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學的小故事必備【7篇】
關于教學的小故事1
還是第一次教一年級,面對一群剛從幼兒園出來的孩子。走進課堂孩子們用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神看著你,他們有的在課堂上忍不住要上上廁所,忍不住要偷偷的喝喝牛奶,忍不住要和旁邊的同桌聊聊天。此時任你的嗓門有多大,任你的眼神有多犀利,過不了三分鐘他們就照舊,氣歪了也不理你。和孩子們在一起生活了幾個月,驀然回首,發現我也收獲了許多……
在教學1~5數字時,為了讓學生熟練地掌握數字的書寫,我要求學生天天堅持把每個數字寫一行。那天教完了數字3和4后,布置作業時,我聽見有位學生在座位上低聲說:“唉!又是些數字,真沒勁!什么時候老師能布置有趣一點的作業?”學生的話引起了我的思索。對于上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的確枯燥無味,那五個阿拉伯數字要天天練寫,確實是一件很煩瑣的事。作為教師,是否可以把傳統的教學方法改一改,適時調整寫數的方法呢?過了幾天,認識數5之后,我把田字格寫好后,進行了如下的作業設計:“同學們,今天和老師來比一比看看誰的數字寶寶寫得最漂亮,好嗎?”還沒等我把題目讀完,學生就迫不及待地在作業本里寫,興致很高,有的學生端端正正寫完后,用大拇指指著自己,迫不及待的讓老師去欣賞他的作品。
從那以后,我就不再讓學生純粹地寫數字,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寫數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今天讓學生寫寫自己家的電話號碼,記記老師和小伙伴家的電話號碼;明天讓學生寫一些有規律的數,例如:1.3、5、或2.4、等,在寫數的同時感受數學的奧秘。學生興趣十足,寫的數字也一天比一天端正、規范……。
其實,“枯燥”與“生動”之間只隔著一層窗戶紙,對學生來說,熟悉的情景和親身的體驗,他們都喜歡,都充滿好奇,都有樂學、好學的愿望。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只能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這節課中我處理的雖是“小數字”,而留給我的卻是深深的思考……。
數學課是一個不斷發展、永不停歇的過程,“變是永恒的不變”,讓我們在陶行知思想和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帶著自己的感悟,認識新課程、探索新課程,走進新課程,走進孩子的心田,我愿在春天最美妙的音符中能和孩子一起成長,讓數學教學青春永駐!
關于教學的小故事2
"數學是一切科學之母"、"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它是一門研究數與形的科學,它不處不在。要掌握技術,先要學好數學,想攀登科學的高峰,更要學好數學。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搞好研究與教學是增強學生數學觀念,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讓人痛心的是,長期以來,一些本來生動活潑的數學知識,由于被淹沒在大量的“加、減、乘、除和乘方、開方運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簡”、“解方程的技能訓練”以及“大量的人為編造的以致脫離實際的所謂應用題”和“各種各樣的解題技巧、解題模式的訓練”中,而失去了其應有的魅力,學生也許學到了不少具體的數學知識,但卻很少甚至根本沒有領悟到其內在的本質,只有知識的“軀體”,缺乏知識的“靈魂”……
要搞好初中數學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認真研究初中教學的各種規律,并加以有機綜合,形成適應自身教學的有效方法。如何讓數學課上得更理性,更科學有效?我認為要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備課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領顯在課堂上。”我們要在行動的“實”上下功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開創行動扎實、研究深入的課程教學改革下局面。
首先,一切數學知識都來源于現實生活中,同時,現實生活中許多問題都需要用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去思考解決。比如,洗衣機按什么程序運行有利節約用水;漁場主怎樣經營既能獲得最高產量,又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一件好的產品設計怎樣營銷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場認可,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為此數學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經營和開拓市場的能力。
其次,現實告訴我們,大膽改進學習方法,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學習方法的改進身處應試教育的怪圈,每個教師和學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題海"之中,教師拍心某種題型沒講,中考時做不出,學生怕少做一道題,萬一考了損失太慘重,在這樣一種氛圍中,往往忽視了學習方法的培養,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么樣的學習方法才是正確的方法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聽講的'過程中一定要有積極的思考和參預,這樣才能達到最高的學習效率。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而之前的備課則不應當受教材思路的影響,重新組織教材,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在學習過程學生有知識的掌握,個性的解讀、情感的碰撞,且創新火花不斷閃現。
再次,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其中,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里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
初中學生剛剛進入少年期,機械記憶力較強,分析能力仍然較差。鑒此,要提高初一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效果,務必要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這是每一個初中數學老師值得認真探索的問題。
關于教學的小故事3
小熊的媽媽生病了,為了能掙錢替媽媽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魚,趕早市到菜場賣魚。
一天,小熊剛擺好魚攤,狐貍、黑狗和老狼就來了。小熊見有顧客光臨,急忙招呼:買魚嗎,我這魚剛捕來的,新鮮著呢!狐貍邊翻弄著魚邊問:這么新鮮的`魚,多少錢一千克?小熊滿臉堆笑:便宜了,四元一千克。老狼搖搖頭:我老了,牙齒不行了,我只想買點魚身。小熊面露難色:我把魚身賣給你,魚頭、魚尾賣給誰呢? 狐貍甩甩尾巴道:是呀,這剩下的誰也不愿意買,不過,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點魚肉。這樣吧,我和黑狗牙好,咱倆一個買魚頭,一個買魚尾,不就既幫了狼大叔,又幫了你熊老弟了嗎? 小熊一聽直拍手,但仍有點遲疑:好倒好,可價錢怎么定?狐貍眼珠一轉,答道:魚身2元1千克,魚頭、魚尾各1元1千克,不正好是4元1千克嗎?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兒畫了畫,然后一拍大腿:好,就這么辦!四人一齊動手,不一會兒就把魚頭、魚尾、魚身分好了,小熊一過秤,魚身35千克70元;魚頭15千克15元,魚尾10千克10元。老狼、狐貍和黑狗提著魚,飛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魚頭魚身魚尾配好,重新平分了,小熊在回家的路上,邊走邊想:我60千克魚按4元1千克應賣240元,可怎么現在只賣了95元小熊怎么也理不出頭緒來。
你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嗎?
