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国产精品一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国产毛片久久国产-一级视频在线-一级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

時間:2024-01-08 15:28:28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我要投稿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集合15篇]

  在日常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各種知識點吧?知識點在教育實踐中,是指對某一個知識的泛稱。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集合15篇]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1

  1、菌落: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

  2、培養細菌、真菌的方法:

  (1)配制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2)高溫滅菌;(3)冷卻;(4)接種,將少量細菌或真菌放在培養基上的過程。(5)培養,恒定溫度的培養箱中培養,或在室內溫暖的地方進行。

  3、觀察菌落:細菌菌落比較小,多數光滑粘稠或干燥粗糙,白或黃色;

  真菌菌落比細菌大幾倍或幾十倍,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紅、褐、綠、黑、黃色。

  從菌落的.形態、大小和顏色可以大致區分細菌和真菌,以及它們的不同種類。

  4、細菌和真菌的廣泛分布:土壤中、水里、空氣中及至人體及動物和某些極端環境,都可以找到細菌和真菌。細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或有的要在無氧條件下生存(如泡菜制作)。

  只要這樣踏踏實實完成每天的計劃和小目標,就可以自如地應對新學習,達到長遠目標。由為您提供的八年級上冊生物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知識點鞏固:期末考試(人教版)祝您學習愉快!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2

  1、土壤微生物的類群

  土壤中的微生物種類繁多,數量極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幾億到幾十億個微生物,貧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幾百萬至幾千萬個微生物,一般說來,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種類和數量越多。另外,土壤表層或耕作層中及植物根附近微生物數量也較多。土壤中的漸生物主要有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和原生動物。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細菌數量最多,細菌占土壤微生物總量的70%~90%,而且種類多,它們多數是異養菌,少數是自養菌。放線菌的數量僅次于細菌,多存在于偏堿性的土壤中,主要是鏈霉菌屬、諾卡菌屬和小單孢菌屬等。放線菌雖然數量比細菌少,但由于其菌絲體的體積比單個細菌大幾十倍甚至幾百倍,所以在土壤中的生物量也相近于細菌。土壤中的真菌各種類型都有,但以半知菌類為最多,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層中。土壤中的藻類數量遠遠少于上述各類,主要有綠藻、硅藻等。土壤中的原生動物都是單細胞異養型的,主要是纖毛蟲、鞭毛蟲、根足蟲等。上要是纖毛蟲、鞭毛蟲、根足蟲等。

  2、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土壤中的微生物有些對農業有害。如反硝化細菌,能把硝酸鹽還原成氨散失到大氣中,降低土壤肥力。但多數是對農業有益的。

  2.1合成土壤腐殖質

  腐殖質是一種黑色的膠狀物質,它常與礦物質顆粒緊密結合在一起,成為土壤有機質的.主要類型,對土壤肥力有重要的影響。腐殖質的形成,是由一些異養的微生物,如某些腐生細菌,把土壤中的動、植物殘體和有機肥料分解,然后再重新合成的。當土壤溫度較低,通氣差時,嫌氣性微生物活動旺盛,腐殖質合成速度加快,并得到積累。

  2.2增加土壤有機物質

  每當溫暖多雨季節,在潮濕的土壤表層藻類大量繁殖。藻類具有光合色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增加土壤中的有機物質。固氮菌能固定空氣中的氮,成為自身的蛋白質,當這些細菌死亡和分解后,其氮素即可被植物吸收利用,并使土壤中積累很多氮素。

  2.3促進營養物質的轉化

  在土壤溫度高、水分適當、通氣良好的條件下,土壤中的好氣性微生物活動旺盛,腐殖質分解,釋放出其中的養分供植物吸收利用。硝化細菌能把有機肥料分解產生的氨轉變為對植物有效的硝酸鹽類。磷細菌分解磷礦石和骨粉,鉀細菌分解鉀礦石,把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磷和鉀轉化為能被植物利用的形式。土壤中的原生動物吞食土壤中的細菌、單細胞藻類、真菌孢子和有機物殘片等,對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起著明顯的作用,并促進了物質的轉化。

