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国产精品一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国产毛片久久国产-一级视频在线-一级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生物教學設計

時間:2024-06-21 14:34:54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我要投稿

(優秀)生物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物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秀)生物教學設計15篇

生物教學設計1

  一、版本: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1

  二、設計內容:

  第5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1節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第1課時——酶的作用)

  三、設計理念

  在實施新課程中,需要構建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教學策略。根據新課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等生物科學素養。使學生由以前的“學會”到“想學”再到“會學”,“引導──探究” 發現式教學法就是在這種理念下應運而生的,該教學法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本節課以“引導──探究”科學發現的過程來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為設計理念。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該理念的運用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協作精神的培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不僅重視知識的獲取,而且更加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問題的推動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真正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第1課時——酶的作用,主要探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該內容以第4章第3節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中的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學“消化”為基礎。學習本節利于“細胞代謝的學習”,利于選修模塊中有關酶的應用、微生物發酵、蛋白質提取和分離等知識的學習。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說明酶在代謝中的作用 (Ⅰ)。

 。2)技能目標: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索,按所設計的實驗方案和步驟,正確完成相關的實驗操作。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Ⅱ)。

  (3)情感目標:①評價自己的實驗結果,②參與交流,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維護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見。

  3.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感悟酶作為催化劑特點,及控制變量的方法。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觀的圖解和文字說明,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4.確定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酶的作用。

  [解決方法]利用學生對無機催化劑的知識基礎切入,引入酶的學習。通過實驗、資料分析得出酶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生命現象都與酶的.活動有關,活細胞內全部的生物化學反應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在人體內,大約每分鐘要發生幾百萬次的化學反應,這么多的化學反應之所以能在常溫、常壓下進行,完全是因為酶的作用,酶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在化學反應中是怎樣起作用的?顯然應是本節課內容的重點。

  教學難點:①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原理。②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解決方法] ①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觀的圖解和文字說明,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②通過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感悟酶作為催化劑特點,及控制變量的方法;罨苓@個名詞在高中生物教材體系中是第一次出現,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對這個名詞都很陌生;瘜W反應之所以能進行,就是達到反應所需的活化能。在酶的作用下,原來不能進行反應的物質發生了反應,是增加了反應物的自由能,還是降低了反應所需的活化能?通過實驗和類比,必需要讓學生理解。

生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描述制作昆蟲標本的方法

  能力目標:

  嘗試制作昆蟲標本

  情感目標:

  養成嚴謹的實驗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制作昆蟲的標本

  難點:昆蟲展翅板的使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采集筒、鐵鏟、枝剪、繩子、標本夾、捕蟲網、毒瓶等。

  組織教學:

  (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看到許許多多的標本,它們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幫助我們增長了許多知識。那么什么是標本,標本是如何制成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標本的采集與制作。(板書)所謂標本是指保持實物原樣或經過整理供學習研究時參考用的動、植物。下面我們先來學習一下植物標本的采集與制作。

  一、植物標本

  1.植物標本的定義:將植物的全株或者一部分,經過采集、壓制或者浸泡,制成供觀察、解剖、學習和研究用的實物標本。(板書)

  (引)既然標本是由實物做成的,也就是說我們想要制作標本,首先要有實物。那么采集植物時需要哪些工具呢?我們來認識一下。(拿出工具實物,讓學生說起用途)

  2.認識采集工具:

  采集筒:臨時存放標本。

  鐵鍬:挖掘植物的地下部分。

  枝剪:剪斷樹枝或其他難以折斷的植物器官。

  繩子:捆扎標本夾

  標本夾:壓制標本,應有吸水性較強的紙,如舊報紙等。

  除此之外,還應該有鉛筆、號牌等。

  (引)有了采集工具我們就可以采集植株了。那么選擇什么樣的植株呢?

  3.采集植株:

  ①野外采集的注意事項:不要過量采集植株;不要在危巖和滑坡處采集;不要亂吃亂嘗野果,以免中毒;不要采集珍稀植物。

 、谶x擇株形端正,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盡可能齊全的植株或者帶有莖、葉、花或果實的枝條。

  討論:為什么要采集有花和果實的枝條?

  答:對于一般高等植物來說,花和果實是分類的重要依據。

  采集的植物與周圍的環境是相適應的。

 、厶幚碇仓辏

  A整形:多數葉片正面朝上,少數葉片背面朝上。

  B壓平:將整形好的葉片放在幾層容易吸水的紙上,蓋平。把標本層層摞起來,用標本夾夾好捆緊,放在陰涼通風處。

  C干燥:為防止標本霉變,需勤換紙,直到標本干燥為止。

  D裝貼處理:用透明膠帶把干燥的標本固定在臺紙上,貼好標簽,上面再粘一層透明或半透明的護紙。

  (引)我們了解了植物標本的制作過程,那么大家想一想,采集來的植物標本不等干燥就直接上臺紙可以嗎?(不行,會導致標本枯萎變形,不能反映出植物體原來的特征,還有的標本因為水分過多而腐爛)

  小結:以上我們介紹的是植物臘葉標本的制作過程。植物標本除臘葉標本外還有浸制標本,也就是說植物標本分為臘葉標本和浸制標本兩類。植物標本在許多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在學習活動中,植物標本可幫助我們認識多種多樣的植物。在科學研究過程中,植物標本不僅可作為研究植物分類的一句,還可為植物資源的考察、認證提供實物資料。植物標本還作為科普宣傳材料出現在展覽館、科技館的櫥窗里。植物標本葉可作為工藝品美化人們的.生活。

  二、昆蟲標本

  (引)菜園里飛舞著漂亮的蝴蝶。同學們為了觀察和研究蝴蝶,左撲右打終于捕到一只,慢慢松開手看,蝴蝶的翅已經折損的不成樣子。怎么樣才能捕到一直完整的蝴蝶?捕到的蝴蝶如果想長期保存做成標本,應怎樣處理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昆蟲標本的制作(板書)

  1.采集工具:

  ①捕蟲網:由網袋、網圈、網柄構成。

 、诙酒浚罕3窒x體完整。制作方法:取幾枚桃仁,先加水浸濕、壓碎,再放入罐頭瓶或果醬瓶中,上面鋪一張吸水紙。

 、廴羌埌簶吮痉旁诩埌锉仨毎殉岚虮趁娣疮B,以免擦壞背面鱗片,在三角紙包外面要注明采集時間、采集地點和采集人。

  在采集過程中,昆蟲與周圍環境是相適應的。

  2.制作工具:展翅般

  3.制作步驟:

  用捕蟲網捕捉昆蟲,用鑷子將昆蟲移入毒瓶內殺死。對于翅上有鱗片的昆蟲先放入三角紙包中,然后連同三角紙包放入毒瓶中。

  針插:用鑷子取出毒瓶中的昆蟲,用昆蟲針插起來。

  A、不同的昆蟲選擇不同的昆蟲針。標本在昆蟲針上的位置應是針上部留出全針長度的四分之一。

  B、不同的昆蟲針插部位不同。

  蝶蛾:中胸正中央

  蜂蟻:中胸中央偏右一些

  瓢蟲、天牛、金龜子等:插在右面鞘翅的左上角,針正好穿過胸部腹面中足與后足之間

  蝗蟲、蟋蟀:插在前翅基部上方的右側

 、谡钩幔喊巡逯ハx針的昆蟲固定在展翅板中央的木條上,把翅展平。不是所有的昆蟲都展翅。

  如果展翅板中部不挖一條與重提大小相當的勾縫,展翅時昆蟲會怎樣?

  展翅時翅無法展平,而且容易使蟲體變形。

 、鄹稍铮

 、鼙4妫喊阎谱骱玫睦ハx標本按不同類別放入昆蟲盒內保存,貼上標簽,注明名稱、采集地點、采集時間和采集者。昆蟲盒內放入樟腦,以防蟲蛀。

  想一想:采集到的昆蟲如只是為了觀察外部形態,觀察完后,應該怎樣做?

  將其放回大大自然中去,盡量不要使它不受傷害。

  小結:昆蟲標本除具美學價值外,主要用于科研、教學、資源調查、科普宣傳等。在科研上,一方面作為鑒定分類的依據,另一方面葉可作為研究其形態結構與生活習性的材料。在教學上,不僅能讓我們學到昆蟲標本的采集、制作技能,還可豐富學校的標本室,作為以后學習昆蟲知識的重要資料。

  板書:

  一、植物標本

  1.定義:將植物的全株或者一部分,經過采集、壓制或者浸泡,制成供觀察、解剖、學習和研究用的實物標本。

  2.采集工具:

  3.采集

  4.制作過程:

 、僬危憾鄶等~片正面朝上,少數葉片背面朝上。

 、趬浩剑

 、鄹稍铮

  ④裝貼處理:

  5.植物標本的分類:

  6.植物標本的作用

  二、昆蟲標本

  1.采集工具

  2.制作過程

  ①針插:

 、谡钩幔

 、鄹稍铮

  ④保存:

  3.昆蟲標本的作用:

  作業:能力測評。

生物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上節已講遺傳,本節講變異現象。

  教學目標:

  1.認識到變異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2、舉例說出引起生物變異的原因,舉例說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3、舉例說出遺傳育種的幾種方法,以及在生產中的應用。

  4、初步體驗調查生物變異的方法;

  5、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調查結果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變異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2.科學探究生物變異的原因。

  教學難點: 1.深刻認識生物變異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2.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及總結規律。

  教學方法:觀察法、比較法、分析和討論法

  教學用具:兩個品種的小麥若干,關于變異種類的掛圖,和變異現象有關的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二片葉子

 。ㄒ唬┳儺惖默F象與概念

  在自然界中,與遺傳現象一樣,變異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問,討論:在我們周圍,可以看到哪些現象是變異現象?根據同學們的討論,什么叫做變異?請做一個小結。

  變異: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子代與子代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稱為變異;蛏镌谏尺^程中,在上下代之間、子代之間表現出的性狀差異。

  提問:比較遺傳和變異兩個概念,兩個概念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差異?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通過生物的生殖過程實現的。在生物的生殖過程中,上下代之間的相似性為遺傳。但是生物的后代不會也不可能完全與祖先一樣。后代在繼承親代特征的主要特點時還會產生一定的差異,這些差異稱為變異。所以,我們所說的變異是在遺傳的基礎上的變異,變異是在一定范圍內的變化。小貓與大貓的樣子有所不同,但是小貓仍舊是貓,并沒有變為其他生物。

  提出問題:為什么說變異是在遺傳的基礎上的變異?這種說法是否有根據?

