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南歌子·有感》古詩原文及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南歌子·有感》古詩原文及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南歌子·有感
宋代:蘇軾
笑怕薔薇罥,行憂寶瑟僵。美人依約在西廂,只恐暗中迷路,認余香。
午夜風翻幔,三更月到床。簟紋如水玉肌涼,何物與儂歸去,有殘妝。
譯文
調笑時,怕被薔薇掛住,行走時,擔心遇到寶瑟而僵住。與心愛的姑娘約好了在西廂房見面,怕在黑暗中迷了路,靠辨認香氣來尋路。
半夜風吹動了幔帳,月光照到了床邊。竹席像水一樣涼了,肌膚也涼了。什么東西和我一同回去,只有留下的殘妝。
注釋
南歌子:詞牌名。唐教坊曲。又名《南柯子》、《鳳蝶令》等。有單調、雙調兩體。雙調又有平韻、仄韻兩體。宋人多用平韻體,此詞用平韻體。
罥(juàn),掛住。
西廂:正房西側的房子。
認余香:辨認香氣來尋路。
午夜:半夜。幔:帷帳。
簟(diàn):竹席。
儂:我。
殘妝:指殘留的妝飾物。
賞析
該詞是以艷體形式出現的愛情詞,題為《有感》,實際上相當于“無題”。因為蘇軾對所敘寫的情事是秘而不宣的,只有明眼人方能洞悉其中奧妙,“有感”云云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己。蘇軾運用了代言體寫法,通篇作張生口吻,即從男方著筆來寫,所述情、景、事,一一從這一人物的心中、眼中及口中道出。
上片著重寫張生幽會的隱秘心理。開頭兩句用了兩個典故(同時也是比喻),來描摹張生要與心上人幽會時唯恐被人撞破的心態。接著點明約會之事,“美人”是一種昵稱,“西廂”這一詞語從《鶯鶯傳》中來,不是偶合,而是暗點“待月西廂下”詩意,是專詠崔鶯鶯、張生故事的標志。而后再寫暗中摸索前進時一種特有的心理,筆觸是極為細致的。
下片寫張生幽會與歸去時的感覺。前三句寫幽會,但字面上僅僅寫出對“風”、“月”、“簟紋”及“玉肌”的視覺或觸覺感受,即從側面稍加點染,而將有關情事推到幕后,這樣的藝術處理是很高明的。“三更月到床”一句,也與《鶯鶯傳》中有關描寫妙合無間。篇末一句寫歸去時的感覺,又與《鶯鶯傳》中相關描寫如出一轍。
一般說來,詞體多偏于抒情,而該詞卻有著明顯的敘事性。在描寫方面,尤以大膽、率真、細膩的心理描寫取勝。
【《南歌子·有感》古詩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終南別業》原文及賞析07-07
古詩《南柯子憶舊》賞析及答案解析07-03
《有感》的原文及賞析02-21
浣溪沙原文「翻譯」賞析晏殊古詩11-25
重有感原文及賞析04-20
望月有感原文及賞析04-26
《望月有感》原文及賞析04-26
憑欄人江夜古詩閱讀原文賞析07-03
雨霖鈴古詩詞原文及賞析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