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那么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
1、質點
(A)
(1)沒有形狀、大小,而具有質量的點。
(2)質點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實際并不存在。
(3)一個物體能否看成質點,并不取決于這個物體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
形狀、大小和物體上各部分運動情況的差異是否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參考系
(A)
(1)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2)在描述一個物體運動時,選來作為標準的(即假定為不動的)另外的物體,叫做參考系。對參考系應明確以下幾點:
①對同一運動物體,選取不同的物體作參考系時,對物體的觀察結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實際問題時,選取參考系的基本原則是能對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得到盡量的簡化,能夠使解題顯得簡捷。
③因為今后我們主要討論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所以通常取地面作為參照系
3、路程和位移
(A)
(1)位移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來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體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線距離。路程是標量,它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因此其大小與運動路徑有關。
(3)一般情況下,運動物體的路程與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當質點做單一方向的直線運動時,路程與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圖1-1中質點軌跡ACB的長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CCBBAA
(4)在研究機械運動時,位移才是能用來描述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來表達物體的確切位置。
比如說某人從O點起走了50m路,我們就說不出終了位置在何處。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A)
(1)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一個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如果在一段時間t內的位移為s,則我們定義v=s/t為物體在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體在這段時間內的位移的方向。
(3)瞬時速度是指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從物理含義上看,瞬時速度指某一時刻附近極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5、勻速直線運動
(A)
(1)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位移相等,這種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根據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質點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位移相等,質點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質點的運動方向相同,質點在相等時間內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勻速直線運動的xt圖象和v-t圖象
(A)
(1)位移圖象(x-t圖象)就是以縱軸表示位移,以橫軸表示時間而作出的反映物體V/m、s-1V1運動規律的數學圖象,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線是通過坐標原點的一條直線。20t/s
(2)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平行于橫軸(時間軸)的直線,如圖2-4-1所示。10O由圖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個質點沿正方51015-10V2向以20m/s的速度運動,另一個反方向以10m/s速度運動。
6、加速度
(A)
(1)加速度的定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變量跟發生這一改變量所用時間的比值,定義式:avtv0t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變化的方向
(3)在變速直線運動中,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則質點做加速運動;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則則質點做減速運動、
7、用電火花計時器(或電磁打點計時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A)
1、實驗步驟:
(1)把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平放在實驗桌上,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電路
(2)把一條細繩拴在小車上,細繩跨過定滑輪,下面吊著重量適當的鉤碼、
(3)將紙帶固定在小車尾部,并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
(4)拉住紙帶,將小車移動至靠近打點計時器處,先接通電源,后放開紙帶、
(5)斷開電源,取下紙帶
OABCDE3、07
(6)換上新的紙帶,再重復做三次
12、382、常見計算:
ABBCBCCD,C
2T2TBCDBC
(2)aCTT2
(1)B27、8749、62、77、40
8、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
(A)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t=vo+at(減速:vt=vo-at)
(2)、v圖2-5
vtvo此式只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
(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s=vot+at/2(減速:s=vot-at/2)
622225
①t0t0
(4)位移推論公式:S(減速:S)42a2a32
(5)、初速無論是否為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在連續相鄰的相等的時間間
②1t/s隔內的位移之差為一常數:Δs=aT2(a----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012345678V/mT----每個時間間隔的時間)
9、勻變速直線運動的xt圖象和v-t圖象
(A)
10、自由落體運動
(1)自由落體運動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2)自由落體加速度
(1)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產生的,因此,它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緯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這種差異并不大。
(3)通常情況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22
(3)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vt=gt.H=gt/2,vt=2gh
11、力
(A)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⑴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⑵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3、力作用于物體產生的兩個作用效果。使受力物體發生形變或使受力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4.力的分類:
