹葉上躺了一個什么東西?(小小的是“卵”)
2師:小小的卵會變成什么呢?這是一條怎樣的毛毛蟲?完整講述:星期天,“啵”的一聲,毛毛蟲從卵里爬了出來。(重點突出啵)師:毛毛蟲是從哪里來的呢?
3、師:又小又餓的`毛毛蟲準備去做什么呢?寶寶們,如果你們餓的時候會做什么呢?
師:毛毛蟲抬著腿準備去吃東西啦。
4、師:星期一,毛毛蟲吃了什么?(一個蘋果)完整講述:星期一,毛毛蟲吃了一個蘋果,可是他還是很餓。
師:接下來誰能用剛才的話來說一說毛毛蟲吃了什么?
三、自主閱讀
1、師:到了星期六,毛毛蟲還是沒有吃飽,它會吃什么呢?
師:吃了這么多的東西,毛毛蟲怎樣了呢?它還是當初那條又小又餓的毛毛蟲嗎?
師:長大了的毛毛蟲去哪里了呢?
毛毛蟲吐絲,把自己包了起來變成了“繭”房子
12、師:經過了2個星期,毛毛蟲咬破了繭終于變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四.分享閱讀:
原來毛毛蟲小的時候是一個小小的卵,慢慢的從卵里鉆出了一條毛毛蟲,慢慢的毛毛蟲吃了很多東西長成了大毛毛蟲,最后吐絲把自己包在繭房子里面,經過2個星期之后,終于變成了一只美麗的蝴蝶。
五.總結
結束師:讓我們也變成一只蝴蝶飛到外面去找春天吧。
【《好餓的毛毛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班語言《好餓的毛毛蟲》的教學反思07-03
好餓的毛毛蟲幼兒教師教學反思07-03
《好餓好餓的毛毛蟲》讀后感11-16
《好餓的小蛇》課后反思(通用8篇)10-21
《新年好》教學設計07-17
變成什么好課文教學設計06-28
說明是好設計06-27
毛毛蟲托班手工活動設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