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 《大江保衛戰》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教版六年級語文—— 《大江保衛戰》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材解讀:《大江保衛戰》是蘇教版第十二冊的一篇講讀課文,它的體裁是通訊。課文中再現了在1998年震驚中外的特大洪澇災害中,人民解放軍不怕危險、不畏犧牲、奮勇抗洪的場景。課文中描寫點面結合,場面驚心動魄、震撼人心。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驚心動魄”、“閃爍”造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3、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閱讀賞析,理解含義較為深刻的句子,學習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保衛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教學準備:
1、課文錄音、子弟兵在洪水中頑強戰斗的錄象,多媒體課件。
2、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熟讀課文,感受當時洪水決堤的危急場面。
(2)學生質疑,歸納為兩個問題:
A、為什么稱人民子弟兵為“錚錚鐵漢”?
B、為什么稱人民子弟兵為“人民救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第8課——《大江保衛戰》。
上堂課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還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問題。這堂課我們就圍繞兩個重點,去感受錚錚鐵漢的英雄本色,去領略人民救星的崇高精神!(板書:錚錚鐵漢人民救星)【第一課時已經將所有的問題歸結為兩個重點,第二課時開始重新提出兩個問題,也明確提出本課的學習任務。】
二、學習課文。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哪些自然段描寫了人民解放軍保大堤、救群眾的感人場面。(默讀課文,匯報)【總體把握人民解放軍保大堤、救群眾的感人場景。】
小結:課文的2-5自然段描寫了這些場景。
2、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
(1)1998年7月27日凌晨兩點,當我們還沉浸在甜美的夢鄉中時,九江賽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災情就是命令,四百多名官兵迅速趕到現場。他們是如何與洪水決戰的呢?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這段話,并且找出令你感動的句子,說說為什么感動,并試著把它讀好。(出示第2自然段)
(2)找到令你感動的句子了嗎?愿意讀給大家聽嗎?(指名讀,交流感受。)
【第二自然段描寫了人民子弟兵不畏危險、奮勇救堤的感人場景。此段中對戰士們動作、語言、神態描寫得極為傳神,讀來格外驚心動魄。讓學生們品讀這段,為的是充分感受戰士們的獻身精神。】
A、官兵們……保住大堤!
體會“全然不顧”、“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只有一個念頭”等詞句。
小結:戰士們肩上扛的是沉重的沙包,腳下是泥水,還夾雜著嶙峋的片石,可是這些并不能阻擋戰士們前進的腳步,因為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引讀)大堤,保住大堤!保住大堤就意味著保住了無數人的生命,所以盡管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但是他們全然不顧,因為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再次引讀)大堤,保住大堤!
B、戰士們……加油!
體會:這是戰士們在面對洪水、面對挑戰時所體現出的不怕任何艱難險阻的樂觀主義精神。(男生讀)
C、一個個……傷痕累累。
體會“奮然”、“傷痕累累”、“鏖戰”等詞句。
小結:戰士們毫不畏懼,高聲喊著口號,奮然跳入水中,沒有猶豫,沒有膽怯,用生命之軀作為屏障去阻擋肆虐的洪水!可怕的洪水沖垮了堤壩,沖毀了房屋,卻沖不倒戰士們誓死護堤的信念!女同學一起來讀好這幾句。(女生讀)多么英勇的戰士啊!可是,(引讀:經過幾個小時的鏖戰……傷痕累累)【通過重點句的品讀,加上教師適時的概括描述,更深更細致地體會當時情況的危急、人民解放軍的英勇無畏,為理解“錚錚鐵漢”打好基礎。】
(3)這段話是人民子弟兵與洪水進行大決戰的情景,這驚心動魄的抗洪場面,作者用了這樣一幅對聯進行了高度概括。(出示對聯)一起來讀好它。(齊讀)【對聯是對抗洪場景的大概括。】
(4)讓我們再次卻感受一下當時那緊張而又刺激的情景。(多媒體播放抗洪片斷)【事情發生在98年,如今的學生當時是尚未懂事的孩童,因此書上的描寫學生們只能抽象理解,播放當時片斷能讓學生們仿佛回到當年的場景,加深感性認識,從而對人民解放軍產生崇敬之情。】
