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秒的認識》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秒的認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在認識時分的基礎上,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針的特征,初步在頭腦里建立1秒的概念。
2、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初步培養學生觀察、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促進個性思維的形成。
3、通過學習,使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積極、愉悅的數學情感,受到珍惜時間的。
教學重點: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從不同層面感受秒。
教學難點:探索秒針的計時方法,得出1分=60秒的過程以及學生對秒的感知程度。
教學準備:課件、鐘面模型、跳繩5條
一、 課前回顧
“我們學過哪些時間單位?”(時、分)“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1時=60分)“1小時可以做哪些事情?1分鐘呢?”
二、 情景導入
“大家對這兩個時間單位都非常了解,現在,我們就要上課了。”(出示課件,老師一邊單擊鼠標按鈕,一邊發出鐘表鐺鐺的聲音。)
“剛才鐘表每發出一次聲音是1小時,還是1分鐘呢?”(都不對)(時間太短了)
“要計量很短的時間,常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咱們一起來認識秒。”
三、 互動求知
1、“對于秒你們了解多少?”(預設:1秒很短,1分鐘是60秒,滴答一下是1秒)
2、出示計量秒的工具(課件出示)
3、(出示鐘面)“鐘面上最長的走的最快的就是秒針,大家看,秒是怎樣計時的?”(演示:秒針走一個小格是一秒)
4、小游戲:拍拍手,跟著秒針的節奏來拍。
5、感受1秒
(1)“1秒我們可以做些什么?”(眨一下眼,拍一下手,站起來或坐下,心臟跳動一次)
(2)1秒做一個自己喜歡的動作。(學生自由選擇)
(3)“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對1秒有什么感受?”(1秒很短)(教育孩子要珍惜時間)
6、體驗1秒的價值
出示資料
水力發電:1秒大約發電2700度
火車:1秒大約跑105米
人造衛星:每秒可行駛7900米
電腦:每秒可進行5萬億次計算
“1秒可以做這么多事,所以我們1秒鐘都不能浪費。”
7、認識幾秒
(1)“秒針走1個小格是1秒,走1個大格呢?”(課件演示)(一起數一數)
(2)練習(課件演示)
秒針從1走到4共走( )大格,也就是()小格,是( )秒。
(3)播放一段音樂(小豬佩奇)感受有幾秒。
8、秒與分的關系
(出示課件)
觀察:秒針走一圈,分針有什么變化?
思考:秒和分之間有什么關系?
(得出結論:1分=60秒)
9、體會1分鐘的價值
(1)“給你1分鐘,你想做什么?”(拍球,跳繩,寫字,數數,做題等等)
(2)“現在老師計時,每組選一名代表拍球,跳繩,其他同學幫他們數,看他們1分鐘的成績有得多少。”
10、小結:“1分鐘大家做了這么多事,它的價值可真大,一節課有多少分鐘?”(40分鐘)“這40分鐘里你們有哪些收獲?”(交流收獲)
四、課堂練兵
“我們利用學習的這些知識來解決一些問題,好嗎?”(出示練習)
1、填寫合適的時間單位。
(1)媽媽每天工作8()
(2)小紅跑50米的成績是9()
(3)做一次深呼吸要4()
(4)小明每天大約睡覺9()
(5)小明吃飯用了20()
(6)從中捷到滄州市坐公共汽車車大約需要1()
2、相信自己的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分針從6走到9表示經過了15分鐘。()
(2)秒針從6走到12表示經過了30秒。()
(3)分針走1大格時針就走一小格。 ()
(4)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 )
3、比較大小
3分( )150秒 9分( )90秒
140秒( )2分 4分3秒( )243秒
4、結合生活實際填空
體育老師對第一小組同學進行50米測試,成績如下:小紅用9秒,小麗11秒,小明8秒,小軍10秒,他們中()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五、課堂總結
“40分鐘時間雖短,大家掌握的知識可真不少。可見今天這節課我們沒有虛度。如果天天如此,事事如此,我們才真正是時間的主人。”
板書設計:
秒的認識
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
1分=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