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作文(精華7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設計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設計作文 篇1
作文內容:
每個人都有好朋友,提起好朋友,總有說不完的話,你愿意把你的好朋友介紹給大家嗎?可以介紹他的外貌、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也可以介紹你們之間發生的事情:互相幫助的,合作完成的,受到表揚的,發生誤會的……總之要通過你的介紹,人們能對你的好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寫的時候,注意把內容寫具體,把語句寫通順。如果你不想寫朋友,也可以寫其他人。
習作要求:
1、要抓住這個人的特點觀察,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描寫,表現人物的特點。
2、 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注意不寫錯別字。
3、根據文章中心自己擬一個題目。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各種描寫表現人物的特點。
難點:通過具體的事寫出人物的品質。
作前準備:
回憶、觀察、積累材料。
教學過程:
一、審題指路
1、學生齊讀作文內容。
2、提問:這次作文提出了哪些要求?
3、討論歸納:
選材范圍:選擇好朋友寫一篇作文。
習作要求:要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的品質;通過人物的外貌、
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人物的特點。題目自己定,
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注意不寫錯別字。
二、指導選材
注意點:選好人和事。
1、選定自己真正熟悉的人——好朋友,想清他的性格特點。
2、選好事。再一次追問自己,是他做的哪一件事使我感到他具有這種品格?想清了對哪一件事印象深、最熟悉,就寫哪一件事。
3、學生討論。同桌交流討論,再指名交流,教師適當指點。
三、指導寫作
注意點:寫好言與行。
1、閱讀片段:
出示片段(投影) (一 )
那位姑娘笑著從我手中接過了車子,立即檢查起來。修車的姑娘抬起頭說:“是鏈條壞了,放心,會修好的。”不多一會兒,車子修好了,我正要付錢,修車姑娘卻擺手說不忙,指著自行車的前閘說:“這兒也松了,會出危險的!”突然間,我心中升起了疑團:“我連價錢都沒問,她會不會……”修車姑娘不管我愿意不愿意,又叮叮當當幫我修起前閘來。我心中的疑團越來越濃了。車子終于修好了,我滿以為她會漫天要價,誰知她只要五角錢。噢!她原來不像我想象中的那種鉆在錢眼里的人。我伸手從口袋里掏錢,可找遍了全身也沒找到,我這才想起早上換衣服時把錢放在桌子上了。為了不使自己太難堪,我對修車姑娘說明了情況。修車姑娘微微一笑說:“沒有帶錢?不要緊,走吧!”
思考:(1)文中寫出了修車姑娘的什么特點?
(2)作者是怎樣把這位修車姑娘的特點寫具體的?
(二)
記得有一次,我們跳牛皮筋缺個人,我想,小英除了看書外最大的興趣就是跳牛皮筋,大家商量了一下,準備請小英參加。我們急匆匆地來到她家的門口,只見她正坐在院子的.石凳上,兩手捧著書出神地看著,時而雙眉緊鎖,時而滿面笑容。我輕輕地走到她身邊說:“小英,我們跳牛皮筋少個人,你和我們一起跳吧!”可她一點反應也沒有。我火了,大喊一聲:“喂!我叫你跳牛皮筋呢!”這一喊把她嚇了一跳。我好言好語地說:“小英,我知道你會跳牛皮筋,所以想叫你和我們一起跳。”想不到,她卻說:“對不起,我正看到一半,不跳了。”我們一聽很生氣,就在她身邊搗亂。我們一會兒蹦蹦跳跳,一會兒大聲說笑,可折騰了好半天,小英連頭也不抬一抬,仍然聚精會神地看書。天黑了,我們只好沒趣地走了。
思考:
(1)說說這一片段中小英的特點是什么?
(2)為了抓住這一特點,作者重點寫了什么?是怎樣寫具體的?
小結:從上述片段分析中,大家可以看出作者之所以能通過具體
的事來表現人物特點,是由于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外貌、語
言、動作、神態的描寫,這是我們必須學習的方法。
四、獨立思考
打算寫什么人?什么事?反映這個人的什么特點?
1、同桌交流,說說自己準備怎么寫?
2、試列提綱
3、學生匯報,交流一些好的構思。
4、讀下水文,分別找出描寫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
五、學生習作
學生打草稿,教師巡回指導,重點幫助差生選材,中等生自能作文,優等生創新作文。
設計作文 篇2
前些天,書法課的王老師帶著我們6個同學來到俊秀的南山路,在西子湖畔綠樹環繞的浙江美術館,參觀了“發‘線’美藝術展”,參觀的過程中給懵懂的我們上了以“神奇的線條”為主題的美術課。這些用簡單線條組成的美術作品、紡織品美輪美奐,給我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對服裝設計充滿了好奇和興趣。
美術課的最后,王老師讓我們每個人臨摹一幅線條畫,我選的是具有漢民族特色的服裝畫。畫畫的過程中,我加入了自己的靈感,比如把大大的袖子改成了小袖口,以便干家務活時,不會弄臟了衣服;把長袍式樣改成了上下兩部分,分成了衣服和褲子,這樣運動的時候才不會被絆倒……王老師對我的畫大為贊賞,說我有服裝設計的天賦。他的稱贊讓我真的喜歡上了服裝設計!
我請爸爸、媽媽幫忙,找來了好多服裝設計的畫報和書籍,參照書刊上的圖案,加上自己的靈感,畫出了許多的服裝:有男裝,有女裝,有時裝,有傳統服裝,還 有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服裝……設計服裝成了我最大的.課余愛好!
忽然有一天,我接到了一封來自法國的信,打開一看:原來是“法國巴黎國際時裝周”的邀請函,邀請我作為中國兒童服裝設計師的代表參加時裝周呢!于是帶上自己的作品,來到巴黎參加了好多場的時裝秀,最后還 被評上了大獎!正當我在領獎臺上得意的領著獎時,“張安可!張安可!”媽媽一陣急促的叫聲把我給驚醒了,原來我坐在美術館的長椅上做了一個夢,手中還 拿著那幅“有漢民族特色的服裝畫”!
