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教案(精品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書法》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書法》教案1
教學內(nèi)容
橫折
教學目標
1、認識筆畫橫折。
2、學習書寫含有筆畫橫折的字。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
教學重點
寫好筆畫橫折
教學難點
寫好:回,園。
教學準備
帶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
1課時(總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二、認識筆畫,學習書寫
1、橫折的種類:
一種橫較長,豎短斜;一種橫較短,豎長直。
2、書寫要點:
折處用筆都較重。
3、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三、學習書寫含有筆畫橫折的字
1、重點指導
回:字形稍扁,上寬下窄。
園:字形稍長,內(nèi)部上提。先外再內(nèi)后封口。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2、詞語臨習,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丁冬朋友你們花草
3、把字補寫完整,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萬百齊高
四、總結
師生共評,選出寫字姿勢和執(zhí)筆方法正確的同學,評張笑臉。
《書法》教案2
[課標要求]概述漢字起源、演變的過程,了解中國書法藝術的基本特征和發(fā)展脈絡。
[知識梳理]
一、漢字的發(fā)展演變
1、文字的重要性:文字以一定的可視符號系統(tǒng),將人們的思維、語言、經(jīng)驗及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記錄下來,使人類文化得以交流和傳承,對人類社會發(fā)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2、漢字的雛形: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刻畫符號,與后來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淵源關系。
3、趨于成熟:
(1)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漢字
(2)商周時期的金文
①商周時期澆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被稱為“金文”。
②到了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對漢字進行系統(tǒng)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標準字體——“籀文”。
3.漢字統(tǒng)一:秦朝的“書同文”
(1)原因:
①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對漢字任意儉省筆畫、紊亂偏旁,以致異形雜出、一字多形等,文字的交流功能大大削弱,不利于文化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
②秦始皇為了消除這種混亂情況和便于推行政令、鞏固統(tǒng)一,果斷推行“書同文字”的政策。
(2)具體做法:①以秦國的小篆作為基礎,統(tǒng)一全國的文字;②接著推廣書寫更為簡便的隸書。
(3)意義:文字的統(tǒng)一,有利于不同地區(qū)之間的經(jīng)濟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國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從而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書法藝術
[問題探究1]什么叫書法?
(一)出現(xiàn)的原因及特征
1、原因:
(1)單體漢字字形豐富、數(shù)量龐大,為富于個性化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2)具有藝術素養(yǎng)和精神追求的知識群體的形成和壯大,則為發(fā)展?jié)h字書法藝術提供了人力準備,這也是書法藝術不斷推陳出新、異彩紛呈的動力。
2、特征:以筆墨黑白空間和線條的剛柔枯潤,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志趣。
(二)發(fā)展歷程
1.秦漢——自發(fā)階段:
①秦小篆和漢隸都具有書法的美感,但多重實用;
②小篆圓潤纖細,布局均勻;漢隸雄放灑脫,雄厚深沉。
2.魏晉南北朝——自覺階段
[問題探究2]如果說秦漢時期的書法美是自發(fā)的,那么,為什么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能成為自覺的書法藝術?
(1)原因:
①社會的變遷影響到了人的心理,促使了人的覺醒,這種覺醒使得審美變成了一種自覺;
②士人群體逐漸形成,書法成為士人表達自我對意境、神韻、風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③筆墨紙張等文具的改進,為書法技巧創(chuàng)新提供了條件。
(2)典型代表: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3.隋唐——新的高峰(書法理論日趨成熟)
[問題探究3]隋唐時期具備了哪些能夠促使書法藝術達到高峰的條件?
(1)條件:國家一統(tǒng),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繁榮,思想開放,兼收并蓄,整個社會充滿活力,激蕩著一種進取精神,同時法度和規(guī)范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2)表現(xiàn):
①草書——狂放不羈:張旭、懷素(顛張狂素)
②楷書——注重規(guī)范法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顏筋柳骨)
4.宋代——崇尚意趣、忽略法度
(1)原因:①市民階層興起,社會生活豐富多樣;②理學的發(fā)展,使人們在文藝審美上也出現(xiàn)了新的特點:強調(diào)表現(xiàn)心境和意趣。③重文
(2)代表:“宋四家”—— 蘇(蘇軾)、黃(黃庭堅)、米(米芾)、蔡(蔡襄)
5.明代——呈現(xiàn)平民化、世俗化、個性化趨勢
[問題探究4]明代書法為什么會呈現(xiàn)出平民化、世俗化和個性化的趨勢?
(1)原因:由于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蘇杭等地成為全國的經(jīng)濟中心和文化中心。
(2)代表:祝枝山、文徵明
三、篆刻藝術
1.定義:即是用篆書刻成的印章,是一種實用藝術品。他的創(chuàng)制以書法為前提,與書法并成為姊妹藝術。
2.秦漢時期——篆刻藝術發(fā)展的標志性時期,為以后印章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樣本。
(1)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拘,以小篆為主
(2)漢印——方正質(zhì)樸,端莊豪放,以小篆為基礎,又融合了隸書的風格
3.篆刻藝術的發(fā)展
(1)宋元以后,書畫家開始用印章來給書畫作品加印,但篆刻還沒有從它的實用功能中分離出來;
(2)明中葉以后,以文彭等人為代表,篆刻和書法、繪畫一起,成為中國古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課堂小結:
1、漢字的演變趨勢和主要字體
趨勢:是由繁到簡,字形字體逐步規(guī)范化、穩(wěn)定化。