⑴按照力的性質命名:重力、彈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
(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體受到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2、重心: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點,這個點就是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①質量均勻分布的有規則形狀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在幾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幾何中心上,可以在物體內,也可以在物體外。一般采用懸掛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彈力
(A)
1、彈力
⑴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⑵產生彈力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①兩物體直接接觸;
②兩物體的接觸處發生彈性形變。
2、彈力的方向:物體之間的正壓力一定垂直于它們的接觸面。繩對物體的拉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時應先確定受力物體。
3、彈力的大小: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彈簧彈力:F=Kx(x為伸長量或壓縮量,K為勁度系數)
4、相互接觸的物體是否存在彈力的判斷方法:如果物體間存在微小形變,不易覺察,這時可用假設法進行判定、
14、摩擦力
(A)
(1)滑動摩擦力:f=μFN
說明:
a、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μ為滑動摩擦系數,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
(2)靜摩擦力: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大小范圍:O注意:
(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從平行四邊行法則。
(2)兩個力的合力范圍:F1-F2≤F≤F1+F2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兩個分力成直角時,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數。
15、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A)
1、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狀態
(1)一個物體如果保持靜止或者做勻速直線運動,我們就說這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
(2)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變,其加速度為零,這是共點力作用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的運動學特征。
2、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為零,亦即F合=0
(1)二力平衡:這兩個共點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2)三力平衡:這三個共點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內,且其中任何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即任何兩個力的合力必與第三個力平衡
(3)若物體在三個以上的共點力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F合x=F1x+F2x+………+Fnx=0
F合y=F1y+F2y+………+Fny=0(按接觸面分解或按運動方向分解)
1.物理公式在確定物理量數量關系的同時,也確定了物理量的單位關系。基本單位就是根據物理量運算中的實際需要而選定的少數幾個物理量單位;根據物理公式和基本單位確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單位叫做導出單位。
2.在物理力學中,選定長度、質量和時間的單位作為基本單位,與其它的導出單位一起組成了力學單位制。選用不同的基本單位,可以組成不同的力學單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單位是長度為米(m),質量為千克(kg),時間為秒(s),由此還可得到其它的導出單位,它們一起組成了力學的國際單位制。
16、牛頓運動三定律(A和B)
1.慣性: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牛頓第一定律
2.平衡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即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1.內容: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2.表達式:F合=ma
牛頓第二定律
3.力的瞬時作用效果:一有力的作用,立即產生加速度
4.力的單位的定義:使質量為1kg的物體產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就是1N牛頓運動定律
1.物體間相互作用的規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牛頓第三定律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作用在相互作用的兩物體上,性質相同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關系
1.已知運動情況確定物體的受力情況牛頓運動定律
2.已知受力情況確定物體的運動情況的應用
3.加速度是聯系運動和力關系的橋梁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2
汽車行駛
1.停車距離=反應距離(車速×反應時間)+剎車距離(勻減速)
2.安全距離≥停車距離
3.剎車距離的大小取決于車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問題:抓住兩物體速度相等時滿足的臨界條件,時間及位移關系,臨界狀態(勻減速至靜止)。可用圖象法解題。
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系
1.產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稱為彈力。
2.彈力方向垂直于兩物體的'接觸面,與引起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方向相同。繩子彈力沿繩的收縮方向;鉸鏈彈力沿桿方向;硬桿彈力可不沿桿方向。
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并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F=kx
4.上式的k稱為彈簧的勁度系數(倔強系數),反映了彈簧發生形變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并聯:串聯:1/k=1/k1+1/k2并聯:k=k1+k2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3
運動中圖像運動的相遇
1、圖象:
圖像在中學物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優點是能直觀地反映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系。位移和速度是時間的函數,在描述運動規律時很常見x—t圖象和v—t圖象.
(1)x—t圖象
①物理意義:反映了直線運動物體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律。②表示物體處于靜態狀態
②圖線斜率的意義
①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表示物體的速度.
②圖線上某點切線斜率的正負表示物體方向.
③兩種特殊的x-t圖象
(1)勻速直線運動x-t圖像是通過原點的直線.
(2)若x-t圖像是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表示物體在哪里
于靜止狀態
(2)v—t圖象
①物理意義:反映了直線運動的速度隨時間而變化
的規律.