從此以后,我更加喜歡書法課和美術課,因為這些是服裝設計的基礎,要成為一個服裝設計師,就一定要能靈活的控制手中的筆。爸爸知道我的想法后,告訴我:“一個優秀的服裝設計師,他首先要是一個知識淵博、懂得歷史、善于在生活中發現美的人。”我覺得,爸爸的意思是,要設計出人們喜歡,受人們歡迎的服裝,光會用畫筆是不夠的,還 要學好各種各樣的知識,使我設計的服裝不光好看,更要有豐富的內涵!讓人們穿著我設計的漂亮的服裝,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
設計作文 篇3
教學目標:
1、本次“習作”教學,要注意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
2、圍繞“秋天的景物”,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感受、表達等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3、注重訓練學生理清思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設計理念:
“新課標”對四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是留心觀察、樂于表達,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和感想,特別注意用好平時積累的語言和有新意的詞句。因此,在設計這節“習作”課的時候,我注重從學生對秋天的“感受”入手,在學生把握了“秋天景物”特點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盡情地表達;并提醒學生用好平時積累的優美語句,愉快地寫作文。
教學過程中,我還注意從四年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切身感受出發,注重營造輕松和諧的寫作意境,注重對學生寫作的過程和方法的關注,注重對學生情感和態度的關注。
課前準備:
組織一次秋游或課外觀察活動;準備好“秋天的景色”的多媒體課件或相關的網絡資源。
教學過程:
一、觀察體會,感受秋天的特點。
1、導入秋天。
(老師激趣談話。)“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同學們,老師剛才朗誦的這句詩,大家知道寫的是什么季節嗎?(學生思考回答。)
好!有的同學說是春天,有的同學說是秋天。有“好景”、又有“黃”、“綠”這些色彩,到底是什么季節呢?老師請大家注意,詩里寫的是“橙黃橘綠”——水果成熟了!對,秋天。
看來我們還得逐字逐句地仔細觀察和體會,才能弄懂詩句的意思。
2、感受秋天。
下面我們來看一段反映秋天的景物的影片。(播放多媒體“秋天的景色”。)
從影片中大家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影片中播放的有藍天、白云映照著平靜的水面,城市里街道兩旁金黃的樹葉,山上火紅的楓葉,果園里成熟的果實,農田里成熟的瓜果、豐收的糧食等等。)
同學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見聞。(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剛才看過的影片,談一談各自看到的“秋天景物”的片斷。老師還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傾聽,激勵學生大膽地口頭表達,讓學生互相評論。)
除了影片中反映的“秋天景物”之外,根據大家的觀察,你自己覺得秋天是什么樣的呢?(老師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于秋天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3、把握秋天的特點
好!下面大家各抒已見,談談你見到的“秋天”的“模樣”吧。(老師安排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各組都討論好了嗎?哪位同學來說說,你覺得秋天有哪些特點?
(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不必強求統一。只要說的不是其它季節的特點就行。)
二、激發想象,描繪心中的.秋天。
1、(師)秋天像一首詩,秋天像一首歌,秋天像一幅畫,秋天像一個美麗的童話。古人說:“萬美之中秋為最”。同學們,你們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樣的呢?(老師激發學生盡情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
提示:視覺上——秋天是美麗的季節;秋天的天空很藍、云很白;秋天是金黃色的(樹葉);秋天是火紅色的(楓葉)、、、、、、
感覺上——秋天秋高氣爽、氣溫不冷不熱;秋天刮風下雨后會很涼;秋天人們會多穿些衣服;、、、、、、
概括地說:秋天是成熟的季節;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天是從炎熱走向寒冷的橋梁、、、、、、)
2、同學們,我們經歷過很多個秋天了,大家可能也參加過“秋游”活動吧。請談談你心中印象最深的一處秋天的景色。
老師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可以是旅游景點、農田、山野、校園等等,老師要指導學生最好是說出自己親身所見的秋天的景物。當然,學生如果說的是間接的見聞或加上合理的想像也要給予鼓勵。)
3、啟發學生用最貼切的語句來描述“秋天的景物”,注意運用平時積累的優美語言和詞句。
大家平時見過哪些描寫秋天的詞語呢?(如:一葉知秋 、秋高氣爽、天高云淡、秋風蕭瑟、秋風掃落葉、北雁南飛、、、、、)
老師給大家背幾節描寫秋天的詩句吧:“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等等。同學們一定也會背誦一些描寫秋天的詩句吧!(點學生背誦有關的詩句,并作簡短的點評。)
大家一定還讀過很多描寫秋天的文章,或是看過反映秋天景物的繪畫。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同學的心中,秋天也許都不相同。那么,你們就用心地去構思,重點描繪你感受最深的秋天的風景吧。在寫作文的時候,你可以根據需要,把你平時積累的描寫秋天的優美語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去,但注意要用得恰當、貼切。
三、精心構思,譜寫秋天的弦律。
播放理查德·克萊德曼演奏的鋼琴曲《秋的思語》,營造氣氛。
(師)從剛才的討論中,老師發現大家都很喜歡秋天。好!我們開始寫作文了。寫作文的時候請同學們注意:首先要安排好寫作的順序,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要詳細地寫;其次要寫出景物的特點,寫出你的真情實感;大家還要注意用上你平時積累的優美詞句,用好標點符號。
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寫好這篇作文,寫完后我們在課堂上互相交流、互相欣賞吧!(學生寫作文,老師個別輔導。)
設計作文 篇4
習作 1
第一課時
一、觀察畫面,學習例文
1. 仔細觀察四幅圖,說說他的四要素。
2. 分圖簡潔說說圖的意思。
(1)媽媽給小建買了一件棉衣。
(2)一棵小樹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3)小建和小華為小樹捆稻草。
(4)小樹也穿上了"棉衣"。
3.師生共同觀察第二幅圖上的景物,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敘述圖上場景的順序。
(1)要交代小樹所在的地方。
(2)要描寫小樹在寒風中的樣子。
(3)想象小華對小建說了些什么。
4.引導學生看圖口述。
5.閱讀全文。
6.下面請同學們運用這樣的方法仔細觀察下面四幅圖,也請大家練習寫一件事。
二、觀察圖面,運用要點,分圖口述
1.觀察四幅圖,說說這四幅圖講了一件什么事,給這件事加個題目。
2.觀察第一幅圖。
說說這件事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
說說小明這時的樣子。
3.觀察二、三兩幅圖。
這時小猴和小熊到了什么地方?他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導學生注意二、三幅圖之間的語言連貫。(提示難點)
4.觀察第四幅圖。
5.用剛才學習的方法觀察另4幅圖,練習說說。
三、明確要求
1、 讀習作要求。
2、 討論,任選一組寫一篇作文,也可以自己找幾幅連貫的圖寫。
四、打草稿。
五、多讀修改。
六、認真謄寫。
教后記:
習作2
教學目標
1、 提起手中的畫筆,為同學,老師,家長畫張像,也可以畫想象中的人。
2、 介紹畫中的人物,用文字為別人畫張像,寫一寫他的外貌,性格,愛好等。
3、 畫和寫的時候,都要抓住人物的特點。
教學重點
1、 重點介紹自己畫中的人物,寫出他的外貌,性格,愛好等
2、 畫和寫的時候,都要抓住人物的特點。
課前準備
1、 學生自己準備水彩筆和白紙。
2、 投影儀。
教學過程
1、 課前請一位同學離開教室。
2、 找一找,我們班級少了誰?
