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晏子使楚》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透過本課學習,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2.理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3.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主要的資料,排演課本劇。
二、教學重點
了解晏子出使楚國時,如何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不辱使命,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三、課前準備
搜集圖片和文字資料,了解時代背景,人物關系。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尊嚴
[圖片]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有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維護了自己國家的尊嚴,他就是――板書:晏子。
2.生介紹搜集的有關晏子的資料和故事。
3.補充板書使楚。抽學生講講意思。
4.師:晏子出使楚國時發生了什么事呢,跟老師一齊走進課文了解一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練習讀課文。[課件:讀書要求]
①把字音讀準,課文讀通順。②邊讀邊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抽生接讀課文,群眾評議。
3.簡短概括: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板書:侮辱
[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是有感情朗讀的基礎,在進行朗讀指導前,安排了必須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讀。]
(三)精讀課文
1.問: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課文中幾次寫到他侮辱晏子?
2.師敘述: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駁的?請大家自己研究一下課文。[課件:自學要求]選取最感興趣的一個故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并想想:在這個故事中,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駁的?
3.抽生匯報自學狀況。板書:鉆狗洞笑無才押齊盜
[課文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敘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寫楚王只好認輸。對于這樣一篇故事性強的課文來說,該怎樣處理教材呢?思考之余,教師摒棄了對課文資料的分析,淡化了情節教學,采用板塊式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讓學生有選取的權力。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挑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自學,了解楚王如何對晏子進行侮辱,晏子又是如何進行反駁的。對課文中人物的性格及語言有個大致的了解,為進一步的朗讀訓練做好鋪墊。]
4.師小結:剛開始,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缺陷,讓他鉆洞進城,對晏子的人格進行侮辱;在晏子見到楚王時,楚王諷刺晏子無能,侮辱齊國沒有人才;之后楚王借一個囚犯,把偷的罪名安在齊國人身上,侮辱齊國的分量一次比一次更重了。應對這些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一一反駁。
5.[課件]晏子的話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了。”
◎“大王難道不明白嗎?橘樹種在淮南的,結的柑橘又大又甜。但是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楚國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盜賊吧。”
①你覺得此時晏子的情緒怎樣樣?他是用什么語氣說這些話的?
②試著模仿晏子的語氣來讀讀晏子的話。在讀中體會:晏子對楚王的反駁妙嗎,妙在哪里?
6.抽生回答,朗讀。板書:狗國最下等國強盜國
7.這真是“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師生接讀,再次體會晏子語言的精妙。
[學生對歷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還是比較有興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節,而忽略句子詞語的深刻解讀,教師要循循善誘,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中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詞語。因此,我抓住本課的教學重點,從學生的回答中提煉出晏子對楚王三次反駁時說的話,讓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晏子的語氣來讀這三段話。透過自由練讀,有感情展示讀,師生接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感悟晏子語言的精妙之處。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必須是津津有味,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的。]
8.在晏子妙語連珠的反駁下,故事最后的結果怎樣樣?板書:尊重
9.學到那里,你覺得楚王是個什么樣的人?晏子是個什么樣的人?(生自由說)
(四)拓展,表演課本劇
1.師敘述:這三個故事主要由對話組成,大家想要演好,先得過臺詞這一關,根據人物的性格特點,有感情地讀好他們之間的對話。
2.[課件:排演要求]選取故事中的一個人物,練習有感情地讀他的.話。
師敘述:你想扮演機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還是故事中的配角―士兵呢?趕快行動起來。
3.展示。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創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活動,一味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于是,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排練表演。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為了演好主角,他們就務必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語氣。透過這一環節,學生又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五)布置作業
和小組內的同學排練課本劇《晏子使楚》。
[課后的作業,是對本堂課教學的延續,設計讓學生和小組內的同學排演課本劇,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晏子透過邏輯推理,巧妙運用語言,使氣勢囂張的楚王低頭賠不是的高尚愛國情感和人格魅力。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潛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潛力。]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理解晏子反駁楚王時的話中“話”
2.能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感受人物的心理和特點。
3.了解晏子出使楚國,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上節課。同學們已經熟讀了課文《晏子使楚》,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誰先來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讀課文,你覺得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小節并板書)
二.自主學習
1.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個的人的呢?請你們打開課本,默讀課文,邊讀邊用筆劃出來,并用心體會。
2.交流,隨機出示相關語句。同學們所找的都是晏子反駁楚王時所說的話,要了解人物的特點,就得從他的言語、動作和神態中去體會。你們真會讀書啊!那就讓我們一起好好認識晏子!
