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1
我是一個愛讀課外書的女孩子。我讀過很多課外書,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莫過于《三字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經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師。它教會我許多做人的道理。直到現在,我還經常翻閱它。它每次都能引起我的思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開篇的短短幾句話說明了環境對人性的影響。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很相近,但是在成長過程中,由于生活、學習的環境的不同,慢慢地人的習性就會相差很遠,有了好壞之分?梢娭車h境對人成長影響很大。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有出息,即使在古代也不例外,所以才有了孟母三遷的'故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边@句話一直鞭策著我奮勇向前。玉石只有經過雕刻打磨才能成為器物。同樣的,一個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懂得知識和道理。人之初,上天賜予我們每個人成為“玉”的機會,可為什么長大后,人與人之間卻會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呢?除了環境的影響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各人后天努力程度不同造成的。只有愚蠢和懶惰的人才會把自己的失敗歸咎于老天的不公。要想得到更多,就必須得付出辛勤勞動。如果今天不把握大好時光好好學習,整日游手好閑,無所事事,就只會一事無成。相反,如果你愿意刻苦磨練自己,將來就一定能成為光彩奪目的“玉”。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黃香非常孝順,九歲時就懂得替父親暖被窩。父母養育我們長大,為我們操碎了心。成功時,父母陪我一起慶祝,失利時,父母在我身邊支持鼓勵,與我共渡難關。我們從小就應該懂得感恩,孝敬父母,讓孝順這一光榮傳統在我們身上傳承下去。
除了以上讓我感悟最深的名言和典故,《三字經》里還有很多充滿智慧,給人啟迪的名言、典故。它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是中華傳統的傳承使者,值得我們細細品讀。相信今后無論我多大了,走到哪里,都會在身邊帶一本《三字經》,時時翻閱,處處提醒我做人的道理,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2
周末,我重溫了《三字經》這本書,這次的閱讀,讓我加深了對書中許多句子的理解。思想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覺悟,我感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根深源長。
一打開書本,我被里面的每句話給吸引住了,比如:“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幾句話,我印象深刻。說的是:一個人,如果你不去學習,就不懂得道理,一個不知道倫理道德的'人,活在世上就沒有人尊重你。而后面的幾句話說我們年幼時要向老師,向長輩朋友學習禮儀。這些話讓我受益匪淺。
以前我不懂事,在學校里總以為學習不重要,上課不僅容易走神,不認真聽講,還常常惹老師生氣。成績必然一落千丈,每次的考試,成績總是倒數,班里的同學都在進步,而我一直原地踏步。每次的成績排名,都讓我受到沉重的打擊。從此我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漸漸的改正自己的缺點,開始認真聽課了。過了一段時間,果然成績提高了,我感嘆的說:“當初我不該上課不聽講,而耽誤了學習”,幸好后面我能懸崖勒馬。
平時我還認為,有些禮儀太繁瑣了,總覺得做與不做又有什么區別呢?有一回,我家中來了一位客人,爸爸叫我給客人端水倒茶,還對客人說:“叔叔請慢用”,那位叔叔笑著對我說:“謝謝,你真有禮貌”。我聽了叔叔的贊美,心里真高興,一整天整個人都是飄乎乎的,嘻嘻……
《三字經》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人做事。大家都一起來讀讀吧,讓中華的傳統文化永駐你我心!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3
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屹立于世界之巔,其中以少數兒啟蒙讀物《三字經》最為典型。我也覺得這本書很好,這本書三字一句,含義簡單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比说谋拘圆罹嗖淮螅怯捎谑艿胶筇焱鈦憝h境的熏染,差距越來越大!捌埐唤,性乃遷。教不嚴,師之惰......”如果不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也會受到遷移,而學習的根本辦法,就是專一。教育就是挖掘他們本性的善良,讓他們有一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