字體: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2.概述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發(fā)展的歷程和及原因。
時期發(fā)展歷程或特點原因
秦漢秦小篆和漢隸都具有書法的美感,但大多還是實用性文字。文字剛獲得統(tǒng)一
魏晉南北朝漢字發(fā)展為自覺的書法藝術①社會的變遷影響到了人的心理,促使了人的覺醒,這種覺醒使得審美變成了一種自覺;
②士人群體逐漸形成,書法成為士人表達自我對意境、神韻、風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③筆墨紙張等文具的改進,為書法技巧創(chuàng)新提供了條件。
隋唐書法藝術達到了新的高峰國家一統(tǒng),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繁榮,思想開放,兼收并蓄,整個社會充滿活力,激蕩著一種進取精神,同時法度和規(guī)范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宋代崇尚意趣、忽略法度
①市民階層興起,社會生活豐富多樣;
②理學的發(fā)展,使人們在文藝審美上也出現(xiàn)了新的特點:強調(diào)表現(xiàn)心境和意趣。
③重文
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個性化由于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蘇杭等地成為全國的經(jīng)濟中心和文化中心。
《書法》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示字旁”和“衣字旁”的寫法及“示字旁”和“衣字旁”在整個字中的比例關系。
2、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與獨體字“示”和“衣”的轉(zhuǎn)換關系,體會中國漢字變化之玄妙。
3、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能正確書寫以“示字旁”和“衣字旁”為偏旁的漢字。
4、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民族文化的情感。
學情分析
1、部分學生書寫帶“示字旁”和“衣字旁”的字時,容易混淆,出現(xiàn)錯誤。
2、學生對“示字旁”和“衣字旁”的字寫得很多,但總有些字中的偏旁寫得不好,原因是沒有熟練掌握“示字旁”和“衣字旁”的書寫技巧和要領。
重點難點
1、重點是“示字旁”和“衣字旁”的每一個筆畫應該寫在什么位置。
2、難點是“示”和“衣”作為偏旁的時候在整個字中所占的比例關系。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談話導入
師:又到了書法課時間了,同學們喜歡書法嗎?讓我們一起大聲喊出我們口號:練習中國書法,傳承中華文化。
活動2【講授】一課一名家
師:(打開大屏幕)今天,我們“一課一名家”要向大家介紹的'這位書法家是啟功。(PPT出示啟功照片和書法作品)。啟功(1912年7月26日-20xx年6月30日),字元白。北京人,滿族。他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書法家、畫家、文物鑒賞家和鑒定家。曾為輔仁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啟功自幼喜愛書法,他堅信“業(yè)精于勤”,終生勤修書畫,終成中國當代最負盛名的書法家,“春華秋實”、“天道酬勤”,“詩、書、畫”三絕是對啟功先生最貼切的評價。他“淡泊明志”,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信仰,是中華文化繼往開來的一顆閃耀明珠。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朗讀啟功先生書寫的一首唐詩,緬懷這位偉大的書法家。
活動3【活動】探究“示字旁”和“衣字旁”的書寫技巧
一、偏旁臨寫指導
1、師:今天,我們要繼續(xù)學習左偏旁——示字旁和衣字旁。(板書課題)哪位同學能邊念筆畫,邊書空一遍?(學生書空,教師板書)
師:這兩個偏旁為什么叫“示字旁”和“衣字旁”呢?
生:因為它們是獨體字“示”和“衣”作偏旁的變體。
師:這兩個偏旁長得很像,你能區(qū)分它們嗎?
生:示字旁左邊只有一點,衣字旁左邊是兩點。
師:同學們在平時學習中,有沒有把它們弄混淆過?
《書法》教案4
一、學習目標:
1、通過細心觀察(讀貼),能建立漢字“形”的概念,提高學生漢字的造型能力及感悟能力。
2、通過對漢字基本筆畫的觀察臨寫,提高學生的寫字質(zhì)量,從基本筆畫入門硬筆書法。
3、學會基本筆畫橫、豎、撇、捺基本筆畫的用筆和書寫。
4、讓學生在描仿、對臨活動中實踐,培養(yǎng)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寫字的質(zhì)量和速度,并能在書寫中有自己獨特的表現(xiàn)。
5、激發(fā)學生寫字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在活動中的合作品質(zhì);感受正楷的結構美,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二、學習重難點:
1、基本筆畫橫、豎、撇、捺的書寫及用筆特點;
2、漢字的結構美(結合例字)。
三、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水筆或鋼筆一支
教師準備:基本筆畫橫、豎、撇、捺的.講義及學生作業(yè)紙。
四、學習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的寫字練習課學習基本筆畫橫、豎、撇、捺的寫法。板書課題。
(二)在觀察中感受美
引導學生觀察講義,初步感知基本筆畫橫、豎、撇、捺。(可以討論)
學生自己觀察,說一說:每一種基本筆畫的基本要點。
1、橫畫一
起筆取側勢,向右行筆。收筆時稍停,向左回鋒提收。
2、豎(垂露豎)丨
起筆作頓,轉(zhuǎn)鋒向下用力行筆。收筆時頓筆,向右上回收。
3、撇丿
向右下起筆用頓,轉(zhuǎn)鋒向左下用力撇出。筆鋒送到撇尾,力盡方收。
4、捺
起筆向左提筆,轉(zhuǎn)筆向右徐行,至捺腳處,駐筆一頓,提筆出鋒。
(三)在臨摹中創(chuàng)造美
1、學生運用已準備好的作業(yè)紙,進行對臨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2、進入評價:
①小組內(nèi)評價:由小組長組織商定,方法是用○圈出組內(nèi)學生對臨到位的字。
②選擇兩組出示打○的字并由評判者說說理由。其他同學可參與討論。
3、自我反思:看看自己對臨的作品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正?自己再寫,直到寫出滿意為止吧!
教師示范書寫
一:工、二、上、萬、平、有
丨:干、下、官
丿:金、入、人、老、看、友?丈、天、禾、金、夜
引導學生觀察,能優(yōu)化學生注意品質(zhì),學生會發(fā)現(xiàn)漢字不同結構的布局書寫特點,提高審美能力。讀貼并說出來,能加深了解,更好地感悟其結構特點,為寫好字作充分準備。
小組討論與實踐,讓學生在改變結構布局中求得對此類字布局優(yōu)點的深度把握。
通過改變書寫,辨別優(yōu)劣,既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又培養(yǎng)了高尚的審美情趣。
放手讓學生去實踐、去寫,領略寫字的美感。
舒緩的音樂能讓學生寫字時心平氣和,更快投入寫字之中。
小組內(nèi)合作讓學生學會交流、合作,并在合作中培養(yǎng)敢于評判,說服對方的能力。
練評結合,能維持學生的寫字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評價能力,使寫字的學生有成就感,并且使學生在整個寫字過程中始終輕松愉快。
讓學生主動反思自己寫的字,發(fā)現(xiàn)自己所寫字的個性,對字的間架結構有更深的了解,也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五、總結課堂總結
我們來回顧一下:
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我們有什么收獲?