②圖線斜率的意義
a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表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
b圖線上某點切線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圍繞坐標軸的圖像和面積的意義
a圖像和坐標軸周圍的面積值表示相應時間內的位移。
b如果該面積在時間軸上方,則表示該時間內的`位移方向為正方向;如果該面積在時間軸下方,則表示該時間內的位移方向為負方向.
③兩種常見的圖像形式
(1)勻速直線運動v-t圖像是與橫軸平行的直線.
(2)勻變速直線運動v-t圖像是傾斜的直線.
2.相遇與追及問題:
這類問題的關鍵在于兩個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速度關系和位移關系。
1、混淆x—t圖象和v-t圖像無法區分它們的物理意義
2.圖線的斜率和面積不能正確計算
3.在處理汽車剎車、飛機降落等實際問題時,注意汽車和飛機停止后不會后退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4
1、熱力學第二定律
(1)常見的兩種表述
①克勞修斯表述(按熱傳遞的方向性來表述):熱量不能自發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
②開爾文表述(按機械能與內能轉化過程的方向性來表述):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收熱量,使之完全變成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
a、“自發地”指明了熱傳遞等熱力學宏觀現象的方向性,不需要借助外界提供能量的幫助。
b、“不產生其他影響”的涵義是發生的熱力學宏觀過程只在本系統內完成,對周圍環境不產生熱力學方面的`影響。如吸熱、放熱、做功等。
(2)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實質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每一種表述,都揭示了大量分子參與宏觀過程的方向性,進而使人們認識到自然界中進行的涉及熱現象的宏觀過程都具有方向性。
(3)熱力學過程方向性實例
特別提醒:熱量不可能自發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但在有外界影響的條件下,熱量可以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如電冰箱;在引起其他變化的條件下內能可以全部轉化為機械能,如氣體的等溫膨脹過程。
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其總量不變。
第一類永動機不可制成是因為其違背了熱力學第一定律;
第二類永動機:違背宏觀熱現象方向性的機器被稱為第二類永動機。這類永動機不違背能量守恒定律,不可制成是因為其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一切自然過程總是沿著分子熱運動的無序性增大的方向進行)。
熵是分子熱運動無序程度的定量量度,在絕熱過程或孤立系統中,熵是增加的。
3、能量耗散:系統的內能流散到周圍的環境中,沒有辦法把這些內能收集起來加以利用。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5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據不同,可以把力分為
①按性質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變;②改變運動狀態.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叫物體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質量分布和形狀有關。質量均勻分布,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處。薄板類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注意: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提供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的向心力,在兩極處重力等于萬有引力.由于重力遠大于向心力,一般情況下近似認為重力等于萬有引力.
3、彈力:
(1)內容: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且使其發生形變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條件:①接觸;②形變。但物體的形變不能超過彈性限度。
(3)彈力的方向和產生彈力的那個形變方向相反。(平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曲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過研究點的`曲面的切面;點面接觸處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繩子產生的彈力的方向沿繩子所在的直線。)
(4)大小:
①彈簧的彈力大小由F=kx計算,②一般情況彈力的大小與物體同時所受的其他力及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應結合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確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接觸面粗糙、有彈力作用、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還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說明:a、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為滑動摩擦系數,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
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
②靜摩擦: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
大小范圍0
(fm為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
靜摩擦力的具體數值可用以下方法來計算:一是根據平衡條件,二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過受力分析確定.
(4)注意事項:
a、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功,還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
易錯現象:
1.不會確定系統的重心位置
2.沒有掌握彈力、摩擦力有無的判定方法
3.靜摩擦力方向的確定錯誤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力的合成和分解
1、標量和矢量:
(1)將物理量區分為矢量和標量體現了用分類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2)矢量和標量的根本區別在于它們遵從不同的運算法則:標量用代數法;矢量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3)同一直線上矢量的合成可轉為代數法,即規定某一方向為正方向,與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號代人,相反的用負號代人,然后求代數和,最后結果的正、負體現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雖也有正負之分,運算法則也一樣,但不能認為是矢量,最后結果的正負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勢能、電勢能、電勢等.