  2.4其他作用

  土壤中的微生物除了上述的幾個作用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有益之處。如土壤中的真菌有許多能分解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等,對自然界物質循環起重要作用。真菌菌絲的積累,能使土壤的物理結構得到改善。放線菌能產生抗生素。如我國使用的“5406”是由涇陽鏈霉菌制成的。總之土壤中的微生物對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促進自然界的物質循環具有重要作用。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3

  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動物和微生物

  第一節動物的運動方式

  一、運動的意義

  一方面尋找和攝取食物,遷移到適宜自身生活的棲息場所,另一方面有效地躲避天敵的危害。

  二、動物運動的方式

  1、動物在水中的運動方式:水中生活的動物種類多、數量大,運動方式多種多樣,如水母的漂浮運動和倒退運動;草履蟲、海龜的劃水運動;蛙的游泳等。

  2、動物在陸地的運動方式:主要依靠附肢的活動,使身體在地面上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躍等。1爬行:這種運動方式是依靠肌肉的收縮或者附肢的運動把貼近地面的身體推向前進。

  2行走:這種運動方式的動物四肢比較發達,可以將身體支撐起來,并通過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

  蹬使整個身體向前運動。如貓、狗、大象、馬。

  3奔跑:是指當行走速度加快時,在某一瞬間四肢都會離開地面,身體騰空。如生活在草原上的○

  羚羊、斑馬等大多數哺乳動物,還有一些鳥類如駝鳥。(區分行走和奔跑的關鍵在于四肢

  是否同時離開地面,身體騰空。)

  4跳躍:這種運動方式的動物具有發達的后肢或后足,依靠彈跳使身體騰空運動。如蝗蟲、青蛙、○

  袋鼠、山雀等。袋鼠前肢短小,后肢特別發達,常常以前肢舉起,后肢著地,以跳代跑。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保持平衡,當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為第五條腿。

  蠕動:一些無脊椎動物沒有附肢靠蠕動進行運動,這種運動方式比較緩慢。如蚯蚓。6、攀援:指生活在樹林中,營樹棲生活的一些哺乳動物。如猴子、猩猩等。3、動物在空中的運動方式:依靠翅或翼的活動,進行滑翔和鼓翼飛行。

  滑翔:一些大型鳥類雙翅左右伸展不動,身體從某高處向前下方飄行,好像滑雪一樣順坡而下的飛

  行方式,是一種省力的運動方式。

  鼓翼飛行:依靠雙翼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動空氣而獲得上升和前進的動力。

  第二節動物運動的形成

  一、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1、組成: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兩部分組成。2、功能:具有支持、保護和運動的作用。

  (1)關節面:由關節頭和關節窩構成,上面覆蓋著關節軟骨。關節的結構(2)關節囊:由結締組織膜構成,其內壁可分泌滑液。(3)關節腔:內有少量滑液,能減少關節之間的摩擦關節軟骨作用:有彈性,可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脫臼:關節頭由關節窩中滑脫出來的現象。

  第2節動物運動的形成

  一、骨骼

  1、概念:人體全身的骨由骨連結構成骨骼。

  中軸骨:位于骨骼中央部位,包括顱骨、椎骨、肋骨和胸骨。2、分類附肢骨:位于骨骼外圍部分,包括肢骨和帶骨兩部分。肢骨構成上肢骨和下肢骨;帶骨

  連接四肢和軀干。

  二、骨骼肌

  1、組成:由肌腱和肌腹兩部分組成。(肌腱:骨骼肌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部分肌腹:中間較粗的部分)

  2、分類:頭頸肌、軀干肌和四肢肌。

  3、功能:參與運動,維持人體形態、保護內臟器官、參與呼吸和排便、表達情感、維持體溫等。三、軀體運動的形成

  1、形成:運動由骨、關節和骨骼肌三部分共同完成,以骨為杠桿、關節為支點、骨骼肌收縮為動力形成運動。

  2、調控:骨骼肌的收縮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和控制。3、肌肉在運動中的協作

  (1)任何一個運動都是由多塊骨骼肌協調完成的。例如:

  屈肘: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肘部屈伸由兩組肌肉群共同完成伸肘: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雙手自然下垂同時處于舒張狀態,雙手有重物同時處于收

  縮狀態)