 。ǘ┳儺惖脑

  1.外界環境的影響: 播放有關的資料,每個學生發放2--3個花生。學生討論熱烈。

  提問,討論:產生花生性狀變異的原因?

 。ǹ啥嘧寧讉學生回答、討論,最后老師給予總結。)

  在我們觀察到的變異中,有些是由于外界環境的影響產生的。在我們剛才提出的變異現象中,哪些是屬于這一類?

  提問,討論:同一品種的小麥種在不同的田里,小麥的麥穗有大穗、小穗,產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如何證明這些差異是由于環境影響造成的?將大穗和小穗上的種子收獲后分別種到田里,它們的后代會如何?

  小結:田中小麥的大穗和小穗的變異是由環境變化引起的,這種變異一般是不能遺傳的。

  提問:什么因素引起的變異可以傳遞給后代?我們再來看看另一種情況。

  2.遺傳物質的變化:

  提問,討論:一個孩子單眼皮。但是,他的父母是雙眼皮,這種變異是怎樣產生的?這種變異是否可以傳遞給后代呢?

  我們從上一節的學習中已經知道,若這個孩子是單眼皮,他的雙眼皮的父母的基因組成一定是Aa、Aa。孩子與父母的性狀不同,是因為在生殖過程中父母傳給了他決定單眼皮的基因。也就是說,他的遺傳物質組成與父母有了差異,因此產生了與父母不同的性狀。他的這種性狀可以是通過生殖過程傳遞給他的后代。

  小結:這種變異是由遺傳物質變化引起的,這種變異是可以遺傳的。

  根據以上變異的原因,我們將變異分為兩類:

  遺傳的變異:變異由遺傳物質決定;

  不遺傳的'變異:變異由外界環境影響引起。

  請同學們再分析兩個例子。(1)某對色覺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色盲的兒子。(2)某兄弟二人,哥哥長期在室外工作,弟弟長期在室內工作。哥哥與弟弟相比臉色較黑。哪一種變異可以遺傳?為什么?

  提出問題:是否由環境影響引起的變異都是不能遺傳的變異?

  一些環境因素也可能使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若環境影響引起了遺傳物質的改變,這樣產生的變異是可以傳遞給后代的。根據這一原理,人類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環境因素使遺傳物質改變而制造出能遺傳的變異為人類所用。

  所以,遺傳物質是遺傳和變異這一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提出問題:變異對生物個體、對生物界會產生什么影響?

 。ㄈ┳儺悓ι飩體的影響

  變異對生物個體有利、還是不利?這要看變異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們看兩個例子。

  小麥要獲得高產,人們采取的辦法往往是多施肥、多澆水。肥多水多,小麥的莖稈會長高,莖稈高,小麥成熟時容易倒伏,又會造成糧食減產。在這種小麥中,出現矮稈小麥,可以抗倒伏,但不會影響小麥在肥多水多的情況下長大穗。

  一些玉米植株發生變異會出現沒有葉綠素的白化苗。綠色植物生長要進行光合作用,這種白化苗就無法生存下去。

  提問:高稈小麥變異為矮稈小麥,綠色玉米苗變異為白化苗,這都是變異,他們對生物個體的生存有什么影響?

  ——前者有利于生存,后者不利于生存。

  根據變異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們可以把變異分為兩類: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

  (四)變異在生物進化上的意義

  變異對進化有重要意義。

  地球上環境復雜多樣,不斷變化。多種多樣的生物可以適應不同的環境。

  此外,生物由簡單到復雜、低等到高等的進化,生物的變異為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變異對進化的重要意義,我們在以后將繼續學習。

 。ㄎ澹┳儺愒谵r業生產上的應用

  人類出于生存的需要,在遠古時就開始注意遺傳和變異現象,并對遺傳變異的現象加以利用,特別是在農牧業生產中。人類在農業上利用變異的方法主要有這樣幾種:

 。1)在農作物、家禽、家畜中,有許多對人類有益的變異,人類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培育,獲得新的品種,如肉用牛和奶用牛的培育。

 。2)用雜交的方法,將不同生物個體的性狀重新組合,形成新的性狀組合的新品種。如高產不抗倒伏的小麥與產量不高但抗倒伏的小麥雜交,讓兩種小麥的遺傳物質重新組合產生變異,可以培養出高產同時抗倒伏的新的小麥品種。

  (3)為培養新的品種,也可以改變環境因素來影響遺傳物質,使生物產生變異并對變異進行選擇,培育出新品種。如用射線照射或用藥物處理植物的種子,種子產生變異后進行選擇,選出有利于生產的變異培育成新品種。

  應用以上方法,人類曾經培育出許多品種。

  板書設計: 第五節生物的變異

  一、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二、探究一種變異現象

  生物性狀的變異決定于遺傳物質;同事、時也受環境的影響。

生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了解與生物入侵者相關的知識。

  2、理清說明順序,概括說明要點,體會文中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揣摩語言。

  3、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憂患意識,增強防范意識。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教學對象及課時】

  初中二年級、一課時。

  【教學設想】

  1、課文與現代科技和現代生活關系密切,引導學生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的新進展,關注科技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和變化,留意觀察身邊生活,養成科學觀察和科學思維的能力與習慣。

  2、教學中要學習說明文的基本寫法和說明的常用技巧,如打比方、列數字、舉例子等。

  3、閱讀指導要注意兩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學會篩選信息,二是要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的積累,在積累語言的過程中注意體會說明語言的表達方式與特點。

  4、教學中,科學知識的學習和科學精神的培養應通過品味語言文字來達成。不能脫離語言文字的學習來搞架空分析,或脫離語文學習搞科學教育。

  【課前準備】

  1、搜集生物人侵的相關資料,要求寫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稱、原產地、人侵地及危害。(至少搜集一種生物入侵者的資料)

  2、借助《詞語手冊》等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課件1(動物):龍蝦十幾年前從天而降,繁殖極快,到處肆虐,在魚塘里與魚爭食,魚塘減產;在稻田里損壞禾苗,水稻減收

  課件2(植物):加拿大一枝黃花,在江、浙一帶蔓延嚴重,我市已屢屢發現,部分地方已成片發生,本縣區也有零星發生,若不及時防止,將會繼續蔓延,對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教師演示后,請學生用一兩句話概括上述課件的主要內容。

  明確:科技高度發達的21世紀,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環境問題已成了擺在人類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生態問題則又是當今世界環境問題的中心議題。下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生物入侵者》,希望以此能促使我們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題解: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解說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義。然后從文中勾畫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義的語句。

  3、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以下問題,學生邊閱讀文本邊思考。

 、疟疚某烁嬖V我們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還講了哪些內容?

 、谱髡甙词裁此悸穪砀嬖V我們這些內容的?

  明確:

 、胖饕獌热荩罕疚倪講了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采取的相應措施。

  ⑵開篇:假設情境,引出話題,作出解釋。第2~4段:具體寫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第6~7段: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對待生入侵者的不同態度。第8段: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采取相應措施。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邏輯順序

  4、文本探究:

 、疟疚闹饕捎昧四男┱f明方法。

  學生討論后教師明確: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

 、普页鑫闹羞\用上述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并說明作用。(四人學習小組合作,組內成員分工找一種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參考:

 、帕袛底郑

 、偈环N鳥類有九種被趕盡殺絕──數字的變化說明生物入侵者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危害之大。

  ②耗資數十億美元──說明生物入侵者對人類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

 。ㄑa充強調:數字的運用,使語言十分準確,符合說明文的科學性特點。此外副詞的恰當選用也增強了文章的準確性。如僅就等詞。)

 、婆e例子:

  ①舉蒲公英等為例──說明生物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條件下進行的遷徙不會對原有的生態系統造成太大破壞。

  ②斑貝、天牛、紅螞蟻等──說明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了巨大危害。

  ③蔬菜、水果、寵物等──說明生物入侵是人為原因造成的。

  ⑶打比方:

  ①課題生物入侵者就是一個比喻,形象生動地說明生物入侵是移民行為;生物入會對人類和自然造成危害。

  ②把斑貝比喻成偷渡者,形象生動地說明它是在人們不知不覺中登上北美大陸,并悄悄給人類造成危害的。

  (補充強調:生物入侵對大多數人來說比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語言更生動形象,增強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淺出,達到推廣科普知識的目的。)

 、葹榱耸拐f明生動易懂,作者在詞語和句子上還用了哪些技巧?

