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扁鵲治病》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扁鵲治病》教案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扁鵲治病》教案設計1
前不久執教小學語文第八冊《扁鵲治病》這課時,最后的環節是總結全文,我問學生:“學完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和感受?”學生小手林立,爭著回答問題。
a生說:“我學會了文中的生字詞,知道了‘諱疾忌醫’的含義,就是說有了病,一定要聽從大夫的囑咐,老老實實地醫治。有了缺點錯誤,也一定要聽取大家的批評,認認真真地改過。 ”
b生說:“我知道扁鵲的醫術高超,不用任何檢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現在的醫生強多了,他真了不起。 ”
c生說:“我知道蔡桓公太驕傲了,聽不進別人正確的勸告,我們要虛心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 ”
學生們都各抒已見,說得都很好。
突然,學生d站起來說:“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樣,我認為扁鵲不該跑到秦國去。因為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即使不能挽回蔡桓公的命,總可以延長蔡桓公的壽命吧!生命無價!”
聽了d的發言后,學生們都把手舉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來,或離開座位,有的則和旁邊的同學私語起來,似乎在小聲討論扁鵲的對與錯。此時,我想這是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體現他們個性的時候。于是,便稍稍做了個安靜的手勢,說:“同學們,扁鵲應該怎么辦呢?請你們有秩序地發自己的見解,并說明理由。 ”
有的說:“扁鵲應該跑到秦國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桓公,說不定還會搭上自己的小命。 ”
馬上就有人提出反對意見:“雖然蔡桓公開始不聽扁鵲的勸告,但現在他已知道錯了,肯定會配合治療,說不定會治好呢!”
緊接著,一學生反駁說:“蔡桓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現在的癌癥,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
又有一生說:“扁鵲在初遇蔡桓公時,就應想法設法讓蔡桓公配合治療。這樣,扁鵲不但救了蔡桓公的命,也許還會得到好多珍寶呢。 ”就這樣你來我往的,下課的鈴聲響了。
作為教師,我并沒有到此為止,急于下結論,而是趁熱打鐵,讓學生在課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話題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鵲…… 》
以上教學片段真可謂“一石擊起千層浪”,也是我沒有預料到的。但學生的`回答卻讓我看到了學生的世界是充滿無限想象力的,他們思維的發散性很強,并富有開拓性,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結合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學片段主要體現了三個方面的新觀念:
一、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翁,而教師成了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整個教學片段當中教師自始至終沒有去干涉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教師只是在規范學生學習行為,維護課堂秩序方面,作了適當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抒發對課文的感悟與質辯:扁鵲的做法到底是對還是錯呢?他應該怎么做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將扁鵲與現在的醫生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課堂成了他們學習的演練場。
二、開放式教學思想的體現。新課程所提出的開放式教學思想的滲透,并不是放任學生,而是對教材的開放,對學生評價的開放,提倡多元化教學,這當中包括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以上教學片段就是體現了學生對課文人物的不同理解,從不同角度去欣賞。
三、重視語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的表述中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要從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注意不脫離語文學科的特點,將價值觀的引導與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聯系起來。《扁鵲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學片段中,教師在注意上述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適當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多向思維,多種表達。
《扁鵲治病》教案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理睬、腸胃、湯藥、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
教學難點:
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課前準備:
1、查閱有關扁鵲的資料。
2、②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詞語:救死扶傷、藥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
同學們,請看屏幕,讓我們一起讀讀這些詞語,想想它通常用來形容什么人?
今天就來認識一位神醫,他的名字叫扁鵲——板書:扁鵲
(大家跟我一起書空,扁是戶字頭,下面注意是一橫兩豎)
2、交流扁鵲資料:
出示扁鵲圖片,這就是扁鵲,你了解他嗎?