三.深入研讀課文
(一)第一次針鋒相對
1.晏子來到楚國,還沒進城門,就遭到了楚王的侮辱。輕聲讀讀課文的第3自然段,想一想:第一次,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反駁的?
2.第一次楚王侮辱晏子身材矮小,要他鉆狗洞(板書:鉆狗洞)。晏子是如何反駁的?請你來讀讀晏子反駁的話。
3.討論,指導傳話。聽了晏子說的話,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話傳給了楚王。你們覺得接待的人會如何傳?(語氣、稱謂)楚王聽了之后,又會有怎樣的反應?會有怎樣的動作和神態呢?
4.學生互練。那你們能不能當當接待的人傳傳話呢?請同桌同學先練一練,一個當楚王,一個當接待的人。待會兒換過來,看看哪桌同學練得最認真!
5.匯報,點評。
6.楚王考慮再三,沒有辦法,只好吩咐打開城門,把晏子迎接進來。
7.晏子只用了四句話,就讓楚王乖乖地打開了城門,真是——!讓我們一起讀好這段話,再次認識一下——的晏子。
(二).第二次針鋒相對
1.晏子進了城門,見了楚王,第二次針鋒相對由此開始。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描寫兩人神態、動作的詞句。
2.交流,隨機理解,感受人物心理。
(1)“楚王對他瞅了一眼,冷笑一聲說:”
a.從“瞅了一眼,冷笑一聲”兩個動作中,你感受到楚王的態度是怎樣的?
b.指導朗讀。誰能讀出楚王這種輕蔑的語氣?
(2)“晏子嚴肅地回答:“這是什么話?”
a.齊國的人多嗎?你能根據:“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這兩句話,想出成語嗎?(摩肩接踵、揮汗如雨)
b.從“嚴肅”一詞,還能看出什么?(晏子在維護齊國的尊嚴)
(3)“晏子裝著很為難的樣子說:”
a.“很為難的樣子”是怎樣的?做一做。
b.晏子“裝著”很為難的樣子,說明晏子并不是真的.很為難。他這樣做,目的是什么?聯系上下文來好好理解。
c.指導朗讀。我們都是晏子,來裝著很為難的樣子對楚王說:
(4)“晏子拱了拱手說:”
a.你聽出了晏子的弦外之音嗎?
b.加上動作,讓我們一起說:
(5)“說著晏子故意笑了笑,楚王也只好賠著笑。”
a.這時候,晏子故意笑了笑,那楚王呢?他的心理會想些什么呢?
b.交流。
c.楚王有言在先不生氣,即使晏子說楚國是下等國,楚王也只好賠著笑。
3.讓我們再次通過朗讀,去感受當時的情景。
(三)第三次針鋒相對
1.楚王并未就此罷休。在一次招待晏子的酒席上,他又再次侮辱晏子。請一位同學來讀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學仔細聽,認真想,晏子這次的弦外之音又是什么?
2.你聽出晏子的弦外之音了嗎?(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是強盜國)
3.楚王聽了,只好賠不是。
四.小結
1.從此以后,楚王的態度如何?(不得不尊重晏子)
2.面對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都能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善變的口才,駁倒楚王。不僅贏得了楚王的尊重,更重要的是(維護了齊國的尊嚴)。也確如你們所說,晏子是一個——的人!