(5)憑著鋼鐵般的意志,戰士們以錚錚鐵骨保住了大堤。在那鏖戰的幾個小時里,戰士們付出了多少代價?從那累累的傷痕里,我們讀到的是官兵們那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讓我們懷著對他們的敬佩之情一起來讀好這段話。(齊讀全段)【通過充分的感情鋪墊,學生們此時讀起來已然是充滿了對官兵們的敬意。】
3、學習第四自然段
過渡:曾經有戰士說:“站著是一根佇立的樁,倒下是攔洪的沙袋”。與洪魔英勇搏斗的子弟兵們早以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解放軍某部連長黃曉文就是其中的一位。
(1)、(出示第四自然段)誰來深情地讀一讀黃曉文的故事?(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是面的描寫,第四自然段樹立一個典型人物,品讀他的故事能更深刻地體會到抗洪的戰士們頑強不屈的精神。】
(2)、聽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些什么?【學生們談體會可將戰士們的勇敢精神內化到自己的情感之中。】
(3)、同學們都被黃曉文的勇敢和奮不顧身所感動,課文中哪兒可以看出他很勇敢呢?(一系列的動作和“二話沒說”、“三下兩下”等詞語體現出時間的緊迫,動作的迅速,黃曉文的奮不顧身,相機指導朗讀)
(4)、是啊,他知道,大堤隨時都會坍塌,也許,一分鐘的松懈就會使無數房屋被沖毀;一秒鐘的休息就會使無數人的生命被奪去。所以當團長要派人去找隨隊軍醫時,黃曉文大聲說——(引讀)“來不及了!”說著,——(引讀)……爬上了大堤。【一連串的動作描寫不僅體現了黃曉文的鐵漢精神,也體現了當時情況的危急。】
(5)、為了保住大堤,制服洪魔,我們的子弟兵們獻出的何止是鮮血,更有他們年輕的生命!(播放抗洪戰士犧牲的片斷)【抗洪過程中感人的事太多太多,一些戰士們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播放此片斷能更深刻的打動人心。】
(6)、小結:又是一個年輕的戰士倒下了,他就是李向群,年僅20歲的李向群,在與洪魔的斗爭中,他永遠地長眠在抗洪大堤上!無論是久經考驗的將軍,還是剛入伍的新兵,他們都像黃曉文、李向群那樣,發出了“人在堤在,人不在堤也得在”的誓言,他們奮不顧身保大堤的英雄壯舉,顯示出我人民子弟兵錚錚鐵漢的本色。(板書:奮不顧身保大堤)【圓滿小結第一個問題,所有的人民子弟兵都具備了整整鐵漢的英雄本色。】
4、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不僅是保大堤、制洪魔的戰斗驚心動魄,解放軍官兵們在滔滔洪水中救出被困群眾的場面也同樣震撼人心。
(1)、(出示第五自然段)請同學們讀一讀這段話,看你能讀懂些什么。
(2)、交流:你讀懂了些什么呢?【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是教師跟學生共同品讀,第四自然段基本放手讓學生來講故事體會,到了第五自然段自然而然地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談理解,循序漸進,不但能鍛煉學生們的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更能體現學習上學生的主體性。】
A、洶涌的激流中……搖搖晃晃的電桿。
(抓住三個“飛向”,體會人民子弟兵搶救群眾的急切心情。男生齊讀。)
B、在安造垸……希望
(理解省略號,解放軍還救出了無數的群眾。女生齊讀)
小結:是啊,人民子弟兵們救出的何止是周運蘭和小江珊兩個人,他們把老大娘背出了危險的房屋,他們把小木船送給了無家可歸的母女,他們把救生衣讓給了在洪水中苦苦掙扎的人民群眾。他們把生的希望送給了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這種舍生忘死救群眾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們的心。(板書:舍生忘死救群眾)
C、哪里……閃爍
(理解“紅五星”、“迷彩服”等就是指子弟兵,哪里有危險,他們救出現在哪里)
小結:只要有洪水、有危險的地方就會有我們人民子弟兵的身影。正如小江珊奶奶所說的那樣:“孩子,只要你看到了紅五星,看到了穿迷彩服的人,你就向他求救,他一定會來救你的。”在江珊奶奶的眼中,在所有人民群眾的眼中,解放軍戰士就是他們的大救星!(全班齊讀)【圓滿小結第二個問題,人民解放軍救出了無數的群眾,他們是人民群眾的大救星。】
(3)、讓我們充滿激情地朗讀這段話,把這些人民救星們牢牢地記在心里。(齊讀全段)
5、引讀第六自然段。
為了保住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子弟兵奮不顧身、舍生忘死,哪里有危險他們就沖向哪里,他們為什么要那么做呢?(他們是人民的子弟兵,他們熱愛人民)【為課前歸納的兩個問題進行總結,引出人民子弟兵愛祖國愛人民的崇高精神,加深對戰士們的崇敬之情。】
總結:是的,他們是人民的子弟兵,他們深深地愛著我們的祖國和人民。懷著對人民的熱愛,戰士們用錚錚鐵骨、血肉之軀打勝了這場——大江保衛戰,在人民心中樹立起一座永久的豐碑。作為這場大決戰的見證者,大江,永遠銘記著——(引讀)1998年的夏天,銘記著——(引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三、拓展閱讀。【這首詩歌雄渾大氣,概括了人民解放軍的奉獻精神,更體現了人民對解放軍的感激、敬仰之情,最后的朗讀把勇敢無畏、堅定執著深深銘刻在心里。】
1、出示詩歌:
讓高高的防汛紀念碑化作大筆,把勝利的捷報寫上浩瀚的楚天;
讓巍巍長江大橋化作巨琴,奏響英雄曲,迎接抗洪將士光榮凱旋!