扁鵲,原名叫秦越人,春秋戰國時期醫學家,醫術高明,名揚天下。據《史記——扁鵲傳》記載,有一天,扁鵲行醫路過虢(lu)國,虢國舉國上下一片哀痛!原來他們的太子病得很厲害,人們都以為他死了!扁鵲知道后去為虢太子醫治,沒想到,經過他的治療,太子竟然活了!從此,神醫扁鵲的美名家喻戶曉!天下人都知道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則關于扁鵲的寓言故事,題目叫《扁鵲治病》(板書:治病)
二、通讀課文,總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確,讀通順。
2、指名輪讀,聽的同學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概括主要內容:誰能用簡單的幾句話概括主要內容呢?(隨機指導:像這類型的文章要根據題目抓住主要內容簡單概括;你學會了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
三、品讀句子,感悟人物
(一)認識扁鵲
1、扁鵲是怎樣為蔡桓公治病的?默讀課文,把相關的句子劃出來。(板書:扁鵲)
2、指名說,課件出示治病過程。
3、出示四診法
看來同學們都把治病的過程找出來了,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扁鵲那時侯的人看病用的都是中醫的手法,也就是望、聞、問、切。(課件出示四診法)它是扁鵲創造出來的。望就是看氣色,聞就是聽聲音,問就是問病情,切就是按脈搏……
4、(出示扁鵲治病的四個句子)我們來看一下(指著投影)扁鵲為蔡桓公治病用的是哪種方法呢?自己讀讀這些句子。
5、你是怎么看出來的?(點紅:站了一會兒、老遠望見、只看了幾眼)
你的觀察很仔細。是啊,望這種方法是最難的,扁鵲一望就知道蔡桓公的病情,他的本領可真是()(板書:醫術高明)
6、我們再來看看扁鵲勸說蔡桓公的這幾句話,你還發現什么?自由讀讀。
7、指名說(著急、擔憂)
8、你能把你的體會讀出來嗎?指導朗讀(分三次逐次指導朗讀,一個讀好才到下一個讀,最后齊讀)
9、扁鵲為什么這么擔心啊?指名說
10、小結:醫者父母心,可見他不僅醫術高明,而且()。(板書:醫德高尚)
難怪書中說他是一位(名醫)
(二)了解蔡桓公
1、可是這位名醫最后有沒有治好蔡桓公的病呢?那是怎么回事呢?
2、(不相信)指名幾個
3、讓我們看看扁鵲幾次為蔡桓公治病時,蔡桓公有什么表現?找出相關語句,劃一劃。
(板書:蔡桓公)
4、學習三次表現
①指名讀第一次。(課件出示第一句)
想像一下,蔡桓公說這句話時表情是怎樣的?(引導:所以你不以為然地說、毫不在意地說——)
②是啊,第一次蔡桓公根本就不相信他。第二次呢?指名讀(出示第二句)
看都不看他一眼,也不跟他說話,課文是怎樣表達的?(沒有理睬)
嘴巴不說,可心里怎么想呢?你能把這種語氣讀出來嗎?指名說一個,讀一次。
(引導:他很不高興地說)
③這一次(指著課件扁鵲說的第三句話)蔡桓公又有什么表現呢?指名讀(出示第三句)(作為一國之君,扁鵲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三翻四次說自己有病,這回蔡桓公可真生氣了,他會對扁鵲說什么呢?)
(評價:大王龍顏大怒了,大發雷霆了)難怪嚇得扁鵲連忙退了出來。是啊,大王是不好惹的。
5、同學們,讓我們再來回顧整個治病的過程。我們分角色朗讀,女生做扁鵲,男生做蔡桓公,讀蔡桓公表現的句子,老師讀旁白。(課件出示四次看病過程的對話)
三、桓公之死,追溯原因
1、這就是整個治病的過程,我們結合課文,幫扁鵲為蔡桓公建個病歷。快速瀏覽課文,補充完整。(出示病歷)
2、指名補充病歷。相機指導書寫。(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字)
燙:湯水用火一燒就燙了;上面一個湯,下面一個火就是(燙)
腸:腸是身體的一部分,所以它是月字旁。扁鵲看出來蔡桓公的病已深入體內了;
湯:不過沒關系,用中藥加水熬成汁,服用這劑湯藥依然可以治好。
但是一旦深入骨髓,就(無能為力)了。
3、仔細觀察病歷,從這個病歷中你發現了什么?(時間短……)
4、明明是有藥可治,最后連名醫也無能為力,究竟是要了蔡桓公的命?(課件出示:是什么要了蔡桓公的命。)
5、小組討論,指名說
6、小結:我們發現了原來是蔡桓公的不聽勸告和固執己見要了他的命。
(板書:不聽勸告、固執己見)
四、穿越時空,體會寓意
1、面對這樣一個蔡桓公,此時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請寫在書本142頁下面。
2、指名說,(學生說到小病不治成大病時)相機總結防微杜漸。
是呀,蔡桓公一開始的皮膚病是微不足道的(板書:微),由于他不聽勸告導致病情漸漸加深而死的`。(板書:漸)假如對細微的小病能積極防治的話(板書:防),就能杜絕它漸漸發展(板書:杜),以致釀成大錯,這就是(防微杜漸)
也就是《扁鵲治病》這則所蘊涵的道理。(指著防微杜漸)
五、結合生活,遷移運用
1、聰明的人會把學到的道理放到生活中去,同學們,聯系我們的學習、生活,能說說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嗎?