  第1節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

  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一、先天性行為

  1)概念:是動物生來就有的,不依賴于個體生活的經驗,通過遺傳、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行為,又叫本能行為。

  2)特點:所有動物都具有先天性行為,○2是動物出生后每一次遇到的某一特定刺激能做出的反應。

  3)舉例: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雞撫育小貓,哺乳動物幼崽吸吮乳汁等。

  二、動物的后天學習行為:

  1)概念:動物在后天生活過程中,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后天學習行為。如鸚鵡學舌,小狗算數,猴做花樣表演。

  2)意義:使動物對環境的改變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應。

  3)特點:大多數動物都具有學習行為,不同動物的學習行為有較大的差異。

  2最簡單的學習行為是一種習慣化,當同一刺激重復發生和連續多次作用于一只動物時,○

  該動物對這一刺激的反應就逐漸減弱直到消失。

  第2節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

  一、動物行為的分類

  1、根據行為的發生分為:先天性的本能行為和后天性的學習行為。

  2、根據行為的功能分為:取食行為、領域行為、攻擊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節律行為和社群行為。

  二、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

  1、取食行為:動物不斷從外界獲取食物而生存的行為。

  特點:動物的食性不同,捕捉食物的方式也我種多樣。

  2、領域行為:動物為保衛自己的領域而發生的行為。

  特點:領域的大小各不相同。

  2領域沒有明確的界限,但領域占有者卻熟知它的邊界。○

  3動物常用姿態、氣味、鳴叫等方式來警告周圍的動物,保衛自己的領域。○

  3、攻擊行為:同種動物個體之間常常由于爭奪食物、配偶、領域等發生相互攻擊或爭斗。

  特點:雙方的身體很少受到致命傷害。

  4、防御行為:不同種類動物之間為保護自己、防避敵害的行為。

  特點:警戒色:有些生物往往具有鮮艷的色彩和毒刺或者難聞的氣味。

  2擬態:尺蠖靜止不動時,形狀像樹枝。○

  3保護色:比目魚、變色龍等動物身體顏色能隨環境顏色的變化而改變。○

  5、繁殖行為:與動物繁殖有關的行為。

  包括:雌雄兩性動物的識別、占有繁殖的空間、求偶、孵卵以及對后代的撫育等。6、節律行為:動物有許多周期性的、有節律的行為。

  舉例:生活在海灘上的動物的潮汐節律行為;蝶、蛾類的日節律行為;人類和靈長類動物

  雌性個體的月節律行為;動物的換、遷徙等年節律行為。生物鐘:是動物體內以生物化學反應為基礎的復雜機制。

  7、社群行為:群居生活的動物,各成員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生活所表現出的一系列行為。

  ⑴特點:營群體生活的'各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間還形成不同的優勢等級等。(由于受到食物、水源等特定環境因素的吸引而聚集形成的動物群體,各成員間無明確分工,也不需要合作,是簡單的聚群,則無社群行為,如成群的蝗蟲等。)

  第3節動物行為的研究1、在野外的自然狀態下,實地觀察動物的各種行為,這種研究方法就是觀察法。2、研究者對研究對象都施加了不同程度的外界影響,然后再觀察研究動物的行為,這些研究方法都是實驗法。

  3、法布爾研究昆蟲用的方法主要是觀察法。4、費里施對蜜蜂色覺的研究主要用的是實驗法。

  5、廷伯根對銀鷗幼雛求食行為的研究主要用的是實驗法。6、勞倫斯對小野雁學習行為的研究主要用的是實驗法。7、實驗法和觀察法的區別與聯系

  主要目標區別方法程序材料處理聯系觀察法描述動物的行為表現借助器具直接觀察對動物不施加影響實驗法說明行為發生或變化實驗處理后再觀察對動物施加影響實驗法以觀察為基礎第17章第1節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動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費者

  1、生產者:綠色植物是生物圈的主要成分,它們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無機物合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屬于生物圈中的生產者2、消費者

  (1)概念:生物圈中的動物必須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為食物,通過消耗綠色植物合成的有機物來維持生活。

