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上評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我們應該怎么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數學上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數學上評課稿1
那天,我校開展數學教研活動,由六(1)班的黎良立老師給我們上《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這節課。聽了這節課,我感觸良多,下面就這節課談談本人的一些粗淺看法: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上進行的,我認為最突出的地方也就是最成功的地方在于能從課題出發,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以設疑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新知中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計算,發散學生的思維,小組討論交流,總結出計算分數除以整數(零除外)的方法,并小組內試舉簡單的例子試算,然后小組匯報方法,學生分別說出了計算方法,然后老師再出示習題,用自己總結的.方法去計算,在匯報計算中又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最后總結出分數除以整數(零除外)的最通用的方法。整個探究新知的過程都是有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來完成的,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
1、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學習分數除法的意義這部分用的時間過多,導致后面的學習內容無法完成。
2、應該板書出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六年級數學上評課稿2
聽了吳老師的《百分數、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一課,值得我學習與借鑒的地方很多,具體如下:
1、本節課由舊知引入新知,我是可愛的點點把小數化成分數,把分數化成小數,關鍵是要說說你是怎樣進行轉化的我是可愛的點點,目的是讓學生回憶起以前學過的轉化方法,并且再次明確小數的意義,因為它和百分數的轉化有密切關系。在準備工作做充分之后,利用導學提綱1把小數化成百分數,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足夠的舊知鋪墊,一切水到渠成。
2、整節課學生在導學提綱的引領下,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法,學生在小組里做到了互動學習、互動思考、互動總結。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在小組里大膽地開放了自己的思維,互相取長補短,拓寬了思路,學得扎實靈活。吳老師真正起到了引導者的`作用,每個環節適時的利用課件進行總結,引導學生找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并及時的進行檢測反饋,使得整堂課環環相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感受到了積累知識的重要性及探究新知識的快樂。這些都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六年級數學上評課稿3
雞兔同籠問題我覺得對小學生來說應該是一個難點,學生比較難以了解,難以掌握。盧老師在課堂上由易到難,由淺到深慢慢的引導學生進行解決問題。在本節課里教師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雞兔同籠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盧老師這節課先課件展示原題:'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問生這四句話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課件展示: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雞和兔各有幾只?)引出課題:雞兔同籠。接下來盧老師讓孩子看著課件提出數學問題,歸納數學信息,讓孩子體驗、經歷自己獨立思考的.過程,教師就是課堂的引導者,真正做到了學生就是課堂的主人。
教師在課堂上很好的體現了引導者的地位,在學生猜測驗證之后,盧老師又引導學生對這個問題運用另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像列表和列方程來解決。對同一個問題我們可以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決問題。注重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經歷'猜測--列表--假設或方程解'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年級數學上評課稿4
一、新課程目標的把握比較到位。
田老師通過具體實例,始終將學生置身于所創設出的各種情境中,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數的意義,并能逐步地進行抽象、概括。如:讓學生說說本班男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讓學生說說課前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數…然后引導學生認識百分數,使學生明確:百分數表示的是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接著讓學生展示課前自己搜集的百分數,并要求學生說一說這里表示誰是誰的百分之幾,百分數是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由具體到抽象,逐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數的意義,為后面的百分數的計算打好基礎;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逐步認識綜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維方法。
二、聯系生活實際。
