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匯總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1
設計意圖:
又一次我和幾個孩子在玩“藏小手”游戲,孩子們都特別興奮,并有意猶未盡的感覺。于是我針對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找到了貼近生活的音樂游戲——《躲貓貓》,其歌曲《躲貓貓》旋律、節奏、歌詞、情節及游戲規則都非常簡單,而且有較多的.重復,幼兒能夠比較容易的感受到歌曲所表達的情節內容,從而喜愛它。活動內容的設計具備有趣的情節和幼兒喜歡的動物形象。創設適合的游戲情景,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喜歡參與音樂游戲的樂趣。
課時建議:兩課時
活動目標:
1.愿意跟隨音樂,用肢體和道具玩“躲貓貓”的游戲。
2.喜歡參與音樂游戲,體驗躲藏和尋找的快樂。
活動準備:
動物手偶:小熊、蜜蜂、大象、老鼠;兒搖。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小動物躲貓貓。
小朋友們,你們好。今天,劉老師請來了幾只小動物,看看他們是誰?
老師出示:小熊。
小熊和小朋友互相打招呼。
1.教師:注意哦,小熊要躲貓貓了,哦。
語詞:小熊藏在哪里小熊藏在哪里?大家快來找一找。
教師:哈哈!小熊在這里
2.出示小蜜蜂
教師:這是誰啊?小蜜蜂要躲貓貓了,請小朋友閉眼睛。1、2、3睜開眼。
語詞:蜜蜂藏在哪蜜蜂藏在哪?大家快來找一找。
教師:哈哈!蜜蜂找到了。
二、肢體躲貓貓
小蜜蜂和小熊都找到了你們高興么?現在他們說:“小朋友小動物要來休息一會,一會再和你們玩。現在看看劉老師,我的小收藏起來了,眼睛閉起來,不能偷看哦,1、2、3。”
語詞:小手藏在哪小手藏在哪?快來找一找?
教師:哈哈!小手找到啦!
提問:小朋友剛才劉老師把小手藏起來了,你們想把什么藏起來?
幼兒:(小手、小腳、眼睛、耳朵)
三、集體拉圓圈玩躲貓貓的游戲
提問:你們還想和小動物玩游戲么?
1.你們叫他們出來:
教師“小動物小動物在哪里?”
幼兒“小動物小動物在這里。”
2.藏手偶的游戲
語詞:大象藏在哪里?大象藏在哪里?大家快來找一找。
小朋友:哈哈哈,蜜蜂找到了。
3.人手一個小動物手偶,老師閉上眼睛,請小朋友把他們藏在自己身上。老師來尋找。
四、小朋友躲貓貓。
教師:你們小朋友想不想把自己藏起來,讓劉老師來找?
提問:你們認識他們么?他們怎么叫?教室里有蘑菇房子大樹等。你們想把自己藏在哪里?一定要隱蔽哦。
方法:比如:小貓藏哪里?小貓藏哪里?大家快來找一找。
小貓就“喵喵的”教。我們就是來找你了。接著老師和小貓一起去找更多的小動物。
活動延伸
在家和家人玩躲貓貓的游戲。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2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節奏的基礎上,學會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明快的旋律。
2、嘗試自編舞蹈動作,學會跳圓圈舞,體驗創造的喜悅。
3、感受兒童節的歡樂。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布置教室,張燈結彩,營造節日氣氛。
2、洋娃娃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和幼兒共同聽音樂,做各種動作。
出示洋娃娃和小熊,向幼兒問好,讓幼兒感受節日的氣氛。
師:小朋友,你們的.教室裝扮的這么漂亮呀?我想和你們一起來慶祝六一兒童節,好嗎?(聽音樂跳舞)
二、引導自由創編動作,感受歌曲表達的情緒。
師:洋娃娃想請小朋友為這首歌編好看的動作,你們愿意嗎?
教師帶領幼兒跟著音樂邊唱邊跳,把自我高興的心境表現出來。
三、結伴演唱,表現節日的歡樂氣氛。
幼兒自選動物頭飾,主動邀請朋友一起跳舞,共同慶祝六一兒童節。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3
活動目標:
1、學習粘貼星星制作國旗。
2、在嘗試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3、增強對國旗的崇敬之情。
活動重點:
學習粘貼星星制作國旗
活動難點:
星星的粘貼位置要準確
活動準備:
視頻儀,紅色長方形紙、吸管(粘上雙面膠)、五角星每人一份,國旗,
教法:提問法,指導觀察法,引導法,鼓勵法
學法:觀察法,動手操作法,合作法
活動過程:
1、觀看升旗錄像導入活動,引出國旗2、認識國旗,知道我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
(1)出示國旗。問:這是什么?(國旗)
(2)國旗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上面有什么?