2、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合力與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它產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而那幾個力叫做這個力的分力。
(2)共點力的合成:
1、共點力
幾個力如果都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上,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于同一點,這幾個力叫共點力。
2、力的合成方法
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①若和在同一條直線上
a.同向:合力方向與、的方向一致
b.反向:合力,方向與、這兩個力中較大的那個力向。
②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3、平行四邊形定則:
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有向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它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則。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從平行四邊行法則。
(2)兩個力的合力范圍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兩個分力成直角時,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數。
注意事項:
(1)力的合成與分解,體現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2)合成與分解是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種方法,用合力來代替幾個力時必須把合力與各分力脫鉤,即考慮合力則不能考慮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時只考慮分力,而不能同時考慮合力.
(3)共點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范圍是
|F1-F2|≤F合≤Fl+F2.
(4)共點的三個力合力的最大值為三個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為零.
(5)力的分解時要認準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實際效果,按實際效果來分解.
(6)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體上的所有力分解到兩個互相垂直的坐標軸上,分解最終往往是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總的合力).
易錯現象:
1.對含靜摩擦力的合成問題沒有掌握其可變特性
2.不能按力的作用效果正確分解力
3.沒有掌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6
1.在曲線運動中,質點在某一時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線上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2.物體做直線或曲線運動的條件:
(已知當物體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產生加速度a)(1)若F(或a)的方向與物體速度v的方向相同,則物體做直線運動;(2)若F(或a)的方向與物體速度v的方向不同,則物體做曲線運動。
3.物體做曲線運動時合外力的方向總是指向軌跡的凹的一邊。
4.平拋運動:將物體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拋出,不計空氣阻力,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運動。分運動: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2)在豎直方向上物體的初速度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
5.以拋點為坐標原點,水平方向為x軸(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豎直方向為y軸,正方向向下.
6.速度
①水平分速度:
②豎直分速度:
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時刻的運動方向可用該點速度方向與x軸的正方向的夾角表示
7.勻速圓周運動:質點沿圓周運動,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的圓弧長度相同。
8.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線速度v:質點通過的弧長和通過該弧長所用時間的比值,即v=s/t,單位m/s;屬于瞬時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為在圓周各點的切線方向上
9.勻速圓周運動是一種非勻速曲線運動,因而線速度的方向在時刻改變
(2)角速度:ω=φ/t(φ指轉過的角度,轉一圈φ為),單位rad/s或1/s;對某一確定的勻速圓周運動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3)周期T,頻率:f=1/T
(4)線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間的關系: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一個指向圓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變運動物體的速度方向,不改變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線速度變化快慢,方向與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
(1)由于方向時刻在變,所以勻速圓周運動是瞬時加速度的方向不斷改變的變加速運動。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向心力方向總指向圓心,是一個變力。
(3)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離心運動: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的情況下,就做逐漸遠離圓心的運動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
1.萬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適用條件:可作質點的兩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若是兩個均勻的球體,r應是兩球心間距.(物體的`尺寸比兩物體的距離r小得多時,可以看成質點)
3.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中心天體質量M,天體半徑R,天體表面重力加速度g
(1)萬有引力=向心力(一個天體繞另一個天體作圓周運動時)
(2)重力=萬有引力