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百分數的存在,發現數學問題,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教師充分利用情景問題,當學生初步感知了百分數的意義,以后教師此時也沒有刻意強調用百分數的意義,而是加深這種體驗。之后讓學生說說什么是百分數,學生的表述雖然不到位,學生的這種遷移雖然不夠準確,教師卻在用心呵護,耐心地鼓勵學生繼續敘述。其實百分數的概念用語言表述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所在,教師注重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過程,而不是簡單地將概念傳遞給學生。
三、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
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螺旋上升的過程。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預設是巧妙無痕的,生成是精妙自然的。注重學生對于百分數概念的理解過程,機智地運用學生的遷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并不是急于牽引學生回到標準答案上來,而是誘發學生自覺地反思、體會,逐步靠近準確的概念。整節課老師不是直接把知識教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學習。如:你想學到有關百分數的哪些知識,因為前面同學們已經收集了不少生活中的百分數,現在老師問他們想學到什么,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迅速轉移到課堂上來,為該課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位置,真正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體現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接下來的小組學習,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掌握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識。同時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快樂。
四、靈活處理教材。
本課的教學重點一是百分數的意義,二是百分數的寫法,田老師在教材的處理上,能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合理安排,扶放結合,詳略得當,層次感較強。課堂練習的設計突出練習的針對性和全面性,既有鞏固百分數讀寫的練習,也有促進學生對百分數含義的理解,讓學生牢固掌握百分數概念的練習,同時還安排了根據實際數據提出數學問題的開放性練習,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五、教學語言簡練。
對于學生的發言能夠給與及時、恰當的評價,較好地調控課堂氛圍,給學生創設了輕松的學習氛圍。
六年級數學上評課稿5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鄭海榮老師執教的圓的面積給了我深刻的啟示。
圓的面積是小學階段學習的最后一個平面圖形。鄭老師抓住了本節課的重點——圓的面積的.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師在公式的推導過程中以課件的動態演示配合。教師先將圓平均分割成4份、8份、16份等教師層層遞進并引導學生了解將圓平均分得越多拼得的將更近似于長方形,再根據長方形的面積的計算的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參與這一知識形成的過程并能看到直觀的演示過程,不僅能有利于他們理解和掌握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在鞏固練習方面執教教師反復的出現已知半徑、直徑、周長求面積,前兩題學生完成得較好,在最后一題已知周長求面積學生似乎有點困難,這道題如能放到第二課時出現會更好點。
總之,這節課充分體現了鄭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高超的教學藝術,也充分體現了鄭老師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過程,給我深刻的啟示和借鑒。
六年級數學上評課稿6
本堂課的教學給人印象頗深,老師能使用普通話授課,并熟練操作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見其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尤其是教者始終以親和自然的教態,不疾不徐的語速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這種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學習探究的作法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本節課有幾大亮點:
一、貼近生活,強化應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教者圍繞這一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了系列貼近生活的實例,如:我班男生22人,女生16人,男生與女生比是多少?女生與男生比是多少?同學們使用的桌子與凳子張數的比等,這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參與意識。另外課本的總價、單價、數量之間比的關系的分析及“試一試中”幾個數量關系式的理解用比的意義來表達,對學生加深應用題數量關系的理解起到了強化鞏固的作用。
二、結構安排,巧妙合理。
本節課教者采取了老師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方式開展了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性,使得整堂課學生學習興趣比較濃,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效果較好。
三、練習設計,層次分明。
針對本節課的知識點(三大版塊:比的意義,求比值,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老師都進行了及時的練習鞏固,反饋交流,在練習設計上頗費心思,注意了練習設計的層次性與征對性,既有基本練習,又有開放性訓練,如錯例分析,它對于鞏固加深對比的意義理解無疑具有較強的.征對性。在練習形式上有口答、有筆試,有板演后集中評議,在練習過程中老師強調比號書這一點,實質是要求學生關注細節,培養良好的書寫、學習習慣,這一點也是本節課成功之處。