3.回國后,齊國人對晏子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請拿起筆,發揮你的想象,寫一寫。
4.交流,點評。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晏子使楚》這個故事內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聰明才智,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凜然氣節。
2、 抓住晏子三次反擊楚王的侮辱時據理力爭的言行,體會“侮辱”和“尊重”兩個詞的含義。
預習提示
1、 讀通課文,畫出生字、新詞,借助工具書理解。
2、 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 試回答課后問題。
4、 搜集晏子相關的信息。
5、 在預習本上記下預習困惑。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我們偉大的祖國是個文明古國,擁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耐人尋味,給人啟迪,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春秋末期的晏子使楚這個故事,看它給我們留下哪些思考。出示課題:《晏子使楚》, 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簡明的語言定位了閱讀的角度,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閱讀主動性。
二、匯報預習收獲
1、昨晚要求大家根據預習提示預習課文,誰來告訴大家:你在預習中弄明白了哪些問題?
2、你搜集到了哪些有關晏子的信息?
3、老師也搜集到有關晏子的一些信息,我們來看看:(出示課件1)
晏子 名嬰,字仲平,山東高密人,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能言善辯,很有才干,齊威王派他出訪楚國。
4、你在預習中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設計意圖匯報預習收獲強化了預習意識,培養了學生質疑能力。
三、確定學習任務
通過預習同學們獲取了這么多信息,大家個個都是會自主學習的孩子。從剛才大家的匯報和提問中老師篩選出一個最重要的問題,作為我們這節課的學習任務。(出示課件2)
1、楚王幾次侮辱晏子?
2、每次他都是怎樣侮辱的?晏子又是怎樣反擊的? 結果怎樣?
一生讀“學習任務”,使全體同學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設計意圖以學定教,確定了學習任務,教學活動有了目標,課堂才能省時高效。
四、小組合作學習
1、圍繞這些任務,自己默讀全文,思考三分鐘。
2、小組圍繞“任務”展開合作學習。出示合作學習要求:(出示課件3)
合作學習要求:
1、小組交流的聲音不要太大,組內成員聽見即可。交流時間為5分鐘。
2、組長安排組員有序發言,一人匯報,其他同學專心傾聽,之后做好評價和補充。
3、各組推選一名匯報員,匯總大家的意見,代表小組交流展示合作學習結果。
一生讀“合作學習要求”,各小組按要求合作學習。
設計意圖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具體的操作流程,對合作學習的每個環節給予指導,增強了合作學習效果。
五、展示學習收獲
各組推薦的代表請起立,匯報小組學習收獲:
第一組匯報:楚王幾次侮辱晏子?(教師板書:楚王 侮辱 晏子 三次 )
接著匯報:晏子和楚王第一次較量情景:
第一次楚王是怎么侮辱燕子的?(各代表不用舉手,用“我來說”、“我補充”、“我認為”的形式自由說)
師:我們把晏子所受的非禮用三個字概括為:“鉆狗洞”。(板書:鉆狗洞)
面對這樣的歧視和侮辱,晏子是怎樣反擊的?找出課文中的句子(出示課件4)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 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齊讀,談談自己的`理解。
師:是呀,只有訪問“狗國”, 才從狗洞進去,楚王還敢讓晏子這樣做嗎?結果呢?(板書:是狗國 只好吩咐打開城門迎接晏子)
師總結:宴子用自己的智慧為他個人和國家贏得了尊嚴,很體面地從正門進入了楚國,第一次的較量以楚王的失敗宣告結束。
交流第二次較量的情景:
楚王第二次是怎樣侮辱宴子的?
晏子是怎樣描述齊國人多的?找出課文中的句子。(出示課件5)
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人們都把袖子舉起來,就能連成一片云;人們都甩一把汗,就能夠下一場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尖。
女生讀這句。
1、這句晏子用什么手法形容齊國的人多?