地面物體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高空物體的重力加速度:mg=Gg=G0.這表示力F對物體做正功。如人用力推車前進時,人的推力F對車做正功。
(3)當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時,cosα例如,豎直向上拋出的球,在向上運動的過程中,重力對球做了-6J的功,可以說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的功。說了“克服”,就不能再說做了負功
4.動能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表達式
5.重力勢能是標量,表達式
(1)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是相對于選取的參考面而言的。因此在計算重力勢能時,應該明確選取零勢面。
(2)重力勢能可正可負,在零勢面上方重力勢能為正值,在零勢面下方重力勢能為負值。
6.動能定理:
W為外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m為物體質量,v為末速度,為初速度解答思路:
①選取研究對象,明確它的運動過程。
②分析研究對象的受力情況和各力做功情況,然后求各個外力做功的代數和。
③明確物體在過程始末狀態的動能和。
④列出動能定理的方程。
7.機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沒有任何外力做功。)解題思路:
①選取研究對象----物體系或物體
②根據研究對象所經歷的物理過程,進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恒。
③恰當地選取參考平面,確定研究對象在過程的初、末態時的機械能。
④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進行求解。
8.功率的表達式:,或者P=FV功率:描述力對物體做功快慢;是標量,有正負
9.額定功率指機器正常工作時的最大輸出功率,也就是機器銘牌上的標稱值。實際功率是指機器工作中實際輸出的功率。機器不一定都在額定功率下工作。實際功率總是小于或等于額定功率。
10、能量守恒定律及能量耗散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7
合成和分解力
1、標量和矢量:
(1)將物理量分為矢量和標量,體現了物理問題的分類研究。
(2)矢量和標量的根本區別在于它們遵循不同的操作規則:標量用代數法;矢量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3)同一直線矢量的合成可以轉換為代數法,即規定某個方向為正方向,與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方向代人,相反用負方向代人,然后求代數和。最終結果的正負反映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雖然分為正負,操作規則也一樣,但不能認為是矢量,最終結果的正負不代表方向,比如:功率。
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合力和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其效果與幾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這種力稱為那些力的合力,那些力稱為這種力的分力。
(2)共點力合成:
1、共點力
如果幾個力都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上,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那么這些力就叫共點力。
2.力的合成方法
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叫力合成。
①若和在同一條直線上
a.同向:合力方向和方向一致。
b.反向:合力、方向和力中較大的.力。
②互成θ角-力平行四邊形定則
三、平行四邊形定則:
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來表示兩個力的向線段作為平行四邊形,其對角線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這是矢量合成的一般規律。
注:(1)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邊行的規律。
(2)兩個力的合力范圍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兩個分力成直角時,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數。
注意事項:
(1)力的合成和分解反映了物理問題的研究.
(2)合成和分解是研究問題方便的一種方法。當用合力代替幾種力時,合力必須與分力脫鉤,即考慮合力不能考慮分力。同樣,分解力時只考慮分力,而不是同時考慮分力.
(3)共點兩力合力的大小范圍是
|F1-F2|≤F合≤Fl F2。
(4)共點三力合力的最大值為三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為零。
(5)力分解時,應根據實際效果對物體產生的實際效果進行分解。
(6)力的正交分解方法是將作用在物體上的所有力分解到兩個垂直坐標軸上,最終分解往往是為了求合力(某個方向或總合力)。
易錯現象:
1.沒有掌握靜摩擦合成的可變特性
2.不能正確分解力的作用
3.不掌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8
重力彈性摩擦力
1、力: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強度必須是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的三個要素。用向線段的三個要素表示的方法稱力圖。
根據力命名的不同依據,力可以分為
①按性質命名的力(如重力、彈性、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如拉力、壓力、支撐、動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變;②改變運動狀態.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物體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垂直向下。作用點稱為物體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質量分布和形狀有關。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重心在幾何中心。懸掛法可以確定薄板物體的重心,注: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種分力,另一種分力提供了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的向心力,兩極重力等于萬有引力.由于重力遠大于向心力,一般認為重力等于萬有重力.
3、彈力:
(1)內容:發生變形的物體會對與它接觸并使其變形的物體產生力,稱為彈性。
(2)條件:①接觸;②變形。但物體的變形不能超過彈性極限。
(3)彈性的方向與產生彈性的變形方向相反。(平面接觸面產生的彈性垂直于接觸面;曲面接觸面產生的彈性垂直于過研究點曲面的截面;點面接觸產生的彈性垂直于表面,繩子產生的彈性沿繩子所在的直線垂直于表面。
(4)大小:
①彈簧的彈性由F=kx計算,②一般來說,彈性的大小與物體同時受到的其他力和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應根據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確定.