  明確:(比喻、擬人等修辭)學生在文中圈劃出具體詞句,并具體分析他們的作用(可以換詞語對比理解)。例如:趕盡殺絕、嘯聚山林、占領等。

  5、質疑解答:

  ⑴各小組輪流提問題,在小組內共同討論解決。不能得到圓滿答復的,向老師提問。

 、平處煼诸悮w納學生提出的問題,全班同學共同討論解決。教師應事先準備。

 、偃绾卫斫庠谖锓N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

  ②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③你知道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你在生活中發現過生物入侵的現象嗎?

  教師點撥:

  ⑴生物種類的自然繁衍和遷移,是非常緩慢的,并受空間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這種遷移是由于人類的跨地域活動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設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時,應充分考慮人為干預。

  ⑵生物的自然存在和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那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某一地區的物種都是當地生物鏈的一環,經歷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形成一種平衡狀態。如果由于人為的干預打破了這種平衡,等于破壞了生物鏈的平衡狀態,就可能產生兩種后果:一種是經過一個較長時期達到新的平衡狀態;另一種就是產生生物入侵者,給當地生態和人類生活帶來危害。

  ⑶教師可利用手頭資料介紹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

 、僭谖覈,一種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蘆極大地減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積,當地氣候明顯干燥,湖中的68種魚已有38種不復存在。

 、趶臇|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區,一種來源于南亞的ALANG草侵入了數百萬公頃的熱帶森林,嚴重影響了當地樹木的自然更新。

 、郯拇罄麃喌囊环N可能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地區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來,導致數千公頃的森林被毀。這種真菌對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樹種和矮小的灌木。

 、茉谛挛魈m一種來源于澳大利亞的夜間活動的袋鼠,估計每晚可吃掉21噸當地的森林。

 、20xx年2月21日《每日新報》報道:國家質檢總局、農業部、國家林業局日前聯合發布公告,宣布暫停從菲律賓進口鳳梨、香蕉種苗等香蕉穿孔線蟲寄生植物,一經發現,一律作退回或銷毀處理。

  6、體驗拓展:(選擇教學)

 、攀占嘘P生物入侵者的信息,加以整理,組織以話說生物入侵者為題的討論。

 。瓤梢蚤_闊視野,增長見識,又可以鍛煉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應動員同學人人參與,個個發言)

  ⑵以對生物入侵者要不要人為干預為辯題,組織一次小型的辯論會。

 。ɑ居^點:①人類不應該過多地干預生物物種的遷移過程,失衡是暫時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界的平衡最終會得以實現。②人類必須干預生物入侵者,如果聽任其發展,自然界物種的多樣性會受到嚴重破壞,人類社會將會有巨大的經濟損失)

  7、課堂總結:

  這是一篇關于生態問題的說明文。它向我們說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現象高度警覺。我們不僅獲得一定的生態知識,還要培養對社會的責任感。另外,課文條理分明,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說明方法,為我們寫作說明文提供了借鑒。

  8、布置作業:

 、乓髮W生用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這三種說明方法,說明一種學習工具;

  ⑵完成《語文同步訓練》。

生物教學設計5

  一、分析教材

  這是一節七年級的生物課。

  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條件。生物的生存、延續和發展與生物圈息息相關,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這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旨在使學生認識到“家”中有很多成員,他們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處在動態變化之中。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的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越來越大,保護和改善環境是人類的迫切愿望,加強環境教育,使初中生提高環境意識,正確認識環境問題的現狀,學習解決環境問題的知識和觀念,并使學生的行為與環境相和諧,這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分析學生

  七年級的學生雖然沒有學過生物學知識,但他們從小學的《自然》及生活中的電視節目中已了解了許多生物學的知識。他們能說出各種各樣生物的名稱、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等,但沒有構成“生物和其生存的環境”的整體體系──生物圈的概念,不知生物和生存環境是相互依存的關系,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七年級學生心理和認知發展的規律要求在教學中充分調動他們的激情。他們不喜歡枯燥的說教,但樂于觀察、分析圖片,自己動手做實驗等能表現他們的活力。

  七年級的學生不喜歡、不滿足簡單的教材里的圖畫、文字,他們喜歡講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布置貼近學生生活的作業,為他們提供一個適合個性發展的空間,更能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創造性。

  三、設計理念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以活動教學方式為主,通過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在滿足學生表現欲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力求在整個教學中體現出“三維”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

 。ㄒ唬┣楦袘B度與價值觀

  1。 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生物圈,這個家庭中的一員,應該積極、主動認識并保護這個家;

  2。 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發表的見解。

  (二)能力

  1。 使學生初步具有搜集、處理圖文資料,運用觀察、分析、比較等方法解決生物學問題的能力;

  2。 會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 培養學生合作討論問題,提高探究學習的能力。

 。ㄈ┲R

  1。 描述生物圈的范圍;

  2。 說出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

  3。 嘗試搜集和分析資料;

  4。 認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當了解和愛護這個家。

  五、教學過程

 。ㄒ唬﹦撛O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導入課題。

  1。 播放歌曲《大中國》,教師和學生齊唱。

  [讓學生體會到家的溫馨和重要性。]

  2。 歌中唱到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同時我們全世界人民還生活在一個比中國還大的家,教師引導學生回答這個家的名字。

  [讓學生對生物圈有個初步的理性認識。]

  3。 比喻:地球──足球

  生物圈(地球的表層)──一張薄紙

  既然如此,你想了解這個家嗎?

  4。 引入課題:生物圈。

  [使學生在一種輕松而又好奇的氛圍中愉快地進入角色,開始本課的學習。]

 。ǘ⿲W生通過討論、角色扮演等實踐活動,學習新知。

  1。 生物圈的范圍。

  (1)說一說: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

  證一證:閱讀教材第11、12頁“生物圈的范圍”,看看科學家的觀點是否與自己的相同。

  [給學生自由發言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提出問題:通過驗證,哪些同學的觀點和科學家的一樣,一起交流一下,可以嗎?

  引導學生概括出:以海平面為標準劃分,向上可達到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約10千米的深處,整個厚度約為20千米。

  提出問題:在這個20千米的厚度中,可以把生物圈劃分為幾個圈層呢?

 。2)角色扮演:全班學生分成三大組,每組代表一個生物圈層進行討論,并做匯報表演。

  [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進行交流活動(一般前后四個學生,方便易行),利用角色扮演,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扮演過程中,既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還會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養成有極大幫助。如有利于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表演結束,學生概括出:

  (3)由此介紹:水圈、大氣圈和巖石圈是截然分開的嗎?

  [讓學生自己先猜想,再舉例說明,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于想象的科學精神。]

  結論:不是。

  (4)設疑:為什么生物圈中有生物,其他地方沒有呢?

  2。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1)討論:學生分成6大組(確定1人為組長,及時、準確記錄該小組成員活動情況,以作學期成績參考。)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比較教材第12、13頁的6幅圖片。

  [分組討論,培養學生探究合作學習能力。]

  討論題:

  ①向日葵生長需要什么條件?長頸鹿的生活需要什么?

 、谙蛉湛拖扇苏,牛和海豚的生存條件有什么異同?

  ③為什么干旱會使糧食嚴重減產?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資料,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觀察、比較和綜合歸納的能力。]

  p; (2)匯報結果:以組間競賽形式,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說出該組討論的結果,其他組成員和教師作評委,對各組的作答給予適時的、恰當的評價。

  [通過競爭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注重學生間的相互評價方式和應用。]

  (3)小結:

  討論1:向日葵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土壤和肥料;

  長頸鹿的生活需要食物、水、空氣、陽光和溫度。

  討論2:向日葵生活在土壤中,土壤中有水分;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中,土壤中缺水;

  牛生活在陸地上,而海豚生活在海洋中。

  討論3:因為植物的生長需要水,沒有水,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長,所以干旱會使糧食減產。

 。4)質疑:①地球上其他的生物生存也需要這些條件嗎?

  引導學生舉例說明:地球上其他的生物生存也需要這些條件。

 。▽嵨锿队埃┩队皩W生搜集的多種資料,有文字的、有圖片的……

  ②如何獲得和分析這些資料?

  引導學生回憶、并結合教材第12頁紅框中內容,掌握有關搜集和分析資料的知識后小結:

  資料形式:文字、圖片、數據、音像資料等。

  對資料處理:整理并分析,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或發現探索的線索。

  [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和時間,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5)小結:所有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條件都是一樣的,這些條件包括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

  (6)知識遷移:任舉一種熟悉的生物,說說它的生存也必須具備這些條件嗎。

  [遵循鞏固性原則。]

  3。 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有關“生物圈”的知識,你知道哪些?

  引導學生回憶,總結本節所學的知識點。

  [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小結本節主要知識及學習活動,養成學習──總結──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發揮自我評價的作用,并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讓學生設計一道題,盡量把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進去(提示:可以用表格的形式)。

  有人設計了類似的題目:下列條件是該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填“+”,否則填“—”,問其他哪一個學生愿意表現一下?(學生爭著回答。)

  [讓學生大膽創新,改變以往教師考學生的方式,自己設計題目考自己,在提高創新能力的同時,也使所學知識得到了鞏固。]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關“生物圈”的知識你還想知道哪些?

  我想知道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這些條件一旦改變或不足時,對生物有沒有影響?生活在這個生物圈中的生物會不會對生物圈造成影響?