今天,當我們即將合上98抗洪這部煌煌大書,我們已經把生命的奮斗和思考一起留給了歷史。
以抗洪的名義,我們將何難不克,何功不遂。
以抗洪的名義,忘記98就意味著背叛!
當后世子孫肅然按下歷史的放音鍵,聽到98抗洪驚天動地的吶喊時,我們,將不會羞愧,因為我們盡到了這一代人的責任!
2、齊讀。
四、作業。
1、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2、寫一首謳歌抗洪戰士的詩。
教后感:
在港閘區教育局主辦的的“蘇教版第十二冊教材分析會”上,我執教了《大江保衛戰》這篇課文。當初選擇執教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因為它雖然是一篇通訊,但是課文語言相當精彩和大氣,學生們容易讀出氣勢,我非常喜歡它。而且學生們對1998年的這場洪澇災害并不了解,如果只是通過語言文字不能深刻地再現當時的情景,體會人民子弟兵的崇高精神,所以就想通過一些現代化的手段幫學生重現當年,加深理解。
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就是要解決兩個問題:為什么稱人民子弟兵為“錚錚鐵漢”;為什么稱人民子弟兵是“人民救星”?而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就要重點理解2、4、5自然段。
在執教這篇課文時,對于三個重點段落——第2、4、5自然段,我采取了由扶到放的教學策略。學習三段分別提了三個問題:1、找出令你感動的句子,說說為什么令你感動,并試著讀好它;2、聽了黃曉文的故事,你想說些什么?3、讀讀第五自然段,看你讀懂了什么?三個問題步步深入,學生對人民子弟兵的崇高精神的理解也步步深化。
在學生們交流第二自然段令他們感動的句子時,還聯系到了實際,聯系到了自己,說到“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時,談到自己平時有一點小疼痛就會撒嬌,但是戰士們卻“全然不顧”,令人敬佩;還有的學生談到“傷痕累累”時,聲音竟然在顫抖,他說他們為這些戰士們心疼!還有的學生說到“凌晨兩點”,那正是大家正睡得正香時,卻誰也想不到有這么一群可愛又可敬的人正為了保衛我們的家園而戰斗著……學生們說得真好!而又在觀看了一段抗洪錄像之后,又有了一次直觀的體驗,在充分感動的基礎上,再次來朗讀這一串文字,每個人的臉上的表情都不一樣了!
而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在充分感受到黃曉文的勇敢獻身精神之后,又讓學生觀看了一名抗洪英雄犧牲在大堤上的片斷。幾乎所有的孩子眼圈兒都紅了,一些孩子哽咽了,甚至于還有幾個流淚了……是的,雖然事情發生在幾年前,雖然當時他們尚未懂事,可現在當年的情景活生生地呈現在眼前,怎能不令這些善良的孩子動容?
第五自然段是要求學生背誦的,而第五自然段又是由好幾個排比句組合成的。這段的學習就完全是學生自主的學習,他們談感受、談想法、談感動、談頌揚,不知不覺地,已能將這段文字熟記于心。當我提出“人民子弟兵為什么要這么奮不顧身地保大堤、救群眾”這個問題時,學生們肯定地回答:“因為他們是人民的子弟兵,他們愛人民、更愛我們的祖國!”相信在學了這段文字后,他們對解放軍的意義有更深刻的理解了。以前說的“解放軍是最可愛的人”、“子弟兵是人民的子弟兵”這些話對于他們來說,可能都只是些客套書面語,相信不會像現在這樣能震撼他們的心靈,從現在開始,他們是真正地敬愛我們最可愛的人了!
最后的一首詩,雖然不長,課前也沒有演練過,但有了一堂課的感情積累,學生們讀起來慷慨激昂,特有感情,我覺得他們是理解課文了,理解“錚錚鐵漢”和“人民救星”的含義了。
后記:作業中有這么一項:寫一首謳歌抗洪戰士的詩。有的學生完成的更有深度,不僅為抗洪英雄譜寫了贊頌之歌,更提出了造成災難的原因還是人們的環保意識,我想這也是這篇文章帶給我們的另一種啟示吧!感謝這篇文章的筆者,感謝優秀的孩子們!
【六年級語文—— 《大江保衛戰》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相關文章:
大江保衛戰課時教學實錄06-28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04-17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04-14
關于大江保衛戰的教學實錄06-28
《大江保衛戰》優秀教學實錄06-27
《大江保衛戰》教后記06-25
有關大江保衛戰的課堂教學實錄07-02
《大江保衛戰》觀摩課教學實錄06-26
關于大江保衛戰教后記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