3、 如果讓你通過報紙來尋找他,你應該怎么辦?(畫像,把他的外貌描述出來)
二.畫像指導
1、你們看,這是武建設的畫像,誰來說說他的外貌?
2、根據這幅畫像,你能知道武建設有什么愛好嗎?(這 也是他的特點)
3、我們在畫像的時候,要把人物的特點畫出來,讓人一看,就知道你畫的是誰)
4、 學生畫像。
三.例文引路
1、 小作者怎么介紹武建設的這些特征的?我們看看這位同學的作文。
2、 指名譯名讀例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想一想,小作者從哪些方面介紹了武建設同學的特點?
3、 學生討論,交流
4、小結:介紹畫像中的這個人,可以寫他的外貌,也可以寫他的性格和愛好,但是,必須夠抓住任務的特點。
5、學生分別練習說自己畫像中的人物。
6、集體交流
7、指導:為抓住人物的特點,在介紹他的性格和愛好是,可以舉一兩個例子。
四. 學生習作
1、明確要求,向大家介紹人物是,要抓住他的特點,寫清楚人物的外貌,性格,愛好。也可以舉一兩個例子,語句要通順。
2.習作順序,先介紹他的外貌,再寫他的性格 ,愛好。每寫一部分用一個自然段,條理要清楚。
3.練習寫稿子,修改,謄寫。
教后記:
習作三
教學要求:
1讀懂“例文”,了解主要內容,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樣按順序抓住重點把在觀察所見景物寫出來的。
2、借助“例文”的提示,領會寫發現一要新,二要細。
3、按照“作業”要求,從觀察到的景物中,選擇兩三次,有條理地寫出來。
教學重難點:
借助例文,讓學生領會寫發現不但要新、細,還要注意按順序抓住重點觀察所見到的事物。
教學過程:
一、啟發交流,導入新課
1、 交流平時生活中新發現的情況。
2、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小草中的發現
二、揭示要求,明確目標
1、出示要求,思考:
(1)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2)小作者是怎樣描寫自己的發現的?
三、學習例文,總結寫法
1、指名讀,思考:文章主要寫了哪幾個新發現?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2、默讀,討論:小作者是怎樣把發現寫具體的?(找出有關的語句讀一讀)
3、小結:這篇例文通過小作者細致的描寫小作者又抓住了“新”這個重點,使文章變得具體、生動、有趣。所以,要寫好這次作文,我們必須做到:細觀察,抓重點。(板書)
四、遷移寫法,循序練習
1、 啟發談話:
人人都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同學們都是有心人,在生活中,你們曾有過哪些發現呢?想一想你的發現,把它有重點地回憶回憶。
2、口述。
①自由練說。
②同桌互說
③指名說
④師生共同評議
3、練寫。
把你的發現寫下來,看誰寫得有意思。如果你感興趣,也可以為作文配圖。
五、學生小組交流學習,并指導修改。
宗旨: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講托爾斯泰改小說的故事作為范例。
修改入手的幾個方面
1、 改病句。
方法:自己多讀兩遍,不通的句子改過來,不會改,可以請教老師同學。
2、 添詞句。
方法:小組討論,互提建議。修改效果自評辦法:自己讀讀修改前后的作文,覺得有進步就給自己畫上一朵紅花。互評辦法:請小組其他成員或班上其他同學讀兩篇作文,有進步就給打朵紅花,看誰得的紅花多。
六、謄寫習作
教后記:
習作4
教學要求:
1、讀懂例文《烏鴉反哺》,了解主要內容,初步了解例文是怎樣寫人物之間的對話的。
2、借助對例文的分析,初步懂得寫對話,一是要寫清楚說的什么;二是要寫出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表情和語氣等。
3、根據提供的對話材料,讓學生按照作業要求,練習寫對話。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掌握寫人物之間對話的方法。
難點:把提示語寫具體,注意提示語位置的變化。
教學準備:
1、投影片。
2、請幾名同學進行對話情境表演,提供寫作訓練材料。
3、聽錄音。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目標:讀懂例文,討論明法。
一、激趣導入
1、(投影映示小學語文第一冊漢語拼音“W”旁邊的那幅插圖)
提問:同學們,這幅圖你們在哪兒見過?圖上畫了什么?