  [培養學生虛心提問,學無止境的意識,并為下節課或以后的學習做鋪墊。]

  4。 鞏固練習。

  (1)你會填嗎?

 。2)我來試一試。

  我們在養花的過程中,經常給花松土、施肥、澆水、放在陽光下,天氣冷了,還要把花搬到屋里

  ,而且一般一個花盆只栽一種植物,這體現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條件,與上述順序相對應,分別是( )

  ①陽光②水③空氣④營養物質

  ⑤適宜的溫度⑥一定的生存空間

  A。①④⑥⑤②③ B。③④②①⑤⑥

  C。②①⑤⑥③④ D。⑤②①④⑥③

  [體現“STS”的教學模式,將所學的內容緊密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物學習在生活中的應用。]

 。3)課后想一想。

  生物在生物圈內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果條件改變或不能滿足時,生物是否還能很好地生存?如果不能,請搜集資料說明你的觀點。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六、教學反思

  本設計中導入部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雖然只是一首簡單、普通的歌曲卻一下子把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了,使他們愉快輕松地進入本節知識的學習。對于知識點的學習,采用角色扮演,分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也是本設計的較成功之處。

  讓學生學完知識,自己編一道題考一考其他的同學,并將編好的題目寫在預先準備的紙上,以便實物投影展示,“考”時由編題者當“主考官”,學生自愿參與,“被考者”的回答正確與否,主要由編題者確認,對于較難的問題可以采取集體討論方式來解決。這樣,讓學生編題互問互檢,注重學生間相互評價方式的應用,不僅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實施開放式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善于發現的科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創新意識。將新教材、新教法和新的課堂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意識培養落到實處。

  需要反思的是:1。 對于七年級的學生,生物是一門新學科,所用的教材又是新教材,學生尚未進入正軌,尚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討論風氣、合作精神,出現了課堂氣氛松散的現象,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從這一方面狠抓學生,分組時采取責任制,責任到人,做到“組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2。 以后的教學過程要認真解讀、努力鉆研新大綱、新課程標準,盡量達到高的要求。

生物教學設計6

  教學設計思路:

  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來設計這節課。一方面是從我教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我所任教的高06級3個班為年級的中差班,學生的基礎知識普遍掌握不牢,自主學習的能力差,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有限,再加上這節內容概念性知識多,難度較大,所以整個課的復習內容以書本知識為線索,用網絡式的表、圖等對比,歸納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梳理知識,知識點內容羅列得較詳細,配合相關高考題的鞏固練習,使學生能掌握基礎知識。另一方面,根據高考考綱對這節課內容的要求及近幾年高考題對這一內容的考查形式和層次的體現來設計了此課。

  考點分析:

  06年高考大綱《免疫》的考試范圍是:(略)。分析近三年的高考試題可發現免疫的內容是一個重要的考點,每年都有出現。如03年的理綜新課程卷、全國卷、江蘇卷、上海卷有考查;04年的全國卷Ⅰ全國卷Ⅲ、全國卷Ⅳ、天津卷、江蘇卷、廣東廣西卷都有考查;05年的全國卷Ⅱ、全國卷Ⅲ、上海卷、廣東卷、江蘇卷也有考查。

  從歷年高考試題及各類復習題中,常見的有關免疫的問題,從試題的形式上,多以選擇題、圖解形式出現,或與生活實際中的病例相結合,從多種角度命題,考查學生的審題、識圖、分析、綜合、文字及圖形的表達能力。此外,有關免疫的問題是生物學研究的熱點,與世隔絕類生活健康密切相關,這都是高考命題的熱點,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重難點:

  本部分復習的重點要點記淋巴細胞的起源和分化,理解抗原和抗體以及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全過程。仔細區分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異同點,結合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的有關知識理解抗體的產生和排出細胞外的過程。

  知識目標:

  1、認知目標:識記淋巴細胞的起源和分化,理解抗原和抗體的知識,理解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全過程以及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關系。知道免疫失調引起的疫病。

  2、能力目標:利用免疫特別是特異性免疫的有關原理來解釋與免疫有關疾病的特病機制、癥狀及防治方法等問題。

  教學方法:

  對比、分析、歸納、綜合、總結。

  教學反思:

  我通過本堂課復習課的教學,收獲還是頗多的。

  首先我感到多媒體教學的方便、快捷、容量大,使復習內容能及時、清晰地呈現給學生,并且通過課件中動畫及不同顏色字體的設計來突出相關重點知識。

  其次,對這堂課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認真學習并熟悉了大綱和考綱對這一內容的要求,認真分析了近三年的有關高考題,有爭對性地選擇了幾個高考題用于課堂上的鞏固練習。并且在設計的課件中將考綱對這節內容的要求首先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對這一節的復習目標更明確。

  第三,復習中能準確把握重難點知識,通過圖形展示、圖解歸納,再配合高考題的分析,練習強化,基本上突出并突破了重難點知識。通過練題及時反饋知識。

  第四,復習中對前后知識有一定聯系,

  如通過抗體的合成和分泌過程的練習,將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和生物膜等知識聯系起來。

  第五,整堂課課堂氣氛較活躍,能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

  但是,這節課也有一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本堂課內容可不必設計這樣多,像“免疫類調引起的疫病”就可放在第二節課來復習。雖然復習內容設計細,但像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比較內容可不必打在幻燈片上,直接讓學生回答,再配以實例練習能區別即可。由于將作息時間搞錯,使復習中時間安排不合理,教學速度太快,使學生回憶、思考的時間不足,對基礎較差的學生理解掌握知識肯定不足。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多關注學生。在整個復習中,由于時間把握不準,練習多采用了集體回答的形式來檢查反饋知識,使學生的過手練習不足。如果能單獨讓學生回答問題,而且能讓不同基礎層次的學生來回答有關問題,就能更好地反映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

  精選出來的練習題最好注明是哪一年的高考題,這樣更能引起學生重視,又能讓學生清楚高考題的題型的呈現方式是怎樣的,對抗原、抗體、體液免疫、細胞免疫還可多舉實例幫助學生理解。由于這部分知識難度較大,而且與人類生活健康密切相關,又是高考命題的熱點,所以在復習中最好設計出與此知識相聯系的內容:如單克隆抗體、禽流感等。這樣使學生的綜合知識能力得到提高。<

生物教學設計7

  本講的重點內容是光能在葉綠體中的轉換、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固氮微生物的種類,特別要理解如何聯系生產實踐,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增加農作物的收成。光能的轉換、C3植物和C4植物的區別、生物固氮的過程,是本章的難點,但后兩點是選學內容,只要知道一下就可以了。

  一、光能在葉綠體中的轉換

  光能轉換成電能電能轉換成活躍的化學能活躍的化學能轉換成穩定的化學能

  光能轉換色素是處于特殊態的葉綠素a

  最終電子供體是H2O

  最終電子受體是NAPP+

  發生在類囊體、光反應階段NADP++2e+H+NADPH

  ADP+Pi+能量ATP

  發生在類囊體、光反應階段ATP和NADPH將能量轉換成糖類等的化學能

  發生在基質、暗反應階段

  二、C3植物和C4植物的光合作用

  C3植物的葉肉細胞葉綠體

  C3和C4植物葉肉細胞葉綠體C4植物葉肉細胞葉綠體

  C4植物維管束鞘細胞葉綠體

  H2OO2

  eH+NADPH2C3

  光NADP+固定CO2C4C4CO2

  還原C5

  光ATPC3(PEP)

  ADP+Pi(CH2O)C3

 。ū幔

  光反就階段暗反應階段

  C3植物的光合作用

  C4植物的光合作用

  三、影響光合作用的外界條件

  光合作用的指標是光合速度。光合速度通常以每小時每平方米葉面積吸收CO2毫克數表示,一般測定光合速度的方法都沒有把葉子的呼吸作用考慮在內,測到的是凈的光合作用速度,而總的光合作用速度還要加上呼吸速度,關系式是:

  總的光合作用速度=凈的光合作用速度+呼吸速度

  一般習題當中,通常告知凈的光合量(如在實驗中測得的數據),同時也告知呼吸量(如在黑暗中測得的數據),而要求求的是總的光合量(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機物,或所釋放的氧氣)。

  1、光照

  光合作用是一個光生物化學反應,所以光合速度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加快。但超過一定范圍之后,光合速度的增加轉慢,直到不再增加,這是因為光照促進的是光反應過程,而暗反應的能力(CO2、酶的催化效率等)是有限的。光強與光合速度的關系可用下圖表示:

  注:a點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與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相等。

  b點表示光合作用速度到達飽和點。

  虛線曲線表示陰生植物,實線曲線表示陽生植物。

  2、二氧化碳

  CO2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它的濃度高低影響了光合作用暗反應的進行。在一定范圍內提CO2濃度能提高光合速,CO2濃度達到一定水平之后,光合作用速度不再增加,這是因為光反應的產物有限。CO2濃度與光合速度的關系可用下圖表示:

  注:實踐為C3植物光合速度,虛線為C4植物光合速度。C4植物比C3植物對CO2的利用率高。

  3、溫度

  光合作用中的暗反應是由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而溫度直接影響酶的活性。溫度與光合作用速度的關系,實則上就像酶與溫度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最適溫度。

  4、礦質元素

  礦質元素直接或間接影響光合作用。例如:

  N:是構成葉綠素、酶、ATP、NADP+等的元素。

  P:是構成ATP、NADP+等的元素。

  Mg:是構成葉綠素的元素。

  5、水分

  水分是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缺乏時可使光合速度下降。

  6、日變化

  白天進行光合作用,一般是中午較高,但在炎熱的夏季,中午光合作用速度下降,出現“午休”現象。

  4、固氮微生物

 。1)共生固氮微生物:如與豆科植物互利共生的根瘤菌。為異養需氧型。

 。2)自生固氮微生物:如圓褐固氮菌,獨立生活,能分泌生長素。

  5、生物固氮過程與氮素循環

  生物固氮能在生物體內溫和的環境中進行,這是因為固氮生物具有固氮酶。

  N2

  ATPADP+PiC2H2

  e+H+酶C2H4

  NH3

  氮素循環如下圖:

  例1、右圖表示在充足光照條件下,溫度對蘚光合作用量(①②)和呼吸作用量(③)的影響曲線圖。這三條曲線是通過測定量而獲得的,縱軸與曲線為吸收量,對為發生量。

  請回答:

  (1)表示總的光合作用量和凈的光合作用量分別是曲線[]和[]。

  寫出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個植物重量增加是在_______0C左右最大。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是否一致?為什么?

