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范例5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那么什么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設計方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方案 篇1
能力目標: 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探討、交流。
一、預習檢測
1、一項工程甲單獨做要20個小時完成,乙單獨做要16個小時完成,現在先由甲單獨做5小時,剩余部分由甲乙合作,還需多長時間完成任務?
2、理解標價、售價、進價(成本)、利潤之間的關系。
利潤= - 售價= 折扣
二、 合作探究
例1:一件夾克衫先按成本提高50%標價,再以8折(標價的80%)出售,結果獲利28元,這件夾克衫的成本是多少元?
練習:1、一件商品按成本提高20%標價,然后打9折出售,售價是270元,這種商品的成本是多少?
2、某種家具的標價是132元,按9折出售,仍可獲利10%,求這種家具的進價是多少。
試一試:改變例題6中的部分條件,編一問題,再請你的同學列出一個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例2、(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本息和=本金+利息)
1、銀行的一年定期儲蓄的年利率為2.25%,所得利息要交納20%的利息稅。
(1)已知一儲戶的一筆一年定期儲蓄到期后可取回5090元。問該戶存入銀行多少本金?
(2)小紅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為2.43%的二年期定期儲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稅,所得利息正好為小紅買了只價值為48.60元的計算器,問小紅的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
練習: 肖春的媽媽前年買了某公司的.二年期債券4500元,今年到期,扣除20%的利息稅后,共得本利和約為4700元,問這種債券的年利率是多少?
三、達標提升
(1)某企業存入銀行甲、乙兩種不同性質的存款共40萬元,甲種存款的年利率為5.4%,乙種存款的年利率為4.6%,上繳給國家的利息稅為20%,該企業一年可獲得利息共15360元.求甲、乙兩種存款各多少元?
(2)、某商店以90元的售價賣出2件不同的襯衫,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虧損25%,,問該商店賣出的這兩件襯衫盈利了,還是虧損了?
設計方案 篇2
案例 內容:學習游泳安全知識,學習溺水安全的基本常識,培養有關防范力。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提高安全意識,愿意自覺去學習防溺水安全的有關知識,在學習中增強與同學的合作交流意識。
知識目標——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關內容,知道每一個學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識。
能力目標——自己能改變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習慣,提高對生活中違反安全原則的行為的.辨別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給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個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二、新授
1、游泳中要注意的問題:
學生討論:在游泳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分組討論以后,教師進行總結:
“四不”:未經家長、老師同意不去;沒有會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教師作總結:
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不會游泳;游泳時間過長,疲勞過度;在水中突發病尤其是心臟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渦。
3、溺水的急救
(1)發現溺水者如何將其救上岸。
教師進行詳細講解:
方法一:可將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拋給溺水者,再將其拖至岸邊;
方法二:若沒有救護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護。接近溺水者時要轉動他的髖部,使其背向自己(為什么?)然后拖運。拖運時通常采用側泳或仰泳拖運法。
未成年人發現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營救,應立即大聲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保護法也規定:“未成年不能參加搶險等危險性活動。”
三、課堂總結
1、同學們小結:
通過這次活動,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師小結:
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樂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學們通過這堂安全教育課,學會珍惜生命,養成自覺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則的好習慣。
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理解人工馴良的馬和天然野馬的特性以及馬與其他一些動物不同的共性。
2、學習對比手法。
3、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1。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3。
【問題預設】
1、自找并結合課后生字詞,、詞典并結合課文具體語境理解。
2、文中寫經過人工馴化的馬與天然野馬,從品格、形貌、表現及馬與其他動物不同有哪些?結合具體關鍵詞句概括?
3、文中寫天然野馬特性時用了哪些詞語,從哪些方面寫?
4、文中描寫馬的外在特征時,用了另外七種動物作比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5、你更喜歡哪種馬?為什么?
