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兩步連乘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兩步連乘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兩步連乘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1
連乘、乘加、乘減
教學內容:
P11例7、做一做,P14練習二第6—10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
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地計算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式題。
教學過程:
一、激發:
1、口算。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說一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2×5×60
30×7+85
250×4-200
(1)讓學生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
(2)得出:
①整數連乘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運算;
②整數的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3)讓學生算出結果并集體訂正。
3、揭題談話:同學們已學會了整數連乘、乘加、乘減式題的計算方法,小數的運算順序跟整數的一樣,這節課我們就用這些已學的知識為學校圖書館的'建設出一份力。
二、嘗試:
學校圖書室準備鋪地磚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1、出示例6:學校圖書室的面積是85平方米,用邊長室0.9米的正方形瓷磚鋪地,100塊夠嗎?
2、全班讀題,找出已知所求。
3、分析數量間的關系并列出算式。
怎樣知道100塊瓷磚夠不夠呢?
板書:0.9×0.9×100=81(平方米)
(100塊不夠)
追問:0。9X0。9是先求的什么?再乘100又求的是什么?
4、那110塊夠嗎?(學生獨立嘗試,可以怎樣算?)
(1)0.9×0.9×110
(2) 0.81×10+81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的想法以及是如何算的?
5、(2)是一道幾步計算的式題?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6、你認為在做連乘試題時應注意什么?
7、嘗試后練習:P.11頁的“做一做”。
(1)生先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2)獨立計算出結果。
(3)師輔導有困難的學生,集體訂正。
(4)做乘加題注意什么?
三、運用:
1、P14頁7題
(1)出示:50.4×1.95-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5.04
=25.894
(2)怎樣判斷它對不對?
先看它的運算順序是否正確;
再看它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3)根據這兩點進行判斷并把不正確的改正過來。
(4)集體訂正。
2、看誰算得快。(分組比賽)
19.4×6.1×2.3
3.25×4.76-7.8
3、P14頁9題
四、體驗:
今天都學了什么?
五、作業:
《課堂作業本》P5
×0.92+3.93
18.1
兩步連乘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從分步計算到三個數連乘運算方法的過程。
2、會計算簡單的三個數連乘,能解答三個數連乘計算的簡單問題。
3、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
獲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初步經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重點:
會計算簡單的三個數連乘
難點:
掌握連乘運算的運算順序,應用連乘解決問題。教學過程
課前熱身:
1、7×9+3
49-3×3
5×(217-215)
2、三年級植樹234課,六年級植樹的棵樹是三年級的3倍,六年級植樹多少課?
一、情景導入
師:
現在家里安裝固定電話的少了,但在十幾年前,固定電話可是我們的主要通訊工具。咱們一起去看看,當年西王莊固定電話安裝情況。
二、師生合作,學習新課。
(1)題意分析
1、圖中的老伯伯在干什么呢?
(匯報西王莊20xx年固定電話安裝情況。不過老伯伯還是挺風趣,沒有直接告訴數量,而是讓我們動腦動手算一算。) 2、你從圖中了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和問題?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小組討論:要求20xx年固定電話數量,首先得計算出什么?
2、借助線段圖來分析數量關系。
師:
題中給出20xx年固話數量嗎?看來還是要先求出20xx年固話安裝數量。它是一個“中間量”,起橋梁的作用。我們借線段圖來分析下各年份安裝的`固話的數量關系。
3、自己試著計算,然后交流計算過程和結果。
4、揭示課題含義
師:
像這樣的兩個乘法算式,我們可以把它們寫成一個綜合算式,
這樣的綜合算式叫做連乘(板書)。
師:
連乘算式的計算順序:從左向右。(板書)
師:
我這有兩道連乘的計算題,誰來說說計算順序,請在練習本上做一做。
4×15×9
12×4×35(板演)三、深度探索:師:剛才同學們幫助算出了固定電話安裝數量,學習了連乘的計算順序,大家表現的都很棒。老伯伯對你們非常滿意,不過他還有一個新建樓房問題需要大家幫忙解決一下。
試一試:
住樓問題。
1、自己先計算,然后小組交流2、組內代表匯報四、課堂練習:
1、25×2×45
19×3×24
27×9×8
5×13×11(板演) 2、練一練:3題、2題五、課堂總結:
1、連乘的運算順序:
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
2、用連乘解決問題,應找出“中間量”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六、課下練習:
練一練:第1題、4題、5題。
七、板書設計:
連乘
關鍵:確定先算什么(中間量)
例:
24×6×2
試一試:
12×5×8
5×8×12
= 144 ×2
=60×8
=40×12
=288(部)
=480(戶)
=480(戶)
連乘計算順序: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
兩步連乘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說出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并且知道單項式乘以多項式的結果仍然是多項式。
2.會進行單項式乘以多項式的計算以及含有單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混合運算。
3.通過例題教學,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單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法則。
難點:
熟練地運用法則,準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問題:三家連鎖店以相同的價格m(單位:元/瓶)銷售某種商品,它們在一個月內的銷售量(單位:瓶)分別是a,b、c.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它們在這個月內銷售這種商品總收入嗎?