4、摩擦力:
(1)摩擦產生的條件:接觸面粗糙,有彈性,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方向:與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相反.但請注意,摩擦的方向可能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或相反,也可能是任何角度.
(3)摩擦力:
說明:a、FN可以大于接觸面之間的彈性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滑動摩擦系數僅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度有關
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速度和正壓FN無關。
②靜摩擦:解決與正壓無關的物體平衡或牛頓第二定律.
大小范圍0
(fm與正壓有關的最大靜摩擦力)
靜摩擦的具體值可以用以下方法計算:一是根據平衡條件,二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然后通過力分析確定.
(4)注意事項:
a、摩擦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也可以與運動方向形成一定的夾角。
b、摩擦可以是正功,也可以是負功,也可以是無功。
c、摩擦的方向與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d、靜態物體可以受到滑動摩擦的影響,運動物體可以受到靜態摩擦的影響。
易錯現象:
1.不確定系統的重心位置
2.不掌握彈性和摩擦力的判斷方法
3.確定靜摩擦力方向的錯誤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9
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
從靜止出發,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運動模式,叫自由落體運動。
自由落體運動是最典型的勻變速直線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場。如不考慮大氣阻力,在該區域內的自由落體運動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并非指向地心),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兩極上,自由落體運動的方向(也就是重力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自由落體運動的基本公式
(1)Vt=gt
(2)h=1/2gt^2
(3)Vt^2=2gh
這里的h與x同樣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體中用h表示數值方向的位移量。
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先驅者
對自由落體最先研究的是古希臘的科學家亞里士多德,他提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物體本身的重量決定的,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反之,則下落得越慢。
亞里士多德,前384年4月23日-前322年3月7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
他的著作包含許多學科,包括了物理學、形而上學、詩歌(包括戲劇)、生物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_學。和柏拉圖、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老師)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玄學。
伽利略是意大利天文學家,也是世界物理學家。他于1564年誕生在意大利北部的比薩市,1642年1月8日去世,終年78歲。他畢生致力于科學事業,不僅為我們留下了時鐘、望遠鏡和眾多的科學專著,而且還為破除宗教迷信、科學偏見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伽利略在1638年寫的《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一書中指出: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論斷,一塊大石頭的下落速度要比一塊小石頭的下落速度大。假定大石頭的下落速度為8,小石頭的下落速度為4,當我們把兩塊石頭拴在一起時,下落快的會被下落慢的'拖著而減慢,下落慢的會被下落快的拖著而加快,結果整個系統的下落速度應該小于8。但是兩塊石頭拴在一起,加起來比大石頭還要重,因此重物體比輕物體的下落速度要小。這樣,就從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得快的假設,推出了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得慢的結論。亞里士多德的理論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伽利略由此推斷重物體不會比輕物體下落得快。伽利略的假設推導法,對物理思維方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伽利略曾在的比薩斜塔做了的自由落體試驗,讓兩個體積相同,質量不同的球從塔頂同時下落,結果兩球同時落地,以實踐駁倒了亞里士多德的結論。但是后來經過歷史的嚴格考證,伽利略并沒有在比薩斜塔做實驗,人們卻還是把比薩斜塔當作對伽利略的紀念碑。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0
對牛頓運動定律的理解
1.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規律
(2)牛頓第一定律是慣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只與質量有關
(3)肯定了力和運動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4)牛頓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實驗總結出來的一條獨立的.規律,并非牛頓第二定律的特例
(5)當物體所受合力為零時,從運動效果上說,相當于物體不受力,此時可以應用牛頓第一定律
2.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a與F、m的定量關系,特別是a與F的幾種特殊的對應關系:同時性、同向性、同體性、相對性、獨立性
(2)牛頓第二定律進一步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系,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決定于物體的受力情況和初始狀態
(3)加速度是聯系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的橋梁,無論是由受力情況確定運動情況,還是由運動情況確定受力情況,都需求出加速度
3.對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
(1)力總是成對出現于同一對物體之間,物體間的這對力一個是作用力,另一個是反作用力
(2)指出了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的特點:"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質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同時出現、消失、存在;"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不同,效果不同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1
運動學的基本概念
1.參考系: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選擇其他物體作為標準。
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與參考系在相比,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
參考系的選擇是任意的,我們假設它是靜止的。選擇不同的物體作為參考系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但運動的描述應該盡可能簡單。
地面通常是參考系。
2、質點:
①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質量點。質量是一種科學抽象的理想模型。
②物體可以被視為質量點的條件: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可以忽略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研究結果的影響。物體是否可以被視為質量點,應具體分析具體問題。
③物體可視為幾種質點:
平動物體通常可視為質點。
(2)當有旋轉但相對平動可以忽略時,物體也可以視為質點。
(3)同一物體有時可以看到質點,有時不能看到質點.當物體本身的大小對研究問題的影響不容忽視時,物體就不能被視為質點。相反,它可以.