2、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小烏鴉們漸漸長大了,烏鴉媽媽也老了,飛不動了,小烏鴉們是怎樣對待它們的媽媽的呢?老師請大家讀一篇短文《烏鴉反哺》。
二、初讀例文
1、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想:
(1)這篇短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什么叫“烏鴉反哺”?用“――”畫出來。
2、討論交流。
3、這篇短文寫“我”和媽媽看到烏鴉反哺時兩個人的談話,又叫對話,這堂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寫好人物之間的對話。(板書:寫對話)
三、討論明法
1、過渡:應該怎樣寫好人物之間的對話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例文是怎樣寫的。
2、再讀例文,結合書上的分析,明確寫法。
(1)學生再讀例文,思考:“我”和媽媽在樹林中說了些什么話?
(2)討論交流。
(3)哪些話是“我”說的,哪些話是媽媽說的?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①學生討論,點名回答。
②小結:寫對話要寫清楚是誰說的,說了什么。
(4)①對話中寫清楚是誰說的這部分叫做“提示語”,請大家看“我”和媽媽這幾句對話,用“~~~”畫出提示語,看看它們的位置一樣嗎?
②為了使文章顯得更活潑、不呆板,提示語的位置可以變化,有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還有的放在中間呢!有的情況下,提示語也可以省略。這時,一個人說的話就寫一段。我們這次作文主要要求同學們掌握提示語在前面和在后面這兩種方法。
③過渡:提示語除了告訴我們是誰說的,還能提示什么?
④小結:提示語除了告訴我們是誰說的,還能提示人說話時的語氣、表情、動作等。寫對話時既要寫清是誰說的,說了什么,還要寫出說話人的語氣、表情、動作等,這樣才具體、生動、形象。
(5)結合書上的分析,總結寫法(板書)。
①寫清楚說的什么,是誰說的。
②寫出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表情和語氣等。
教后記:
第二課時
目標:遷移仿作,練習說、寫。
一遷移仿作
1、輔助練習。
(1)情境一。
指名一名同學演示動作:歡蹦著走進教室,同時說:“我們班在廣播操比賽中得第一名啦!”訓練學生說一句描寫人物說話時語氣、神態、動作的句子。要求學生們仔細觀察,聽清說了什么,是怎樣說的。
(2)情境二。
老師和一名學生表演對話,要求學生聽清說了什么,是怎樣說的。
2、模仿作文。
(1)明確習作要求。
通過剛才的練習,同學們已初步掌握了寫人物之間對話的方法。下面請大家看一個小品,練習寫一段對話,請同學們注意聽清說話人說了什么,又是怎樣說的。
(2)課堂小品表演。
(3)同桌互相討論:小品中的人物說了些什么?是怎樣說的?
(4)播放小品的錄音,再現情境,幫助學生弄清說了些什么。學生邊說邊回憶人物是怎樣說話的。
(5)投影映示句子,學生練習說話。
同桌互說、指名說,然后評議。
(6)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連起來說清楚。
同桌互說、指名說,然后評議。
(7)同學們,剛才你們看了小品表演,根據小品提供的材料說了一篇作文,把事情說得很清楚,著重抓住了人物之間的對話,下面,我們試著給這篇作文起個題目。
指名說。
(8)練習寫稿,教師巡視指導。
(9)評議修改。
寫對話
說的什么 誰說的
說話時的動作、表情、語氣
習作5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資料,知道端午節的相關知識。
2、通過討論交流,明確訓練要求。
3、根據書中的有關材料,寫成一篇觀點清楚,說服力強的介紹端午節的小短文。
教學重難點:把書中提供的相關資料,合理利用,重新組織,寫成介紹端午節的小短文。
教學準備:端午節的活動錄像。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能說說我國有哪些傳統的節日嗎?這些節日分別有哪些習俗呢?
再過幾天,你們知道什么節日要到了嗎?
是呀,今天老師想請同學們來介紹一下端午節。
二、 閱讀資料,了解端午節。
1、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和傳說可多了,你知道哪些呢?
2、 學生介紹已有的相關知識。
3、 有為名叫胡瑞芝的小朋友找來了許多關于端午節的資料,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的讀一讀吧。
4、 學生閱讀資料。
5、 指名朗讀每一條資料,及時補充、豐富資料的內容,使學生清楚明白。
6、 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哪些呢?鼓勵學生談出獨特的習俗。
三、 討論寫法
1、 閱讀課后習作指導,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
(1) 介紹端午節的來歷
(2) 介紹端午節的風俗
2、 指導寫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這一天最主要的風俗是賽龍舟和吃粽子了,可你們知道:
(1) 端午節這一天,為什么要賽龍舟嗎?
(2) 你見過那種場面嗎?
(3) 人們除了賽龍舟,還會干什么呢?
3、 指名說說人們賽龍舟、吃粽子的原因。
4、 點評。
四、當堂習作
五、 作文反饋
1、 表揚習作較好的同學
2、 討論出現的問題
六、修改習作
1、 對照自己習作試改
2、 指名交流
3、組內交流、互評,師巡視
教后記
習作6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例文,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樣運用有力的事實和數據,把自己的觀點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
2.通過引導學生對周圍的事件發表個人的看法,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關注社會的良好品質。
3.能根據需要,有目的地搜集和處理有關材料,寫成一篇觀點清楚、說服力強的短文。
教學重、難點:
初步學習作者是怎樣運用有力的事實和數據,把自己的.觀點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例文,學習方法
1.夏志成同學為什么要寫這篇稿子?
2.指名讀例文,思考:夏志成同學是怎樣寫這篇稿子的?