對于學習,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度纸洝分械拿恳痪洌加兄恍┑览碓谄渲,雖只有短短的三句話,但讓我受益匪淺。
記得,我看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古時候,一個孩子,被稱為“南方才子”,他就是唐伯虎。他從小擅長畫畫。一次,他被別人叫去幫忙作畫,還得到了獎勵;丶液,他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并自稱在這很有名氣,畫畫得不錯。媽媽聽后,沒有回答。過了幾天,媽媽要他去附近的一位老師家中學畫,唐伯虎就去了。
唐伯虎跟著老師認認真真地學,不知不覺就已經學了一年多了,老師說他進步很大,可以回家了,并準備了飯菜送他,飯前,他看見窗外的風景很美,學了一年多了,還沒發現這處美景,準備把腦袋探出窗外仔細看看時,“呯”地一聲,撞到了玻璃,窗戶明明是開著的.?怎么......唐伯虎用手一碰,才恍然大悟,哦!原來這是老師畫的畫!真是栩栩如生!我離這個境界還遠著呢!老師來了,他就要求還學幾年,當然老師就同意了。轉眼間又學了4年多,畫藝比以前好了許多,這4年中,他十分刻苦,果然畫技有了很大的長進。
這個故事告訴我了許多道理,茍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在這個故事中體現的很好,學習是自己的事,在學習中一定要認真刻苦,比如:有兩個孩子,從小一樣,但有一個孩子十分刻苦,做事很認真,而另一個很懶惰,遇到困難就怕了,最終誰會成功,一看就知道。小時候,不分高低,而每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努力后,就會有明顯的差距。努力,勤奮......就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如果以前沒做到,那么,從現在開始,改掉壞習慣,做到《三字經》中的每一條。
《三字經》,簡簡單單地三個字,句中卻蘊含著大道理,每一句都給我們不同的啟發,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們努力做到每一條,加油!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4
老舍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很熟悉的一位作家了,在此也就不多介紹了。倒是寫作背景得說說:話劇《寫于1956至1957年間,它是老舍一生中秀的戲劇創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說,它是“中國戲劇空前的范例”。老舍寫小說很少,卻寫了不少的戲。在寫《茶館》之前,他寫了話劇《春華秋實》、《西望長安》,在《茶館》之后寫了《紅大院》、《女店員》和《全家福》等!恫桊^》跟這些配合時事政治的作品,在題材、風格以及創作模式上,都大不一樣,他重新寫起了解放前寫慣了的“陳年往事”。
《茶館》的創作意圖是十分清楚的,它透過“裕泰”的茶館陳設由古樸→新式→簡陋的變化,昭示了茶館在各個特定歷史時期中的時代特征和文化特征。開始時,茶客的弄鳥、吃茶、玩蟲,雖有些略帶古風的聲色,但由于“偵緝”的出現及“莫談國事”的紙條,一動一靜,均產生著一種壓抑的氣氛。第二幕中,“裕泰”的生存,及茶館設施的更新與場面的收縮,無疑暗示著茶館在這個矛盾。不斷加劇的`社會中所作的抗爭。茶館中的“洋氣”以及那張越寫越大的“莫談國事”紙條,則預示著更大的危機。到了第三幕,不僅僅“莫談國事”的紙條寫得更大,數目更多,而且旁邊還有一張紙條:“茶錢先付”。這證明了茶館已經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而“茶錢先付”“莫談國事”顯然反映了一種因果聯系。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5
這學期老師要求我們誦讀《三字經》。通過誦讀和默記,我深深地體會到《三字經》中所講的仁、義、智、信在我們小學生成長中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令我折服。
在《三字經》這些淺顯易懂的文字中,講述了做人的準則,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中國悠久的歷史,許許多多我們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和接觸的知識,比如,我讀了《三字經》中講歷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展、不斷生存下來的;讓我對歷史有了一個概括的了解;再比如,我讀了介紹古時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后,就知道了我們中國曾經有許許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我一定要像他們那樣,努力學習,爭取獲得更好的成績,為祖國爭光;又比如,我讀了書里講孝敬那一部分,知道了如何去做一個孝敬父母與長輩的人;《三字經》中說到“有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為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先后三次搬家,讀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們為了能讓我讀書,不辭辛苦的工作,我從心里感謝我的爸爸媽媽!