四、細節把握,準確到位。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周老師在本節課中很多教學細節上把握較到位,這也源于老師對教材準確把握,對教學的深入研究。如研討比與分數、除法關系時,強調相當于而不用等于,進而認識三者有本質的區別。再者,比的后項不為0的原因分析;又如生活中的比,如賽場上2:0是什么,讓學生明確這種表現形式與今天所學比的本質不同。另外求比值不帶單位,比值一般用整數、分數表示,老師進行了重點強調,這些均有助于學生對概念的鞏固,強化和認知。當然這樣的細節還有許些,它無疑是老師扎實教學基本功的體現。
不過既然是教研課,目的是相互學習,共同探討提高,所以借此機會也談談個人不成熟的見解僅供參考:(1)導入新課這一環節的處理老師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無疑是成功之處,但教者應做到既能撒開又能收攏,也就是老師的總結導入非常關鍵,兩個量相比較有兩種表現形式:相減與相除,然后強調相除這種比較形式即是我們今天應學習的內容,這樣的過渡導入,既有比較與強化又顯平穩自然,為下面教學可起鋪墊作用。如討論五年級比四年級多、四年級比五年級少實質是比較中相減的表現形式;(2)在有效開展生生互動方面做得不夠,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在課堂組織上老師有意識地安排了學生自學,分組討論,有那么點意思,但給予學生的時間不多(1—2分鐘)給人感覺是注重了形式,忽視了結果;(3)生活中以比的形式顯示的例子與數學意義上的比的認識與區分可以延伸和拓展,除了賽場成績2:0外,還可舉出時刻顯示情況,如:3:15它也是用比的形式來表現出來的,但其意義與今天所認識的比表示兩量相除截然不同;(4)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一句鼓勵的話語可以更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如:課堂上趙汝陽同學答出賽場成績這個例子時,老師應給予激勵表楊,如:你真聰明或了不起等;(5)求比值是本節課重點內容之一,特別是前、后項單位不統一情況下,求比值對學生而言應是一個難點,課堂上應進行強化訓練,(6)作為數學語言應是精練、準確,課堂上引導學生討論“五年級比四年級多”這一環節時,教師的結論語是:“這種比是相減關系”,這句話不夠準確,應該是“這種比較”。再者,老師問學生:“看得清視頻嗎”?體現對學生的關注,但問的次數過于平凡。
這是本人不成熟的看法,不當之處敬請諒解。
六年級數學上評課稿7
教學主要優點
1.本節課是一節練習課,教師準備得比較充分,教學目標也非常明確,注重的練習間的比較,教學改寫連比幾個過度練習設計合理,書寫的格式精心設計,便于學生理解應用。
2.教學已知長方體棱長和與長寬高各數據的比,正確求解長、寬、高是多少?能夠精心設計課件演示,讓學生明確為什么用棱長和除以4的道理。
3.練習題的設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能夠將分數、比同除法等知識綜合應用,應用一題多問的形勢,展示時間間的聯系與區別,教師挖掘教材能力較強。
教學建議
1.建議課堂上的.練習力求全班參與基本練習,達到共同負責的目的。
2.課堂教學層次和結構等比較清晰,如果能夠換一種教學方式進行,學生產生的學習方式估計會是另一種情形。
3.建議課堂教學過程做如下改動:
(1)在復習中設計一個練習題,如甲乙兩數之比是5:6,你能想到什么?
引導學生想到:甲是乙的,乙是甲的,甲是兩數之和的,等等。
。2)再出示補充的例題1,讓學生嘗試解決,估計學生的解法不止兩種,再分別交流、討論。
。3)教師將此題與按比例分配的題型做比較,尋找異同,找出特點。
4.練習課注重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有體驗和提高,課堂教學時要先給學生嘗試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體驗,教師再組織討論交流、總結方法。
六年級數學上評課稿8
聽了楊愛軍老師這節課,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舒服。40分鐘的時間過得太快了,但是學的知識真不少,把那么難理解的問題輕而易舉的我是可愛的點點拿下了我是可愛的點點。作為她的學生真幸福!
下面把我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1.課前安排了學生收集關于儲蓄的知識,縮短了課本數學與生活中數學的距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意識。
2.楊教師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整個教學過程,楊教師沒有代替學生做過任何結論,教師總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然后引導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獲得學習體驗。
3.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素材的'選擇接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
4.楊教師注重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和學習數學的思想,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個人認為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傳授學習數學的方法和數學的思想同樣重要。如:轉化的思想,舉例子的方法等。教給學生終生學習的本領很有必要。
5.我欣賞楊老師是在每次引出新知識點之后總是給學生留有一定時間的空白,讓學生思考和記憶。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趕時間,真正以學生為本。
6.利用錯題講解。課堂上學生總是會犯錯的,楊老師利用了錯誤資源,講解了利息=本金利率時間,為學生總結公式做了鋪墊。知識點的形成總是那么自然,水到渠成。
7.題目的出現有易到難,使學生非常容易接受。我個人的觀點是讓學生們感覺數學很容易學,所以總是把復雜困難的問題簡單化。不要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楊老師帶領孩子們掌握了很多關于利息的知識,孩子們很快樂很輕松地滿載而歸。
8.楊老師這節課抓住了關鍵,既概念的教學,理解。這節課有很多新概念,本金﹑利息﹑利率﹑期限等,只有對概念理解透徹,真正明白其意義,才能進行下面的學習。
我認為楊老師這節課是真正高效率的一節課。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學習。
【六年級數學上評課稿】相關文章:
六年級數學上冊《利率》評課稿04-13
六年級數學上《倒數認識》評課稿09-18
六年級數學上《倒數認識》評課稿08-12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利率》的評課稿01-14
六年級數學評課稿04-03
六年級數學《比的意義》評課稿03-05
【經典】六年級數學《比認識》評課稿09-30
六年級數學評課稿(熱門)07-11
[精選]六年級數學《比認識》評課稿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