6、找出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體會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作者介紹:自小熱愛自然,以畢生精力經營皇家花園,用40年時間寫成科學巨箸《自然史》一書,該書是一部博物志。
2、導語:馬是人類忠誠而高貴的朋友,我國古詩文中有許多關于馬的描寫、贊美的篇章、名句……當你看到影視上的戰馬或拉車的馬時,你想到那些天然的野馬嗎?下面讓我們共同品讀布封的《馬》吧。
二、品讀課文,師生共同研討預設問題
1、自我查找并結合課文注釋、具體語境理解課后生字詞。
2、師生共同研討問題2、3,歸納文章層次層大意。
板書:
人工馴良的馬 天然的野馬
品 勇敢,馴良而克制 豪邁、狂野、和平
格 迎合別人的心意
外 帶有奴性的的標志、勞 強壯、輕捷、遒勁
形 動和痛苦所給予的殘酷 身材高大而各部分配的痕跡 合得最勻稱、最優美
表現 技巧性、妍媚 精力充沛、精神高貴
層次概括:
第一部分:描寫人類馴養的馬。
第二部分:描寫天然野生的馬。
結合重點詞句品讀:
馴良的馬:
⑴ 無畏的精神:勇毅、慷慨以赴、興奮鼓舞、精神抖擻、耀武揚威
⑵ 馴良的性格:克制、服從、舍己從人、迎合、無保留地貢獻著自己、舍棄生命
天然的野馬:
⑴ 美質:動作的自由、自由自在地生活“既不受拘束,又沒有節制”;“因不受羈勒而感到自豪”;“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強壯、輕捷和遒勁”;“有著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
⑵ 美德:“絕不兇猛”,“豪邁而狂野”,“互相眷戀,依依不舍”,“和平生活”,“欲望平凡而又簡單”,不“互相妒忌”。
⑶ 美貌:身材高大而身體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勻稱、最優美。頭:整齊;神情;輕捷;眼:閃閃有光、坦率;耳朵:不大不小,鬣毛:裝飾頸;尾巴:美觀。
3、師生研討問題4:
歸納要點:通過比較,突出馬的身體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贊其高貴的姿態。
4、師生研討問題5:
據課文描述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5、師生研討問題6:(學生找出難句,共同品讀)
如句①課文說:馬是人類忠誠而高貴的朋友,但人是不是馬的朋友呢?為什么?
歸納:人對馬是“養育”、“訓練”、“驅使”、“奴役”……“馴養”,馬成了人的奴隸。不僅如此,人還用“鞍轡”、“羈絆”約束它,用“銜鐵”、“馬刺”、“鐵釘”殘忍地禁錮它,使它們渾身的姿態都顯得不自然,更悲慘的是有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擺闊綽”、“壯觀瞻”給馬“戴上黃金條”、“把馬的項鬣編成細辮”、“渾身蓋著絲綢和錦氈”、“侮辱馬性”,馬成了人的玩物。
句②課文中說: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這句話該怎樣理解?
歸納:①“教育”是擬人說法,指馬接受人的馴養。②“以喪失自由開始”,指馬終生接受人的.照料、喂養,而不能自由地去覓食。“以接受束縛而告終”,指a、馬被套上韁繩,披上鞍轡,戴上銜鐵,釘上蹄鐵。b、馬以思想上接受服從的觀念、服從成了馬的性格。這句話概括了人對馬所做的一切,表達了作者對馴良馬的深刻同情。
6、課文小結討論:全文表達了作者對馴良的馬和天然野馬各什么思想感情?
歸納:對馴養的馬的深切同情,對天然野生的由衷贊美。
三、課后作業
1、筆答課后習題一、二。
2、抄寫并理解課后生字詞〈讀一讀,寫一寫〉
【教學后記】
該課教學計設置有梯度的可行性問題,以激發學習閱讀興趣為契機,以實現語文教學課程標準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培養學生語文素質為宗旨。教師預設問題,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師生研讀歸納,又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但教學過程中忽略必要的文體知識的點化。擬為對課標“淡化知識”的誤解。
設計方案 篇4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P99例1連乘應用題
二、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調查本班或者其它各個班級一天丟棄塑料袋個數情況。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乘法的含義、兩位數乘兩位數、能初步用乘法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的編排重視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注意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我著重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思考與探索:
1.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簡單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本課所要探索的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選材范圍和提供的信息數據范圍都擴大了。教學時,力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采用獨立嘗試、討論等方式,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2.注意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中我創設了豐富的解決問題的資源,教學時立足于讓學生自主收集、理解數學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尋找方法,對于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予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并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連乘的方法解決相關生活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學會用連乘的方法解決相關問題。
教學難點:主動獲取信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相關生活問題。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五、教學片段實錄
師:課前同學們都做了調查,誰來匯報一下我們這樣一個班級一天大約丟棄多少個塑料袋?
