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級數學《十幾減9》評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一年級數學十幾減9評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評課稿,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教學延伸。那么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十幾減9評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數學十幾減9評課稿1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它是在學生掌握了1O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它又是以后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
本節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會。設計的情境既切合學生生活實際,又能吸引學生興趣,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本課教材安排了兩道例題。例1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供教師選擇。體現了算法多祥化,學生再通過分析比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會用比較簡便的方法計算十幾減9,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我們調整了教材的.呈現方式,力爭體現課標精神。
一、創設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
教師首先用課件出示賣氣球的情景過程,這一情景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很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感受其情景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已設問,提出“還有多少個?”的問題。接著讓學生思考“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探討計算方法上。學生由于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會出現多種不同算法。先讓學生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組內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在學生感悟十幾減9的不同算法后,然后引導學生比較各種算法的優點,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
二、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年級學生自已提出有一定難度,因比,在教學中教師有必要指導學生選擇信息,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進行解答。教材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指導學生選擇一定的信息,提出問題并抽象出減法算式,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結果。通過這一環節。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交流合作,學會選擇
在教學中,通過分組活動,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學習聽取別人的意見,并對別人的算法進行理解,可以使學生的思維空間更為廣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在多樣化的算法之中,必定有一些是比較簡單或比較適合自己的,引導選擇恰當的方法。
四、呈現方式多樣,體現趣味性
本課設計了開鎖、送信、開火車等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制作了一些有趣的實用的課件,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讓學生體會到在學中樂、樂中學。
本課教學是從兒童的生活實際中抽象出數學算式,我們依托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對教材進行了新的組合、加工和創造。
此外,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處好算法多樣化與最優化的關系,允許不同發展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
2.學生要能使用其中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3.本課是十幾減9的第一課時,只要求學生能正確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學生算得又對又快。
一年級數學十幾減9評課稿2
上周三聽了楊老師的《十幾減9》的一節課。我認為楊老師教態自然、富有激情,課的設計自然流暢,條理清晰,是一節成功的數學課。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充分關注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
在課的開始,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復習相關的原有知識,設計了數的分成、合成、9加幾和加減混合的口算,為孩子們搭建了學習新知的橋梁,同時讓孩子們做好心理的準備和學習新知的準備。
二、鼓勵算法多樣化,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
新課程提倡的算法多樣化在楊老師的課堂上得到充分的`體現。例如讓學生完成“13-9”計算后在同桌間或向全班同學講述自己的計算方法,并通過“可以怎樣算?”“還有不同的算法嗎?”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為學生之間的數學交流提供較大的空間,學生思維品質得到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有幾點想法。課中楊老師出示主題圖后,問學生:“圖上你知道什么數學信息?”一年級學生可能還不懂“數學信息”的意思,所以,這里是不是可以直接問:“你從圖上知道了什么?”或許孩子能懂得老師提問的意圖。另外,在提倡算法多樣化的同時,還應該適當提出算法最優化,在學生沒有意識到哪種算法比較方便時,老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其實在課中有一學生在說16-9的算法時就說到了他是想的加法,這時,老師就可以因勢利導讓學生發現利用以前學過的加法做減法比較方便。
【一年級數學十幾減9評課稿】相關文章:
《十幾減9》評課稿06-11
《十幾減9》評課稿03-22
一年級數學《十幾減9》評課稿12-12
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評課稿12-12
《十幾減9》數學課后反思06-24
數學評課稿(精選)10-01
數學評課稿07-03
數學評課稿01-28
《十幾減9的練習課》的課堂教案設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