  植食動物:直接以綠色植物為食的消費者,如兔、牛等(2)類型○2肉食動物:以其他動物為食的消費者,如狼、獅等

  ○3雜食動物:既能吃植物,也能吃植物的消費者,如棕熊等。

  二、動物是食物鏈的結構成分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各種生物之間有復雜的捕食與被捕食的關系,這種營養聯系形

  成食物鏈。

  (2)組成:生產者和各級消費者。

  (3)動物的作用:在食物鏈中,動物一方面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為食,同時也可能成為其他動物的

  食物,是食物鏈結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食物網:在一定自然區域內,多條食物鏈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形成食物網。

  3、生物種群的數量變化:由于生物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關系,使各種生物種群的數量趨于平衡。

  三、動物對環境的影響

  1、動物與環境的關系:動物不僅適應環境,從環境中獲得生活必需的物質和能量,而且能夠影響和改變環境。

  2、動物對植物生活影響:

  (1)積極影響: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促進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2)不良影響:如:浮游動物大量繁殖時,引起水體透光程度降低,影響浮游植物的分布和光合

  作用;蝗蟲和害鼠危害農作物。

  第2節我國的動物資源

  一、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動物與人類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動物。

  二、我國的動物種類和珍稀動物

  1、動物種類:據統計,我國的脊椎動物有6300多種,占世界動物種類總數的14%,其中哺乳有450多種,鳥類有1200多種,爬行類有300多種,兩棲類200多種,魚類有3000多種。2、珍稀動物:我國有許多聞名世界的特產珍稀動物,如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白鰭豚、褐馬雞、黑頸鶴、揚子鱷、大鯢、白鱘、中華鱘等。三、我國動物資源面臨的威脅

  1、人類活動對動物資源的影響:由于人類活動引起的生態破壞,使動物物種的滅絕速度逐漸加快。據估計,鳥類和哺乳類在1600~1700年期間,大約每100年滅絕一種;在1850!1950年期間,大約每10年滅絕一種;20世紀后期以來,每3年就有兩種鳥類滅絕。

  2、我國動物資源面臨的威脅:新疆虎、野馬在我國境內已經絕跡,大熊貓、金絲猴、野駱駝等野生動物的分布區域明顯減小,個體數量驟減或處于瀕臨滅絕狀態。長江中特有的白鰭豚已經成為我國最稀少的瀕危動物之一。

  第3節我國動物資源的保護一、動物的多樣性

  1、內容: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2、關系:遺傳多樣性是物種多樣性的基礎,生態系統多樣性為不同種類的動物提供了各自的棲息環境。

  3、保護措施:要在遺傳物質、物種、和生態環境三個層次上加以保護。二、動物多樣性的保護

  1、就地保護:為保護動物多樣性和珍稀野生動物資源,把包括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區域劃

  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有效措施,它保護了珍稀野生動物及其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

  (2)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是就地保護的主要措施。

  2、易地保護:把野生動物從棲息環境中移到瀕危動物繁育中心等地,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繁殖管理,然后向已絕滅的原有分布區實施“再引入”,以恢復野生種群。

  (2)原因:棲息環境不復存在、種群數量極少或難以找到配偶等。

  (3)意義:作為就地保護的補充措施,為行將滅絕的動物提供最后的生存機會。三、法制教育的管理

  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中國自然保護綱要》等法律文件。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一、微生物

  1、概念:生物圈中,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低等生物。2、種類:

  (1)單細胞微生物:如細菌、放線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藍藻等。(2)多細胞微生物:如各種霉菌和大型真菌等。

  (3)沒有細胞結構的微生物:如病毒、類病毒和朊病毒等。二、微生物的生活1、代謝類型

  (1)腐生:有些細菌和真菌能夠分解枯枝落葉、動物尸體和糞便等中的有機物,獲得生活必需的物質和能量的營養方式。

  作用:把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非生物環境,供綠色植物再利用,屬于生態系統的分解者,對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寄生:一些細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生活在其他生物體的體內或體表,并從這些生物體獲得生活所必需的物質和能量的營養方式。

