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總結:有效促進師幼互動幾點做法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干的一種好辦法,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那么總結要注意有什么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總結:有效促進師幼互動幾點做法,歡迎閱讀與收藏。
師幼互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表現形態,在一日活動的組織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效的、積極的師幼互動能引發幼兒深入的研究,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等。如果沒有互動的活動是難以想象的,更談不上什么有效。因此,我在平時組織的活動中,著重從環境的創設、自我角色的定位、活動組織的形式等方面來促進有效的師幼互動,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隨著新《綱要》的頒布和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尊重幼兒、關注幼兒”在工作實踐中有所落實,我們發現“互動關系”的對象是雙方的,兩者間是相互依存的。雖然有時教師具有較強的如何形成較好的互動意識,但有時面對幼兒拋過來的“球”教師還是不能巧妙接住,導致“互動關系”很難形成。那么,如何進行有效促進師幼互動關系的形成成了幼教同行關注的這一熱點問題。介于此,《綱要》也明確指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與反應,敏感地察覺幼兒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這一提出,引起了大家的思考。跟隨課題研究的逐步深入,我們的目光也隨行動進程的變化,教育觀念在不斷地更新,結合《綱要》精神,下面我從幾方面談談有效促進師幼互動的幾點做法。
一、創設自由、寬松、和諧的環境
教師熱愛本職工作,善待每一位幼兒的情感是促進師幼互動關系的前提與保證。教師只有懷有熱愛幼兒的真摯情感,才能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才有向幼兒積極發起互動和主動回應幼兒發起互動的意識與行為,且新《綱要》也強調了:“建立良好的師幼、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等,這些充分說明了促進幼兒師幼互動的因素與心理環境的創設是分不開的。當幼兒發起的互動教師要做到必要的回應。如: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為幼兒樹立起自信心,讓他們找到我能行的感覺;當幼兒取得進步時,教師要給予及時地表揚與鼓勵;當幼兒撒嬌時,送給幼兒一個溫情的擁抱等。在這些行為間不知不覺地就形成了師幼互動關系,也有助于師幼之間的情感交流,這是形成有效師幼互動的必要條件。
二、把握好教師的角色定位
新《綱要》中對于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師角色發生了轉變。蒙臺梭利認為教師扮演的角色首先是觀察者。教師學會觀察之后,才能捕捉一些新的信息,且《綱要》也明確指出了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只有這樣,注重一日活動中的觀察,了解幼兒的需求才促使師幼互動關系的形成,教師與幼兒才能玩出“拋接球”的游戲。其次,《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就是說,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幼兒天性好奇、好動,對于周圍的事物,他們總是喜歡看看、摸摸、試試、玩玩,只有在他們親自探索嘗試的過程中,才能逐步獲得相關的知識經驗和個性的發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因此,在日常活動中,教師應積極為幼兒創設開放式的探索活動的空間,并為他們提供相關主題活動的資料及活動所需的材料、時間、場地等等,使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探索。當幼兒出現困難時,教師要及時的點撥引導,給予幼兒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使他們通過實踐發現自己的錯誤,找出正確的方法,并沿著這個方向不斷前進,取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快樂。即教師要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例如:在科學活動《會站立的木棍》中,當問題“能不能將木棍站立”出現時,幼兒一下子無所適從,探究活動突然中斷,這時我便鼓勵幼兒,說:“一根木棍很難使它站立,如果再用幾根木棍試一試會怎樣呢?”于是,有的幼兒拿來兩根進行嘗試,有的幼兒拿來三根進行嘗試,還有的幼兒拿來四根進行嘗試……最后大家驚喜地得出結論:用三根木棍在一起可以使木棍站立。看到自己實驗的成功,大家那種興奮的心情是無法言表的。再如:《沉與浮》的活動中,幼兒用不同的材料探索出多種讓懸浮的物體下沉的方法時,非常驚喜。