在這薄薄的《三字經》中,蘊涵著許多人生哲理,等待我們小學生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實踐,去學習!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6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我最喜歡的是《三字經》,這本書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三字經》共378句,背誦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的內涵中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字經》中的“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給我感受最深,東漢人黃香,9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為人子女都應該實行和模仿的`。當我們擁有母愛的時候,當我們在母愛的陽光雨露里幸福生活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認真的想想,怎樣去回報母親的愛?就像九歲的黃香那樣,有沒有想過在自己穿棉襖時,只要能給父母一件布衣,母親就會高興的滿面笑容。在人生的每個旅程,都有母親的陪伴,然而我們卻并沒有回報給我母親同樣的溫暖,母愛總是自然而然地流露,總是毫無保留的付出,為了讓我們幸福地成長,對于偉大的母愛,我們要給予回報:在吃飯時,父母總是往自己的碗里夾菜、夾肉,然后又和藹的說:“多吃點,好好學習”。其實只要給他們捶捶背,洗洗腳,或者說聲“我愛你”,即使是些微不足道的舉動,他們都會熱淚盈眶,心靈總會感到十分欣慰。高爾基又言“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是的,母親就是這樣的愛,它讓你肆意的享受,卻往往不想讓你給予任何回報,因此,我們忽略了母愛的存在。百善孝為先,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三字經》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也是兒童必備讀物。讀這本書,你會懂得更多道理: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7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我可高興了。
我小心翼翼地翻開書的封面,映入眼簾的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查閱了相關資料,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而我自己的理解是:人小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只是學習方法和受到的教育不同,長大了就會有好、有壞。我從中得到的感悟是:我們平時交朋友,要交善良的、愛學習的朋友,不能交行為不好,好吃懶做的朋友,否則很容易誤入歧途。在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班里有一位同學,他原本學習成績很好,身上有很多閃光點,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他?墒撬徊恍⌒慕Y交了一個愛玩電腦游戲的朋友,經常跟著這個“朋友”出入網吧。有時候沒錢去網吧,還偷家里人的錢,學習成績更是一落千丈。真是讓人痛心!
書中還寫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是:一塊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樣的,如果不通過學習,就無法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我看法是:即使你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假如你不好好學習,不經歷磨煉,長大了也會一事無成,庸碌無為。讀了《三字經》,讓我明白了許多人生的道理,時時鞭策著我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真是應了那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白玉堂。讀書真好!
雖然《三字經》到我手上才幾天,我只讀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我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這本書,今后我一定好好品讀這本書,明白更多的道理,讓自己不斷成長。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8
《三字經》是一本千古名著,在好看的同時,它也蘊含著巨大又深刻的道理,大家快來聽聽這些有趣的故事和領悟這些深刻的道理吧!
其中第一小結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彼v的道理是: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一樣的,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由于受生活環境和后天教育的影響,行為習慣也就越來越不一樣了。所以我們要從小養成好的習慣。成為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很好的人。
接下來的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边@句話還有一個小故事呢!“孟子的`母親知道小孩子一定要有好的成長環境,便堅持給孟子選擇一個好鄰居,前后共搬了三次家。最后他們搬到了學校旁邊,孟母看著孟子多么熱愛學習,終于放下心來?擅献右灿姓{皮的時候,有一天,他竟然逃學啦!這可把孟母氣壞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身邊,當著他的面把織布機上的梭子折斷。梭子折斷后就不能織布了。孟母這樣做,是為了告訴孟子一個道理——學習也是不能中斷的,中斷后就會一事無成!倍嗌偃硕疾皇禽斣诹顺晒Φ钠鹋芫上,而是因為沒有堅持到底,輸在了前往成功的道路上。所以,大家必須要懂得只有堅持,才能成功的道理。