(3)五星紅旗在旗幟的什么地方?它是怎樣排列的?五星紅旗代表什么?(五顆星星在旗幟的左上角,一顆大星在中間,四顆小星圍著它,四顆小星的尖角對準大星。表示全國人民圍繞在黨中央周圍。)
(4)教師介紹因為這面旗幟的顏色是紅色的,上面有五顆星星,所以它的.名字叫"五星紅旗",五星紅旗是我們國家的國旗,所以我們都愛國旗。
3、教師提出和小朋友一起制作國旗,課件出示介紹國旗的制作方法。
(1)先將紅色的長方形紙擺正,要橫向擺放。
(2)將五顆星星在旗面上擺好位置,強調放在左上角,大星星在中間,四顆小星圍在它的右邊,尖角對準大星。
(3)將五顆星背后的不粘膠撕下,貼在旗面相應的位置。
(4)將吸管上的雙面膠撕去,將制作好的旗幟固定在吸管上。
a.教師請幼兒自己動手嘗試如何固定,以及固定的位置。
b.小結幼兒的操作:旗幟要橫向粘貼到吸管的頂端,有五角星的地方靠近吸管。
4、教師指導幼兒按步驟完成制作,鼓勵幼兒大膽嘗試。
活動評價: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評價誰把國旗制作得很好。
活動延伸:把做好的國旗插到展示區,一起歌唱歌曲《國旗國旗多美麗》。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先認識國旗,然后制作國旗。在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已有經驗和帶來的國旗,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知道國旗有5顆黃星(一顆是大的,四顆是小的)、重點讓幼兒觀察到五顆星星的位置是在國旗的左上角,一顆在中間,四顆星星圍在大星的周圍(每顆小星星的一個角對著大星),然后和孩子一起完成示范活動。通過這樣的方法使幼兒產生強烈的參與愿望,較好地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使幼兒能較好地掌握操作技能。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4
設計意圖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網絡游戲、電動玩具占據了孩子的世界。由于過多地與電視、電腦為伴.不少孩子動作發展遲緩、社會交往能力弱。為了讓孩子走進自然。走近社會,我園收集整理了曾經廣為流傳的民間游戲,并將它們納入幼兒園課程。“跳皮筋”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民間游戲,不僅操作簡單、取材方便,而且能有效地促進孩子語言表達、身體動作、社會交往等能力的發展。為此,我選擇民間游戲“跳皮筋”的音樂,設計了這節韻律活動,鍛煉孩子的節奏感,培養他們身體動作的'協調能力,同時,讓他們體驗創編動作和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跟著童謠的節奏跳皮筋。
2.能根據節奏××|××|×× ××|×× ×O |創編不同的舞步組合。
3.體驗合作游戲及創編動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熊、小老鼠頭飾各一個,橡皮筋一根,《跳皮筋》歌曲錄音,自制的節奏圖譜。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引起興趣,感知節奏
1.聽節奏,猜猜是誰的腳步聲。
師:今天大熊、小老鼠要來和我們一起做游戲,請你們聽聽它們的腳步聲,猜猜是誰先來了。
教師分別演示兩種不同的節奏,請幼兒聽一聽、學一學、猜一猜。
2.看節奏圖譜,學動物走路。
× ×|××|××|××|(圖譜一)
×× ××|×× ×| ×× ×× |×× ×|(圖譜二)
(此環節以動物走路引出兩種節奏,調動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同時,模仿動物走路形象地幫助孩子感知節奏。為后面組合節奏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演唱童謠,熟悉節奏,學習舞步
1.播放歌曲《跳皮筋》錄音,鼓勵幼兒拍出節奏。
師:今天大熊和小老鼠要來和我們玩游戲,它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跳皮筋》,請你們打出節奏。
2.出示圖譜三,請幼兒聽音樂看圖譜嘗試用腳踩出節奏。
師:大熊和小老鼠也來打節奏了,它們是怎么合作的呢?你們會踩出節奏嗎?
× ×|× ×|×× ××| ×× ×0 |(圖譜三)
3.教師示范.幫助幼兒學習舞步。
教師根據圖譜三的節奏表演相應的舞步,并配上簡單的口令“大'-熊,大-熊,小老鼠呀小老鼠”,請幼兒跟著一起練習。
× × | × × | ×× ××|×× ×O|
(此環節將兩種不同的節奏組合,傾聽音樂一打出節奏一動物表演一形象幫助一練習舞步,層層遞進,化解幼兒學習舞步的困難。)
三、利用皮筋,開展游戲,玩轉節奏
1.出示單根橡皮筋,請幼兒根據童謠的節奏跳皮筋。
師:大熊和小老鼠帶來了橡皮筋,請你們來試一試可以怎么跳。
2.教師演示,要求幼兒用剛學的舞步在一根橡皮筋上集體練習。
師:大熊和小老鼠也來跳皮筋,它們會怎么跳呢?
3.將橡皮筋圍成三角形,請幼兒分組合作游戲。
師:大熊和小老鼠跳了一會兒,把橡皮筋變形了,現在橡皮筋變成了什么形狀?誰能來跳一跳?誰能把每邊都跳到?
(1)幼兒自由練習,提醒幼兒聽準節奏變換位置,在唱到“小老鼠呀小老鼠”的時候換到橡皮筋的另一邊。
(2)幼兒分成三組,分別站在三角形的各條邊上合作開展游戲。
(此環節可在地面貼箭頭,指引幼兒按照同一方向變換位置。)
4.將橡皮筋圍成正方形、五邊形、六邊形,并將幼兒分別分成四組、五組、六組合作游戲,增加游戲的趣味性。
四、創編舞步,自由表現,體驗快樂
1.幼兒創編舞步。提醒幼兒可以單腳跳,可以雙腳跳,可以在一側跳,也可以兩側輪流跳。
師:今天我們學了一種跳皮筋的方法,其實還有很多種跳法,你們可以來試一試,看誰能用不一樣的方法來跳皮筋。
2.部分幼兒演示,其他幼兒學習。
3.幼兒用自編的舞步開展游戲。
附跳皮筋動作
準備動作:站在橡皮筋的左側。
第一拍:左腳原地不動。右腳跨跳到橡皮筋的另一側。
第二拍:右腳收回。
第三拍:右腳再次跨到橡皮筋的另一側。
第四拍:右腳收回。
第五拍-第八拍:雙腳輪換往前跑,每一拍跑一步,最后一拍并攏站立。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5
幼兒園大班藝術領域教案:可愛的熊貓(繪畫)