幼兒在這些不斷嘗試、不斷探索的活動中,在教師的適度支持引導下,解決了困難,獲得了成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不僅于此,蒙臺梭利強調指出,對于幼兒生理和心理的正常發展來說,準備一個適宜的環境是十分重要的,她說:“必須注意為兒童期設置一個適當的世界和一個適宜的環境,這是一個絕對迫切的需要。”即教師還要成為精神環境的支持者。除此之外,要能促進師幼間的互動,在角色定位上教師還要做幼兒的合作者。瑞吉歐教育體系認為:在學習活動中,教師和兒童是共同建構者,教師承擔著極為復雜、精細和多層面的任務,要在幼兒合作商討的過程中尋求教育挈機,教師在此間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幼兒的活動,做幼兒的朋友和幼兒一起去探索,一起去體驗。在此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師幼互動。
三、教師要善于關注幼兒
新《綱要》指出,師幼雙方特別是教師在師幼互動中保持關注是建構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因此,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教師要做有心人,善于關注每個幼兒的興趣點,是師幼互動得以進行的基礎,同時,教師針對一些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還要因勢利導,關注幼兒的反應。如:一天下午,我帶孩子們去戶外散步,孩子們剛走入田野間就被春天美麗的景色所吸引了。張繼旺小朋友欣喜地說:“你們看路邊的野花開了”,張永樂也附和道:“看,這些小花多美呀!”在一旁的楊晶瑩小朋友也感慨地說:“春天真的好美呀!你們瞧,那邊還有桃花、梨花、杏花。”我及時接住了孩子們拋過來的“球”連忙應對道:“小朋友們觀察真仔細,發現了春天的秘密。”我對孩子們的細致觀察作了表揚。于是,我又引出一個富有開放性的問題。“除了這些發現外,還會發現什么呢?”通過我的提問,孩子們暢談著自己的發現……在此過程中由師幼互動拓展到生生互動中。
四、教師引導性語言的巧妙運用
在課堂教學中經常聽到教師有“好不好”、“對不對”、“是不是”的問提提出,所得到的是往往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對”、“是”,影響了幼兒發散性思維的發展,這怎么能促進師幼間的良好互動呢?因此,教師的引導語言在建構有效地師幼互動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怎樣使教師的引導語言具有啟發性,并能開拓幼兒發散性思維呢?下面列舉兩個實例:例一:在組織談話活動《動畫片里的人物》中教師進行了這樣的提問:你喜歡看動畫片嗎?你們看過哪些兒童動畫片?以此而激發了幼兒談論兒童動畫片的興趣,然后教師將進一步拓展談話范圍,設計了這樣的提問:在你們看過的動畫片中,那些片子中的人是善良、聰明、勇敢的,為什么這樣認為?看完后你的感受怎樣?等在這些具有引導性的提問中,幼兒將進行大膽地講述,師幼互動效果好;例二:在科學活動《有用的稻草》中,教師進行了這樣的提問:你們一起去玩玩稻草吧!會發現什么呢?這樣的提問一下子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欲望,并且教師對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有效的、科學的引導,能積極地思考自己該怎么做,怎么做會更好,把幼兒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到活動內容上來,能有效地促進師幼互動關系的形成。不僅如此,如果教師在發現教育挈機后,要積極引導,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還要順應幼兒的活動。在一日活動中,讓幼兒養成愛觀察、會觀察的習慣,善于從中發現問題,有了問題后,教師積極啟發引導幼兒思維,鼓勵幼兒大膽動手操作,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尋求答案,形成兩者的互動關系。
五、以分組教學的形式組織活動
在我們組織的活動中,為產生良好地互動關系而出現困惑,即幼兒園班級人數普遍較多,使教師很難顧及到每個幼兒與老師間形成良好地互動,這就關系到群體與個體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一困惑問題,通過實踐證明:以分組教學的形式能提供給幼兒個體與教師的交流的機會。如:在我們組織的語言活動《秋天》中,教師進行了這樣的提問:你發現秋天里有什么秘密呢?分組教學后,幼兒人數少了,教師可以充分關注到每一個幼兒,使能力弱或者性格內向的幼兒都有一個與老師互動的機會,在此過程中,教師針對每個幼兒的不同表現予以評價,從而在反思和實踐中提高活動質量,促進師幼共同發展。
總之,我們采用了以上的一些做法,有效地促進了良好地師幼互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園將繼續總結出更好的做法,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總結:有效促進師幼互動幾點做法】相關文章:
感受著和諧師幼互動的愉悅12-17
師幼互動平等重要性教育教學感受12-17
適時應變,促進互動教育隨筆12-14
評估指南中師幼互動心得體會02-21
互動設計師崗位職責02-09
新形勢下民生發展幾點做法08-14
審計師考試如何有效掌握考點12-17
中班線上互動總結(精選5篇)02-24
教師節師幼共舞文案(精選80句)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