2、指名說
例如如果不注意寫字的正確姿勢,久而久之導致了近視眼。
如果沉迷于網絡游戲的話,就會浪費學習時間,甚至導致一事無成。
有不高興的。事憋在心里如果不及時與人溝通消除的話,心中抑郁,導致自殺。
3、小結:對呀,結合寓言的學習,能夠對自己的生活有所啟迪和思考,看來你真的把課文讀懂了!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其實《扁鵲治病》這則寓言原名叫《扁鵲見蔡桓公》,選自我國古代的一部名著《韓非子》,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老師推薦大家課后去閱讀。
六、布置作業
1、推薦閱讀《韓非子》
(《扁鵲見蔡桓公》《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濫竽充數》《老馬識途》《三人成虎》等等)。
《扁鵲治病》教案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扁鵲蔡桓公理睬腸胃燙劑量湯藥”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品讀感悟重點句段體會人物的想法,懂得要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于聽取別人意見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品讀感悟重點句段體會人物的想法,懂得要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于聽取別人意見的道理。
三、教學難點:
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這節課我將和同學們一起去認識我國古代的一位名醫扁鵲,了解發生在他身上的一段傳奇經歷。
2、板書課題:扁鵲治病
3、學生齊讀課題兩遍。
4、關于扁鵲你知道些什么呢?學生說說
師小結:本文所指扁鵲真名秦越人,戰國時醫學家,他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造了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四大診法,尤其擅長望診和切診,他所創四診法被中醫沿用至今。
5、出示課件:扁鵲治病的故事,讓學生初步體會扁鵲是一位名醫。
6、師:通過預習你知道扁鵲給誰治病呢?(板書:蔡桓公)你對蔡桓公有哪些了解呢?生答
師小結:蔡桓公,本名田午即田齊桓公,田氏代齊以后的第三位齊國國君,謚號為“齊桓公”。
師:由“扁鵲、蔡桓公、治病”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生質疑,師提煉:
(1)扁鵲為什么要給蔡桓公治病?
(2)扁鵲幾次給蔡桓公治病?
(3)蔡桓公的病治好了嗎?
師:喜歡問問題是喜歡動腦筋的一種表現,有的問題我們想想就知道了,有的問題還得我們仔細讀課文,認真思考才能得到答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明確兩點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生字多讀幾遍。
②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經過是什么?結果是什么?
2、交流第一個問題
師:首先,老師想檢查同學們有沒有把生字多讀、讀準。
課件呈現生字詞:扁鵲蔡桓公理睬腸胃燙劑量湯藥
指名讀,師正音,全班齊讀
3、交流第二個問題: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經過是什么?結果是什么?指名說
師:蔡桓公生病了,扁鵲三次主動請求給蔡桓公醫治,三次都被拒絕,于是扁鵲不再請求醫治,結果蔡桓公死了。
三、抓住“名醫”,讀悟感知
師:現在我們已經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這是讀書的第一步。要想走進人物內心,深入了解人物,還得細細地品讀課文。
1、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有一天,名醫扁鵲去拜見蔡桓公。”
師:什么叫名醫?板書:名醫你知道在我國古代有哪些名醫嗎?指名說
師補充:呈現四大名醫的圖片,師相機簡介
2、“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扁鵲是一位名醫?”交流:
(1)扁鵲在蔡桓公身邊站了一會兒,說:“大王,據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
①你從哪個詞看出扁鵲是一位“名醫”?(站了一會兒、看)
師:扁鵲僅僅是在蔡桓公身邊站了一會兒,就發現了蔡桓公皮膚上的小病,他對蔡桓公病情的診斷主要采用的望、聞、問、切中的哪一種方法呢?(望)看病人的氣色就知道人家生了什么病,普通的醫生能做到嗎?他的醫術可真是---高超。板書:醫術高超
②好心好意的扁鵲第一次被拒絕了,蔡桓公的病情是否像扁鵲預料的那樣向體內發展呢?他下次還會來嗎?