活動目標:
1、感受熊貓的可愛,學習用各種美術形式表現自我的欲望。
2、嘗試運用自我喜歡的方式表現熊貓的基本特征及不一樣的動態。
活動準備:
1、教師與幼兒共同收集熊貓的圖片、郵票、明信片及有關記錄熊貓生活的VCD等。
2、與家長一齊到動物園參觀,觀看熊貓表演,感知熊貓的外形特征和不一樣的動態特點。
1、收集各種美工材料。
指導要點:
1、幼兒互相交流自我對熊貓的認識,分享有關熊貓的'已有知識經驗。
2、根據收集的各種美工材料,引導幼兒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來表現熊貓?會遇到什么困難?鼓勵幼兒共同解決難點。
3、幼兒分組活動,鼓勵幼兒用各種美工材料,用繪畫、剪紙、拼帖、泥塑等不一樣方法,大膽表現熊貓的不一樣動態。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6
設計意圖:
1、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豐富音樂想象力,開闊幼兒音樂視野,提高音樂聽覺能力和音樂素質;音樂欣賞也是向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幼兒通過欣賞作品,能從中體會對生活的感受與理解,抒發情懷、愉悅身心。
2、《迷路的小花鴨》篇幅短小,結構單純,形象鮮明,音樂旋律優美且兩段在強度、速度上差別明顯,歌詞通俗易懂、美好、有趣、有意義,很適合年齡較小的幼兒聽賞。
3、我的設計意圖是在于通過《迷路的小花鴨》這一音樂欣賞活動,集藝術、語言、科學、健康等于一體,“在小朋友去郊游聽說了‘小花鴨迷路’這一件事”的主題的牽引下,成為一個主題性綜合活動。大膽地將心情與樂曲相聯系,將心情與色調相搭配,讓孩子們在寬松、和諧、新穎的過程中,身心愉悅的狀態下提高綜合素質,培養活動的興趣;并希望通過這一活動體現出我們打破了以往分類式、聽講式的教學觀念,逐漸適應了新《綱要》所提出的整和教育觀的教學思想。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歌曲《迷路的小花鴨》,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聽懂歌曲所表達的情緒。
2、初步學會用表情(神態)、動作、色塊來表現不同的音樂情緒。
3、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培養他們助人為樂的好品德。
活動準備:
場景布置;色調差別明顯的背景圖兩幅;表情臉譜兩個;小花、小魚等小圖片學具人手一個;木偶小鴨子、小朋友各一;小鴨子頭飾;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聽《進行曲》進入活動室。
二、跟做律動《身體恰恰恰》。
三、學習欣賞歌曲《迷路的小花鴨》。
(一)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設置懸念,引起興趣:
師:1、小朋友們看,我們郊游到了這里,這地方都有些什么呀?
2、聽,遠處好象傳來了一陣陣的哭聲。你們想不想知道是誰在哭?究竟發生了什么事?
(二)分段欣賞:
1、欣賞歌曲第一段“池塘邊,柳樹下,有只迷路的小花鴨,嘎嘎嘎,嘎嘎嘎,哭著叫媽媽”。
2、提問幫助幼兒理解第一段的內容:
①池塘邊,柳樹下,是誰在哭呀?它為什么哭?
②你覺得現在小鴨子心里是怎么樣的?
3、欣賞樂曲第一段,感受“難受”的情緒。
4、師:①誰能幫助小花鴨找到媽媽呢?(引導幼兒自由討論、展開聯想)
②大家想的`辦法真好,讓我們聽聽歌曲的第二段,到底是誰幫助了小花鴨。
5、欣賞歌曲第二段“小朋友,看見了,抱起迷路的小花鴨,啦啦啦,啦啦啦,把它送回家”。
6、提問:①是誰幫助了小花鴨?②怎么幫的?③現在大家的心情又怎么樣了?
7、欣賞樂曲第二段,感受“高興”的情緒。
三、完整欣賞歌曲、樂曲各一遍,引導幼兒用表情表現音樂的情緒:
1、師邊跟隨錄音機唱邊操作小木偶,完整欣賞歌曲一遍:
2、師:①你覺得這首歌有幾段?開始第一段說了什么事情?后來第二段呢?
②第一段唱小花鴨迷路了,它心情是怎么樣的?你們呢?這時臉上的表情又是怎么樣的?(出示表情臉譜)大家一起學一學傷心、難受的樣子!
③第二段唱小朋友幫助了它,大家心里怎樣的?高興又會是怎樣的表情?
3、再次放樂曲錄音,幼兒聆聽并用表情表現情緒。
四、引導幼兒用色調表現音樂情緒:
1、請幼兒幫小花鴨找出“找不到媽媽時”和“小朋友幫它時”的照片,并說出原因。
2、教師小結。
3、再次分段欣賞,引導幼兒用手中物品的色調表達情緒。
①師:小花鴨說,其實那天有許多好朋友也為它難受過、高興過呢!它想把它們也分別請到照片上來作個紀念。想想:你手中的好朋友又是什么時候陪在小花鴨身邊的?那時的音樂是怎么樣的?
②放歌曲第一段,師:現在會是哪些顏色的好朋友在小花鴨身邊?想想它是生活在哪里的?請你把它送上來!
③放歌曲第二段,師:現在會是哪些顏色的好朋友在小花鴨身邊?想想它是生活在哪里的?請你把它送上來!
4、教師小結。
五、鼓勵幼兒自愿地按歌曲的內容扮演角色、表現情緒、創編與內容相關的動作。
六、請表演得最好的一位幼兒戴上頭飾當小花鴨,其余幼兒當小朋友,分段出場表演。最后老師說:“聽,鴨媽媽好象也找來了,讓我們趕快把小花鴨送出去吧!”幼兒自然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7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彩玉米粒在瓶子上進行立體紋樣的裝飾。
2.通過觀看課件,初步掌握剪、壓、搓、粘貼等技能,大膽在瓶上表現出人物臉部特征。
3.體驗用新材料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范例、各種造型的瓶子、多彩玉米粒、海綿、剪刀。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討論如何運用玉米粒在瓶子上表現人物臉部特征
1.觀察范例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娃娃瓶上人物五官和發型的特點。
小結:娃娃瓶的顏色很鮮艷,造型立體又夸張。有的眼睛睜得大大的,有的眼睛笑得只有一道縫;有的有厚厚的綠嘴唇,有的嘴張得大大的;有的頭發像刺猬一樣一根根地豎起來,有的頭上戴著好看的花朵。
2.分析新材料——玉米粒,掌握立體紋樣的制作方法。
①出示玉米粒。
教師:這些瓶子上的立體花紋都是用這些玉米粒制作的,它們都是什么形狀?有什么特點?