還有什么問題嗎?課堂總結重在回顧,學生可以選擇一個問題回答;對于收獲學生可以隨意說說自己學到的知識;自己的心情,自己對自己的評價等,使不同的沉重都能獲得不同的成功體驗。
六、教學反思:
《書法》教案5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
激發(fā)學生對寫字的興趣;初步學會豎鉤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豎鉤的'寫法、鉤的寫法。
教具準備:
書寫用具、掛圖、米字格卡片。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穩(wěn)定情緒。
二、 表揚班上書寫認真的同學。
三、 復習豎(垂露豎)的寫法。
垂露豎的寫法: 先左上,轉(zhuǎn)筆右下按,轉(zhuǎn)筆下行,頓筆,提筆回收。
問:如果在垂露豎的末端加點東西,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待學生說出“豎鉤”后,出示課題:第九課:豎鉤的寫法。
四、 講授新課。老師出示掛圖。 請學生看圖,觀察“豎鉤”的特點:
1、其外形像一個鉤子;
2.其是豎和鉤組成的;
3.其在豎中線上。
豎鉤的寫法:因為垂露豎已經(jīng)學過,所以盡量請學生多動腦子,總結出豎鉤的寫法。 先左上,右下按,轉(zhuǎn)筆下行,頓筆,提筆回鋒,出鉤。請學生用手指在桌面上書寫練習。
五、 鞏固練習:完成第九課作業(yè),范字要求可在黑板上出示:
1、圖形為“ ”形;
2.筆順;
3.“豎鉤”在豎中線上。
硬筆要求:學生寫出的字盡量和帖一樣,每寫完一遍,和帖上的字對照檢查一遍,不斷地糾正錯誤,越寫越好。學生練習時,配以音樂,老師巡視行間,給學生示范,糾正書寫時的一些錯誤。
六、 總結:
展示作業(yè),給予表揚(表揚方式方法,老師自酌,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為佳),對課下練習的學生多加鼓勵。
《書法》教案6
課業(yè)類型:欣賞課
課時: 1節(jié)
教學方法:講授、討論法
教材分析:
中國書法是一門以文字為素材的抽象的線條藝術,有著悠久的發(fā)展歷史,歷代書法大家、名作迭出。課本以書法的發(fā)展歷程為線,以歷代書法名作為面,綜合敘述了文字的各體發(fā)展,向?qū)W生講授時以文字、書法發(fā)展和書作的年代發(fā)展分別向?qū)W生講述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等字體。書法發(fā)展歷經(jīng)甲骨文、金文、秦篆、漢隸(章草)、魏碑、唐楷,至唐朝中國書法的各種字體、書體均已出現(xiàn)。另外,課本還對書法的表現(xiàn)形式有所闡釋。為提高學生對書法的認識水平,特意讓學生做一簡單練習。
教學目的:
使學生了解書法的發(fā)展史概況和特點及書法的總體情況,通過分析代表作品,獲得如何欣賞書法作品的知識,并能作簡單的書法練習。
教學重點:
了解中國書法的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 :
如何感受、認識書法作品中的線條美、結構美、氣韻美。
教具準備:
有關的文字各體作品、名家書法幻燈、書法練習的各種用具。
學生用具:
毛筆、毛邊紙、墨、報紙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前面的第 8課我們曾經(jīng)對中國畫題款藝術作了介紹,了解到書法在畫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將對中國書法藝術作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二、新授:
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一門線條藝術,在書寫中與筆、墨、紙、硯相得益彰,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舉世公認的藝術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書法從文字產(chǎn)生到形成文字的書寫體系,幾經(jīng)變革創(chuàng)造了多種體式的書寫藝術,(提問學生:哪一件書法作品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
1、書法文字發(fā)展簡史:
( 1)古文字系統(tǒng)
甲骨文——鐘鼎文——篆書(打出古文字各體幻燈)
早在5000年以前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龜甲、獸骨上刻出了許多用于記載占卜、天文歷法、醫(yī)術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時期,由于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人們掌握了金屬的冶煉技術,便在金屬器皿上鑄上當時的一些天文、歷法等情況這就是“鐘鼎文”(又名金文);秦統(tǒng)一全國以后為了方便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便將各國紛雜的文字統(tǒng)一為“秦篆”,為了有別于以前的大篆又稱小篆。(請學生討論這幾種字體的特點?)古文字是一種以象形為主的字體。
( 2)今文字系統(tǒng)
隸書——草書——行書——楷書(打出今文字各體幻燈)
到了秦末、漢初這一時期,各地交流日見繁多而小篆書寫較慢,不能滿足需要,隸書便在這種情況下產(chǎn)生了,隸書另一層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時還出現(xiàn)了一種草寫的章草(獨草),這時筆墨紙都已出現(xiàn) ,對書法的獨立創(chuàng)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漢末時的曹操就非常欣賞
當時書法家梁鵠的作品,章草興于漢章帝年間,故名。以上所講的'幾種字體均屬于古文字系統(tǒng),是一個以象形為主的初級的書法階段。狂草(連綿草)魏晉出現(xiàn),唐朝的張旭、懷素將它推向頂峰;行書出現(xiàn)于晉,是一種介于楷、行之間的字體;楷書也是魏晉出現(xiàn),唐朝達到頂峰,著名的書法家有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這幾種是今文字系統(tǒng)的典范(請學生自己談一下對今文字是怎樣理解的?)。教師進行歸納: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已經(jīng)擺脫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2、主要書體的形式特征:
( 1)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處于文明的萌芽時期,故字形錯落有致,純古可愛,目前發(fā)現(xiàn)的總共有3000多字,可認識的約1800字。金文,處在文明的發(fā)展初期,線條樸實質(zhì)感飽滿而豐腴,因它多附在金屬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石鼓文是戰(zhàn)國時期秦的文字,記載的是君王外出狩獵和祈禱豐年 。秦篆是一種嚴謹刻板的純實用性的字體,藝術價值很小。
( 2)今文字(在講授之前請學生說一下自己對古文字形式特征的認識?自己都見過哪些今文字?)