師:晏子用夸張的手法形容齊國的人多:揮袖成云,揮汗如雨,大街上摩肩接踵。既然齊國這么多人,齊威王卻派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的晏子來,楚王是在嘲笑齊國沒人才。(板書:沒人才)
2、面對楚王的嘲笑晏子又是怎樣反擊的?找出晏子所說的話。(出示課件6)
晏子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了。”
這句的意思是:我是最下等人,被派來訪問楚國,因為楚國是( )。
男生讀這句話。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板書:下等國)
3、第二番較量的結果怎樣?(板書:只好陪著笑)
師總結:這一次精彩的較量是我們課文第幾自然段?請你畫出描寫神情的詞,我們師生分角色來讀,注意帶上感情,神情和動作。
匯報第三次較量情景:
1、觀察老師的板書,各小組代表以板書的形式匯報合作學習收獲。
2、各小組代表講解自己的板書。
3、評價小組代表的板書(從字的規范程度,板書的概括程度和美觀程度)。最佳板書為:沒出息 強盜國 只好賠不是
4、晏子三次有力的反擊,最后的結果怎樣?(板書: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
教師總結:楚王本想侮辱晏子,結果被晏子三次反擊,敗在晏子的手下,不得不尊重這位相貌不揚的大夫了。從這三次精彩的雄辯,這個故事中的兩位主人公的形象在我們面前鮮明起來了。大家來評價評價這兩位人物。(出示課件7)
你喜歡這個故事中哪個人物,為什么?
你不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
師總結:尊嚴使人不再丑陋,尊嚴讓美麗成為了永恒。晏子這一事跡永遠在史冊里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設計意圖搭建交流、展示的平臺,滿足學生個性化表達的需要,促進生生互動,使他們在傾聽、對話中不斷發現,自主構建,經歷情感的體驗和生命的成長。
六、課外拓展延伸
在歷史中,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像晏子一樣有智慧,有口才的人,你知道哪些?(出示課件8)
你還知道哪些人有智慧,有口才?
老師這里也搜集到了一些這方面的信息,大家請看:(出示課件9)
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曾有一名官員當著周總理的面說:“中國人很喜歡低著頭走路,而我們美國人卻總是抬著頭走路。” 此語一出,話驚四座。周總理不慌不忙,臉帶微笑地說:“這并不奇怪。因為我們中國人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
一位學生讀給大家聽。
(出示課件10)
一位美國記者在采訪周總理的過程中,無意中看到總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國產的派克鋼筆。那記者便以帶有幾分譏諷的口吻問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么還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周總理聽后,風趣地說:“談起這支鋼筆,說來話長,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不受祿,就拒收。朝鮮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美國記者一聽,頓時啞口無言。
一位學生讀給大家聽。
七、課堂達標檢測
學習任務當堂完成,課下才輕松愉快。這節課大家學的主動、投入,下面檢測一下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完成的怎么樣。(出示課件11)
1、《晏子使楚》這課主要寫了我國( )末期齊國大夫( )出使( )的事。楚王( )次侮辱晏子,卻被晏子反擊,贏得了( ),表現了晏子( )。
2、請你從“侮辱”、“尊重”任選一詞說一句話。
1、小組討論2分鐘。
2、各組代表匯報。
師總結:不侮辱別人是一種教養,尊重每一個人是一種美德。這節課老師看到了大家的成長,我很欣慰,你快樂嗎?學習是快樂的,成長是快樂的。
設計意圖當堂練習,及時反饋補救,提高了教學效率,減輕了課余負擔,以達到“惜時增效,輕負高效”的課堂。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離現在已有2500多年了,但文章中的思辯之美仍能給我們以親切自然的感覺。本文主要寫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嬰出使楚國,楚王為了顯示楚國威風,三次企圖侮辱、取笑晏子,而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機智,巧妙地使楚王陷于被動、尷尬的境地。從此,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晏子的語言有著嚴密的邏輯關系,幽默而尖銳,值得細細品味。課文的重點是楚王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對待的。難點是理解晏子反駁的話。
[學生分析]
《晏子使楚》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末年,距現在兩千多年,離學生較遠。讓學生課前搜集春秋戰國時期的形勢、故事的時代背景、有關晏子的簡介以及關于“出使”、古人稱謂等方面的資料,有助于學生走進文本。另一方面,晏子的語言極富邏輯性,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
[設計理念]
本設計以“晏子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主線,從“晏子的言行”和“楚王的態度”兩條線來體會,用抓重點語句談理解、分角色朗讀和課本劇表演等多種交流形式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教師從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需要出發,充分估計學情,隨時調整設計,體現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資料的`搜集與運用,既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又拓展和延伸文本,達到立體感悟的目的。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及10個新詞。
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確定進一步學習的方案。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距現在兩千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群雄爭霸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都是大國,而齊國的強大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晏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介紹晏子故事的文章。(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師生共同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 。
zǐ fa ju bú shi
訂正字音:晏 子 打 發 規 矩 賠 不 是
2、在預習生字、新詞時,你有什么提醒大家的?