  解析:本題是對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知識理解的綜合測試。測定這兩種強度大小方法常通過測定單位時間、單位面積(或體積)內CO2或O2的吸收量與發生量獲得的。

  (1)小題是測試總光合作用量、凈光合作用量、呼吸量之間的關系,○1為總光合作用量,○2為凈光合作用量。兩者的關系為:凈的光合量=總的光合量-呼吸量。應該指出,一般實驗中測得的光合量為凈的光合量(也可稱為表觀或可見光合量),因為植物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同時發生了呼吸作用。

 。2)小題。只要觀察曲線○2的峰在20℃左右,這時植物重量增加最多。

 。3)不一致,光合作用最適溫度在20℃—30℃,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在35℃以上,這是因為這兩個生理活動中不同的酶促反應的最適溫度上有差異。

  例2、寫出三種與光合作用有關的礦質元素的元素符號及它們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元素: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

  元素: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

  元素: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較靈活,以高等教育中相關的專業知識為依據,來測試學生對光合作用與礦質元素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雖然教材對這個問題沒有明確答案,但是憑學生所學知識是可以回答出來,這是高考名題的思維方式。回答本題的關鍵一是要求答出礦質元素,而不是必需元素,不可回答C、H、O;二是要考慮到光合作用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質所含的礦質元素,如葉綠素含有Mg,ATP含有P,葉綠素與各種酶含有N。

  答案為:Mg葉綠素的成分;P形成ATP需要磷;N葉綠素和各種酶的成分(只答各種酶的成分,不扣分)

  應該指出,這是一題開放性題目,因為與光合作用有關的礦質元素很多,為了與高等教材不發生沖突,對本題的標準答案又作了補充,與光合作用有關的礦質元素還有:Mn、K、Fe、S、Cu、Cl,如果答上可參照考答案的分值賦分。

  1、在葉綠體中將光能轉變成電能的色素是()

  A、葉綠素aB、特殊狀態的葉綠素aC、葉綠素bD、全部的`色素

  2、下列有關葉綠素中光能轉變成電能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最終電子供體是水B、最終電子受體是NADP+

  C、大多數色素吸收和傳遞光能D、葉綠素a都是光能轉換中心

  3、下列有關葉綠體中光合作用過程的能量代謝與物質代謝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在類囊體上發生了光能→電能→活躍化學能的過程

  B、ATP與NADP+中貯存了活躍的化學能

  C、在光反應階段發生了光能→電能的過程

  D、在暗反應階段發生了電能→穩定化學能的過程

  4、除了下列哪一項之外,其余的都是C4植物葉片結構的特點?

  A、維管束鞘細胞具有結構完整的葉綠體

  B、維管束鞘細胞較大,排列成“花環型”

  C、葉肉細胞具有正常的葉綠體

  D、葉片向陽面無柵欄組織

  5、在低溫度CO2的環境中,下列哪一組植物的生長狀況要良好一些()

  A、小麥、水稻B、大麥、大豆C、高梁、玉米D、芽豆、馬鈴薯

  6、能夠分泌生長素的細菌是()

  A、根瘤菌B、圓褐固氮菌C、硝化菌D、乳酸菌

  7、將大氣中的氮素固定下來的主要是通過()

  A、工業固氮B、電離固氮C、生物固氮D、以上都不對

  8、下列哪一因素不會影響綠色植物的干物質的積累()

  A、CO2B、溫度C、光照D、水蒸氣

  9、對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最低的光是()

  A、紅光B、綠光C、藍光D、紫光

  10、在高層建筑物周圍生長著的植物,顏色稍稍發黃,不健康,其原因是這種植物一天中的()

  A、呼吸量遠遠大于光合量B、呼吸量和光合量正好相等

  C、光合量略低于呼吸量D、光合量高于呼吸量

  11、寫出形成NADPH的反應式。

  12、在一定范圍內,增強光照,提高溫度,增加CO2濃度均可提高產量。試說明:

  (1)增強光照,可使光反應的產物增多,促進CO2的固定。

  (2)提高溫度,可提高,使光合作用速度增快。

 。3)增加CO2濃度可提高作物產量的原因是。

  13、下圖表示各種外界條件對植物光合作用速度的影響。(Ⅰ)~(Ⅲ)分別表示光強度,CO2的濃度、溫度對光合速度的影響(其余的條件都適合的),(Ⅳ)表示在弱光光下溫度對光合速度的影響。請據圖作答:

 。1)光合作用可分為光反應與暗反應兩個過程,光反應階段必需的外部條件是,它可為暗反應提供,促進CO2的,暗反應是不需要光的反應,但這種反應必需在的參與下完成的。

  (2)(Ⅰ)圖中的曲線[]段表示光合作用的速度隨光強度增加而增加,到了[]段則不是如此,原因是。

 。3)(Ⅱ)圖中的曲線○3段上升很快,但到了○4則幾乎不再上升,其原因是。

 。4)(Ⅲ)圖的曲線變化的原因是。

  (5)(Ⅳ)圖的曲線表示無論溫度變化怎樣,光合作用速度卻沒有變化,其原因是。

  (6)除了上述三因素之外,還有哪些影響光合作用速度的因素?請列舉兩點。

  1.B2.A3.B4.A5.C6.B7C8.D9.B10.C

  酶

  11.NADP++2e+H+→NADPH

  12.(1)NADPHATP

  (2)暗反應酶的催化效率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材

  13.(1)光能NADPH和ATP固定

  (2)①②暗反應能力有限

  (3)光反應的產物有限

  (4)暗反應酶的催化與溫度有關

  (5)弱光照下,光反應的產物極少

  (6)礦質元素水分

生物教學設計8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理解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概念。

  (2) 描述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3) 構建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物理模型---能量金字塔。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賽達伯格湖能量流動圖解”的積極思維,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觀察能力和識圖能力;

  (2)通過分析能量的來源和去路,發展學生的思維和遷移能力;

  (3)應用“傳遞效率”解決相關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通過自主性學習與小組討論相結合,培訓同學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2) 通過學習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形成合理利用資源應遵循生態學原理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樹立科學服務于社會的觀點。

  2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和數學計算能力、獨立思維能力,他們渴望對事物本質的探究,但思維的系統全面還有待提高。

  3重點難點

  1.重點: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重點落實方案:

  (1)引導學生復習生態系統的成分和營養結構,為學習本課作好準備。

  (2)運用能量流動的多媒體課件,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一個營養級的能量來源和去向,進而掌握能量流動的特點。 (3)聯系實際,用實例分析運用能量流動的傳遞效率,以驗證和鞏固其特點。

  2.難點: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難點突破策略:

  (1)引導學生圍繞思考題討論,并對具體實例作詳細分析。

  (2)通過“能量金字塔”模型圖形象說明能量流動特點。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復習引入

  激趣設疑,引入新課

  由“神奇的生態球”短片引入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學習。

  1.多媒體展示教學情境:播放“神奇的生態球”,問:

  (1) 生態系統應有哪些成分?上述生態球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各是什么?

  (2) 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指什么? 請說出上述生態球中的食物鏈,并寫出通用的食物鏈。

  (3)要使小生態球長時期保持原狀,需要把它放到有適宜陽光的地方。為什么?

  2.引入:從以上可知,生態系統中的各營養級都需要能量的供給。那么生態系統中能量是如何輸入、傳遞和散失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活動2【講授】新課目標達成

  一、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概念

  主動構建,生成概念

  1.問:什么是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讓學生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說出。

  2.多媒體展出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概念,并強調重點:

  概念: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和 散失 的過程,稱為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

  提示: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包括三部分:無機環境到群落,群落內,群落到無機環境。

  二、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

  自學提煉,梳理要點

  1.學生自主性學習:

  學生自學89頁能量流動的過程,教師通過課件展示遞進式問題:

  (1)生態系統的能量來源于哪里?

  (2)能量主要以哪種形式和方式輸入到生態系統內的?

  (3)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有哪些去路?

  (4)每個營養級獲得和傳遞能量的方式是否相同?

  (5)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中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徑是什么?以什么形式散失?