隸書是在秦篆嚴謹?shù)膲阂窒鲁霈F(xiàn)的一種瀟灑開放型的新字體,課本圖例《張遷碑》結構方正,四周平穩(wěn),剛勁沉著,是漢碑方筆的典范。章草是在隸書基礎上更藝術化、實用化的字體,索靖《急就章》便是這種字體的代表作,字字獨立,高古凝重。楷書有兩大部分構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時期優(yōu)秀書法作品的統(tǒng)稱。《鄭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這一時期的代表,前者氣勢縱橫 , 雄渾深厚,勁健絕逸是圓筆的典型;后者氣象揮弘,郁勃縱橫,體格凝重,雄渾遒密是方筆的典型;唐楷(因唐朝在楷書成就最高故名)中的 《醴泉銘》法度森嚴、遒勁雄強、渾穆高簡、清雅秀麗,《顏氏家廟》骨力遒勁、莊嚴端愨、靜穆古拙、渾厚剛健,《神策軍碑》精練蒼勁、風神整峻、法度謹嚴,以上三種書體分別代表了唐楷三個時期的不同特點。《蘭亭序》和《洛神賦》作者分別是晉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兩座高峰,前者氣骨雄駿、風神跌宕、秀逸蕭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達到了由拙到巧、筆墨洗練、絲絲入扣的微妙的境界。課本還選取了“草圣”張旭的狂草作品《古詩四首》,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行草作品《虹縣詩卷》,他們都是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章法和技能,勇于創(chuàng)新的大書法家,對后世學書者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明代文征明的書法文雅自如,現(xiàn)代書家沈尹默在繼承傳統(tǒng)書法方面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3、欣賞要點:
先找?guī)孜煌瑢W說一下自己評價書法作品的標準或原則是什么?[或如何來欣賞一幅書法作品?]學生談完后,對他們的觀點進行歸納總結。然后自己再談一下自己的觀點:書法藝術的欣賞活動,有著不同于其它藝術門類的特征,欣賞書法作品不可能獲得相對直接的印象、辨識與教益,也不可能單純?yōu)榱耸箤W生辨識書寫的內(nèi)容,去探討言詞語匯上的優(yōu)劣。進而得出:書法主要是通過對抽象的點畫線條、結構形態(tài)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從客觀物象各種美的體態(tài)、姿致這些獨有的特性中,使人們在欣賞時得到精神上健康閑靜的愉悅和人們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結合講授出示古代書法名作的圖片,并與一般的書法作品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比較中得出什么是格調(diào)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書法可以說是無聲的音樂、抽象的繪畫、線條流動的詩歌。
4、簡單的點畫練習:
為了使學生充分了解、認識書法名家名作的書法功底和技巧,請學生進行局部臨摹練習( 3字以上)。
作業(yè) 要求:
1、從線的力度, 2、字的結體, 3、墨的濃淡干濕, 4、字間的位置關系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臨摹。練習以前請學生談一下自己對作業(yè) 要求的理解,然后教師進行當場示范演習并側重于前兩項的要求,學生明白作業(yè) 要求以后再進行作業(yè) 練習。
從學生中選取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進行點評,點評以優(yōu)點為主,適當?shù)闹赋鲇绊憣W生作品進一步發(fā)展不利因素(如用筆方法、用筆習慣等)。
三、小結:
根據(jù)板書簡述本課內(nèi)容,著重分析學生在書體形式特點和審美欣賞方面表現(xiàn)出的得失。
《書法》教案7
書法不僅可以表達思想,而且書法作品很美,是一種藝術,供人們欣賞。練習書法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讓我們靜下心來,所以很多人多喜歡學習書法。讓我們一起走進書法的世界,學習寫毛筆字好嗎?
第一課橫折豎折教學內(nèi)容:橫折、豎折。
教學目標:
1、認識橫折、豎折的形態(tài)特點。
2、掌握橫折、豎折的運筆方法和步驟。
3、按照這兩個字的筆畫的書寫方法描仿課文中的例字。
教學重點:橫折、豎折的書寫方法。教學難點:描仿好以橫折、豎折組合的三個例字。
教具準備:范字、筆畫掛圖、錄音機。教學步驟:一、組織教學:放輕松音樂,穩(wěn)定學生情緒,檢查學生學習用具。
二、引入新課:
1、復習橫畫和豎畫的'寫法。然后了出示課文的范字掛圖,讓學生認識范字的筆畫,哪些是學過的,哪些是沒有學過的。
2、導入新課。
三、講授新課:
1、板書:橫折、豎折。
2、出示橫折、豎折的筆畫,讓學生觀察筆畫的形態(tài)特點,師總結特點,學生齊讀。
3、出示橫折、豎折的運筆方法掛圖,引導學生分析筆畫的書寫順序。
4、教師講解示范筆畫的寫法。
5、組織學生練習橫折、豎折兩個筆畫,教師巡視指導。
6、組織學生觀察課文中的例字,引導分析它們的組合規(guī)律。
7、教師范寫例字。
8、學生描仿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9、出示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共同評論。
10、組織學生書法比賽。每組推選寫得最好的三個學生,每個學生只寫一個字,由老師評比出“書法冠軍”。
四、課堂小結:
1、號召其他學生向“書法冠軍”學習。
2、在今后的學習中,希望同學們能認真觀察每一個字的結構,把字寫對寫好。第二課豎鉤彎鉤教學內(nèi)容:豎鉤、彎鉤。
教學目標:
1、認識豎鉤、彎鉤的形態(tài)特點。
2、掌握豎鉤、彎鉤的書寫方法。
3、按照這兩個字的筆畫的書寫方法描仿課文中的例字。
教學重點:豎鉤、彎鉤的書寫方法。教學難點:描仿好以豎鉤、彎鉤組合的三個例字。
教具準備:范字、筆畫掛圖、錄音機。
《書法》教案8
教學目的:
通過講解正楷筆畫的名稱及寫法,讓學生掌握正楷筆畫的名稱及寫法。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運筆寫好豎。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豎:豎畫在漢字中起著支柱的作用,必須寫得挺拔堅勁,它要象一個人立正的樣子,胸腰挺起,精神抖擻,雄赳赳、氣昂昂;切不可左歪右斜,更不能彎腰曲背。
(1)懸針豎:形似一根扎鞋底的鋼針,故叫懸針豎。寫法是右下落筆,稍用力按一下,隨即轉(zhuǎn)筆直下;力量由重到輕,速度由慢到快,最后到3/4處提筆出鋒,力到鋒端。收筆不能太快,太尖細如同鼠尾。懸針豎大都是字的最后一筆,位置在中間居多,有的在右邊。如“中、平、年、都”等字中的懸針豎。