撒謊(別多寫一點) 規矩(最后一筆是┖)
3、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春秋戰國時期的形勢、故事的時代背景、有關晏子的簡介以及關于出使和古人稱謂等方面的資料。)
三、再讀課文,初步感知: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記錄: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充分自讀后小組內交流。(簡單的問題互相幫助,共同解決,不懂的問題存下來。)
3、集體交流:
(1)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2)提出不懂的問題:
估計學生可能提出如下問題:
①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打開城門”? 為什么“楚王只好陪著笑”?為什么“楚王只好賠不是”?
②晏子為什么要“裝著很為難的樣子”?
③兩個“水土不同”的意思相同嗎?
④楚王為什么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
四、師生共議明確學習方向,擬定學習方案。
1、嘗試擬定學習方案。(結合課文的重點,圍繞你要研究或想解決的問題,擬定學習方案。)
2、師生共同修改、整理:
學習提示:
楚王仗著自己的國勢強盛,三次企圖侮辱晏子,結果卻是不敢不尊重晏子。晏子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你根據下面的提示,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幾種方法自學:
1、抓住晏子的語言、動作、神態來體會;
2、抓住楚王的態度變化及其原因來思考;
3、任選課文中的一個小故事展開想像,還可以合作排演課本劇。
五、按照所選或自擬的學習提示自學。(時間根據學生需要靈活掌握)
六、作業:
必做:1、抄寫詞語、生字,難寫的多寫幾遍。
2、練習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選做:閱讀林漢達主編的中國歷史故事叢書中的《春秋故事》。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晏子說的話,體會晏子的語言中所蘊含的智慧。
2.了解宴子出使楚國國,有力的反擊楚王的三次侮辱,維護了齊國的尊嚴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
3.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字,認識“侮辱、規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詞語。
教學重點
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反駁的,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釋課題,導入課文
1.出示課題“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紹宴子。說明“子”是古代對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性的尊稱。說說,你知道中國古代還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說說課題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初讀要求:
(1)根據拼音,讀準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
(2)想想課文講了哪幾件事。
2.課堂交流
(1)課文講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駁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學生交流,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2)讀一讀難讀的句子。
3.嘗試給課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寫三件事的?
(2)分段
三、再讀課文,走近宴子
1.大聲朗讀課文,想想課文讓你感到最氣憤的是什么?讓你感到最高興的又是什么?
2.課堂交流,并朗讀相應的'課文。
(1)最氣憤的是楚王“想乘機侮辱宴子,顯顯楚國的威風。”
(2)最高興的是“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從楚王的變化中,你能說說宴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四、深入閱讀,體會智慧
1.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一回合較量
(1)找出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駁的句子。
(2)自由朗讀這句話,你認為晏子反駁的話中哪一句最厲害。(讓學生自由說理)
轉折點:由狗洞推想到狗國,向楚王質問:楚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
(3)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他又會怎樣對接待的人說這番話呢?請選擇合適的提示語,然后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
(怒發沖沖地心平氣和地冷靜地)。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07-05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06-03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03-07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07-05
課文晏子使楚的教學設計07-05
課文晏子使楚教學設計07-05
《晏子使楚》優秀教學設計04-01
《晏子使楚》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7-04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7篇07-02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15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