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傳統文化常識之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人們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于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氣候規律。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古人命名為“黃道”,也稱“日道”,將黃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間相隔15°,就形成了24個節氣。24個節氣其實就是24個時令點,每月2個。二十四節氣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一個周期作為一個輪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時節太陽在黃道上位置的不同、寒來暑往的準確時間、降雨降雪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以及記載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現象的時刻。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7年5月5日,“二十四節氣”保護聯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區成立。
1.立春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這一天后,草木復蘇,萬物始生,春天到來。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有迎“春”儀式,天子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祭拜居住在東方的芒神,祈求豐收。
2.雨水
雨水后,降雨增多。桃花梨花含苞,草地樹梢多了一絲綠意,忙碌的春耕也開始了。
3.驚蟄
“驚蟄至,雷聲起。”正如其名中的“驚”,轟轟轟,冬眠的小動物全被春雷震醒。
因為“梨”與“離”同音,驚蟄吃梨,可以讓病痛遠離身體。對于農人來說,也有讓蟲害遠離莊稼的含義。
4.春分
春分一天,晝夜平分,寓意公平,古人會在這一天校對度量衡器具。
此外,每年這一天,無論男女老少,都“童心未泯”地玩著同樣一個游戲:讓圓滾滾的雞蛋立起來(據專家介紹,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剛好處于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很有利于豎蛋)。這個看似簡單又高難度的游戲延續了數千年。
5.清明
萬物生長時,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緊隨寒食,由于日子接近,清明祭祖踏青,寒食禁火掃墓,漸漸合二為一。
17.寒露
寒露時節,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此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紅葉;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
18.霜降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霜降殺百草,即嚴霜打過的植物會失去生機,農事上需要防止植物的凍害。
19.立冬
立冬,冬季自此開始。這時降水量減少,天氣比較干燥,東北地區大地開始凍結,農作物進入越冬期,而南方地區地區則趁著晴好天氣,進入“立冬種麥正當時”的最佳時期。
20.小雪
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此時天氣寒冷,雖有降雪,但雪量較小,夜凍晝化,有的雪花剛落地便融化了,白居易的詩中描述的美景:“夜深煙火盡,霰xiàn雪白紛紛”常常映入眼簾
21.大雪
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到了這個時段,往往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會降大雪,甚至暴雪。而凍雨(雨凇)、霧凇等特殊氣候現象也成為該時節的獨特景觀。
22.冬至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點到達一年的最南端,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而南方則是吃湯圓。
23.小寒
小寒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于小寒的。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購置年貨,為春節做準備。
24.大寒
大寒是最后一個節氣,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①三。②
①注:廿,niàn,二十。
②(每一個節氣都是)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詩歌
節氣:立春(2月3~4日)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唐·杜甫《立春》
節氣:雨水(2月18~19日)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節氣:驚蟄(3月5~6日)
浮云集。輕雷隱隱初驚蟄。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玉爐煙重香羅浥。拂墻濃杏燕支濕。燕支濕。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宋·范成大《秦樓月·浮云集》
節氣:春分(3月20~21日)
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應慚落地梅花識,卻作漫天柳絮飛。不分東君專節物,故將新巧發陰機。從今造物尤難料,更暖須留御臘衣。
——宋·蘇軾《癸丑春分后雪》
節氣:清明(4月4~6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節氣:谷雨(4月19~20日)
試覽鏡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鱸魚味,但識鷗鳥情。帆得樵風送,春逢谷雨晴。將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賀生。滄浪醉后唱,因此寄同聲。
——唐·孟浩然《與崔二十一游鏡湖,寄包、賀二公》
節氣:立夏(5月5~6日)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宋·朱淑真《初夏》
節氣:小滿(5月20~22日)
靜觀群動亦勞哉,豈獨吾為旅食催。雞唱未圓天已曉,蛙鳴初散雨還來。清和入序殊無暑,小滿先時政有雷。酒賤茶饒新而熟,不妨乘興且徘徊。
——宋·鞏豐《晨征》
節氣:芒種(6月5~6日)
芒種才過雪不霽,伊犁河外草初肥。生駒步步行難穩,恐有蛇從鼻觀飛。
——清·洪亮吉《伊犁記事詩》
節氣:夏至(6月21~22日)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弦。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鄉俱老矣,東望共依然。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齊云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唐·白居易《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節氣:小暑(7月7~8日)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宋·楊萬里《夏夜追涼》
節氣:大暑(7月22~23日)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節氣:立秋(8月6~9日)
秋日尋詩獨自行,藕花香冷水風情。一涼轉覺詩難做,付與梧桐夜雨聲。
——宋·方岳《立秋》
節氣:處暑(8月22~23日)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宋·蘇泂《長江二首》
節氣:白露(9月7~8日)
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壯齒不恒居,歲暮常慨慷。
——魏晉·左思《雜詩》
節氣:秋分(9月22~24日)
遇節思吾子,吟詩對夕曛。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逆旅空彈鋏,生涯只賣文。歸帆宜早掛,莫待雪紛紛。
——清·紫靜儀《秋分日憶用濟》
節氣:寒露(10月7~9日)
褭褭涼風動,凄凄寒露零。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唐·白居易《池上》
節氣:霜降(10月23~24日)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節氣:立冬(11月7~8日)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宋·仇遠《立冬即事二首》
節氣:小雪(11月22~23日)
小雪已晴蘆葉暗,長波乍急鶴聲嘶。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頭月落溪。
——唐·陳羽《夜泊荊溪》
節氣:大雪(12月7~8日)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節氣:冬至(12月21~23日)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云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唐·杜甫《小至》
節氣:小寒(1月5~6日)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宋·范成大《窗前木芙蓉》
節氣:大寒(1月19~21日)
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唐·白居易《村居苦寒(節選)》
【中國傳統文化常識之二十四節氣】相關文章:
中國二十四節氣介紹07-20
二十四節氣的清明節氣介紹03-25
關于中國傳統文化小暑節氣是不是入伏12-16
二十四節氣作文04-08
二十四節氣分類07-28
二十四節氣文案04-24
二十四節氣中冬至過后是什么節氣12-22
二十四節氣大雪的文案02-10
二十四節氣立秋文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