二探究新知
讓學生分析題意,得出兩種解法:
解法(一):先求三家連鎖店的總銷量,再求總收入,即總收入(單位:元)為:m(a+b+c)①
解法(二):先分別求三家連鎖店的收入,再求它們的和,即總收入(單位:元)為:ma+mb+mc ②請學生探究①和②是否表示的結果一致?
由于①和②表示同一個量,所以:m(a+b+c)=ma+mb+mc 。
得出結論后再由乘法分配律公式(a+b)c=ac+bc從另一個角度推出結論m(a+b+c)=ma+mb+mc?
想一想:
你能由此總結出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乘法法則嗎?教師總結如下: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就是用單項式去乘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例題分析:分部講解課本100頁例5的兩道例題(在學習過程中重點提醒學生注意符號問題,多項式的`每一項都包括它前面的符號)
三深入探究
(一)根據例題分析,啟發學生總結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實質和一般步驟:
1.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實質是利用分配律把單項式乘以多項式轉化為單項式乘法。
2.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時,分三個階段:①按分配律把乘積寫成單項式與單項式乘積的代數和的形式;②按照單項式的乘法法則運算③再把所得的積相加.(二)強調計算時的注意事項:
1.計算時,要注意符號問題,多項式中每一項都包括它前面的符號,單項式分別與多項式的每一項相乘時,同號相乘得正,異號相乘得負
2.不要出現漏乘現象
3.運算要有順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減。
4.對于混合運算,注意最后應合并同類項。
四課內鞏固
練一練:課本101頁的練習1和2 。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基礎練習,安排2-3個同學在黑板上演示解題過程,及時觀察學生知識的掌握狀況,及時糾錯以便加深印象,使學生深刻理解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解題思路及基本方法。(注: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容易出現符號問題,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
五課外探究
計算:(1)3a(5c-2b)?(2)(x-3y)·(-6z)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然后老師通過課件對照答案,這樣使學生更加熟練地掌握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解題思路及基本方法。
六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你有什么想法要跟大家一起交流?
七布置作業
1.課本p105?第4題
2.練習冊p79-p80
八課后反思
這節課,實際內容不多,也很簡單,重要的是用法則來進行計算,但是在講課時我通過實際問題,和學生一起推導出了法則,然后讓學生學解題。我感覺如果讓學生自己通過小組探究法則,然后學解題,這樣效果會更好。
兩步連乘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用連乘解決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并能用連乘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有條理地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感受、體驗、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1、創設情境,出示主題圖
2、收集信息。
3、提出問題: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4、出示完整的例題。你能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問題連起來說一說嗎?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組織探究:你準備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小組討論。
2、匯報交流。
問: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隨機引導學生看圖理解,問:5表示什么?2呢?“每袋5個”和“每個乒乓球的價錢是2元”這兩個信息有直接聯系嗎?根據這兩個信息可以求出什么?知道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
問:誰能說說這種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繼續引導理解方法二的思路:
6表示什么?5呢?“每袋5個“和”買了6袋“這兩個信息有直接聯系嗎?根據這兩個信息可以求出什么?知道了6袋乒乓球一共的個數,就可以求出什么?
