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民營企業營商環境調研匯報材料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匯報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匯報就是把某個階段做的工作,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研究后報告給上級領導,說了那么多,你會寫匯報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營企業營商環境調研匯報材料,歡迎閱讀與收藏。
各位領導:
近年來,我局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為核心,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優化審批流程、壓減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為目標,在土地供應、不動產登記等方面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了優質高效的服務,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普遍贊譽。兩年來,爭取用地指標xx余畝,其中民營企業供地xx余畝。辦理不動產登記xx多宗,為企業辦理融資抵押xx宗,金額xx億元。現就我局優化營商環境,服務經濟建設的主要做法匯報如下:
一、提前介入,主動服務
1、保障重點項目用地。我們著力拓寬視野,把全局的思維凝聚到保障全縣的發展需要,服務項目建設的大局上來,把“項目用地需求不受限”作為自定的工作底線,在多次局黨組會議上明確:如果因國土用地使項目受阻,從分管局長到股室成員,評先評優一票否決,績效工資一律從重扣除這一措施。同時,我們把最精干的力量向這一線工作傾斜,凝聚全局力量集中攻堅,促使整個隊伍主動團結擔責,有效地推動“供地數量、用地存量”雙量齊升。最近幾年,每年報批用地xx畝以上,動態儲備工業用地20xx畝以上,完成耕地占補平衡近6000畝,基本破解了保障發展的困局。
2、提供優質服務。嚴格推行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責任追究制等便民服務制度。一方面全程跟蹤服務。在項目早參與、早規劃、早預審、早準備上下功夫,與項目用地單位溝通聯系,全面掌握用地需求,主動安排專人對接重點項目、重點工作以及領導交辦事項,進行跟蹤督辦。另一方面開辟綠色通道服務。針對重點項目用地報批、不動產登記、企業利用物權融資擔保等業務,一律走綠色通道辦理,實行“一對一”服務,協助申請人準備申請材料。
二、簡化流程,高效便民
1、優化業務流程。對照“最多跑一次”工作目標,我們按要求完成了窗口優化、流程優化,落實兩不見面行政審批。一是除行政審批單位按照法定程序須到場外,所有工作由聯企干部負責全程辦理,企業不與行政審批部門見面。二是企業不與村、組見面處理矛盾。由聯企干部負責協調處理。
三是實行“一窗受理,一站辦結”。實現了不動產抵押登記業務即來即辦,最快的業務1小時可以辦結,一般業務最多5天辦結。
2、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持續提升工作人員業務水平,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全體工作人員做到主動熱情接待,耐心解答疑問,堅決禁止對服務對象“態度冷硬、敷衍塞責、拖延刁難、推諉扯皮”。設置意見箱,公開監督電話、完善監督渠道,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向社會公開涉及自然資源行政審批的清單,明確每個審批事項的辦結時限。企業簽約后,第一時間列出行政審批清單,倒排辦理審批期限,進度表上墻公示。在企業提供資料齊全的前提下,由聯企干部與企業服務中心資料員對接,由資料員對行政審批事項實行內部流轉。
三、優化營商環境的困難和建議
1、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由于xx本身山多田少,全縣的耕地數量和每年占補平衡指標有限,能夠占用的指標也日益緊張,建設用地供求矛盾越來越突出,新增建設用地計劃甚少,今年省自然資源廳下達我縣新增建設用地40公頃。而我縣,目前已組織擬報批資料準備上報省廳辦理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的項目達24個,面積216公頃。
建議:省廳充分考慮我縣脫貧摘帽后,從工業強縣鞏固撫貧成果的角度增加我縣新增建設用地計劃。
2、信息共享有壁壘。建立服務型政府,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關鍵是要共享相關部門的信息才能實現。如自然資源、法院、稅務、工商、公安、金融機構等部門之間共享信息,可以讓企業少跑路,提高行政效率。但我們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難度大,主要原因一是基礎數據薄弱;二是相關法律法規對數據安全和應用都有特定的保護要求;三是各部門的系統服務器不在縣級,共享信息需要上級同意,推動起來困難重重。
建議:從省級層面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充分發揮部門之間的數據互聯共享,真正做到為民營企業和廣大群眾提供優質的服務環境。
【民營企業營商環境調研匯報材料】相關文章:
鄉鎮營商環境匯報材料(精選6篇)12-02
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08-25
營商環境工作情況匯報(通用12篇)05-17
營商環境報告范文12-10
優化營商環境報告01-23
稅務部門優化營商環境簡報12-17
農信優化營商環境簡報12-17
優化營商環境整改情況報告02-07
優化營商環境整改情況報告03-18
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情況報告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