(2)垂露豎:象在一根木棒上懸著一滴露水,故叫垂露豎。寫法是右下落筆,稍按,然后轉(zhuǎn)筆直下,
收筆時順勢向下按拉,隨即空回鋒收筆。垂露豎大都是一個字的`左豎或右豎,少數(shù)是中豎。如“門、同、術、引”等字中的垂露豎。
(3)短豎:起筆輕作頓,隨即轉(zhuǎn)筆直下,順勢按拉回鋒收筆。短豎在與短橫相逢時,起筆不作頓。如“日、且、貝、具”等字中的短豎。有時短豎稍向右斜,如“口、回、南、而”等字中的短豎。
正楷筆畫的名稱及寫法—撇
教學目標:
通過講解正楷筆畫的名稱及寫法,讓學生掌握正楷筆畫的名稱及寫法。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運筆寫好撇。教學時間:教學過程:
撇:撇如同人的手足,可伸可屈,在結構組合中,它主要起到平衡字勢的作用。撇的形態(tài)舒展,筆意流暢,瀟灑時如同蘭葉,豎實處恰似大象的長牙,撇畫用筆由按到提,由重到輕,速度由慢而快,線條由粗而細,顏色由深到淺。撇時要行筆輕捷均呈撇尖形,撇尖角度要按字中所處的位置而定,力求準確,使字搭配穩(wěn)當。
(1)短平撇:一般在字的頂部,寫得短而平,否則,頭重腳輕,不成比例。寫法是起筆向右作頓,隨即轉(zhuǎn)筆向左下15°迅速提筆出鋒。宜平、宜短,“如鳥啄食”。如“千、反、毛、禾”等字中的短平撇。(2)短斜撇:一般在字的左肩部位。寫法是起筆作頓,隨即轉(zhuǎn)筆向左下45°快速出鋒。特點是短小,尖銳,有力。如“牛、升、生、行”等字中的短斜撇。
(3)斜撇:一般如同人的胳膊或腿,與斜捺相對而出,呈45°角度。寫法是起筆作頓,然后轉(zhuǎn)筆向左下,由慢而快撇出,力到鋒端。斜撇要有一定弧度,切忌寫成直撇或彎曲過度。如“人、文、木、米”等字中的斜撇。
(4)豎撇:寫法是起筆作頓,隨即轉(zhuǎn)筆直下,約在三分之二處,向左下撇出。撇出的地方常有弧形的意味。呈現(xiàn)多半是豎,很少一部分是撇。如“月、用、師、病”等字中的豎撇。
(5)豎斜撇:寫法是起筆作頓,隨即調(diào)轉(zhuǎn)筆鋒向下,寫至一半時向左下45°弧形撇出。通常和橫畫交叉時,豎斜撇和捺呈對稱形式。一般橫畫以上較直,以下則漸成斜撇。如“大、夫、春、火、夾”等字中的豎斜撇。
(6)直撇:寫法是起筆作頓,然后轉(zhuǎn)筆向左下呈45°撇出,因筆畫較直,故叫直撇。如:“在、老、考、孝”等字中的直撇。
《書法》教案9
教學目標:
1.在搜集材料的過程中了解古代著名書法家和名家作品。
2.在交際過程中感受書法的藝術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了解古代著名書法家的一些情況。
教學難點:
感受書法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準備:
課件(書法家及書法作品圖片)
教學設計:
一、出示圖片導入
1.出示圖片思想思想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加深對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理解,增進學識修養(yǎng),提高寫字技能為目標,培養(yǎng)學生正確、規(guī)范、美觀地書寫祖國文字,并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形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1)首先,要想寫好字就一定要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坐著寫字的時候,身子要正而直,兩肩齊平,胸部挺起,頭部要端正,稍微向前,不要歪斜;兩臂要自然撐開,右手執(zhí)筆,左手按紙,雙腳要自然放平,踏穩(wěn),不要交叉或踮腳尖。
(2)正確的寫字姿勢,不但跟寫好字有密切關系,而且對身體健康也很有好處,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視,并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2、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和一些常見的偏旁部首。
(1)漢字的基本筆畫,主要有如下一些:橫、豎、撇、捺、點、提、折、鉤等。
(2)漢字的`筆順規(guī)則,可分為基本規(guī)則和補充規(guī)則兩種:基本規(guī)則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補充規(guī)則有先中間后兩邊、右上或里邊的點后寫等。
(3)漢字的間架結構,有如下六種:獨體字、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品字形結構。
(4)漢字的偏旁部首。
3、了解古代書法家的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與熱情。
4、對小學生的寫字提出嚴格要求,那就是六個字:"規(guī)范、端正、整潔"。
5、學習簡單的章法,嘗試作品。
三、教學內(nèi)容及時間安排
周次教學內(nèi)容
第1—2周書法歷史
第3—4周三個點的書寫:撇點、斜點、挑點
第5—6周橫畫的變化及其寫法
第7—8周短豎、垂豎、懸針豎
第9—10周短撇、長撇、豎撇的書寫
第11—12周斜捺的書寫
第13—14周橫鉤、豎鉤、彎鉤的寫法
第15—16周豎彎鉤、橫折彎鉤、橫折豎鉤
第17—18周斜折彎鉤、橫折、豎折、斜折
四、教學措施
為了體現(xiàn)學生一個時期的書法學習程度和訓練結果,在校內(nèi)外可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書法比賽、書法服務活動,如現(xiàn)場寫字競賽、書法作品展覽,開辟班級寫字園地、校園書法宣傳窗等等。再就是讓他們抄寫專欄、板報,為家庭、鄰里書寫春聯(lián)等。這樣可以給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使一些書法素質(zhì)好、書寫水平高的學生一展才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競爭意識和為人民服務的優(yōu)良品質(zhì)。
《書法》教案10
教學目標:
通過講解正楷筆畫的名稱及寫法,讓學生掌握正楷筆畫的名稱及寫法。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運筆寫好橫。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橫:橫畫在漢字中起著橫梁般的作用,它的長短變化則平衡整個漢字結構,因此,既要堅挺扎實,又要生動活潑。寫橫畫不論長短,為適合人的視覺效果,都要寫得左低右高,略帶斜勢。但也不能太斜,以5°~7°為宜,一般短橫要斜,硬筆書法教案06教學內(nèi)容:正楷筆畫的名稱及寫法
