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實踐論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實踐論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 人對事物的認識來源于實踐。
人的認識指的是人對世界上一切存在的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認知。比如我們要學習某項技能,我們要研究某個科學實驗,這都是我們在積極探索世界的本質和規律,那我們如何能獲得這種認知呢?《實踐論》指出所有的認識都要依賴于實踐,實踐主要可以分為三類:社會生產實踐,階級斗爭實踐,科學實驗實踐。
我們現在普通人接觸的最多的就是社會生產實踐,就是跟我們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實踐。就是我們想要學習某個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有實踐,從實踐產生最初的感性認識,隨著實踐的深入我們會總結一些概念,判斷,推理,然后就形成了一個理性認識,就是理論。
但是我們很多時候對于一項事物沒有親身實踐的機會,比如我們想研究飛機飛行的原理,但是我們是沒有機會去親自參與飛機的制造過程的。那這個時候怎么辦呢?我們只能看相關的書籍,資料,視頻等進行學習研究,這種實踐我們稱之為“間接實踐”,而寫出這些書籍,資料,視頻的人很可能是直接參與實踐的人,那這些人的認識是來自于“直接實踐”的,所以最終所有的認識必須要有直接實踐的支撐。
也就是我們想要學習某項事物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參與這項事物的實踐過程,在實踐過程中進行總結整理,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中間可以輔助一些間接實踐。
2. 認識最終要回歸到實踐
我們對事物有了理性認識之后,認識過程還沒有結束,只完成了一半,因為我們現在形成的理性認識并不一定能完全正確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那怎么才能驗證我們的認識正確與否呢?那就是要把我們的認識回歸到實踐當中,用我們的認識去指導我們后續的實踐活動,如果能獲得預期的正確的結果,那這個認識就是正確的,這個認識活動也就結束了。如果不能獲得預期的正確的結果,那認識就是錯誤,還需要繼續在實踐中修正自己的認識,甚至推翻以前的全部認識。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認識事物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改造我們的實踐,讓他獲得預期的正確的結果。如果認識不能回歸到實踐,不能用來指導后續的實踐,那這個認識最終會成為一種空想,這種認識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3. 認識要隨事物一起發展
事物是在不斷發展的,我們在前面的實踐中可能形成了一些理性認識,也在某個階段正確指導了我們的實踐活動。但是事物內部存在著矛盾,矛盾會不斷地促使事物進行發展,這會導致到了某個階段之后,我們之前形成的認識已經不能夠獲得正確的預期的結果了,那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再繼續死守我們之前的認識了,因為這個時候我們的認識已經不符合這個事物的客觀規律了。我們要重新進行實踐,調整我們以前的認識,甚至全部推翻我們的認識。
舉個例子,我們學習技術的都知道,某個新技術的產生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而出現的,那我們通過學習這個新技術就解決了我們之前的問題,但是這個新技術常常會引入其他的以前不存在的問題,那為了解決這個新出現的問題,這個新技術可能需要進行優化,迭代,那我們之前掌握的關于這個新技術的認識也要隨著這些變化而變化。這樣才能時刻都讓自己的主觀認識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總之就是要明白到事物是發展的,我們的認識要跟隨事物的發展而發展。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
【實踐論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電子技術教學實踐論文12-13
物流管理創新與實踐論文12-12
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實踐論文12-13
體育教學團隊建設的探索與實踐論文12-12
Proteus電子電路設計實踐論文12-16
汽車電器與電路課程教改與實踐論文12-14
多媒體引入語文教學的實踐論文12-13
物流管理體系設計與實踐論文12-12
高職稅務會計實踐論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