3.討論交流
⑴小作者運用了開門見山的方法,用一兩句把引起自己關注的事情交代清楚,并表明了自己態度。
⑵通過小作者具體說明“蜻蜓是昆蟲世界中最出色的‘除害飛行家’”的事例,讓學生知道,習作時,要想使自己的文章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就要把搜集到的與平時積累的能證明自己觀點的材料進行選擇、整理,有條理地寫下來,要注意用客觀事實和具體數據來說話。
⑶結尾歸納了小作者的看法,發出呼吁,呼應了開頭,使文章更加完整、緊湊。
二.明確要求,完成寫作。
1.齊讀本次習作要求。
2.回憶自己在生活、學習中,哪些事情特別能引起自己的關注。
3.討論交流。
4.擬定題目,模仿例文進行寫作,師巡視。
5.指名讀,討論交流,評議。
三、認真完成作文草稿。
四、修改草稿,多讀。
五、謄寫,書寫工整。
教學后記:
習作7
教學要求:
1.能掌握日記的格式,并養成勤寫日記的好習慣。
2.能知道日記的內容比較廣泛。
3.能了解這則日記的內容及敘述順序。
4.能按要求寫一則簡單的日記,特別要注意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難點:選擇日記的題材。
課前準備:讓學生回憶一天中的所見、所聞、所想、所做的事。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弄清日記的格式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所學的日記的格式嗎?
2.指名學生回答。
3.我們不妨再看看例文的格式。
4.師生小結:第一行正中要寫年月日、星期幾和天氣情況,行空兩格寫正文。
二、使學生明白日記的內容
1.觀察插圖,看看:圖上畫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誰?她在做什么?
2.閱讀例文,想想:這則日記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3.朗讀書上的分析部分,說說日記的內容包括哪些。
4.幫助學生從作者寫“吃桃子”這件小事,明白日記的內容十
分廣泛,“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做過的事都可以寫”。
三、引學生了解日記的選材
1.設疑:既然日記的內容十分廣泛都要寫呢?
2.學生同桌討論,交換意見。是不是不加選擇,件件事
3.教師不忙下結論,要求學生默讀例文,思考作者為什么寫“吃桃子”這件事。
4.師生交流,共同小結:選擇的材料要有意義,不應該胡編亂造。
5.讓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做的事,哪些應該寫,哪些不應該寫,哪些不值得寫,并談談自己準備選擇其中的哪一件寫下來。
四、 引導學生掌握敘述的順序
1、再讀例文,看看作者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還寫了什么?
2.學生朗讀例文,討論交流。
3、例文告訴我們,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必須掌握敘述的順序:先寫什么,接著寫什么,然后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4.學生擬寫作文提綱,同桌交流。
5.自己準備寫一件什么事?敘述的順序是怎樣的?
6.教師評議,鼓勵長處,指出不足。
7.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己所要寫的事情。
8.指名交流。
9.學生下筆作文,教師巡視輔導。
五、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1、教師或學生講一些中外著名作家勤寫日記的小故事。
2、師生共談寫日記的好處:幫助積累材料,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自己觀察事物、分析思考的能力等等。
1、 號召學生養成勤寫日記的好習慣,讓學生談談今后將如何寫日記。
教學后記:
習作8《編童話》
教學目標:
1、 懂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了解主要內容及事情的前因后果。
2、 編一個童話故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和挑食的害處敘述清楚。
3、 讓學生從小養成不挑食和講衛生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讀懂例文,學會編一個童話故事,敘述要清楚。
課前準備:
1, 課前閱讀童話故事
2, 調查了解一年級或本班同學有多少人偏食,他們喜歡,不喜歡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健康有什么影響?
3, 從課外書上查閱或向醫生請教偏食的害處。
4、教學電子演示文稿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 同學們知道飯前不洗手有什么害處嗎?
2, 一年級有幾個小朋友不講衛生,飯前便后不洗手,你準備怎樣教育他?
(編一個童話故事)
3, 耿新華同學已經把故事編好了,請同學們打開書,我們一起來讀這個童話故事。
二 學習例文
1, 引導構思:如果你寫這個童話故事,你準備寫哪些方面的內容?
(怎樣不講衛生,不講衛生的害處。)
2, 初讀例文,要求讀通例文,讀懂大意。
3, 引導學生說說例文的大意。
(1) 指名讀例文
(2) 說說各自然段的內容
4, 組織學生討論
(1) 這個故事有沒有把不講衛生的害處講清楚?怎樣講清楚的?
(2) 你認為哪些地方寫的好?
5, 總結:同學們,耿新華同學在寫這篇童話時,先確定好自己寫作的主題――講衛生,然后展開豐富的想象,抓住小花貓怎樣不講衛生和不講衛生的害處兩個方面來寫,全文條理清晰、語句通順。今天,也讓我們來排一個養成良好習慣的童話故事吧!
三 按要求,編童話故事
1, 在你們的生活中,大家都會有哪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呢?書上就有幾幅圖,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 圖上都說了哪幾種不好的習慣呢?(寫字姿勢、愛吃甜食、挑食)
3, 你準備寫哪一幅圖,又準備怎樣寫呢?
以第三幅圖為例
1) 過課前調查,你發現誰偏食?他愛吃什么,不愛吃什么?(指名說說)
2) 偏食有什么害處?你從課外書上或醫生哪兒了解到了什么?(討論,交流)
3) 引導構思:你的童話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偏愛吃什么?不愛吃什么?對身體有什么影響?后來他是怎么做的?
4) 學生自行構思
5) 交流,評議
4, 第一、二幅的寫作指導同理。
四 學生寫稿(其中書面習作1課時)
板書設計:
習作八 肚子再也不疼了
小花貓不講衛生
怎樣不講衛生的
不講衛生的害處
教后記:
設計作文 篇5
[教學目的]
“感恩”是全人類的行為,也是愛的一種表現。一個人要是對大自然、對生命沒有一點感動,那將是很可怕的。從“感恩”入手,讓大家明白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從而培養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好品格,樹立自立、自強、自尊、自愛和樂于助人行善的思想。
一、感悟“感恩”,明確“感恩”含義。
(一)感恩的心(齊唱《同一首歌》)
作詞:陳樂融作曲:陳志遠
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有誰看出我的脆弱。我來自何方,我情歸何處?