問:這種方法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歸納反思
⑴問:方法一先算什么?方法二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相應的式子上面板書出小標題
講述:雖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還可以互相檢驗。
⑵問:你能用一句話說出剛才我們解決的是什么樣的實際問題嗎?揭示課題。
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時要怎樣觀察和思考?(要找到有直接關系的兩個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
三、嘗試應用,拓展深化
1、想想做做1
⑴收集信息,問: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⑵問:哪些信息之間是有直接聯系的?根據這兩個信息你能先求出什么?
⑶學生獨立分析并解決
教師依據學生匯報出示答案,并重點問一問不同方法的計算依據。(讓不同的學生反復說,加深理解)可以先求共多少籠再求共多少只,也可以引導學生先求每橫行或每豎行有多少只,再求總只數。
2、想想做做2、3
先指導學生看懂圖意,再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評議。
第3題解答后問:如果我們所在教學大樓內也如此擺放花,那么一共要放多少盆呢?
3、模擬購物游戲
要求: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輪流推選一名顧客和一名售貨員,學生根據顧客的不同購物要求進行計算,售貨員進行裁判。
四、回顧總結,匯報收獲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有什么收獲?
2、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課后請留心觀察,找出數學問題進行解答,再想想從中學到了什么。
教后記:本課教學密度較大,基礎好的學生尚能接受,約1/3的學生在想想做做1時開始有卡殼現象,在拓展深化時學生對解決和本校教學樓有關的問題興趣很濃,由此看來,以后在組織解決問題的習題時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感受身邊的數學,學數學時有用的。本次的課外作業是我根據學生上課的興趣臨時添加的,屬于挑戰性作業,不需要每個人都完成。隱約感覺學生對數量之間的關系缺乏真正的理解,有點生搬照套的感覺。打算在下節課中設計專門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和列式原理。
兩步連乘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5
一、復習導入:
1、首先出幾道題咱們一起復習回憶原來學習過的整數運算的知識。(大屏幕展示)
先自己快速瀏覽這三道題。然后找三個同學填空。(只有乘法算式的叫做“連乘”板書課題)能不能用簡單的幾個字概括一下運算順序呢?(板書:從左到右、先乘后加、先乘后減)(同學們的言語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也這么幫,真不錯)。
板書完后,再重溫一下運算順序。
2、談話:剛才我們復習整數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其實,這節課我們要探究的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跟整數是一樣的。這節課我們就一起探究學習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運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課前準備好的三張紙條,
先抽出一張,它是一道什么算式?運算順序是什么?放在相應的'位置上,并固定在黑板上。
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是一道什么算式?運算順序是什么?
2、談話:
了解了運算順序了,同學們能不能獨立計算出它們的運算結果呢?
(鼓勵:認真的孩子最可愛,你愿做一個認真、可愛的孩子嗎?老師希望同學們認真書寫,細心計算,能做到嗎?)
匯報:學生邊匯報結果,教師適當評價。
3、出示例題7圖示:圖上是什么人?他在做什么?
因為現在是數學課,所以老師提問幾個數學問題:
(1)正方形地磚的面積怎么計算
(2)要想知道地面的面積有多大,應該怎么辦?
出示例題7的題目,自己讀題后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該怎么列式呢?
思考后匯報,提問:0.9X0.9求出的是什么?再乘100求出的又是什么?(在這個算式中,我們就用到了連乘)
再看第二個問題:
110塊夠嗎?獨立嘗試完成。
匯報結果,匯總兩種可能性(如果學生想不出第二種方法,教師要適當提示) (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我們就用到了連乘、和乘加兩種運算)
三、拓展練習:
學習完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后,出幾個題目考一考大家,敢接受挑戰嗎?
1、選擇(先小試牛刀)
2、請你當小老師,下面的運算順序對嗎?
3、先說出下面算式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4、小玲一家去逛公園,買門票一共需要多少錢?
【兩步連乘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聽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有感范文12-16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06-21
《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05-26
連乘、乘加、乘減教學設計02-23
《實際問題與方程》教學設計06-10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評課稿06-02
分數連乘的教學實錄06-25
連乘解決問題教學實錄07-01
連乘解決問題的教學實錄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