小結:小朋友說得很對,玉米粒都是圓柱形的.,顏色非常鮮艷,也很輕,很適合我們進行立體花紋的設計制作。
②通過討論、示范、觀看課件,學習制作技能。
教師:如何用玉米粒來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設計呢?(幼兒觀察做好的立體娃娃瓶,討論制作娃娃瓶運用了哪些技能。)
小結:對了,玉米粒可以剪開,可以壓扁,只要沾上水就可以粘貼,非常方便。
二、提出要求,幼兒創作
1.教師: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想設計一個什么樣的娃娃瓶呢?(幼兒相互討論。)
2.教師:小朋友想法都很好,那讓我們都一起動手制作吧。首先選擇一個你喜歡的瓶子,然后將玉米粒進行剪、壓、粘貼等,在瓶子上制作出娃娃的臉。記得使用剪刀時要注意安全,剪下來不用的材料要放回材料簍里。
三、展示作品,欣賞評價
將幼兒裝飾好的瓶子放在展示臺。引導幼兒欣賞——你最喜歡哪一個娃娃瓶?為什么?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8
《許多小魚游來了》是一首旋律輕快活潑、曲調簡單重復、歌詞淺顯易懂的歌曲,而小魚是托班孩子非常喜愛、生活中又很常見的一種小動物,以“小魚”為主線貫穿活動始終,能讓孩子在聽聽、看看、玩玩中充分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教師依據托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在設計活動時作了一些嘗試,如在觀察小魚的環節中以戶外實地觀察替代錄像欣賞,增加小魚頭飾以及“捉小魚”用的大網兜等材料,增加游戲中角色扮演的真實感。
一、活動目標
1.在聽聽、看看、玩玩中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2.愿意參與集體活動,嘗試用動作表現小魚游。
二、活動準備
戶外小池塘或魚缸(內有各種各樣的魚)、歌曲《許多小魚游來了》的磁帶、小魚頭飾人手一個、大網兜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環節一:看看、說說,觀察池塘里的小魚
1.情景導入:教師帶領孩子來到戶外,觀察小池塘里的小魚,鼓勵孩子說說看到的小魚是什么樣的。
2.重點提問:小魚是什么樣子的你喜歡哪一條(觀察要點:孩子是否愿意觀察小池塘里的小魚并能說出魚的`大小、顏色等不同。)
3.小結:小池塘里有大魚、小魚,魚寶寶身上都有美麗的花紋,它們在水里游來游去真開心呀!
(二)環節二:聽聽、跳跳,模仿小魚游的動作
1.情景導入:教師帶著孩子圍坐在小池塘邊,播放歌曲
2.重點提問:寶寶們,小池塘里有許多小魚在高興地游來游去,我們也來學小魚游一游吧!(觀察要點:孩子是否愿意和教師一起聽著音樂做小魚游的動作,教師可根據孩子的興趣重復播放歌曲。)
3.小結:小魚們游過來游過去,真開心。看,這條小魚一會兒向上游,一會兒向下游,那條小魚還會吐泡泡,真有趣!
(三)環節三:創設情景,玩玩捉小魚的游戲
1.情景導入:教師為孩子們戴上小魚頭飾,孩子們扮小魚,教師手拿大網兜扮捕魚人。
2.重點提問:寶寶們做小魚,老師來做捕魚人,我們一起玩捉小魚的游戲吧!音樂響起后,小魚們游來游去,注意聽音樂,不動的小魚就會被老師捉走!聽清楚了嗎(觀察要點:觀察孩子是否愿意參與游戲,能否跟著音樂自由地做各種小魚游的動作。)
3.小結:音樂響起來了,小魚快快游起來,這個游戲真好玩!
四、活動建議
第一,在活動中,游戲情景的創設是最重要的,除了真實的小池塘,還可以在墻面布置“海底世界”,或在教室地面上鋪設五彩地墊,呈現出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
第二,進入托班發展期,孩子已有粗淺的規則意識。因此,活動中的音樂游戲可反復進行,教師可通過不斷增加人數、加快音樂速度、增加游戲規則的難度等來調節游戲活動的強度,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讓孩子始終保持參與游戲的積極性。
第三,此活動可結合托班新教材中的“小魚找尾巴”活動一起開展,引導孩子在貼貼、唱唱中體驗快樂。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9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處理遠近的關系和畫法,用畫來表示國慶節。
2、在繪畫中體驗國慶節帶來的快樂。
教學準備:
1、教師范例
2、記號筆、蠟筆等
3、天安門掛圖
教學重點與難點:
能合理地布置畫面,初步學習處理遠近的關系和畫法。
教學方法與手段:
示范講解法、談話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活動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天安門掛圖。
“這上面是什么?它在中國的什么地方?”
(2)天安門這么漂亮,是要有什么節日嗎?你們知道國慶節是什么節日嗎?你們喜歡國慶節嗎?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圖片,了解國慶節。
“你們看,國慶節那天我們都是怎么慶祝國慶節的呢?”
2、出示范畫,引導幼兒學畫。
(1)師:你們覺得國慶節開心嗎?想不想用自己的蠟筆畫出來呢?
(2)出示范畫。
“你們看,老師就先把我自己想怎么過國慶節的場景先畫了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提出要求:把自己的.事畫出來,畫得時候要注意畫面內容的安排,近處的東西畫大點,畫在下面;遠處的東西畫小點,畫在紙的上邊。
3、幼兒自由作畫。
提醒幼兒注意畫面的遠近關系。
4、教師巡回指導。
三、結束部分
交流欣賞自己設計的標志。
(1)“請你們來說一說你畫了什么?要表現什么內容?”