教學目的:通過講解正楷筆畫的名稱及寫法,讓學生掌握正楷筆畫的名稱及寫法。教學過程:
豎:豎畫在漢字中起著支柱的作用,必須寫得挺拔堅勁,它要象一個人立正的樣子,胸腰挺起,精神抖擻,雄赳赳、氣昂昂;切不可左歪右斜,更不能彎腰曲背。
(1)懸針豎:形似一根扎鞋底的鋼針,故叫懸針豎。寫法是右下落筆,稍用力按一下,隨即轉(zhuǎn)筆直下;力量由重到輕,速度由慢到快,最后到3/4處提筆出鋒,力到鋒端。收筆不能太快,太尖細如同鼠尾。懸針豎大都是字的最后一筆,位置在中間居多,有的在右邊。如“中、平、年、都”等字中的懸針豎。(2)垂露豎:象在一根木棒上懸著一滴露水,故叫垂露豎。寫法是右下落筆,稍按,然后轉(zhuǎn)筆直下,收筆時順勢向下按拉,隨即空回鋒收筆。垂露豎大都是一個字的左豎或右豎,少數(shù)是中豎。如“門、同、術、引”等字中的垂露豎。
(3)短豎:起筆輕作頓,隨即轉(zhuǎn)筆直下,順勢按拉回鋒收筆。短豎在與短橫相逢時,起筆不作頓。如“日、且、貝、具”等字中的短豎。有時短豎稍向右斜,如“口、回、南、而”等字中的.短豎。橫基本平正。
(1)右輕橫:因勢向下凹,故又稱凹橫。寫法是起筆作頓,然后轉(zhuǎn)筆向右上呈7°斜行,最后順勢輕按回鋒收筆。右輕橫大都在字的第一筆,快捷有氣勢。如“土、王、五、至”等字中的右輕橫。
(2)左輕橫:因勢向上仰,故又稱仰畫。寫法是輕起筆,向右逐漸用力,最后輕頓筆回鋒收筆,左低右高,左細右粗。左輕橫常和左豎相接,在筆畫中間,有時也可在第一筆。如:“上、正、旦、直”等字中的左輕橫。
(3)長橫:因勢向下覆,故又稱覆畫。寫時起筆作頓,然后向右上行筆,結束處頓筆回鋒收筆。由于頭尾用筆重,速度慢,中間用筆輕、速度快,因此,整個橫畫是頭尾粗,中間細,在平直中略帶弧形,中間部分稍挺起,顯得很有力量。如:“下、萬、不、百”等字中的長橫。還有在字的底部和中部的長橫基本平正。如“衛(wèi)、亞、安、青”等字中的長橫。
《書法》教案1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寫“豎心旁、單人旁、羊字旁和右耳旁”。
2、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3、激發(fā)學生的寫字興趣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到現(xiàn)在為止學習了哪些偏旁部首?你能說出左偏旁的部首有哪些嗎?右偏旁的又有哪些?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其中4個。(板書,讓學生說出部首名稱)
二、自主觀察
1、請同學們看老師寫的2個左偏旁和2個右偏旁有什么特點?
2、自己思考后再小組討論
3、點名匯報
4、板書寫出“快、他、群、那”讓學生觀察又有什么特點
5、學生匯報,教師總結板書
① 左偏旁形窄讓右,主筆都為“垂露豎”
② 右偏旁左右一致,主筆為“懸針豎”
三、范寫,學生觀察
四、自主練習
五、講評
1、小組內(nèi)講評,推薦出本組書寫好的同學作品
2、全班講評,好的作品投影出來,予以表揚
六、小結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寫左偏旁的提。
2、學會寫“氵、扌、言字旁、提土旁”四個偏旁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讓學生回顧復習第一課學了什么筆畫
2、今天我們學習了4個部首,看看大家還記得這些小朋友不
3、板書課題,寫出“三點水,言字旁,提手旁,提土旁”
4、同學們你觀察一下,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共同點
二、自主觀察
1、同學們小組討論,看看到底有哪些共同點 (都是左偏旁,都有提)
2、點名匯報
三、范寫,認識“三點水”以及“江”
1、寫出“三點水”以及“江”
2、三點水在田字格中占的位置
3、注意提的長短
4、引導學生寫字學會分布位置、左右對稱
四、范寫,認識“言字旁”以及“說”
1、引導學生“言字旁”豎提不能提的太長,不能超過豎中線
2、讓學生寫3個“說”,評議
五、范寫,認識“提手旁”以及“把”
1、寫“提手旁”時,提位于左下格、上橫稍短
2、“巴”字位于豎中線右邊,“豎彎鉤”與豎中線重合
3、學生模仿寫
六、范寫“提土旁”和“地”
1、引導學生“提土旁”是一提而不是“土”橫
2、左偏旁稍微小一點
3、左右分部對稱
4、學生仿寫
七、讓學生自由練習寫
教學反思:
(略)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寫左偏旁的撇,捺和點。
2、學會寫“放,外,她,歡”四個字。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讓學生回顧復習第二課學了什么筆畫
2、之前我們學習了4個字,看看大家還記得這些小朋友不
3、板書課題,寫出“放,外,她,歡”
4、同學們你觀察一下,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共同點
二、自主觀察
1、同學們小組討論,看看到底有哪些共同點 (都是左右結構,都有撇,捺和點) 2、點名匯報
三、范寫,認識“三點水”以及“江”
1、寫出“放,外,她,歡”
2、每個字在田字格中占的位置
3、注意斜側要適當,字體才端正平穩(wěn)。
4、引導學生寫字學會分布位置、左右對稱
四、讓學生自由練習寫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左右偏旁中豎,提,撇,捺,點的寫法。
2、學會寫“件,情,桃,河,話,扔,塊,孩”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展示生字“件,情,桃,河,話,扔,塊,孩”
2、讓同學們識讀
二、自主觀察
1、讓同學們觀察,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左右結構的字)
2、小組討論
3、小組代表匯報結果
4、總結板書
三、范寫
1、提問:件的第五畫是什么?情的第五畫是什么? 桃的第六畫是什么?
2、引導學生寫“件,情,桃,河”
3、讓學生注意筆畫順序
4、學生模仿寫3個
四、范寫
1、提問:話的第四畫是什么?孩的第五畫是什么?
2、引導學生寫“話,扔,塊,孩”
3、讓學生注意筆畫順序
4、學生模仿寫3個
六、學生自主練習寫
七、總結,展示寫得好的練習
教學反思:
(略)
第五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獨體字變作偏旁時筆畫的變換
2、學會寫獨體字變換的偏旁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展示生字“禾、女、足”
2、讓同學們識讀
3、‘禾、女、足’是獨體字作為部首,有哪些字
二、自主觀察
1、展示圖片: 禾→秋
女→好
足→路
2、讓同學們觀察,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獨體字作為偏旁發(fā)生了變化) 3、小組討論 4、小組代表匯報結果 5、總結板書
三、范寫
1、提問:禾的第五畫是什么? 秋的第五畫是什么?