誰在下一刻呼喚我。天地雖寬,這條路卻難走。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
我還有多少愛,我還有多少淚。要蒼天知道,不認輸。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二)出示“千手觀音”
所有人的人生,都有圓有缺有滿有空,這是你不能選擇的。但是你可以選擇看人生的角度,多看人生的圓滿,然后帶著一顆快樂感恩的心去面對人生的不圓滿。
---邰麗華
俗話說“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昔日“王祥臥冰求鯉”、“關羽千里單騎護嫂”、“諸葛孔明鞠躬盡瘁,病死軍中”……無不為“感恩圖報”。可以說,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此佳話何止千萬?
(三)談談“感恩節”
1620年,一些來自歐洲飽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船去北美新大陸尋求宗教自由。他們在海上顛簸折騰了兩個月后,終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現在的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陸。
在第一個冬天,半數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饑餓和傳染病。活下來的人們生活十分艱難,他們在第一個春季,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開始播種。為了生存,整個夏天他們都在祈禱上帝保佑并熱切地盼望著豐收的'到來,因為他們深知秋天的收獲決定了他們的生死存亡。
后來,莊稼終于獲得了豐收。大家決定要選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的感恩節。歷史上,美國人民為了自己能在饑寒交迫中幸存下來,感謝上帝和印第安人的幫助,慶祝收獲、合家歡聚。這就是美國感恩節的由來。
感恩節是美利堅一個不折不扣的最地道的國定假日。在這一天,具有各種信仰和各種背景的美國人,共同為他們一年來所受到的上蒼的恩典表示感謝,虔誠地祈求上帝繼續賜福。
思考:
1、什么是感恩?
“感恩”一詞,牛津字典的定義是:“樂于把得到好處后的感激之情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
感恩:簡單說就是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
2、為什么要感恩?
為了報答別人所給的幫助,為了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永遠流傳,為了人們生活更美好。
3、怎樣感恩?
時刻懷著感恩的心,用我們的言行去進行。
二、探究現象,分析原因,領悟道理。
閱讀下面幾則材料,并從材料出發,發表你的看法,領悟道理。
材料1:
一位年輕的姑娘因為生活的不幸,跳河自殺,結果被一位撐船的老人救了起來。
老人說:“我出一千元買你的雙手可以嗎?”姑娘拒絕了。
老人又說:“我出一萬元買你的雙腳,可以嗎?”姑娘沒有答應。
老人又說:“我出十萬元買你的雙眼可以嗎?姑娘依然不同意。”
老人這時嘆息說:“你看,你是多么富有,你有手、有眼睛、有鼻子,為什么要尋死呢?”
姑娘有所醒悟,她感謝了老人,重新回到屬于自己的生活里。
1、姑娘為什么要跳河自殺?【生活的不幸】
2、為什么不愿意出賣自己的器官?【受之父母,問心有愧,并無死心。】
3、“姑娘有所醒悟”,“醒悟”到什么?【生命可貴,心生感恩。】
4、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么快樂。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材料2:
上世紀90年代初,某地開展了“溫暖大家庭冬令營”活動,區政府各部門、街道居委會、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向全區43名孤兒伸出援手,免去他們的學雜費、醫藥費,幾筆補助金、捐款和日用品也陸續進到了他們家中。昔日的孤兒如今長大了,他們或事業有成、或結婚生子,可他們似乎忘記了讓他們順利完成學業的恩人。43個孤兒中,只有2個人去探望過曾經與之結對幫助的熱心人。那位工作人員說,他曾在馬路上遇到過一個當年結對的孤兒,但對方故意繞道躲開了。或許他們是怕難為情,怕被人知道曾經接受幫助“不光彩”的過去,但從那孩子的眼神里,我根本看不到一絲愧意,相反,他是滿不在乎地冷漠地離開了。”
1、孤兒們為什么似乎忘記了讓他們順利完成學業的恩人?
【有些人總以為上蒼欠他的,父母的呵護、師長的關愛、朋友的真情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他們視恩情如草芥,背信棄義卻毫無愧疚之意,感恩之心早已蕩然無存。】
2、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感恩是為人的基本準則,擁有感恩之心才能不斷蕩滌靈魂;同時感恩之心又有如玫瑰,需要細心栽培與呵護。
材料3:
有個國王有三個兒子,他很疼愛他們,但不知傳位給誰。最后,他讓三個兒子回答如何表達對父親的愛。大兒子說:“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帽子,讓全國的百姓天天把您供在頭上。”二兒子說:“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鞋子,讓普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是您支撐他們。”三兒子:“我只想把您當做一位平凡的父親,永遠放在我心里。”最后,國王把王位傳給了第三個兒子。
設計作文 篇6
訓練內容:側面描寫
訓練目標:通過訓練,學生能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掌握側面描寫的基本方法,學習合理運用側面描寫。
訓練重點:培養側面描寫的基本能力。
導寫過程:
一、賞析導入:
古人很善于側面寫人物的美,但很少直接寫其美,例如:《陌上桑》中描寫采桑女羅敷美貌到極點,用她周圍的人的神態、動作來烘托、渲染。詩中這樣描繪:“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
(詩中運用了別開生面的烘托手法,通過旁觀者見到羅敷時的神態舉止來表現羅敷的美:過路人看到她,不由自主地放下擔子捋著胡須注目而視;青年人看到她,脫下帽子戴上帩頭,想引起她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記了身邊的犁,鋤地的人也忘記了手中的鋤……。各種人都因羅敷而神魂顛倒,你想羅敷有多美!這里不直接寫羅敷美的形象,而從側面去寫美的效果,引導讀者憑借自己的想象去“再創造”一個羅敷。這樣比正面刻畫更含蓄,更能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真可謂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收到了正面描寫達不到的藝術效果。)
揭示訓練內容,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
(一)了解概念:
什么是側面描寫?