  2.借助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圖解,師生共同歸納能量流動過程:

  (1)生態系統的能量來源于太陽能。在單位時間內輸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應是該生態系統中全部生產者在單位時間內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

  (2)能量輸入: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起點是生產者(主要是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開始的。能量流動的渠道是食物鏈和食物網。

  (3)能量傳遞:生態系統能量流動中,能量以太陽光能→生物體內有機物中的化學能→熱能散失的形式變化。能量在食物鏈的各營養級中以有機物(食物)中化學能的形式流動。

  (4)能量散失:生態系統能量流動中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徑是通過食物鏈中各營養級生物本身的細胞呼吸及分解者的細胞呼吸,主要以熱量的形式散失。

  三、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

  剖析實例,合作探究

  1.介紹美國生態學家林德曼及賽達伯格湖,引出能量流動圖解。

  2.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圖解,要求學生據圖合作分析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過程,列出以下討論題:

  (1)請以任一營養級為例,分析其能量的“流入”與“流出”數值。

  (2)分析每一營養級上能量的“流入”和“流出”是否平衡?

  (3)請根據圖中營養級之間能量流動的數據計算能量傳遞的效率。

  (4)能量傳遞效率為什么比較低(或高)?

  (5)通過以上分析,你能總結什么規律?

  3.小組討論并交流后,師生共同梳理:

  (1)賽達伯格湖中生產者的總能量為464.6 J/(cm2﹒a),植食性動物的總能量為 62.8 J/(cm2﹒a),肉食性動物的總能量為12.6 J/(cm2﹒a)。由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傳遞效率為13.5%,由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的傳遞效率為20%。

  (2)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只有10%~20%,其余80%~90%能量的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未被下一個營養級利用、還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

  通過以上實例分析可得出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過渡:我們能否將生態系統各營養級的能量數值用一個圖形表示出來呢?

  4. 展示能量金字塔的構建過程,引導學生分析圖形的意義,再由能量金字塔遷移至生物數量金字塔等。

  提示: “能量金字塔”一般呈正金字塔,而數量金字塔可能會出現倒置現象。

  活動3【練習】教學目標鞏固

  1.從生態學角度分析,生態系統中流動的能量最初來源于( )D

  A.光合作用 B.高能化學鍵 C.綠色植物 D.太陽光能

  2.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描述錯誤的是( )B

  A.食物鏈和食物網是能量流動的渠道

  B.食物鏈中初級消費者越多,次級消費者獲得的能量越少

  C.各營養級從低到高能量呈金字塔形

  D.食物鏈越短,可供養的消費者越多

  3.下列有關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C

  A.一種蜣螂專以大象糞為食,則該種蜣螂最多能獲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當狼捕食兔子并同化為自身的有機物時,能量就從第一營養級流入第二營養級

  C.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能量就從非生物環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態系統的能量是伴隨物質而循環利用的

  4.根據右圖所表示的食物網,結合能量流動的特點進行計算:

  如果牧草固定了1000焦耳的能量, 則貓頭鷹最少能獲得____焦耳能量, 最多能獲得____焦耳能量.(1、40)

  5.假設你流落在荒涼的孤島上,只有少量玉米和雞可以食用,那么使你自己活得最長的辦法是( )A

  A.先吃雞,然后吃玉米? B.先吃玉米,然后吃雞?

  C.用玉米喂雞,然后吃雞? D.用玉米喂雞,先吃雞蛋,然后再吃雞

  活動4【活動】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我們知道生態系統必須不斷地從外界獲取能量。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動力,是生態系統的基礎。能量的流動維持各個營養級的生命和繁衍,使得一個生態系統得以存在和發展。 主要內容總結如下:

  概念: 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和散失過程

  過程: 能量的源頭是陽光; 輸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食物鏈 (網)是能量流動的總渠道

  特點: 單向流動: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 逐級遞減:傳遞效率為10%~20%

  活動5【作業】課后鞏固拓展

  1.自學內容:研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在農業生產實踐上的意義。

  2.作業本作業:課本課后復習題二。

生物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微生物是一類個體微小、大多是單細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動物、植物共同構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廣泛,種類繁多。

  過程與方法:

  能借助顯微鏡這種觀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夠認真細致觀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夠用圖表現出自己觀察到的水滴里的幾種常見微生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不斷發展的;

  體驗到探索生命奧秘的快樂與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1、放大鏡、顯微鏡、水樣、玻片、抹布等、觀察水樣

  2、技能準備:課前簡單培訓制作玻片標本的注意點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觀察教師準備的水樣

 。1)學生觀察水樣

 。2)學生匯報:觀察燒杯里的水,你觀察到水里有什么?這些結果你是用什么觀察到的?

  (3)討論: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這些東西呢?還有沒有可能有其它的東西?

 。4)談話:怎么才能知道這杯水里有沒有我們剛才說的細菌等這些東西?

  (引導學生明白要想觀察極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體要借助工具——顯微鏡)

  二、引導學生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組領取)

  (1)談話:既然我們想借助顯微鏡來做進一步的觀察,下面就先來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造。

  目鏡(對著眼睛) 物鏡(對著標本) 載物臺(放置標本)

  反光鏡(反射光線、照亮標本) 調節螺旋(調節焦距、看清標本)

  鏡臂 通光孔 鏡座

 。2)教師講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強調

 、俜垂忡R不能直接對著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

 、谑褂脮r要小心,鏡頭不要碰著玻片;

  ③不能用手觸摸目鏡和物鏡。

  ④輕拿輕放。

  三、組織學生借助顯微鏡觀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導觀察教師準備好的水樣標本

 、僬勗挘猴@微鏡下,水滴里到底會有什么?讓我們一起細心、耐心、認真地來觀察一滴水,看看你能發現什么,把你的發現畫在活動記錄上。

  ②學生分組觀察。

 。ㄔ趯W生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巡視)

 、蹍R報交流:你觀察到什么?是什么樣子的?

 。▍R報時學生在多媒體實物投影儀展示觀察記錄,并用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2)認識生活周圍水里的微生物

 、傩〗M制作小組采集水樣觀察玻片

 、谧灾饔^察

 、蹍R報交流:說說自己小組采集的水樣中有什么

 。3)教師小結:在一滴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大多是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它們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書:微生物)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些不動的微生物中,最常見的是水藻,有藍藻、團藻、金藻等。運動的微生物中有鐘形蟲、草履蟲等。此外,水中還有既不屬于動物也不屬于植物的微生物——細菌,細菌一般也是不動的,有球狀的、桿狀的、螺旋狀的。

 。4)認識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體展示水中各種常見微生物

  四、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認識微生物的相關知識

  (1)學生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

 、僬勗挘耗阒廊绱松衿娴氖澜缡钦l第一個發現的嗎?

 、趯W生閱讀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問:通過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認識微生物的種類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體展示在各種環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生物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描述生物圈的范圍;能舉例說出生物圈能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條件

  2.通過本節的教學,提高學生收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

  3.通過小組討論和研究活動,繼續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4.通過本節的教學,使學生建立起:保護生物圈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2.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是本節教學的另一個重點,也是難點

  課前準備:①教師:地球儀②學生:收集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師:出示地球儀,在無數顆星球中,地球作為一顆”藍色水球“懸掛在浩瀚的宇宙中,孕育著無數的生命。下面就讓我們共同來欣賞這美麗的地球吧!

  生:觀看發言

  師:是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命(生物)存在呢?

  生:(討論回答)

  師: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空間是有一定的范圍的,F在,我們就給地球上生物能夠生存的這個范圍起個名字,你們認為應該起什么名字好呢?引出課題--生物圈

  二、師生互動

  (一)生物圈的概念

  師引導閱讀課文,歸納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實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層,科學家把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并且相互間發生著復雜的關系。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足球大小,那么,生物圈就比一張紙還要薄呢!同學們,剛才你們都觀看了美麗的地球風景,你們認為生物應該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環境中呢?

  (二)生物圈的范圍

  A、生對照提綱閱讀課文理解:

  1.生物應該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環境中?

  2.生物圈的厚度?

  3.生物圈劃分為幾個圈層?

  4.各圈層生活哪些生物?這三個圈層中都有哪些生物生活呢?

  5、水圈的哪個部分的生物較多?

  6、生物圈中的巖石圈、大氣圈和水圈是截然分開的嗎?7、人類的“立足點”。

  B、全班分為三大組,每組代表一個生物圈層進行討論C、分角色扮演

 。ㄈ⑸锶樯锷嫣峁┗緱l件

  師:我們都知道,現在地球的人口已經超過了60億,人口過多給地球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于是,科學家想了一個辦法:把地球上的人移居到月球或其他星球上,大家覺得這種方法可行嗎?引入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條件。觀察書中的六幅圖片并討論以下幾個問題:1.向日葵生長需要什么條件?長頸鹿生活需要什么條件?

  學生:(觀察書中12頁)向日葵的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土壤和肥料;長頸鹿的生活需要食物、水、空氣、陽光和溫度。

  師:現在,請充分發揮你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假如你是其他星球上的一棵草或一只小白兔,你會有什么樣的遭遇呢?