2、引導學生寫“秋”
3、讓學生注意第五畫是“點”且不起過豎中線
4、學生模仿寫3個
四、認識“女”到“好”變化
1、女的“一”畫中是橫且稍長
2、引導學生觀察“好”,“女”的變化
3、作為部首“橫”變了“提”
4、師范寫
5、學生模仿寫3個
五、認識足字旁
1、引導觀察“足”和“路”的第六和第七畫分別是什么?
2、讓學生記住足字旁作為部首,“撇”變“豎”,“捺”變“提”
3、師范寫,學生舉手跟寫
4、學生模仿寫3個
六、學生自主練習寫
七、總結,展示寫得好的練習
教學反思:
(略)
第二課 左右結構的字
(二)
——左右寬窄,配合得當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左右偏旁組合的字
2、學寫左偏旁窄,右偏旁寬的字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讓學生復習回顧上節(jié)課學過的左右結構的字
2、出示生字卡片:話、唱、臉、往
二、指導書寫
1、引導學生觀察四個字結構
2、寫字時左邊稍微窄
3、板書示范
4、告訴學生在豎中線左側畫一條豎線,然后寫左偏旁,后寫右邊 5、學生模仿寫3個“話”
三、自主練習
1、板書寫“唱”
2、讓學生根據(jù)方法練寫
3、小組評議
四、布置作業(yè)寫“話、唱、臉、往”各一行
教學反思:
(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左偏旁寬、右偏旁窄的字
2、寫好左寬右窄的字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讓學生指名2個到黑板上寫,回顧上一節(jié)課
2、評議
3、師范寫“刻、剛”
4、作比較,有什么不同
5、指名匯報
6、師揭示課時 今天我們學左寬右窄的字
二、指導書寫
1、首先,我們觀察到利刀旁稍向右
2、分部田字格
3、在田字格向畫一條豎直線
“亥”占田格中豎式左邊,“利刀旁”第一筆與剛畫的豎線重合
4、讓學生模仿寫3個
5、檢查評議,糾正寫錯誤的同學
三、拓展
1、板書左寬右窄的字:剛、影、船
2、學生仿寫
3、小組3評
4、選出小組中寫得最好的.展示
四、學生自由練習寫
五、總結,布置作業(yè)
教學反思:
(略)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左右寬窄相同的字
2、寫好左右寬窄的字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讓學生回顧前2節(jié)課學過左右結構的字
2、左寬右窄、左窄右寬的字引出這節(jié)課內(nèi)容,左右寬窄相同的字
二、引導觀察
1、觀察分析左右相同以為左右寬窄一樣
2、板書“林”豎中線左邊寫“木”,橫變提稍短 豎中線右邊寫“木”,左右一樣寬
3、板書“林借”,邊寫邊指導
三、學生模仿寫
1、仿寫“林,借”
2、回顧,寫左寬右窄,左窄右寬,左右相同的字
四、學生自由練習寫
五、總結左右結構字形寫法
教學反思:
(略)
第三課:上下結構的字
(一)
——字頭要端正,看準豎中線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上下結構的字
2、正確書寫上下結構的字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老師這里有一位小朋友寫的名字,大家猜猜看,這位小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呢?出示“六字親意”,指名回答
公布答案:指名分析,楚中天寫成林蛋大的原因
總結:要寫好字,首先要把字間架結構放正
二、引導觀察
1、我們來看“六”是什么機構?(上下結構)
2、范寫指導:從上往下分層寫
3、學生模仿寫
4、點名寫,評議
5、范寫“聲、歲、尖、走”邊寫邊講述
6、學生自由練習寫
教學反思:
(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上下結構中字頭要端正,看準豎中線
2、正確規(guī)范書寫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看到“林蛋大”的笑話,所以我們深深指導字要寫端正才不會鬧笑話,今天我們再學習上下結構的漢子
二、引導觀察
1、范寫“井”
2、學生仿寫3個
3、我們再學習“云”起筆是橫,橫要平,豎中線一般在橫的中間
4、學生模仿寫3個
5、范寫“石,春”讓學生仿寫
6、自由練習
7、布置作業(yè):“瓜、象、多、傘”
教學反思:
(略)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識上下結構的字,字底要支撐好上面的筆畫
2、規(guī)范書寫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評講作業(yè):好的投影展示,寫的不好的投影指導,讓其他學生避免犯錯誤
2、展開今天課堂內(nèi)容,出示“定”的下片
二、引導觀察
1、讓學生觀察“定”分析書寫結構
2、分析,下層的“工”是字底,承托上面的筆畫
3、范寫引導
4、讓學生在田格上范寫3個
5、小組評議
6、范寫“衣忘變”
7、學生自由練習
三、總結
上下結構的字要整體分析在田字格的占位情況再下筆,上下結構的上下層不能分離成為2個字,要書寫規(guī)范,多練習多書寫才會把字寫得工整。
教學反思:
《書法》教案12
教學目標:
1、了解書法正奇相生的基礎知識,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2、能參照正奇相生寫硬筆字,培養(yǎng)觀察、想象、比較、分析能力,掌握欣賞的方法。
3、了解正奇相生的寫法,體驗漢字書法的形神美,陶冶情操,激發(fā)寫字興趣愛好和積極性。
教學重點:
了解正奇相生的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
能參照正奇相生寫幾個硬筆字。
教學準備:
學生:硬筆書法紙。
教師:各種各樣正奇相生的.書法作品。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同學們,書寫習作,必須首先了解漢字結構安排的一般知識和要求。今天我們就來先學習第1課,了解書法作品中的有特點的一些漢字應該如何書寫。
二、知識介紹
1、教師出示自學提綱:
①、什么是正奇相生?
②、漢字正奇相生處理上有哪些要點?
③、書寫有哪些要求?
2、學生自讀關于正奇相生內(nèi)容的介紹、
3、教師出示相關的書法作品,學生分別指出哪里是正奇相生的結構。
三、學習“我知道了”
1、剛才我們認識了正奇相生,那么正奇相生漢字又應該怎么寫呢?