側面描寫,是指對描寫的對象,不做正面的描繪,而從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繪、渲染中,烘托描寫的對象,從而獲得獨特藝術效果的方法。簡言之,側面描寫就是通過對被描寫對象周圍效果的渲染,來表現被描寫對象的一種表現手法,又叫間接描寫,還叫襯托法。它是正面描寫的一種補充。
側面描寫有哪些魅力呢?
①側面描寫是對正面描寫的有益補充。
②側面描寫更能激發人的想象力。
③側面描寫有利于烘托人物形象,起到烘云托月、錦上添花的作用。
(二) 方法揭秘。
1、溫故知新
篇名: 《口技》
語句:“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的簡單道具的介紹。
作用:體現出表演者完全靠“口”在表演,側面烘托出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方法揭秘:以物襯人
2、溫故知新
篇名:《明湖居聽書》
語句: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鐘之久,仿佛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后,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并發。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臺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作用:通過聽眾的感覺,側面烘托出白妞高超的說唱藝術。
方法揭秘:以人襯人
3、溫故知新
篇名:《社戲》
語句:“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
作用:通過描寫江南水鄉的清新優美的圖景,烘托出“我”急于看到社戲的愉快而迫切的心情。
方法揭秘:以景襯人
4. 溫故知新
篇名:《小石潭記》:
語句:“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倏爾遠逝,往來翕忽。”
作用:在這里,以魚來襯出水的清澈,產生“水尤清冽”的真實感覺,收到從正面描寫所無法達到的藝術效果。
方法揭秘:以物襯物:
三、側面描寫的性質分類
1正襯:利用同描寫的主要對象相類似的事物來作陪襯,譬如烘云托月月更明,也叫做“水漲船高” 。如寫風,常常通過寫樹的情態變化來表現風的特征;寫月,往往以描寫水光蕩漾的生動景象來反映月色的皎潔;表歡樂喜悅的思想感情用美好的、充滿絢麗色彩的景物來襯托;表現悲哀憂愁的思想感情用蕭殺凄迷的景物來襯托(注:后兩者可反用)等。《春》: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前兩句寫花多、花色、花味。最后一句是側面描寫,蜂之所以鬧,蝶之所以舞,不言而喻是艷麗的花吸引了它們。)
2、反襯:即從反面襯托,就是利用同描寫的主要對象相異或相反的事物來作陪襯,譬如以丑襯美美更美,也叫做“水落石出”。“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
小結:清人毛宗崗在評《三國志演義》中"群英會蔣干中計"這回時寫道:“文有正襯,有反襯。寫魯肅老實,以襯孔明之乖巧,為反襯也。寫周瑜乖巧,以襯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襯也。譬如寫國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覺其更美;寫虎將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覺其更勇。”
四、鞏固練習:
1.請你欣賞《紅樓夢》第四十回中一幅因鴛鴦和鳳姐捉弄劉姥姥而引起的群笑圖,找出文中的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只見一個媳婦端了一個盒子站在當地,一個丫鬟上來揭去盒蓋,里面盛著兩碗菜。李紈端了一碗放在賈母桌上。鳳姐兒偏揀了一碗鴿子蛋放在劉姥姥桌上。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自己卻鼓著腮不語。眾人先是發怔,后來一聽,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來。史湘云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噯喲;寶玉早滾到賈母懷里,賈母笑的摟著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著鳳姐兒,只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里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飯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坐位,拉著她奶母叫揉一揉腸子。地下的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她姊妹換衣裳的,獨有鳳姐鴛鴦二人撐著,還只管讓劉姥姥。
2、找出文中的側面描寫:
《在烈日和暴雨下》: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干巴巴地發著白光。便道上塵土飛起老高,跟天上的灰氣聯接起來,結成一片惡毒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處處干燥,處處燙手,處處憋悶,整個老城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透不過氣來。狗趴在地上吐出紅舌頭,騾馬的鼻孔張得特別大,小販們不敢吆喝,柏油路曬化了,甚至于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了,街上非常寂靜,只有銅鐵鋪發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單調的叮叮當當。(烘托和渲染文中特定人物生活的艱難和內心的痛苦。)
3、錦上添花:
1、在下面對人物描寫的描寫中,加進對外面的大雨和車上的肥胖乘客的`側面描寫, 來表現人力車夫勞作的艱辛和和內心的酸楚。可選“以景襯人、以物襯人、以人襯人、以物襯物”中的兩種。
三輪車夫皺著眉頭,咬緊下唇,弓著背脊,在風雨中艱難地跋涉。那破舊不堪的衣衫,那青筋突起的手臂,那因過度用力而扭曲的脖頸,全都浸濕在雨簾中,與汗水混成一片。
補充:側面描寫原則
①確定好自己所要表現的主題,不能喧賓奪主地過多運用側面描寫。
②側面描寫的事物,要選擇能起烘托作用或產生對比效果的事物。
③介入其他寫作技巧,如修辭、各 種人物描寫方法等。
五、實戰演練
1、請同學們在這段文字A、B兩處補充適當的側面描寫。
魔術使人眼花繚亂,“雙槍刺咽喉”則令人膽顫心驚。你看,兩位少年闊步上場,向觀眾行了個禮,然后同時抓起一桿兩頭帶槍尖的鐵槍,將槍尖分別對準自己的咽喉,一起用力頂,槍桿成了弧形。A()
兩位少年并不在乎,我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忽然,倆人同時“嗨”了一聲,槍桿竟然被折成了“U”字形。B()
2、描寫要求:“一個雨夜,母親去參加我校舉辦的家長會了,墻上的時鐘已走過八點,母親快回來了……”請大家展開想象,塑造在這一特定情境下的“我”的形象,要求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并劃出側面描寫的語句,字數150字左右。寫
附示例1:
夏日,一場滂沱大雨鋪天蓋地地傾瀉而下,雨霧模糊了三輪車夫的視線。只見他皺著眉頭,咬緊下唇,弓著背脊,在風雨中艱難地跋涉。腳下生銹的踏板,發出刺耳的嘎吱聲。那破舊不堪的衣衫,那青筋突起的手臂,那因過度用力而扭曲的脖頸,全都浸濕在雨簾中,與汗水混成一片。車上的女乘客緊緊縮在一旁,肥胖的身體竟讓那車微微向右傾斜,車夫用盡全力保持車身的平衡,奮力前行。