  作用:在生態系統中,寄生性微生物發球消費者。

  (3)自養型微生物:有此致微生物像植物一樣,能夠利用光能或化學能將無機物轉變成儲能

  的有機物,滿足自身對營養物質的需要。

  作用:發球生態系統的生產者。2、生長特點:生長繁殖速度極快。

  3、作用:微生物的代謝活動特點以及極快的繁殖速度,使它們成為生物圈的重要成分,尤其腐生

  性微生物工程作為生物圈中的分解者,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

  第2節微物生與人類關系一、微生物與食品

  1、酵母菌:是一類單細胞真菌,廣泛用于食品和發酵工業。如烤制面包或蒸鏝頭、釀酒等。2、醋酸菌:用于釀醋。

  3、乳酸菌:用于制酸奶和泡菜。制泡菜時,乳酸菌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分解糖類產生乳酸。4、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靈芝等可以直接食用或制藥。二、微生物與疾病

  1、寄生在人體表面或體內,使人患病。如艾滋病就是由一種病毒引起的,它寄生在人體內的淋巴細胞中,使人體免疫能力下降。

  2、菌痢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傳染病,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患病主要是由于食用了被痢疾桿菌污染的食物。

  3、本身致病物質或毒素使人患病:如黃曲霉產生的黃曲霉素具有致癌作用,毒蘑菇、毒蠅蕈、毒

  粉褶菌等,被誤食后會使人、畜中毒。三、微生物與醫藥

  1、提供維生素:多數酵母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可提供醫藥用。

  2、抗生素:青霉素和頭孢素是相應的真菌產生的抗生素;鏈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和慶大霉素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線菌產生的。四、微生物的應用前景

  1、氨基酸、有機酸、酶制劑、菌肥和農藥生產方面得到應用。2、生產沼氣;利用秸桿、糞便和產甲烷細菌等產生沼氣。

  3、用于基因工程:涌過基因工程用微生物產胰島素、乙肝疫苗、干擾素等。4、生產動植物產品;今后可由微生物大量生產動植物產品。5、在采油、冶金、治理環境污染等方面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4

  1、人體的運動系統包括骨、骨連結和骨骼肌。骨和骨連結組成了人體的骨骼。人體的骨有206塊,包括頭骨、軀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2、骨根據其形態可以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各骨的形態雖然差異較大,但是結構卻很相近,長骨的結構包括骨膜、骨質和骨髓三部分。骨膜內有血管、神經和成骨細胞,成骨細胞對骨的生長和再生有重要作用,人體發生骨折,成骨細胞能使骨愈合、再生;骨質有骨松質和骨密質之分,骨松質結構疏松,能承受一定的'壓力,骨密質致密堅硬,抗壓力強;骨髓腔內有骨髓,人年幼時骨髓為紅骨髓,紅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紅骨髓會轉變為黃骨髓。

  3、人體的運動系統具有支撐身體、支持運動和保護身體內部器官的作用。

  4、骨連結有3種形式:不活動的連結、半活動的連結和活動的連結。其中活動的連結又叫做關節。

  5、進行運動時如果用力過猛,就可能導致關節頭從關節窩滑脫出來,造成脫臼。

  6、人體大約有600塊骨骼肌,骨骼肌可以分為頭頸肌、軀干肌和四肢肌。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肌腹在中間,呈紅褐色,主要由肌細胞組成,外面包有結締組織莫,里面有許多血管和神經。

  7、骨骼肌受到刺激,就會收縮、舒張,牽動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產生各種運動。

  8、骨骼肌群在運動中受到神經系統的支配,相互協作共同完成某項活動。如: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5

  大動脈管壁彈性纖維較多,有較大的彈性,心室射血時管壁擴張,心室舒張時管壁回縮,促使血液繼續向前流動。

  大動脈的結構特點

  大動脈又稱彈性動脈,如主動脈、肺動脈、無名動脈、頸總動脈、鎖骨下動脈和髂總動脈等。大動脈與中動脈是漸變的.,其間沒有明顯界限。內膜比中動脈內膜厚,內彈性膜與中膜的彈性膜相連續;中膜:最厚,主要由40~70層有孔的彈性膜構成,故又稱彈性動脈。在彈性膜之間還有平滑肌及少量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外膜較薄,由結締組織構成,其中有營養血管、淋巴管、神經等。外彈性膜與中彈性膜相連,故分界不清。