(2)互相欣賞作品。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10
活動目標:
1、嘗試將大小不同的蠟光紙圓片黏貼在底板上,并在教師的提醒下有顏色搭配和圖形組合的意識。
2、通過觀看教師的演示學習用糨糊黏貼的方法。
3、能大膽黏貼,體驗不同大小、顏色、組合方式的“泡泡”貼在展板上的美感。
活動準備:
1、康定斯基作品《圓之舞》的PPT。
2、顏色、大小不一的蠟光紙圓片,黑色卡紙每人一張。
3、泡泡槍一個,膠水、抹布每組一份。
4、底板上布置幾條小魚和水草,底板的大小以能張貼所有幼兒的作品為宜。
活動過程:
一、調動幼兒關于泡泡的經驗
1、你們吹過泡泡嗎?你們看,我會變出泡泡。(教師用泡泡槍打出一串泡泡。)
2、有多少泡泡?(適時豐富詞匯:許多、一串一串的泡泡。)
3、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觀察并用動作和語言表達:圓圓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引導幼兒欣賞康定斯基作品《圓之舞》PPT,幫助幼兒整理前面獲得的經驗。
1、有個畫家畫了許多泡泡,看看他畫的泡泡和剛才你們看到的泡泡一樣嗎?
2、他畫的泡泡是怎么樣的呢?(引導幼兒說出有不同顏色、不同大小。)
3、這些泡泡都是緊緊地靠在一起的嗎?(引導幼兒觀察出有的密集,有的分散,就像有的喜歡和好朋友擠在一起,有的喜歡單獨呆在一個很空的地方一樣。)
(分析:此環節的重點在于引導幼兒觀察泡泡不同的組合方式,特別是重疊、聚合、分散的組合方式,以幫助幼兒豐富泡泡組合的圖像經驗,便于幼兒在后面創作時主動運用。用“緊緊”這個詞來引導幼兒具體感受泡泡的組合方式很關鍵,因為如果問題太寬泛,如:“泡泡是怎么排列的?”小班幼兒就不知如何回答。因此,對小班幼兒來說問題具體、語詞準確特別重要。)
三、創設情境,引導幼兒進入黏貼泡泡的狀態
1、出示大底板,指著底板上的小魚說:“小魚也喜歡用嘴巴吹出許多的泡泡呢!”
2、你們想讓小魚吹出一個什么樣的泡泡呢?是大大的還是小小的?是什么顏色的?
3、教師演示貼“泡泡”。幼兒每說出一種,教師就在底板上貼上一個圓片“泡泡”,在貼之前教師問:“你們想把它貼在中間還是旁邊,上面還是下面呢?”同時教師用動作演示每一個地方,最后將“泡泡”貼在幼兒選擇的位置上,邊貼邊說:“先用食指蘸上膠水,從‘泡泡’白色的這一面的中間開始抹開去,記住每個地方都要抹到,然后用抹布將手指擦干凈,再把‘泡泡’貼在底板上。”當貼第二個“泡泡”時,教師問:“是緊緊靠著第一個泡泡呢還是離它遠一點,或者離它很遠呢?”
(分析:此環節的重點是幫助幼兒運用前面的經驗,進一步強化圖像組合意識。教師通過演示,讓幼兒明確怎樣貼在一起或分開貼,將幼兒無意識的黏貼引導為有意識的黏貼。通過與幼兒討論如何選擇“泡泡”的大小和顏色,強化幼兒的參與意識和自主意識,為后面幼兒的個性化黏貼作鋪墊。)
4、再次交代操作要求。
(1)今天我們要學習用膠水來黏貼“泡泡”。(教師逐一介紹工具材料——膠水、抹布。)你們會用膠水黏貼嗎?
(2)誰會用膠水貼“泡泡”?(請個別幼兒上來演示如何正確抹膠水及黏貼。)
(分析:此環節的目的有二:一是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力,讓幼兒認為不用教師教自己也能學會這個本領<其實教師在上一個環節中已經有目的地講解并演示過>,增強幼兒自主觀察、學習的意識;二是教師可以由此了解幼兒在前一個環節中學習的情況,發現幼兒的問題和困難,從而進一步強化和補充,使指導具有針對性。同時演示的幼兒又給能力較弱的幼兒做了一次示范,既滿足了該幼兒的表現需要,也滿足了其余幼兒再次觀察學習的需要。)
四、幼兒創作
教師提醒幼兒選擇顏色、大小不一的圓片進行黏貼,并將多余的圓片放回原處。已完成的幼兒坐白線上看書。
五、引導幼兒欣賞作品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11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選用的音樂是我國作曲家冼星海先生于抗日戰爭時期創作的《黃河大合唱》之第七樂章DD《保衛黃河》。此樂曲曲風明快、豪放,音樂形象分外鮮明,如曲中的“風在吼,馬在叫”,以及齊唱、輪唱的方式,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一幅行軍打仗的畫面躍然眼前。于是,我創設了小小兵行軍渡黃河打敵人的游戲情景。整個樂曲為ABA結構,A段音樂明快有力,B段音樂緊張急促,根據音樂的明顯變化,創設了操練本領DD渡黃河、爬鐵絲網DD英勇戰斗的故事情境。旨在經過幼兒與音樂的有效互動,真正地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同時嘗試讓幼兒初步熟悉并喜歡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的旋律,感知樂曲氣勢宏偉、曲調有力的特點;
2、嘗試按音樂的節奏創編動作,并用動作完整表現練習本領、渡過黃河、匍匐前進、英勇戰斗等情節;
3、萌發愛國情感。
活動準備:
視頻片段、音樂《保衛黃河》、道具。
活動過程:
1、視頻導入,了解音樂背景。
師:你們看過打仗的電影嗎
今日教師也帶來了一小段,你們看!