  生:(分組扮演角色)

  三、小結: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生物之間發生著復雜的關系。我們人類也是生物圈的成員之一,但是人類掌握著高度的科學技術,人類的活動可以到達生物圈的各個圈層,人類憑借自己掌握的科學技術對各個圈層起到破壞作用。這已經引起了全人類的關注。生物圈是一個統一整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保護生物圈,人人有責。

  教學反思——巧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

  生物教學中可多處運用角色扮演的教

  學方法。如在(七.上)《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節生物圈》教學中,可兩次應用角色扮演。一次是學生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扮演生物的居住環境:水圈、大氣圈和巖石圈;再次是讓學生扮演兩種生物:不幸落在金星上的含羞草和落在火星上的小白兔,以反證地球生物圈對生物生存的重要性。從環境和生物兩方面進行前后呼應,緊扣主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運用角色扮演進行教學有以下幾個優點:

  1.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

  2.適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他們喜歡模仿,愿意表演,在集體中展露自己的才華。

  3.在角色扮演過程中有利于教師對學生認知過程的規律、認知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學生的個性特長的了解。

  4.由于現代科學教育,越來越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為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5.教育作為實現人的社會化過程,學生對社會或自然事物的扮演過程,有利于對社會、自然的關心,在扮演的過程中,既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還會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有極大的幫助。

  因此,在生物教學中,巧用這種教學方法,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生物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會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能夠使用顯微鏡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認識并闡明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分組實驗以及小組學習交流等方式,掌握用顯微鏡觀察裝片的技能以及植物細胞的相關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對于生物學科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制作臨時裝片,歸納植物細胞結構。

  【教學難點】

  以膽大心細的心態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練習使用顯微鏡觀察并辨別植物細胞的結構。

  三、教法學法

  啟發法、講授法、實驗法

  四、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自愿準備感興趣可觀察的植物材料,如:洋蔥、成熟的番茄、黃瓜、西瓜、蘋果等。鑷子、刀片、滴管、紗布、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等。

  五、教學過程

  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邀請學生展示各自準備的生物材料,并且對于材料做以適當的說明從而激發他們的研究興趣和探究欲望。

  其次請學生使用顯微鏡,并請有關學生糾正其中容易出錯或者操作注意要點。從而復習、鞏固上節課學習內容,為本節課做鋪墊。最后,教師通過顯微鏡的使用與再次的學習,由顯微鏡的用途引出本節課的學習。

  環節二:自主探究,新課教學:

  由顯微鏡的用途,提出問題:學會操作顯微鏡是為了利用它看到微觀生命世界,那么是否可以直接把一個洋蔥或者黃瓜放到顯微鏡下,就能看到起內部結構呢?引發學生思考。最終引出用顯微鏡觀察材料需要做哪些前期準備以及材料的特點。其次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展示各種不同玻片的標片,讓學生更加了解到制作標片的必要和基本形式。

  由教師介紹制片所需要的一些材料用途和用法,簡單介紹一下在制片過程中牽涉到的一些陌生的名詞和過程。在學生大致了解制片基本的一些知識基礎上,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并觀察老師制片,以及選擇一兩名學生跟隨著操作,同時,隨時依據所提出的問題,適時的停頓,一一對疑惑加以解決。所提問題依次是:

 、俨潦幂d玻片和蓋玻片的目的?若擦拭不凈,后果如何?

 、诘吻逅牧咳绾握莆眨克窟^多過少對實驗有何影響?

 、廴〔牡牟课、方法、大?

 、苌w蓋玻片的`方法、原因(即目的或避免出現的不利影響)

  ⑤滴染色劑的位置、數量?

 、尬疽旱姆椒?最后,組織學生開始自主來制作臨時裝片,對于剛學習的方法加以及時鞏固,老師則在其中不斷巡視加以指導糾正。

  在學生學會制備臨時裝片之后,組織學生用顯微鏡來初步觀察一下自己所制備的玻片的效果。同時,老師通過細胞結構的彩色掛圖、模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細胞的結構。在此基礎上,老師先給學生以標準的玻片,組織學生通過顯微鏡來觀察植物細胞的各個結構,學會辨別各個細胞以及其結構上的特點。同時,邀請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各個細胞結構的特點,其他學生補充,最后老師總結。在觀察了多種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后,討論、歸納、總結出植物細胞共同具有的主要結構,體會細胞的整體性。并適當聯系日常生活實際,感知細胞液里含有的物質。最后要求學生根據自己觀察到的物像,跟隨老師的講解和示范,繪圖。注意把握繪圖要領。同時,作為教師則通過邊講解生物圖的畫法和注意事項,邊在黑板上畫板圖示范。

  組織學生觀察自己制作的玻片,檢查制片效果,以及是否能找出相關的細胞結構。分析制片過程中的不足和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環節三:鞏固提高,小節作業:

  組織學生集中討論課后的練習題,也可在制片、觀察過程中留意各種情況的出現,及時思考、嘗試處理,再討論交流,總結。

生物教學設計12

  “生物進化的原因”是人教社生物學第七單元第三章第三節。本節所需課時為2課時,本課時為第一課時;生物進化的原因是本節章的重點內容,主要是通過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學習者特征分析:

  1、該班學生具有較強的收集、整理、分析資源信息的能力,能熟練操作與教學有關的電腦平臺,能夠根據教學思路和要求,準確找到所需資源的位置。

  2、學生學完生物的生殖發育以及遺傳和變異后,對生命的起源和生物進化的相關問題很感興趣,如“究竟先有雞蛋還是先有雞呢?”等相關問題,學生對這類有關“生物進化的過程及原因”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種媒體已具有了一定的零散的、感性的認識,但還欠缺整體、科學、理性的認識。

  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節課是以“跨越式”教學理念作指導,“跨越式”生物教學旨在以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的整合為基礎,以創新性教學設計為途徑,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抓住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關健期,使學生的生物素養得到跨越式的發展。本節課教學過程以兩種方式呈現:一是學生自主閱讀英國曼徹地區的兩種樺尺蠖的數量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真實事例并分析其變化原因;二是學生通過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的探究活動,從感性上認識生物進化的過程和原因。另外,在分析完曼徹斯特殊地區的兩種樺尺蠖的數量變化的'事例后,讓學生閱讀和分析幾個相關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能強化環境的變化可以導致生物進化的事實,而且可以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環保教育。整個教學過程以網絡作為教學媒體,教師恰到好和處地把握住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實驗活動,科學地分析實驗結果,主動獲取知識。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

  通過資料分析和模擬探究保護色形成的過程,使學生能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層面上去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技能目標

  ①通過模擬探究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和實驗結果的統計,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提高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

 、谕ㄟ^模擬探究實驗,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情感目標

  ①通過模擬探究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谕ㄟ^學習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讓學生了解保護色在人類的某些領域的仿生應用,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學習者特征分析:

 。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資料分析和模擬探究保護色形成的過程,使學生能從感性上升到

  理性的層面上去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教學準備:

  學生:學生分成10個小組,搜集有關的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等與環境相適應的各種形態特征和生理結構的圖片或文本資料。

  教師:準備實驗材料;搜集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環境:網絡教室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啟發思考

  教師出示“恐龍滅絕”,“各品種雞的形成”和“生物進化樹”三組圖片,同時提出問題: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為什么有些生物種類會絕滅?新的生物種類又是怎樣產生的呢?推動生物不斷進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三個問題的提出,給學生以思維的沖擊和震動,要求學生用1分鐘時間思考問題,讓他們就自己已有的知識貯量在腦海里形成雛形的解釋,但并不要求即時做出回答,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順勢導入新課。

生物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區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2.概述安全用藥的常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小組討論、交流以及結合自身經驗,提高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小組活動,樹立團隊合作的意識。

  小編微信上曾經推送過一篇文章《生動理解教學三維目標》,如果不了解回復【教學三維目標】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概述安全用藥的常識。

  2.理解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難點:

  理解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分類。

  教學用具

  各種常用藥物說明書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運用談話的方式,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回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身體不適或諸如感冒、腹瀉之類的小病困擾時,通常都是怎樣處理的?引發學生熱烈的討論。隨后再次發問,詢問學生是通過什么渠道獲得這些用藥常識以此來對癥下藥的`。我們在使用這些常用藥時應該注意一些什么呢?以此通過這種方式,引出本節所學內容。

  (二)新課教學

  安全用藥

  (1)通過學生對自己常用藥的交流介紹,增加常用藥及安全用藥的使用常識

  承接導入的談話內容,教師再次通過問題,引發學生回答。

 、傥覀兤匠S眠^的藥有感冒藥、消炎藥,還有哪些呢?

 、谶@些病一般都是哪類?治療什么病的?(屬于治療傷風、感冒、咳嗽、頭痛、牙痛等。)

  ③這些藥有什么共同特點?(主要用于治療或緩解消費者容易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常見輕微病。)

  ④這些藥物我們一般在哪可以購買到?(醫院、藥店、大超市)

  (2)非處方藥和處方藥

  教師利用學生的回答,引出非處方藥。(同學們提到的這些家庭中常見的藥物,都是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附說明服用的藥物,我們稱之為非處方藥。)隨后教師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有關非處方藥的說明,共同討論、交流,談談對于非處方藥的了解。

  隨后教師再次引導學生回憶有關處方藥的用處所在。(一些老年病或頑疾,在家里也放有一些常備藥,那么這些藥與之前的非處方藥又有什么不同呢?)教師提出問題之后,順勢引導出處方藥的學習。(像同學們剛才提到的一些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之類的藥物必須在醫院憑醫生的處方才能獲得,或憑處方由大的藥店購得,他們和我們剛剛學到的非處方藥不同,我們叫它“處方藥”)隨后要求學生找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不同與相同。

  (三)作業交流

  引導學生從網上或者其他途徑查找有關安全用藥的資料,在下次上課時組織學生交流學習。并布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日常生活中必須具備一些急救常識,你都會些什么方法?請同學們提前學習一種或幾種急救方法。下節課我們一起進行交流學習。”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生物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比較區別神創論,自然發生論,生生論,宇宙生命論和化學進化論等有關生命起源的幾種主要觀點;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質。

  2、描述多數學者公認的化學進化論的大體過程。

  【教學重點】

  描述“化學進化說”中關于生命起源的過程、關注生命起源的各種觀點。

  【教學難點】

  描述“化學進化說”中關于生命起源的過程。

  1、教師準備:有關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說的視頻、圖片等資料。

  2、學生準備:通過閱讀科普書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種觀點,并準備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打開課件第3頁。

  一、創設情境媒體展示

  通過媒體展示原始地球概況,廣袤宇宙有無數的星體,然而只有我們地球母親孕育了千姿百態的生命。提出問題:地球上最初并沒有生命。那么地球上的生命是怎么樣出現的呢?生命究竟來自何方?生命究竟是什么?人類又是怎么樣探索生命的起源的呢?