(學生匯報,教師依次板書:12個、11個、15個、12個、12個??與學生達成共識后選用12個,課件出示:一個班級每天丟棄12個塑料袋)
師:那么我們整座教學樓每天一共丟棄多少個塑料袋呢?瞧,這就是我們的教學樓(課件動態演示:教學樓有3層,每層有4個教室),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了我們的教學樓有3層。(課件出示定格圖片) 生2:我看到二樓有4個班級。
師:那你說一樓和三樓會有幾個班級呢? 生2:也是4個。 師:我們可以怎么說?
生3:每層都有4個班級。(課件出示定格圖片)。
(這時課件出現完整的題目:教學樓有3層,每層有4個班級,一個班級每天丟棄12個塑料袋,整座教學樓每天一共丟棄多少個塑料袋?)
師:現在你有辦法解決剛才的問題了嗎?請大家先獨立觀察思考,如果遇到困難可以與小組內的伙伴或者和老師交流。
(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與討論的時間)
師:哪個小組愿意上臺來展示一下你們的方法,并給大家分析分析。 生1;我們小組的算式是3╳4╳12,因為教學樓有3層,每層4個班級,3╳4就是一共有多少個班級,再乘以12就是教學樓每天一共丟棄多少個塑料袋?
師:哪個小組的方法與他們相同?你們又是怎樣想的?
生2:我們的算式是4╳3╳12,意思和他們一樣,也是先求教學樓一共有多少個班級,再求每天一共丟棄多少個塑料袋。
師(向其他學生):你們明白他們的意思了嗎?看來他們表達得非常清楚,接下來匯報的同學也該象他們那樣組織好自己的語言,讓大家一聽就明白,好嗎?
生3:我們小組認為也可以這樣列式12╳4╳3,先算出一層每天丟棄多少個塑料袋,再算3層每天一共丟棄多少個塑料袋。
師:哪個小組的方法和他們一樣?
(請方法相同的小組再敘述分析思考方法,其他學生評議。) 生4:我們還有一種方法,算式是12╳3╳4?? 師:能說說你們是怎樣分析理解的嗎?
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準確、形象的語言。
能力目標:揣摩課文表情達意的寫作方法。 情感目標:從文章充滿兒童情趣和友愛真情的故事中體會作者難忘故鄉、眷戀故鄉、熱愛故鄉的感情。
教學難點、重點:
1、從文章充滿兒童情趣和友愛真情的故事中體會作者難忘故鄉、眷戀故鄉、熱愛故鄉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達意的寫作方法。
2、學會品讀、鑒賞文章優美的詞句和段落,并積累下來。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 激趣導入
1、師:思鄉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一種難解的情懷,從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到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無不抒發著濃濃的思鄉之情。對于離開故鄉多年的游子來說故鄉更是難忘的,這節課我們就跟隨作家劉亞舟一同走進令他難忘的故鄉。板題
2、師:本單元以“熱愛家鄉”為主題來選材,這是本單元的第二篇主題課文,讓我們繼續感受作者思鄉之情。
3、師:下面讓我們看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這節課讓我們帶著這些學習目標來學習。
二、預習導學明目標
1、師:請同學們打開預習導學單,檢查小對子完成情況。
指名讀導學單各題。
2、師:下面讓我們帶著對文章的初步了解走進文本。
三、探究提示研新知
1、師: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想:課文主要寫了幾件事?用小標題標出,小對子交流,一會匯報。
2、生:課文寫了四件事:江邊洗澡、雪地喂雞、打跐溜滑、爭野鴨蛋。
3、師:哪一件事給你印象最深?請在小組內邊讀邊畫出好詞好句,并把感受寫在下面。請看大屏,請同學們帶著問題品讀課文,然后小組選同學匯報。
4/師:首先讓我們來到夏日的江邊,和作者一起感受那一份夏日的清涼快樂,哪一組愿意匯報第一件事。 生:老師,我們小組匯報第一件事,我們小組找到了一個擬人句,一個夸張句,從這兩個句中我們感受到了魚多,“追逐,啃咬”寫出了小魚的可愛淘氣。
5、師:那么在這樣的小河洗澡有什么感受?