師:你看到了什么
幼:風很大,黃河水流很急;戰士們扛著武器,有的步行,有的騎著馬;他們在打敵人……
小結:是啊,在很多年以前,我們家人、我們祖國遭受日本兵的侵略,千千萬的中國戰士包括普通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跟敵人展開了戰爭,最終打敗了敵人,他們厲不厲害(評析:視頻導人,形象地向幼兒展現了黃河風高浪急,戰士們扛著武器行軍穿梭,不畏困難與敵人英勇戰斗的場面。此處視頻抹去了原聲,配以此節活動選用的音樂《保衛黃河》,引導幼兒在初步了解抗日歷史的同時感受音樂宏偉壯闊的特點。)
2、聽賞樂曲,引導游戲。
(1)欣賞A段,操練游戲。
師:今日我們就聽著好聽的音樂來做小小兵,我們來玩打敵人的游戲。打敵人之前必須練好各種本領。
師:你準備練什么本領
幼:能夠練打拳/打槍,練刺刀/扔手榴彈……
師:讓我們跟著有力量的音樂來練,試試練本領的時候喊出口號會更神氣呢。
師:讓我們聽著音樂把這些本領連起來練一練!(評析:教師提出問題,你準備練什么本領幼兒充分調動已有經驗,想出各種可操練的本領,教師引導:“請這位小兵帶領大家一齊練本領。”幼兒的個體經驗轉化為幼兒的團體經驗,他們跟隨音樂節奏創編出打拳、打槍、練刺刀、扔手榴彈等動作。最終將這些本領連起來整體地表現,從思維的發散到動作的整合,收放自如,同時也呈現出跟隨音樂操練動作的整齊美。)
(2)欣賞B段,渡水夜襲游戲。
師:準備出發啦!我們先要渡過波濤洶涌的黃河,才來到敵營。
師:聽!我們一路上會遇到哪些危險呢(播放B段音樂)
師:你好像聽到了什么聲音
幼:馬叫聲,風聲/很危險的聲音……
第一,行軍渡水游戲。(音樂B前段)
①師:是呀,風在吼,馬在叫。小兵會怎樣樣誰來試一試!
幼:小兵被風吹得后退了好幾步/小兵被風吹得打轉轉……
馬在叫,很危險,要勒住韁繩!
②師:前面就是波濤洶涌的黃河啦,你準備怎樣渡黃河
幼:劃船,游泳/架橋/騎馬……
師:用你想到的好辦法帶小兵們渡河試一試!
③讓我們聽著音樂連起來試一試!
第二,越過封鎖線。(音樂B后段)
師:最終渡過了黃河,前面就是敵營,敵人很狡猾,有探照燈、有布得很矮的.鐵絲網,怎樣辦
幼:爬過去/要趴得很矮很矮,不能碰到鐵絲網……
師:請大家跟著音樂來練一練!
小結:這樣匍匐前進既碰不到鐵絲網,又不容易被探照燈發現。
(評析:此環節教師引導幼兒在充分感受與欣賞音樂的基礎上,去理解音樂,繼而用自我的動作去表現音樂,教師盡可能地“站在了孩子的背后”,給予他們思考的余地、實踐的空間。當然教師始終為主導,支持幼兒的發展,引領幼兒關注需解決的問題,比如為了讓幼兒更好地去表現音樂前半段行軍渡河的場面,配以兒歌:風在吼,呼;馬在叫,吁!我來劃船/我來游泳……,121212!)(3)欣賞C段,戰斗游戲。
師:沖進敵營我們就要干嘛啦
幼:跟敵人戰斗!
師:讓我們用之前練習的本領來打敗敵人!注意,后面有敵人!左邊!……
小結:我們的小小兵真聰明,哪個方向有敵人就往哪兒打。
(評析:如果前面是“收”,這個環節就是“放”,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的節奏用自我喜歡的動作來表現戰斗,有了操練游戲的基礎,幼兒能根據教師的語言提示邊動作邊變換方向。)
(4)完整聽賞,連貫游戲。
①完整聽音樂ABA,回顧各段情節。
師:我們連起來聽一遍音樂,回憶一下剛剛我們是怎樣打仗的
師:聽出來音樂有幾段
幼:三段。
小結:第一段是練習本領,第二段渡黃河、爬鐵絲網,第三段跟敵人展開戰斗。②連貫游戲一遍,表現練習本領,渡過黃河、匍匐前進和英勇戰斗。
師:那里是我軍陣地,前面是黃河,敵營在那邊,我們操練一下!
小結:小小兵們真能干,聽得懂音樂的指揮,又趕跑了敵人!
③加上前奏,完整表現。
師:這一次我們真的要去打仗啦!真的打仗要帶上什么
幼:武器!
師:每個小兵選一樣你最喜歡的武器。聽,什么(號角)
師:戰斗的號角吹響了,讓我們打響勝利之戰!
師:小小兵們,我們要勝利啦!快來,讓我們一齊舉起炸藥包炸倒敵人的碉堡!看,我們的紅旗在敵營上空迎風飄揚,我們勝利噦!
(評析:此環節先讓幼兒整體感知音樂的ABA結構,并回憶與音樂匹配的故事情節;然后幼兒選擇了自我喜歡的道具,加上戰斗號角的奏響,幼兒情緒上有了愉悅、激動的體驗;最終教師和幼兒一同舉起炸藥包炸毀敵人碉堡,同時在激昂的音樂聲中配班教師舉起五星紅旗迎風舞動,將幼兒帶進了活動的高潮。)
3、教師完整介紹音樂,引導幼兒萌發愛國情感。
師:今日我們聽著這首好聽的曲子玩了打敵人的游戲,這首曲子叫《保衛黃河》,是我國一位很有名的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過去我們的革命戰士聽著這首曲子在戰場上打敗了敵人,保衛了祖國。我們以后也要學更多的本領,才能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強大,你們有信心嗎好,扛起我們的武器,為今后的努力做好準備!