  二、學習新課——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師:關于這個問題,曾經有很多中外的各種傳說。那么,今天的科學家們對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見解呢?教師講述生命起源的各種假說,并總結各種假說的觀點。

  假說一:“神創論”

  教師講述古代人民由于科學知識匱乏,對于解釋不了的問題的猜測和臆想。

  講述“女媧造人”及“上帝創造人”的故事,你們相信這種說法嗎?理由是什么?學生做出推測判斷:不相信。因為沒有確鑿的科學證據,只是神話傳說。

  結論:神創論的觀點是完全不正確的.。

  假說二:自然發生論

  教師講述到了近代,隨著人們對于客觀事實的重視,人們對于生活中的許多現象給出了自己的解釋。有的科學家認為生物是從非生物環境。一種可能是熱泉生態系統是孕育生命的理想場。第二種可能是生命可能是從地球表面產生的,后來蔓延到深海熱泉噴口周圍并得以保存下來。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邏輯推理能中自然發生出來的。我國古代認為有:腐草化螢腐肉生蛆淤泥生鼠等。這個觀點能證明生命是自然發生的嗎?

  17世紀意大利醫生雷迪第一次用實驗證明腐肉不能生蛆,蛆是蒼蠅在肉上產的卵孵化形成的。雷迪的實驗嚴謹而且有說服力,說明較大的動物不能自然發生。

  提問:雷迪的實驗中變量是什么?許多人對雷迪的實驗進行了質疑,雷迪是怎么通過改進實驗來面對質疑的?

  結論:自然發生論不正確。但是在雷迪去世后,又有人提出了新的質疑,肉眼不可見的生命還是可以自然發生的。

  假說三:生生論。

  法國的微生物學家巴斯德做了一個最令人信服卻十分簡單的“鵝頸瓶實驗”。他將肉湯裝入帶有彎曲細管的瓶中,彎管是開口的,空氣可以無阻擋地進入。巴斯德將瓶中的液體煮沸使液體中的微生物全部被殺死,然后放冷靜置,結果瓶中沒有出現微生物。若打斷曲頸管,一段時間后,瓶中就出現微生物了。巴斯德的實驗徹底推翻了生物可以由非生物直接轉變形成。提出了新的觀點:生生論。

  如果生物不能由非生物直接轉變形成,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如何產生的?天外來客?地球之外確實發現有有機物,也有可能有生命存在,但還沒有證據能證明生命來自天外。即使來自天外,天外的生命又是怎樣形成的?

  假說四:宇宙生命論

  同學們,通過分析隕石的成分,大家可以對宇宙生命論作出什么推測?介紹宇宙生命論資料

  分析隕石成分,作出推測隕石中含有構成生物體所需要的有機物。

  結論:人類在不斷探索地球外的生命,付出了許多艱辛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1、地球上的生物可能來自星外天體;2、星外天體有形成新生命地球外天體存在生命是完全可能的。

  假說五:化學進化學說

  觀點:生命起源于原始地球,是由原始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質通過化學途徑演變進化來的。

  教師描述:原始地球的環境惡劣,可能有生命存在嗎?地球大約形成與46億年前,46億年前的地球剛剛形成,非常的不穩定。到處是火山噴發,地面上熔巖橫溢,天空中電閃雷鳴。由于沒有大氣層的保護,紫外線,宇宙射線等直接照射到地面上來。這種環境下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但是火山噴發形成的原始大氣和原始地球上的閃電、高溫、射線等給形成生命提供了物質與能量基礎。在這種環境下,由無極小分子經過化學反應能夠形成有機小分子。這一過程已經有科學家通過實驗得以證實了:1953年,美國化學家米勒首次實驗證了奧巴林的這一假說。他模似原始地球上的大氣成分,用氫、甲烷、氨和水蒸氣等,通過加熱和火花放電,合成了有機分子氨基酸。一般說來,生命的化學進化過程包括四個階段: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從有機小分子形成有機大分子;從有機大分子組成能自我維持穩定和發展的多分子體系;從多分子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

  原始地球形成生命過程的科學推測

  原始地球先形成許多簡單的有機物→隨雨水匯入原始海洋→形成原始生命。

  教師:同學們準備充分,發言全面,帶我們領略了宇宙的神奇奧妙,也讓我們為各國科學家的精彩研究而感嘆。我們經過學習,也將掌握這些科學研究方法,去探索更多的奧秘。

生物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概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與生活環境。

  2、了解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

  能力目標:

  通過對圖片的觀看、實物的觀察,培養和訓練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大量的圖片、實物,體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發奮學習、將來報效祖國的美好愿望。

  【學習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觀察課件上的植物,注意一下它們的`形態生活環境。

  2、列舉周圍見到的植物

  3、拓展反思:觀看碟片:恐龍生活的年代?铸垥r代的森林中的樹木與現在森林中的樹木基本一樣嗎?它們現在還存在嗎?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任務一:掌握藻類植物生存環境及基本特征

  1、自學教材P78-79,結合彩圖及課件,思考教材P79的討論題

  2、小組討論,交流“觀察與思考”中討論題。

  3、結合課件及彩圖,歸納藻類植物主要特征。

  4、拓展反思:“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指的是哪類植物?

  學習任務二:掌握苔蘚植物生存環境及基本特征

  1、自學教材P80-81,結合彩圖及課件,思考教材P81討論題。

  2、小組討論,交流“觀察與思考”中討論題

  3、結合課件及彩圖歸納苔蘚植物主要特征。

  4、拓展反思:為何根據苔蘚植物分辨方向和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學習任務三:掌握蕨類植物生存環境及基本特征

  1、自學教材P81-82,歸納蕨類植物基本特征

  2、展示自學成果小組代表復述蕨類植物基本特征

  3、拓展反思:腎蕨為何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長勢越來越差?

  三、系統總結

  四、診斷評價

  1、與苔蘚植物相比,蕨類植物事應陸地生活的能力較強,原因是()

  A、全身都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B、有莖、葉分化,能密集生長

  C、根、莖、葉具有疏輸導組織D、葉片下面能產生大量孢子

  2、紫菜是一種含有碘的藻類植物,生活環境是()

  A、陸地B、森林C、江河D、海洋

  3、將一定量的二氧化硫通種植以下四種植物的密集環境中,那種植物最先死亡()

  A、藻類植物B、苔蘚植物C、蕨類植物D、種子植物

  4、在樹林中迷失了方向,看到樹干的一面長滿了苔蘚,而對面沒有。據此可判斷生長苔蘚的一面是()

  A、南B、北C、東D、西

  5、在潮濕的樹林里發現一株植物,有根、有莖、有葉,葉背面有小隆起,這一植物屬于()

  A、蕨類植物B、藻類植物C、種子植物D、苔蘚植物

  6、燃燒用煤主要由古代哪一類植物遺體埋在地下形成()

  A、蕨類植物B、苔蘚植物C、藻類植物D、松柏類植物

  7、“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出自抗金英雄岳飛的《滿江紅》。生長在水田、池塘中的滿江紅屬于植物,是一種優良的

  8、腎蕨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結果腎蕨長勢越來越差,分析這種情況的原因?

  9、某地區修建一座燃煤的火力發電廠,長時間后,生長在該地的鱗葉蘚和尖葉提燈蘚將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

  (五)課后反思(略)

【生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物教學設計01-28

生物教學設計02-24

【經典】生物教學設計06-19

生物教學設計【精選】11-30

《生物的特征》教學設計07-18

《生物的啟示》的教學設計12-10

【熱門】生物教學設計02-23

生物教學設計【推薦】02-23

【薦】生物教學設計02-23

【精】生物教學設計02-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毛片网站 | 亚洲成人毛片 | 精品国产无限资源免费观看 | 1024手机在线基地 | 国产精品天天干 |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 麻豆69堂免费视频 | 2020国产欧洲精品视频 | 高清国产亚洲va精品 | 小明台湾www永久视频 | 成人福利软件 | 六月丁香综合 | 国产免费爱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13一14周岁a在线播放 | 欧美亚洲天堂网 | 亚洲国产伦理 | 成人黄色免费观看 | 91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最新91 | 一级毛片特黄久久免费看 | 毛片免费在线观看网址 | 欧美乱一级在线观看 | 免费在线欧美 |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免费sss | 免费黄色在线观看 | 麻豆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 |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 | 亚洲图片综合网 | 成年大片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 午夜爽视频| 深夜在线看片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 一级片视频免费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久久黑人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