注意(1)不能以物體的大小和形狀為標準來判斷物體是否可以被視為質點,關鍵取決于研究問題的性質.當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研究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時時,物體可以被視為質點.
(2)質量不是很小的點,要區別于幾何中的點。
3.時間和時間:
時間是指時間軸上的一個點,它對應于狀態量;時間是指從開始到結束的間隔,用時間軸上的線段表示,它對應于過程量。
四、位移及距離:
位移用于描述質點位置的變化,是質點從初始位置到末端位置的向線段,是矢量;
距離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和標量。
5、速度:
物理量是矢量,用來描述質點運動的速度和方向。
(1)平均速度:位移與通過這個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定義為,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變速運動。
(2)瞬時速度:質點在某一時刻或通過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時速度簡稱速度,可以精確變速。瞬時速度稱為速度,是標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變化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與速度相同(注意與速度方向無關),大小由兩個因素決定。
易錯現象
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慮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增量與加速度的關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及其應用:
1.定義:速度變化在任何相等時間內都是相等的直線運動。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律
(1)T中任何兩個連續相等時間的位移差為恒量
(2)時間中點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
4.初速為零的勻速直線運動的比例(2)初速為零的勻速直線運動的幾個重要結論:
①1T末,2T末,3T末……瞬時速度比為:
v1∶v2∶v3∶……∶vn=1∶2∶3∶……∶n
②1T內,2T內,3T內……位移比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個T,第二個T,第三個T……第n個T內位移比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連續相等位移的時間比為:
易錯現象:
1.不注意一系列公式v、a正、負。
2.紙帶的處理是這部分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容易出錯的問題。
3.濫用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特殊公式。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2
1.內容: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引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m1m2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r的`平方成反比
2.公式:F=Gm1m2/r2 G為引力常量r的單位為米;m的單位為千克;F的單位為N
3.適用范圍:自然界任意兩個物體
4.引力常量G=×10-11N·m2/kg2卡文迪許(英)扭秤實驗
5.應用①地球質量:(1)不考慮地球自轉的影響,地面上質量為m的物體所受的重力mg等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即mg=GmM/R2 M=gR2/G R為地球半徑M為地球質量
②計算天體質量:設M為某天體質量r為環繞星體的軌道半徑T為環繞周期
萬有引力充當向心力可知GMm/r2=(m4π2/T2)r得出M=4π2r3/GT2
6.宇宙航行:①第一宇宙速度:物體在地面附近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速度(超過該速度,脫離地球。最大的環繞速度,最小的發射速度)
②第二宇宙速度:太陽系內
③第三宇宙速度:脫離太陽系
7.經典力學具有局限性:適用于低速宏觀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3
力的合成與分解
(1)若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僅受兩個力作用,這兩個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即二力平衡
(2)若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受三個力作用,則這三個力中的任意兩個力的合力一定與另一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3)若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受到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力的作用,則宜用正交分解法處理,此時的平衡方程可寫成
①確定研究對象;
②分析受力情況;
③建立適當坐標;
④列出平衡方程
牛頓第三定律:
(1)內容: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時性.它們是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質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屬同種性質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賴性:它們是相互依存,互以對方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疊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各產生其效果,不可求它們的合力,兩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自由落體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度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