(評析—此環節教師向幼兒介紹了樂曲的名字DD《保衛黃河》,以及它的作者和作曲的歷史背景,因為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好的音樂素材是有必要讓孩子初步了解的,這也為他們今后接觸更多的好的音樂作品打下基礎。)
活動反思:
音樂游戲活動不僅僅給幼兒供給了充滿趣味性的情節,并且給幼兒以音樂美的享受。《綱要》和《指南》中指出:培養幼兒喜歡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我的情感,讓幼兒在音樂游戲中與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了解和友誼。在本次活動中我力圖做到為幼兒創設感興趣的音樂情境,引導幼兒在充分感受音樂的基礎上自由、自主地進行音樂體驗。
在音樂的選擇上,體現民族,挖掘內涵。在以往的音樂活動中,我們感受到更多的是國外的音樂,當我看到《保衛黃河》這么好的音樂素材時,想到恰逢今年又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于是我選擇了此曲作為活動的音樂,同時我在思考:這么恢弘壯觀又具民族特色的音樂如何傳遞給孩子欣賞呢
我了解了此曲的創作背景以及細節解讀后,創設了小小兵渡黃河與敵人戰斗的情節,這樣的故事情節與音樂很貼切。從而深入淺出地挖掘了音樂的內涵意義。
教師的引導上,供給機會,注重個體。《綱要》中明確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本事、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無論在操練游戲還是渡水游戲環節,教師都提出問題啟發幼兒思考,引導本事強的幼兒在表現創造的同時向需要模仿的幼兒供給榜樣,向需要借鑒的幼兒供給思路,教師也用語言和身體動作鼓勵、暗示不夠大膽表現的幼兒,采用散點位的方式進行練習,充分為幼兒供給空間,讓每個幼兒都有展現的機會。教師的激勵起到了一成十、十成百的輻射性效果,發揮了引領幼兒、“托舉”幼兒、激勵幼兒發展的作用。
在情感的體驗上,輔助道具,更添樂趣。音樂游戲中恰當地運用道具能夠使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得到發展,并增添活動的趣味性。大班的孩子很喜歡玩打仗的游戲,異常是男孩子,在最終完整表現環節,我供給了玩具槍、玩具刀劍、手榴彈、炸藥包等道具,幼兒帶著自我心愛的武器上戰場使他們對活動的興趣更濃厚了。當孩子們表現與敵人英勇戰斗場面時,看到幾名卡通日本兵站在用紙箱壘高的敵營烽火臺上,他們情緒更是高漲,用先前學的本領一舉將敵人拿下,此時應著激昂的音樂我們的五星紅旗在敵營上空迎風飄揚,這樣令人振奮的場面直接將活動推向了高潮。無論是孩子還是教師都被此時的情景深深地感染了,愛國之情油然而生,心緒不能平復,令人回味。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12
一、活動名稱:
《什么動物你猜猜》
二、活動目標:
1、嘗試創編歌詞,體驗合作交流的快樂。
2、嘗試探索山歌對唱的形式,能主動大膽地參與活動。
3、培養幼兒善于思考,勇于接受挑戰的品質。
三、活動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什么動物你猜猜》這個活動,是一首創編歌,模仿《對歌》的形式,具有我國少數民族山歌的特點,曲調優美,瑯瑯上口,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供幼兒創作歌詞。本節歌曲創編存在著許多重點和難點,比如說,創編動物謎面,設計圖譜,創編歌詞等。
四、活動對象的分析
大班幼兒年齡在5――6之間,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他們探索欲望極強,善于思考,喜歡接受挑戰。幼兒通過這種形式的'歌曲創編,嘗試自己填詞,嘗試自己將猜謎匹配到已經熟悉的歌曲旋律之中,深受孩子的喜愛。
五、活動策略與活動設計
在《什么動物你猜猜》這一創編活動中,我運用猜謎游戲,創編動物謎面,觀看電腦課件等豐富幼兒創編內容。采用“拋繡球”游戲,創作畫方式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鍛煉幼兒,豐富幼兒情感。
六、活動媒體設計
本次活動中,我所采用的媒體包括電腦、課件,在活動中,讓幼兒觀看電腦課件,“可愛的動物”豐富幼兒的創編內容。
七、活動過程設計與分析
1、出示圖譜,師幼合作復習演唱歌曲《對歌》。
2、出示動物圖片,森林中要開“動物音樂會”,動物們想請大家把它們也編到歌曲中,讓小動物們也有自己的歌。
設計思路分析:幼兒通過觀看動物圖片,為幼兒下步創編動物謎面打基礎。
3、教師創編一個動物謎面。例:哎,什么鼻子長又長咧?嗨長又長?請幼兒嘗試直接與教師對唱,唱出謎底。
4、強調第一段應編出四種有關動物特征的謎面,第二段要唱出是什么動物的謎底。
5、觀看電腦課件“可愛的動物” 豐富創編內容,請幼兒分組討論,嘗試按樂曲創編出四種有關動物特征的謎面。
多媒體應用分析
經驗證明:幼兒在活動進行中,對所創編的動物形象已有所枯竭,為了豐富幼兒的創編內容我采用了放電腦課件,來調動幼兒的創編積極性。
6、請個別幼兒示范唱出所編的歌曲謎面,其余的幼兒直接接唱出謎底,教師及時出示相應的動物圖片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幼兒創編熱情十分高漲,教師采用對唱等多種名作形式,讓幼兒拋繡球唱歌,從而能使幼兒主動大膽地參與活動。7、嘗試多種合作形式演唱歌曲,并引導幼兒運用體態動作來表達歌詞。
8、游戲“拋繡球”。向主動參與對歌活動的幼兒拋發紙繡球以調動積極性。
9、分組活動
(1)創作畫《什么動物你猜猜》,以繪畫形式創作歌詞,與好朋友互相對唱。
(2)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圖片,創編歌詞,再與好朋友互相對唱。
(3)小組合作設計圖譜,并開展對歌游戲。
在創編活動結束時,我采用如:創作畫等多種活動,讓幼兒對活動內容進行鞏固,從而體驗幼兒之間合作交流的快樂。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13
活動目標
1、通過玩色游戲,鞏固幼兒對幾種常用顏色的認識,讓孩子感知三原色、三間色。
2、引導幼兒觀察生活,感受周圍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
活動準備
顏料(紅、黃、藍),海綿,透明膜,一次性手套,擦手布,舊報紙,罩衣,鞋套,焰火圖片、影片,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聽焰火聲音。播放焰火燃放的聲音,請幼兒先用耳朵判斷所聽到的'聲音。
——小朋友們,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呢?