附示例2:
A一秒、兩秒……場內靜極了,仿佛連空氣都凝滯了。“孩子,別玩命!快放下!”一位老奶奶帶著哭腔喊道。
B人們都驚呆了,過了好一會兒,人們才醒悟過來,頓時,掌聲、叫好聲一齊響起來……(渲染出驚險的氣氛。)
附示例3:
漆黑的夜空,像浸透了墨汁般,暗得令人窒息。一陣驟雨鞭打著玻璃窗,時而間隔著一段死寂的寧靜。我蜷縮在沙發上,雙手抱膝,輕輕合上眼,朦朧間仿佛看到了媽媽那責備的眼神,聽到了媽媽那聲聲的嘆息。伴隨著墻上的老式鐘擺發出沉重的“嘀嗒聲”,我的手心漸漸沁出冷汗。我不安得打開窗戶,深吸一口略帶雨水濕香的微涼空氣,不由打了一個寒噤。
設計作文 篇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己去感知秋天的快樂,說出秋天的快樂。
2.引導學生學會互動交流,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并積極提出問題和意見。
3.培養學生把話說清楚,能有一定條理的說清楚、說完整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口語表達清楚,交際大方、有禮貌。
教學準備:
1.讓學生到大自然觀察秋天。
2.搜集秋天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感悟秋天──創設情境,引發真情
1.圖片、錄像引入。
(1)師:同學們,上周我們學習了第三單元的四篇描繪秋天的課文,誰來說說秋天是怎樣的景象?
(學生們可以根據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資料或結合自己身臨秋天的感受來談秋天。)
(2)教師渲染: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是個豐收的季節,秋天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樂趣:小伙伴們放風箏的身影、玩耍嬉戲的場面都讓我們回味無窮。秋天里紅紅的楓葉,黃黃的葉子,清涼的秋雨??這么美麗的秋天,同學們想親眼去看看嗎?(播放錄像,幫助學生豐富秋天的印象。)
(3)師:剛才同學們自己描繪了秋天,現在我們又親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時此刻你們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斕、豐富多彩的吧!那就請你借助手中的畫筆,把心中的秋天畫出來吧!播放一段輕音樂,邊聽邊畫。(通過音樂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拓展習作思路。)
(4)教師小結:同學們利用畫筆畫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說說秋天吧!
[設計意圖:教師的任務不是硬性要學生怎么寫,而是引導、啟發,讓學生在選材、構思的過程中產生不同的感受,自由抒發。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尋習作素材,為學生的自主習作提供條件和廣闊空間。因此本部分設計了學生親臨大自然感受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秋天,放錄像回味秋天,描繪秋天。目的是讓學生身臨其境,從特定的環境中感知,豐富積累,為下一步“說”好秋天埋下伏筆。](本小節用時8分鐘)
二、說秋天──拓展思路,展開話題
1.小組交流。
師:請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講給小組同學聽聽,怎么想的就怎么說。(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參與交流。)
2.集體交流。
(1)指名上臺描繪秋天,及時進行評價與指導。
師:聽了這位同學描繪的秋天,你們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說)
生:他說秋天里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師:你聽得可真認真!是呀,剛才那位同學注意用上了咱們平時課文中積累的詞句來說秋天,他多會學習呀!(隨機板書:用上平時積累的詞句)
(2)再找一人描繪秋天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師:他觀察得多仔細呀!不僅說出美麗的景象,還體會到了秋收時人們的喜悅之情。這就說描寫秋天時不僅可以寫秋景,還可以寫秋天里的人(隨機板書:景、人)
(3)教師根據學生的評價,相機指導。
教師抓住學生發言,在習作的內容上繼續給予指導(例如,描寫秋天的文章里還可以寫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帶給我們的歡樂。)
3.教師小結。
[設計意圖: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雙方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使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無拘無束、自由奔放地進入習作中態。本部分的教學設計就是遵循以上理念通過學生自由的說和教師的有機指導,使與生拓展思路、善于表達,為下一步“寫”女秋天奠定基礎。]
(本小節用時10分鐘)
三、寫秋天──引導習作,抒發真情
1.習作導入。
師:同學們描繪的秋天這么美,那現在請你提起筆,把你心中的秋大寫下來,怎么想的就怎么寫,別忘了用上咱們平時積累的詞句,好嗎?
2.開始習作。
學生根據要求,結合自己的畫或圖片開始進行秋天的片斷寫作,教師巡回指導。[設計意圖: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因此,在此部分的設計中,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真情實感,最終寫出優秀的文章。]
(本小節用時15分鐘)
四、品秋天──評析習作,交流真情
1.小組評析。
師:請同學們寫好后讀給小組內同學聽聽,讓同學們評一評。
2.集體評析。
實物投影出示幾個學生的習作,讓全班同學評議。
3.小結延伸。
師:同學們,習作是心與心交流的書面表達形式,選擇真實的事例,抒發真實的感情,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課后,請大家把習作念給家長或同學聽一聽,讓他們評一評,然后根據別人的意見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習作和圖畫一起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好嗎?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步的設計目的是重視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習作能力。]
(本小節用時7分鐘)
五、教師總結:
抓住人物的特點,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充分融入自己的真情,才能寫出好文章。
【設計作文】相關文章:
設計的作文07-16
[精選]設計作文09-10
【經典】設計作文09-07
[經典]設計作文09-29
設計作文(經典)09-21
(經典)設計作文09-23
(精選)設計作文08-28
設計作文(精選)08-27
設計作文08-15
設計作文[經典]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