生:快樂
生:高興
6、師:你能帶著這樣的感受讀一讀嗎?
練讀、指讀、齊讀
7、師:對于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來說,雪地喂雞也是令人快樂的,哪一組匯報這一件事? 生:老師,我們小組來匯報,我們覺得這一部分動詞用得好,把“我”認真喂雞的過程寫出來了。例如:掃、拎、站、守“
8、師:真會學習,誰能用“首先。。。接著。。。然后。。。”把喂雞的經過說一說?
9、師:是呀,作者戀故園,思故土,最難舍的還有那份濃濃的鄉情,還有兩件事哪個小組來匯報? 生:老師,我們小組匯報第三件事,我們找到了一些好詞好句“流星般地、聲色俱厲、吆喝。。。我急了,兩只小拳頭像擂鼓一樣,打在他那雖是隔著狗皮帽子,但仍覺出硬硬的頭頂上。。。。”這些讓我們體會到了“我”的貪玩、頑皮、不懂事。
10、師:這是課文的重點段,為了幫你們更好地學習,請看學習提示。
出示學習提示 學生再匯報時主要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來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我:頑皮、貪玩、不懂事。叔叔:不善言辭、淳樸、善良、關心他人。從而感受濃濃的鄉情。
11、師:作者寫這件事單單是來自冰天雪地的游戲的快樂嗎?還有什么?
生:叔叔對我的關心,鄉親之間真摯、淳樸的情感。
12、師:作者用靈動質樸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個童趣盎然的故事。最后一件事哪個小組來匯報。 生:老師我們找到了一個比喻句,體現了花朵,顏色鮮艷。還有兩處心理活動,表達了對兒時伙伴的懷念和不該與鐵柱爭鴨蛋后悔。
13、師:在作者和鐵柱身上你找到自己和朋友的影子了嗎?
14、師:難忘的悠悠往事,難舍的縷縷鄉情,是什么讓作者思念故鄉?
生:兒時游戲的'快樂。
生:兒時的友誼。
生:父老鄉親之間真摯的情感。
15、師:同學們,我們把這幾個故事連起來比較一下,作者對這四件事是平分筆墨的嗎? 生:不是,有詳有略。
16:什么樣的應該詳細?
生:寫人與人之間真摯情感的。
生:突出中心的。
生:突出文章主題的。
17、師:這份鄉情,才使作者與故鄉的那份情愫難以割舍,所以作者把后兩件事寫得更詳細,我們寫作時,如果文章要敘述幾件事,一定要做到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18、師:這四個故事,其實就是作者記憶中的四個片段,請同學們瀏覽課文,作者怎樣將四個故事連起來的?
生:過渡段。
19 、師:大家說說過渡段有什么作用?
生: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20、師:是啊,如果把一個個故事比作一顆顆珍珠的話,過渡段就是珠線,把散落一地的珍珠串成了一篇精彩而完整的文章,同學們在寫文章時注意過渡段的運用。
21、師:這恍如昨日的幸福記憶,在作者眼中像什么?
生:珍珠。
用多媒體出示第一段
22、師:作者為什么用珍珠比喻童年生活記憶?
生:珍貴而美好。
齊讀
23、師:結尾部分作者又是怎樣抒發對故鄉懷念之情的?
出示最后一段
24、師:是呀,一系列的回憶,作者的思鄉之情達到了高潮,結尾省略號有什么作用? 生:話未完,意未盡。
生:給讀者留下意猶未盡的感覺,好像作者的思鄉之情永無盡頭。
25、師:月是故鄉圓,景是故鄉美,人是故鄉親,作者那悠悠的童年往事濃縮為四個字,你認為什么最恰當?
生:難忘故鄉
生:思念故鄉
26、師:同學們,讓我們在體會文章表達情感的同時,也學會珍惜自己的童年時光,將來這些美好的回憶也將成為你記憶中
四、檢測達標提技能
略
板書設計
12、難忘的故鄉
江邊洗澡
略
雪地喂雞 略 思念故鄉 打跐溜滑 詳 爭野鴨蛋 詳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11-08
[經典]設計方案09-16
設計方案(經典)10-05
設計方案[精選]10-01
(經典)設計方案10-07
【經典】設計方案10-06
設計方案【經典】09-30
[精選]設計方案10-22
【精選】設計方案10-24
設計方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