(2)過了十來天,扁鵲又來拜見蔡桓公,說道:“您的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
③此時的扁鵲是什么樣的心情呢?(有點焦急)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說這句話呢?再指名讀
④用心良苦的扁鵲第二次被拒絕,蔡桓公的病情是否像扁鵲預料的那樣加深呢?他下次還會來嗎?
(3)十來天后,扁鵲再一次來拜見,對蔡桓公說:“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里,再不治會更加嚴重。”
⑤此時的扁鵲是什么樣的心情呢?(更焦急了)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說這句話呢?再指名讀
師:扁鵲啊扁鵲,你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人家對你不理不睬,幾次三番把你拒絕,你為什么還要來呢?生討論
師小結:扁鵲本著對病人的負責和對生命的尊重,當他前兩次被拒絕后,第三次依然前來,他的醫德可真―――高尚啊!板書:醫德高尚
⑥可是苦口婆心的扁鵲第三次又被拒絕了,蔡桓公的病情是否像扁鵲預料的'那樣更加嚴重呢?他下次還會來嗎?
⑦討論:不來,為什么?
(4)皮膚病用熱水敷燙就能夠治好;發展到皮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發展到腸胃里,服幾劑湯藥也還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醫生再也無能為力了。
⑧此時此刻你有什么話想對扁鵲說呢?生交流
師:醫術高明的醫生有很多,只有像扁鵲那樣,既擁有高明的醫術,又有高尚的醫德,才是真正的“名醫”。
四、探究蔡桓公之死,理解寓意
師:有這樣一個“名醫”為蔡桓公治病,為什么蔡桓公最后還會病死呢?
1、默讀課文,用“~~~”劃出蔡桓公病死的原因。
2、交流。
(1)蔡桓公說:“我的身體很好,什么病也沒有。”指名讀
師: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不相信自己有病)板書:不相信
(2)“這些做醫生的,總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醫治沒病的人,才容易顯示自己的高明!”
師: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認為自己沒病,懷疑扁鵲給他治病是為了炫耀自己的醫術)
(3)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
師:從這句中你讀懂了什么?板書:不理睬他在想什么呢?
引讀:“我的身體很好,什么病也沒有。”“這些做醫生的,總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醫治沒病的人,才容易顯示自己的高明!”
師:讀出蔡桓公的很不高興,很不耐煩,體會其內心想法。齊讀
(4)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從這句你讀懂了什么?為什么非常不高興,他在想什么?
引讀:“我的身體很好,什么病也沒有。”“這些做醫生的,總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醫治沒病的人,才容易顯示自己的高明!”指名讀
師:讀出蔡桓公的非常不高興,非常不耐煩。齊讀
師:像蔡桓公這種認為自己沒病不愿接受治療并懷疑扁鵲的治療動機的人,我們用一個詞來形容,師板書:“諱疾忌醫”詞意: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師:這是我們這堂課學習的又一個新的四字詞語,把它抄在你的課堂筆記本上吧!
師:蔡桓公本來有三次治病的機會,而且越早治痛苦越小,因為他的諱疾忌醫機會一次次溜走了,最后他只能等死。如果蔡桓公要改變這個悲慘的結局,他應該怎么做?
3、師生討論
師總結:在壞思想、壞事或錯誤剛冒頭時,就加以防止、杜絕,不讓其發展下去。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用一個什么詞語來形容呢?這個詞里包含“防”和“漸”字,你知道嗎?如果學生答不出來教師板書:防微杜漸解答詞意思:在壞思想、壞事或錯誤剛冒頭時,就加以防止、杜絕,不讓其發展下去。
師:要想和老師或他一樣聰明,就要平時積累,積累多了,當你需要它們的時候它就會從你的腦子里迸出來,現在我們又知道了一個新的四字詞語,快把他抄在你的課堂筆記本上吧!
五、課外延伸
1、如果能穿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些什么?
2、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老師經常強調寫字姿勢,可是有同學不聽,不改正,結果近視了……)
六、布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扁鵲治病》這則寓言,老師還想給你們推薦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相信你讀了后一定會有更多啟發和收獲。
1、出示圖片及寓言名字
2、學生課后讀一讀。
【《扁鵲治病》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扁鵲治病教學實錄01-27
《扁鵲治病》教學設計02-04
扁鵲治病教學設計02-12
扁鵲治病教學設計03-28
《扁鵲治病》教學設計04-15
扁鵲治病獲獎教學設計04-11
《扁鵲治病》教學設計優秀03-29
扁鵲治病評課稿02-04
扁鵲治病教學設計【熱】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