2、學生自讀“我知道了”,了解正奇相生漢字的寫法。
四、學習“我來找找”
1、剛才我們認識了正奇相生漢字,那么一幅書法作品的正奇相生漢字主筆在什么位置?教師出示。
2、書法作品。學生找一找主筆。
五、“我先試試”
1、教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正奇相生漢字的基礎知識,現(xiàn)在我們參照學過的知識。寫幾個硬筆字。
2、學生書寫作品。
3、師生共同講評、展示學生書寫的作品。
六、總結:
回顧一下書法作品的正奇相生漢字結構知識,你了解了哪些?
七、布置作業(yè):
寫一幅硬筆書法作品。
板書設計:
第1課 正奇相生
主筆錯落
《書法》教案13
教學目的:
激發(fā)學生對寫字的興趣,初步學會撇的寫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撇的寫法,中鋒行筆。
教具準備:
書寫用具、掛圖、米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wěn)定情緒。
二、導入新課。請同學們猜謎語:長頭發(fā),飄起來。打一筆畫。待同學們說出“撇”后,出示課題:第六課撇的'寫法。
三、將受新課。請學生觀察“撇”的特點,和哪個筆畫有相像的地方:
1.它和“懸針豎”有相像的地方,它們都是起筆粗,末端細。
2.它和“懸針豎”的角度不同,“撇”是斜的,“懸針豎”是垂直的(學生可能說不出“垂直”兩字,只要說出是“直”的即可)。撇的寫法:先左上,右下按,轉(zhuǎn)筆,左斜下行(要中鋒行筆,邊行邊提),提筆出鋒。可讓學生用手指代筆在書上寫幾遍。讓同學們看范字“左”、“千”,說出筆順,及其在米字格的位置。硬筆作業(yè)要求:出鋒自然,不要過快。
四、鞏固練習:完成第六課的作業(yè),巡視行間,輕聲地糾正同學們的錯誤,同時放段音樂(聲音不要過大),使同學們在歡快地氣氛中學習。
五、 總結:展示作業(yè),給予表揚,指出全班性的問題。號召同學們課下多練習,挑出寫得好的作業(yè)在專欄里展示,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書法》教案14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反文旁、欠字旁、戈字旁這三種偏旁的寫法。
讓學生寫好帶有這三種偏旁的合體字,注意生字的間架結構及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及濃厚的寫字興趣。
教學準備:
毛筆、墨、田字格、實物投影。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二、范寫例字,揭示新課。
.老師在黑板的田字格中,范寫一個“政”字,“攵”用紅筆突出,要求學生注意觀察這個字的間架結構及偏旁。
.揭示課題,師:上一次課,我們同學學會了三個右偏旁“刂”“阝”“斤”的寫法,這節(jié)課我們就再來練習寫好幾個右偏旁和它們在右邊作偏旁的合體字。
板書課題:右偏旁(二)
二、指導書寫偏旁“攵”、“欠”、“戈”。
(一)指導書寫“攵”。
師在田字格中范寫一個“攵”,要求學生觀察怎樣寫好它。
注意:①上撇較直,橫的起筆靠近撇的`尾部。
②下撇起筆靠近橫的頭部,行筆弧度大。
指名在田字格中寫一個“攵”,輔導評議。
全班練寫一個“攵”,要求與書上的例字對照比較,再繼續(xù)練寫5個,師巡查輔導。
(二)指導書寫“欠”。
師:同學們,我們下一個要寫好的偏旁有一定的難度,是“欠”字旁,請大家仔細觀察。
全班仔細觀察后,請一位平時書寫很好的同學板演寫一個“欠”,大家評議他寫的字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①上撇較直,橫撇的起筆靠近上撇的尾部。
②“橫”上斜,“撇”直長,下撇起筆左,捺較直。
全班練寫一個“欠”,和書上的例字對照后再繼續(xù)寫5個。
(三)指導書寫“戈”。
師:我們接著寫好“戈”字旁,這次我請同學們從書上直接觀察,寫好“戈”字旁要注意什么?
學生觀察,要注意:
橫上斜,斜鉤高起筆,撇的起筆比橫的收筆偏左,點稍靠外。
請兩個學生同時在田字格中板演,各寫一個“戈”,全班
比較評議。
全班練寫一個“戈”,和書上的例字對照比較,然后再另外練寫5個。
三、指導書寫有這幾個偏旁的生字。
師:同學們的偏旁寫得很不錯,你們能把它們作偏旁后的合體字寫得一樣好嗎?
指名讀要寫的字:“政”“致”“數(shù)”“次”“欣”“歌”“戲”“戰(zhàn)”“栽”。
觀察這些右偏旁生字共同的間架結構特點。
觀察“攵”和“欠”作偏旁時,所占田字格中位置的不同。
學生模仿書上范寫一個“政”“次”,同時注意重要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與例字對照。
請兩位同學板演,分別寫“政”和“次”,評議,全班練習寫這兩個字。
指導學生書寫“戲”。
觀察“致”“數(shù)”“欣”“歌”“戰(zhàn)”“栽”這幾個字。
指名分別在田字格中書寫以上三個字,評議,說說誰寫得好,為什么?
全班對照書上例字,每個字各寫一個,再各練寫5個。
四、。
《書法》教案15
第15課全包圍和雙包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全包圍和雙包圍的形態(tài)特點;過程與方法:掌握全包圍和雙包圍運筆方法和步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良好還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
全包圍和雙包圍的區(qū)別。
教學難點:
全包圍和雙包圍例字的寫法。
教學用具:小黑板、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全包圍和雙包圍,掌握運筆1.學生看書,感知豎畫。
(1)認識左全包圍和雙包圍并書寫。
(2)指名說說:書上共有幾全包圍和雙包圍,它們的'樣子有什么異同?(3)學生齊讀文中的“筆畫特點”的內(nèi)容。2.了解運筆,學會書寫。3.指導書寫。
4.老師逐個范寫、講解。5.學生練寫,老師個別指導。
三、評價小結
1.回課鞏固全包圍和雙包圍書寫要領。
2.評價表揚課堂中書寫認真、姿勢正確、書寫美觀的同學。
板書設計
第15課全包圍和雙包圍
【《書法》教案】相關文章:
《書法》教案[精選]06-17
《書法》教案06-17
書法的教案04-11
毛筆書法教案02-23
關于《書法》教案07-07
小學書法教案03-29
《書法》教案最新12-16
《書法》教案(薦)06-17
書法概況教案07-01
小學的書法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