關于教學的小故事4
《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了一個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話故事。課文先寫老木匠做了一個小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臉上添了一個“笑嘻嘻”的表情,以為只要會笑小木偶就會永遠快樂;接著寫小木偶在著急、生氣、委屈甚至是痛苦、傷心時也總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后寫小木偶在小女巫的點化下,擁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時作者發出了由衷的感嘆:“要是只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
教學這篇略讀課文時,我先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前的閱讀要求自讀課文。自讀時,先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再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分角色朗讀,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閱讀收獲,如,在小木偶身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小木偶遇到一系列挫折時,心里會想些什么?文章的最后一段話是什么意思?學生在交流閱讀體會時,我還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加深對最后一句話的理解。最后組織學生展開想象續編故事,拓展思維,鼓勵學生創造性表達。
另外,我還鼓勵學生搜集表達有特色的詞語,進行語言積累。如,ABB式:笑嘻嘻、毛茸茸;AABB式:蹦蹦跳跳、嘟嘟囔囔;ABCC式:可憐巴巴。學生學習效果良好。
關于教學的小故事5
“水在池子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學生也容易理解,于是我從另外的角度提出問題:“睡覺”,“散步”,“奔跑”,“唱歌、跳舞開大會”在課文中能不能交換?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既要想像水在不同環境中的各種狀態,又要辨析幾個動詞或動詞性詞語的意義,這就迫使學生開動腦筋,從而促進思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這樣作,能讓學生感悟到一條使用語言的基本原則,這就是詞語要準確地表達事物的特征。當然,學生在討論中也可能提出,水在江河里也會唱歌、跳舞,在海洋里也會睡覺,這也沒有什么可為難的。水在江河里跳舞、唱歌,那是在發大水的時候,水在海洋里睡覺,那是風如平浪靜的時候,也就是說是在某些特殊的時候,在一般情況下并非如此,正因為這樣,所以,課文在這一段話的開頭用了一個詞“平常”,這進一步說明,作者寫作時思考的嚴密和用語的精當。
學生在議論水對人做好事的時候,教室里小手林立,幾乎所有學生都想發言。十幾位學生發表意見后,舉手要求發言的仍有很多,但由于時間有限,我只好強行結束討論,轉入新的話題,結果致使一部分學生因沒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而情緒低落下來。要是一開始就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那每個人就都能發表意見了;在此基礎上開展全班交流,起質量就會明顯提高。
當問到水為什么會發脾氣,干壞事時,沒人發言,小組討論后,學生仍說不到點子上。無奈之下,我只好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這樣雖然簡便、省時,但索然無味,難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是我早料到這一著,在學生思維受阻時講一講“小村莊的被毀滅的故事”和哈爾濱缺水事件,學生就很容易明白,水之所以為患,那是由于人們破壞植被,污染環境的緣故。這樣,在接下來議論怎樣讓水只做好事不干壞事的時候,學生的思路就會更加明析了,發言就會更加中肯了,接受的人文教育就會更加深刻了。
課堂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關注學情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基礎,只有關注學情,才能科學地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的方式方法,最大程度地讓學生獲取知識,增強能力,活躍思維,弘揚創新精神,那種無視學情,一味跟著經驗走,跟著教參走,跟著感覺走的教學,只能是高耗低效的教學。對《失物招領》的三點質疑
關于教學的小故事6
今天,我上完《小木偶的故事》,感覺心情特別愉快。