探究彈力
1.產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稱為彈力。
2.彈力方向垂直于兩物體的接觸面,與引起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方向相同。
繩子彈力沿繩的收縮方向;鉸鏈彈力沿桿方向;硬桿彈力可不沿桿方向。
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并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稱為彈簧的勁度系數(倔強系數),反映了彈簧發生形變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并聯:串聯:1/k=1/k1+1/k2并聯:k=k1+k2
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坐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和。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4
自由落體運動,垂直投擲運動
1.自由落體運動:僅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的落體運動是一項理想的運動,因為它忽略了空氣的.阻力,初始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
2.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3.垂直上拋運動:
可視為初速v0、加速度方向和v相反,大小等于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可分為向上和向下兩個過程。
(2)垂直投擲運動的對稱性
物體以初始速度v0豎直上拋,A、B途中任意兩點,C為最高點,則:
(1)時間對稱性
在物體上升的過程中A→C所用時間tAC從下降過程開始C→A所用時間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對稱性
物體的上升過程等于A點的速度和下降過程.
[關鍵點]
在垂直拋擲運動中,當物體通過拋擲點上方的某個位置時,可能處于上升階段或下降階段。因此,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更多的時間或速度.
易錯現象
1.忽視自由落體運動必須同時具有零受重力和初始速度
2.在垂直拋擲運動中忽略多解
3.小球或桿穿過某個位置或圓筒的問題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5
1.庫侖定律電荷力,萬有引力引場力,好像是孿生兄弟,kQq與r平方比。
2.電荷周圍有電場,F比q定義場強。KQ比r2點電荷,U比d是勻強電場。
3.電場強度是矢量,正電荷受力定方向。描繪電場用場線,疏密表示弱和強。
4.場能性質是電勢,場線方向電勢降。場力做功是qU,動能定理不能忘。
5.電場中有等勢面,與它垂直畫場線。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線密是特點。
高一物理知識點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同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三角形法則,很少用):把一個已知力作為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那么與已知力共點的平行四邊形的兩條鄰邊就表示已知力的兩個分力。然而,如果沒有其他限制,對于同一條對角線,可以作出無數個不同的平行四邊形。
為此,在分解某個力時,常可采用以下兩種方式:
①按照力產生的實際效果進行分解——先根據力的實際作用效果確定分力的方向,再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分力的大小。
②根據“正交分解法”進行分解——先合理選定直角坐標系,再將已知力投影到坐標軸上求出它的兩個分量。
關于第②種分解方法,我們將在這里重點講一下按實際效果分解力的幾類典型問題: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所受斜向上拉力的.分解將物體放在彈簧臺秤上,注意彈簧臺秤的示數,然后作用一個水平拉力,再使拉力的方向從水平方向緩慢地向上偏轉,臺秤示數逐漸變小,說明拉力除有水平向前拉物體的效果外,還有豎直向上提物體的效果。
所以,可將斜向上的拉力沿水平向前和豎直向上兩個方向分解。斜面上物體重力的分解所示,在斜面上鋪上一層海綿,放上一個圓柱形重物,可以觀察到重物下滾的同時,還能使海綿形變有壓力作用,從而說明為什么將重力分解成F1和F2這樣兩個分力。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時: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圍:|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效替代關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圖法求解,此時要選擇標度,嚴格作圖;
(4)F1與F2的值一定時,F1與F2的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力的方向,化簡為代數運算。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07-10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08-28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1-11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1-03
高一物理必考知識點總結11-03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08-30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精品)08-30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5篇11-03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5篇11-13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