  中醫的動脈:

  動乃數脈,見于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6

  1、目前已知的動物約150萬種,按有無脊柱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按生活環境分為陸地生活動物、水中生活動物和空中生活動物。

  2、水生動物最常見的是魚,此外,還有①腔腸動物,如海葵、珊瑚蟲;②軟體動物,如烏賊、章魚;③甲殼動物,如蝦、蟹;④海豚(哺乳動物)、龜(爬行動物)等其他水生動物。

  3、魚適應水中生活最重要的兩個特點:①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魚是:青魚、鰱魚、草魚和鳙魚。

  5、魚是較低等的脊椎動物。

  6、魚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減少游泳阻力,適于游泳。魚體分三大部分:頭部、軀干部和尾部。

  8、魚在游泳時主要靠身體_軀干部_和尾鰭_的左右擺動擊動水流產生前進的動力,其它魚鰭起輔助作用。魚在運動時,背鰭、胸鰭、和腹鰭都有維持平衡的作用,尾鰭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

  9、魚的感覺器官是側線(感覺水流、測定方向)。

  10、魚鰓為鮮紅色,因為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鰓絲既多又細,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觸面積,促進血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12、水由魚口流入鰓,然后由鰓蓋后緣(鰓孔)流出。在水流經鰓絲時,水中溶解的_氧氣_進入鰓絲的毛細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鰓絲排放到水中;所以經鰓流出的水流與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3、魚類的主要特征有:適于_水_中生活;體表被_鱗片_;用_鰓_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_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14、海馬是魚類,鯨、海豚、海豹是哺乳動物,龜、海龜是爬行動物。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7

  第一章 各種環境中的動物

  一、水中生活的動物

  重點:1.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及魚的呼吸方式。

  2.水生動物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

  魚適應水生的特點:①靠游泳捕食和御敵

  ②能在水中呼吸。

  藍色革命:用高科技開發海洋,如建造人工魚礁。

  二、陸地生活的動物

  重點:1.陸生動物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

  2.蚯蚓的.呼吸和運動。

  三、空中飛行的動物

  重點:1.鳥類適于飛翔的特征。

  歷史初二上冊知識點

  一、動物的運動

  重點:1.運動系統的組成。

  2.關節結構及各部分作用。

  二、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重點:1.區別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舉例說明行為的意義。

  重點:1.舉例說出動物的社會行為。

  2.動物社會行為的特點。

  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真菌

  1.真菌類型:木耳、蘑菇、靈芝、牛肝菌、青霉、曲霉、酵母菌(單細胞)等。

  2.青霉和曲霉的比較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8

  腔腸動物

  (代表動物:水螅,還有水母、海葵、珊瑚蟲)

  1、腔腸動物的身體結構比較簡單,其中大多數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蟲等;少數種類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P5圖

  2、水螅的體形輻射對稱,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經過身體縱軸可以有多個切面將身體分為對稱的.兩部分。(輻射對稱)這種體形的優點:該身體結構便于水螅感知周圍環境中來自各個方向的刺激,從各個方向捕獲獵物、進行防御。

  3、水螅的身體有外胚層和內胚層兩層細胞。

  兩層細胞中間填充著他們分泌的膠狀物質。由內胚層構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與口相通。外胚層有多種細胞,如刺細胞,他是腔腸動物所特有的攻擊和防御的利器,在觸手處尤其多。

  4、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是: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5、腔腸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海蜇經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可堆積構成珊瑚礁,它不僅可以形成島嶼、加固海岸,還為海底的魚類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棲息場所和庇護地。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9

  一、腦:小腦(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

  中樞神經系統:腦干(可調節身體基本生命活動)

  脊髓:周圍神經系統

  腦神經、脊神經:神經元是構成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具有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的作用。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2)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刺激,做出有規律性的反應叫反射。

  (3)反射的種類:

  簡單的反射——生來就有的,如:縮手、眨眼、排尿、膝跳等反射。

  復雜的'反射——人類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逐步形成的,如:語言、文字等反射。

  (4)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二、激素調節:外分泌腺:有導管、唾液腺、汗腺

  (1)分泌腺體:內分泌腺:直接進入血液循環

  垂體、甲狀腺、胸腺、胰島和性腺

  (2)激素:由內分泌腺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調節作用的微量化學物質。

  (3)常見內分泌腺和激素:內分泌腺;分泌激素

  作用;癥狀:甲狀腺、甲狀腺激素: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呆小癥、甲亢、地方性甲狀腺肥大垂體:生長激素促進骨的發育,調節生長發育。侏儒癥、巨人癥和肢端肥大癥胰島:胰島素調節糖代謝,降低血糖濃度。糖尿病、低血糖癥狀地方性甲狀腺腫:缺碘。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10

  卟啉環以四個配價鍵與鐵原子相連,形成四配位體螯合的絡合物,一般稱為血紅素。

  b類細胞色素的輔基是原血紅素即鐵-原卟啉Ⅸ。卟啉環上的側鏈取代基為4 個甲基,兩個乙烯基和兩個丙酸基與血紅蛋白、肌紅蛋白輔基的結構相同。a 類細胞色素輔基的結構是血紅素A,它與原血紅素的不同是在于卟啉環的'第八位上以甲酰基代替甲基,第二位上以羥代法呢烯基代替乙烯基。d類細胞色素僅在細菌中發現,它的輔基為鐵二氫卟啉,與其他細胞色素不同。c類細胞色素的輔基是血紅素以其卟啉環上的乙烯基與蛋白質分子中的半胱氨酸巰基相加成的硫醚鍵共價結合(見圖)。其他各類細胞色素的輔基都是以非共價鍵與蛋白相結合。還原狀態的細胞色素在可見光區具有特征性的光吸收帶:α帶、β帶、γ帶(或稱吸收帶)。通常a類細胞色素的α吸收帶位于598~605納米;b類的最大α吸收帶在556~564納米;c類在550~555納米;d類為600~620納米之間

  總結:細胞色素作為電子載體傳遞電子的方式是通過其血紅素輔基中鐵原子的還原態(Fe2+)和氧化態(弤)之間的可逆變化。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11

  1、保護色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除了保護色,動物的警戒色和擬態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2、推動生物不斷進化的原因是自然選擇。

  3、達爾文與自然選擇學說著作《物種起源》,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1)自然選擇的過程包括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2)自然界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而不斷進化。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12

  第一節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

  以白糖融解的實驗為例說明。分子并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顆粒,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而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二、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三、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四、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第二節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一、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1、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2、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三、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1、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2、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3、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

  4、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恒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四、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第三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一、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于:

  細胞的生長和細胞的分裂

  二、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13

  古人有“書中自有顏如玉”之說。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這篇初二生物上冊第三章知識點,希望可以加強你的基礎。

  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類食用、藥用、觀賞用等,與生物反應器和仿生關系密切。

  2、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個生物或生物的某個器官即生物反應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應器是“乳房生物反應器”,是對動物的基因進行改造。它意義在于:生產成本低、效率高,設備簡單、產品作用效果顯著,減少工業污染等。

  3、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的方法。常見仿生例子:宇航員穿的“抗荷服”,冷光燈,雷達,薄殼建筑,智能機器人。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初二生物上冊第三章知識點就到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新學期努力,豐富自己,鍛煉自己。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14

  一、骨骼

  1、概念:人體全身的骨由骨連結構成骨骼。

  中軸骨:位于骨骼中央部位,包括顱骨、椎骨、肋骨和胸骨。

  2、分類附肢骨:位于骨骼外圍部分,包括肢骨和帶骨兩部分。肢骨構成上肢骨和下肢骨;帶骨連接四肢和軀干。

  二、骨骼肌

  1、組成:由肌腱和肌腹兩部分組成。(肌腱:骨骼肌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部分肌腹:中間較粗的部分)

  2、分類:頭頸肌、軀干肌和四肢肌。

  3、功能:參與運動,維持人體形態、保護內臟器官、參與呼吸和排便、表達情感、維持體溫等。

  三、軀體運動的形成

  1、形成:運動由骨、關節和骨骼肌三部分共同完成,以骨為杠桿、關節為支點、骨骼肌收縮為動力形成運動。

  2、調控:骨骼肌的收縮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和控制。

  3、肌肉在運動中的協作

  (1)任何一個運動都是由多塊骨骼肌協調完成的。例如:

  屈肘: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肘部屈伸由兩組肌肉群共同完成伸肘: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雙手自然下垂同時處于舒張狀態,雙手有重物同時處于收縮狀態)

  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一、先天性行為

  1)概念:是動物生來就有的,不依賴于個體生活的經驗,通過遺傳、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行為,又叫本能行為。

  2)特點:

  1、所有動物都具有先天性行為;

  2、是動物出生后每一次遇到的某一特定刺激能做出的反應。

  3)舉例: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雞撫育小貓,哺乳動物幼崽吸吮乳汁等。

  二、動物的后天學習行為:

  1)概念:動物在后天生活過程中,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后天學習行為。如鸚鵡學舌,小狗算數,猴做花樣表演。

  2)意義:使動物對環境的改變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應。

  3)特點:

  1大多數動物都具有學習行為,不同動物的學習行為有較大的差異。

  2最簡單的學習行為是一種習慣化,當同一刺激重復發生和連續多次作用于一只動物時。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15

  一、動物行為的分類

  1、根據行為的發生分為:先天性的本能行為和后天性的學習行為。

  2、根據行為的功能分為:取食行為、領域行為、攻擊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節律行為和社群行為。

  二、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

  1、取食行為:

  動物不斷從外界獲取食物而生存的行為。

  特點:動物的食性不同,捕捉食物的方式也我種多樣。

  2、領域行為:

  動物為保衛自己的領域而發生的行為。

  特點:

  1、領域的大小各不相同。

  2、領域沒有明確的界限,但領域占有者卻熟知它的邊界。

  3、動物常用姿態、氣味、鳴叫等方式來警告周圍的動物,保衛自己的領域。

  3、攻擊行為:

  同種動物個體之間常常由于爭奪食物、配偶、領域等發生相互攻擊或爭斗。

  特點:雙方的身體很少受到致命傷害。

  4、防御行為:

  不同種類動物之間為保護自己、防避敵害的行為。

  特點:

  1、警戒色:有些生物往往具有鮮艷的色彩和毒刺或者難聞的氣味。

  2、擬態:尺蠖靜止不動時,形狀像樹枝。

  3、保護色:比目魚、變色龍等動物身體顏色能隨環境顏色的變化而改變。

  4、繁殖行為:與動物繁殖有關的行為。

  5、節律行為:動物有許多周期性的、有節律的行為。

  舉例:生活在海灘上的.動物的潮汐節律行為;蝶、蛾類的日節律行為;人類和靈長類動物

  雌性個體的月節律行為;動物的換毛、遷徙等年節律行為。生物鐘:是動物體內以生物化學反應為基礎的復雜機制。

  6、社群行為:群居生活的動物,各成員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生活所表現出的一系列行為。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相關文章:

初二上冊生物知識點12-14

初二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02-17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10-19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11-21

有關初二上冊生物必備知識點優秀02-16

初二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8篇02-17

蘇教版生物上冊知識點03-31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15篇(精華)12-18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常用(5篇)12-14

初二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優選[5篇]12-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a级黄视频 | 日本韩国高清 |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视频高清在线看 | 免费的黄色影片 | 中文字幕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九一香蕉视频污 |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 | 欧美国产日本 | 77788色淫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 | 免费韩国伦理片 | 另类视频欧美 | 欧美激情首页 | 在线网站黄色 | 国产综合视频 | 免费一级特黄欧美大片久久网 | 成人在线网 | bl男男全肉高h集合 bl男男全肉高h车 | 曰批全过程免费视频观看软件 | freevideos性欧美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 | 日日操夜夜爱 | 美女视频永久黄网站免费观看国产 | 99视频国产在线 | 99色播| 欧美日韩免费播放一区二区 | 精品日韩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伊人成人网 | 午夜剧场免费体验 | 密私密影院在线观看 | 在线精品亚洲欧洲第一页 | 超色视频| 成人午夜激情 | 亚洲综合伊人色一区 | 天天看天天射天天视频 | 亚洲第一免费播放区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 | 小处雏一区二区三区精 |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io | 成人女人a毛片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