這篇童話故事趣味性強,學生理解課文并不難。因此我在教這課時,采用了以下教學流程: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分角色讀課文,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積累詞語,豐富語言──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其中,我感覺最有特色的地方是:“積累詞語”這一環節。因為這課表情的.詞特別多,所以我安排了讓學生劃詞、讀詞、理解詞、運用詞來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我把“板著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溫柔、痛苦、傷心、著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板書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讀詞,以邊讀邊做表情動作來理解詞,最后以選詞說話達到運用的目的。這一環節的設計感覺很好,學生因為有著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種表情演示,興致高漲,也能比較直觀形象地理解詞語的意思,個別學生對某些詞不理解就猶豫著不知道如何做表情動作,這時他們會左右觀看,從同學的表情中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詞語。在這樣的教學中,既輕松又收效好,老師的解釋已經顯得多余。
這一節課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度過,連我也被他們豐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這樣輕松愉悅,又何愁學生不愛學語文呢?這就是有效教學吧,能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中學到各種語文知識,讓學生深深地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喜歡上母語。
關于教學的小故事7
從教多年,我摸索出一點教育激勵學生的“小技巧”,自覺有一定效果,現在把它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巧用激將法
此法主要適用于那些聰明但學習不夠勤奮比較任性的學生。今年我剛接了新一年,班里有一名學生—姜碩,從我接班起就了解到他比較任性,行為習慣養成情況不太好,屬于聰明但學習不夠勤奮的那種。在課堂上,他總是注意力不極中,不是擺弄這個,就是擺弄那個,一開始寫作業,他就削鉛筆,磨磨蹭蹭的,班里最后寫完作業的幾個人中準有他。對此,我沒少批評他,但效果不佳,很是讓我頭疼。
在我準備12月初學校組織的經典誦讀活動時,當我在班級里宣布要為我準備的兩個節目挑選演員時,姜碩表現得特別積極,看著他著急的表情,我隨口說道:“姜碩你這節課要是認真聽講,表現好的話,我就讓你演課本劇中農夫一角。”我的話音剛落,只見姜碩坐得筆直,小手也背到的身后。看來他中了我的計謀,其實我心中早就覺得他是農夫的不二人選,由他演出一定能取得比較搞笑的效果。但我不能直接把角色給他,一定要釣一釣他的胃口。接下來的語文課上,他表現得特別好。在練習的過程中,他一度總是記不住臺詞。我就說:“你看這么簡單的幾句臺詞,別的同學都背下來了,你這么聰明怎么總是背不下呢?”結果在下一次的彩排時,他果然背了下來,看來他是下功夫了。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利用他對演課本劇的認真態度,沒少糾正他的不良習慣,都起到了不錯了效果。可喜的是姜碩的課本劇表演也得到了校領導和各位老師的好評。
當然激將法也不可亂用,一定要摸清學生學習基礎、能力、性格。并且在激將時不要傷學生自尊。
適當的物質刺激
我們班有40個孩子,上小學一個多星期了,正式鈴都響過了,他們還安靜不下來,總得我說上二三遍上課了,他們才能坐好。但還有個別學生的注意力不在課堂上。這天,我不想再不停地強調了,便把準備好的很多“小獎章”拿出來,進入班級后,我先耐心地等了一會了,發現有幾個孩子自學坐好后,我馬上走過去在他的頭上貼上一個小獎章,然后說:“這幾個同學今天表現得很好,她們都知道現在已經是上課的時間了,應該坐好等待老師上課了。”其他孩子們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這里,不用我再強調什么,他們都坐得端端正正了。我問大家:“想要嗎?那就要專心聽講,表現好的孩子才能得到獎勵。”他們一個個都躍躍欲試,都想爭取得到獎品。這堂課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回答問題主動、大膽,聽講很專心。我在獎勵的同時還告訴他們:“如果你得到獎品后表現不好,獎品就要收回來,獎給其他的同學。”一般得到獎品的學生把獎品小心地放在桌子上或夾在書里后,表現得更好了。對于沒有得到獎品的同學,我一直在鼓勵他們:“只要你表現的好,比你以前有進步,老師就獎勵你。”孩子們一直有得獎品的.期待,一節課都在努力。因為我準備得很多,而且獎勵面也很廣。后半節課,當紀律不太好組織的時候,我又把“小獎章”獎勵給一個坐的端正,聽講認真的孩子,其他同學馬上就有精神了。這個時候我就想偷笑,這些孩子都挺好強的。下課時,我還告訴他們:“如果你這節課沒有得,下節還有機會。”這樣一節課上下來不會很費勁,而且學生的良好聽講習慣也養成了。
對于剛入學不久的一年級孩子說,課堂鼓勵可以適當地用物質刺激。但在使用物質獎勵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的問題:
1.物質獎勵的次數不能太多,物及必反。剛開學時,我用物質獎勵他們,現在更多的是語言獎勵和行為獎勵。
2.物質獎勵多準備點獎品,讓孩子們感覺到只要他們努力了,進步了,就能得到獎勵,這是對他們的肯定。
3.物質獎勵也要變花樣。今天獎蘋果,后天就可以獎寶葫蘆,這樣他們的積極性會更高。
這就是我的一點“小技巧”,在使用這些“小技巧”時要注意:
一、量人而用。
一定要根據學生實際,充分了解學生。
二、設計合理保密。
對學生的要求不能過高,并且注意連續性,又不能讓學生本人知道你的用心。
【教學的小故事】相關文章:
教學小故事06-03
教學小故事01-15
教學小故事02-01
教學小故事(精選21則)06-20
數學教學小故事05-19
科學教學的小故事06-20
物理教學的小故事06-22
(集合)教學小故事01-03
教學小故事【通用】12-01
數學教學經典小故事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