2、欣賞焰火視頻。
——小朋友,你們看見過焰火嗎?焰火有哪些顏色?(幼兒討論)
——大家知道怎么放焰火嗎?是啊,放焰火要有煙花和打火機,可是老師用一種新的方法也能放焰火。
二、教師示范
1、出示紅、黃、藍三原色顏料。
——今天我們只用這三種顏色,變出五顏六色的焰火。
①首先穿好罩衣、鞋套,帶上一次性手套。
②拿起海綿,選好一種顏色,將海綿浸泡在顏料中。
③輕輕抬起海綿,砸落在透明膜上。
2、請部分幼兒和老師合作一起“放焰火”,觀察顏色混合后的變化。
三、幼兒作畫
要求:
1、操作時注意顏色的變化。
2、每一塊海綿選擇一種顏色。
3、把握砸落時的力度、方向。
四、欣賞作品
鞏固三原色知識,再請幼兒找出由三原色混合變化后的橙、綠、紫三間色。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14
幼兒園大班藝術領域教案:小鳥小鳥你真好(歌唱)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體驗小鳥敬愛長輩的.情感。
2、嘗試創編歌表演動作,表現自我對歌曲的感受。
活動準備:
1、幼兒自我制作的小鳥頭飾。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指導要點: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初步了解歌詞資料。
2、再次欣賞歌曲,理解、記憶歌詞。
3、學唱歌曲。
4、嘗試多種形式演唱。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15
幼兒園大班藝術活動京劇欣賞:《說唱臉譜》
活動目標:
1、感受京劇表演中的唱腔和身法,體驗京劇的魅力,萌發對京劇表演的喜愛。
2、嘗試京劇表演,用自我的方式大膽表現。
重難點分析:
重點:引導幼兒在感受和觀察比較中學習花旦和花臉的走路和亮相。
難點:引導幼兒把已有的經驗初步遷移到京歌中。
活動準備:
環境準備:
把有關京劇臉譜的裝飾布置在活動室里,供幼兒欣賞。
知識經驗準備:
與幼兒共同收集有關京劇的資料,并了解京劇的四大行當及各種京劇臉譜的代表人物。
物質準備:
1、教師準備材料:制作多媒體課件《說唱臉譜》,挑選京劇選段(有關花旦和花臉的音像資料),錄音機及磁帶。
2、幼兒操作材料:在四個花籃里放有絲巾若干、塑料圈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符)。
教學過程:
一、營造京劇的氛圍,激發幼兒的興趣。
1、幼兒在京歌《說唱臉譜》音樂伴奏下進入活動室。(背景是多媒體課件《說唱臉譜》,用來襯托京劇表演的氛圍。)2、教師用京劇四大行當中的."念"的語調向大家問好,與幼兒互動。
3、引導幼兒講述有關京劇的已知經驗,幫忙幼兒了解京劇的文化。
小結:京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不但受到中國人民的喜愛,也深受外國友人的歡迎,是中國人的驕傲!
二、運用多種感官,學習花旦和花臉的動作特征。
我們一齊走進京劇的世界,領略京劇中人物的風采。
1、欣賞京劇《賣水》選段,學習花旦走路的動作。
教師提問:
1、花旦是怎樣走的?手部的動作是什么樣的?
2、為什么花旦走路會這么輕啊?你試試,怎樣走才會又快又輕呢?
3、幼兒嘗試表演。(個別表演與團體表演相結合)小結:花旦走路快如飛,兩腿并緊邁小步,一步跟著一步走,挺胸走路真開心。這種步子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圓場步,演員進場和出場時會這么走。
2、欣賞京劇《鍘包勉》選段,學習花臉走路的動作。
教師提問:
1、花臉走路的感覺怎樣樣啊(神氣)2、花臉的腳尖和花旦的腳尖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花臉走路的時候手要架起來?
3、學花臉走路時腰應當要怎樣樣啊?(挺直了)4、幼兒嘗試表演。(個別表現與團體表現相結合,教師口念:匡—采、匡—采……)小結:花臉走路真神氣,勾腳用力向前踢,前腳邁出,后腳跟緊,腰板挺直,兩手用力握。古時候當官的人都是這么走的,異常神氣!
三、欣賞京歌《說唱臉譜》,體驗小組表演的樂趣。
1、請幼兒欣賞京歌《說唱臉譜》。
教師提問:
請大家說說聽了這段音樂,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呀
小結;這首《說唱臉譜》把唱歌和京劇融合在了一齊,我們就把它叫做"京歌"。
2、欣賞京歌第二遍,引導幼兒分辨AB段資料。(重點找出AB段中間的間奏)教師提問:
這首京歌的演唱分成了前后兩部分,你聽出那一段適合"花旦"表演?
(個別、團體練習)那后面一段就比較適合誰表演呀?(個別、團體練習)3、鼓勵幼兒結合創編的亮相動作進行表演。
4、分小組互動學習、交流,分享創編的歡樂。
5、小組成果展示。
聽音樂,每組幼兒分主角展現合作成果。
小結:剛才每個小組的孩子不僅僅分配好演員主角————誰演花旦,誰演花臉?還能商量好表演的先后次序。你們的表演真精彩!
四、運用生活道具,提升表演經驗。
1、出示絲巾和塑料圈,引導幼兒選擇與主角相匹配的道具。
2、幼兒展示完整的舞臺表演。(從候場到演員依次出場,直至演出結束。)五、活動延伸:
繼續為幼兒創設與本主題活動相結合的區域環境,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樂",體驗京劇表演的樂趣!提議:
開展主角游戲:戲迷茶館創設表演區:歡樂的小戲迷創設美工區:魅力臉譜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 】相關文章: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11-07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11-22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精選)06-22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精選]06-22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經典】06-23
[精選]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06-23
幼兒園小班藝術領域教案02-10
幼兒園中班藝術領域教案12-31
【精】幼兒園藝術領域教案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