最后,我還要跟大家說:“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里的故事含義更深刻:“宋朝時期,有一個孩子名叫仲永,五歲的一天,他在家里忽然大哭起來,吵著要紙要筆。他的父親很驚奇——小仲永從沒接觸過這些東西,要它干什么?但還是向鄰居借來了紙筆。小仲永拿起筆就寫了一首詩,文采和內容都很像樣。他的父親連忙拿給村里的秀才們看,大家都稱奇。從此后,就不斷有人來請他們父子去做客,有的還拿出一些錢,讓仲永當場表演做詩。他父親很高興,帶著小仲永到處表演,卻沒有讓小仲永看一本書學習新的知識。轉眼間,小仲永已經十二三歲了。這一天,他見到大政治家王安石,又當場寫了一首詩。王安石拿起來看來看去,怎么都不像傳說中的那樣精彩。又過了幾年,仲永的才能完成消失了,變成的跟普通人沒有兩樣。王安石知道后,非常感慨,他心想——有才智的人不好好讀書,結果尚切這樣可悲,普通人再不好好學習,肯定會一事無成!闭埓蠹乙欢ㄒ獔猿秩W習。
大家一定要記住這些道理,好嗎?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9
如果說,有一本書,在誦讀時既能朗朗上口,包含很多故事,那有可能是《三字經》。
如果說,有一本書,在誦讀中不僅能朗朗上口,包含很多故事,又能講明道理,對我影響很大,那一定是《三字經》。
早在幼兒園,我們就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背誦《三字經》的前半部分。在大家的鼓勵下,我們把《三字經》當成了兒歌背誦,比一比誰更熟練,誰更響亮。雖然,我不認識其中的很多字,也不理解其中的具體含義,但是我學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如“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要我們學會尊敬師長,學習各種禮節,“香九齡,能溫席”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和體諒父母,“融四歲,能讓梨”讓我們懂得要尊敬兄長和友愛謙讓。
到了小學一年級,我們開始全文背誦《三字經》,早上在背,晚上再背,連放學的路上都在背。通過老師的介紹,我們了解了很多蘊含在《三字經》里的故事,“孟母三遷”、“管寧割席”、“孔融讓梨”、“女媧補天”、“大禹治水”、“臥薪嘗膽”、“立木為信”、“韋編三絕”、“孔子拜師”、“趙普夜讀”、“編蒲抄書”、“孫敬懸發”、“蘇秦刺股”、“車胤囊螢”、“孫康映雪”等等,我們在這些有趣的`故事中學到倫理思想和道德準則,懂得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今年暑假,我重新誦讀了《三字經》,發現短短的三個字里,包含了許多歷史、天文和地理知識。我最喜歡讀的是從“自羲農,至黃帝”開始這一大段,這是講述中國的歷史發展,各個朝代由盛到衰的過程。誦讀了《三字經》里關于朝代的段落,讓我更好地了解我們國家有這么悠久的歷史。
“讀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我在《三字經》的經典誦讀中尋得了無窮樂趣,希望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10
隨著錢文忠教授在《百家講壇》節目中講解《三字經》,學習國學的熱潮也悄悄興起。于是,我對照講解,開始認真閱讀起《三字經》這本古老卻經典的著作。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度纸洝芬唤泦柺溃磸V為流傳,實際上成為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經》被尊稱為“經”。三字經植根于,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學習《三字經》對于我們來說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即學知識之前必先學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學習中,成績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經》采用敘事和論理并舉的方法,運用大量的歷史,蘊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書。這本讀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廣泛深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也啟發了我們,當今家庭都只有一個獨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會問題的出現都是不良或不嚴而造成的,《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边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钡榷颊f明了為人父母為人師的責任和嚴格要求學生的重要性。另外,現在的獨生子女有很多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而《三字經》教導人們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書中說“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F在好多家長只看重學習成績,而忽視了教導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們能從小好好學習《三字經》,那么我們是否能更好地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
讀了《三字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加深了,進行中國經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覺得讀《三字經》、習《三字經》,把《三字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課堂中是非常有意義的,它既是民族知識的傳承、又是民族精神的發揚。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04-06
三字經讀書筆記11-27
《三字經》讀書筆記09-06
三字經讀書筆記06-22
《三字經》讀書筆記07-05
三字經讀書筆記01-23
《三字經》讀書筆記01-30
三字經心得體會03-24
三字經的心得體會06-23
《三字經》心得體會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