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歷史課評課記錄
初中歷史課評課記錄1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制定的明確、具體、恰當。課堂能根據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水平和歷史學科特點制定三個目標,這三個目標從淺至深,課堂注重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相互滲透,既有知識的傳承、能力的提升,又有情感的培養與熏陶。而且更深層次的在思想上對學生進行了教育,使學生了解人才對社會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學落實較好。
二、教學內容
課堂的時間分配比較科學合理,內容正確、準確、重視知識的形成、鞏固、深化和應用。教學編排合理,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重難點非常突破,教學資源的開發也比較到位。課堂中選取了許多相關習題材料,非常貼切地解決了復習課的相關問題,而且特別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
亮點:
1、課堂導入簡潔、自然。利用提問直接切入正題,也能引起學生興趣和感情共鳴,很快進入復習佳境。
2、教學過程中教師比較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教師采取調查學生情況的方式,給了每個學生足夠的復習空間和時間。
3、在教學環節中,教師展示相應的問題材料,并提問“你可以獲得哪些信息”,半開放的問題能夠較好地鍛煉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4、課本上“動腦筋想一想”這塊內容中的材料對于初一學生來講是相對較難的,課本所指示的.是讓學生直接解釋其表達的觀點,這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還是太難。教師從實際學情出發,利用很多針對性的問題將各個材料承接起來,問題貫穿材料始終,層層突破,非常自然地解決了許多相關問題,合理地運用了教材資源。
5、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注重課堂起伏,采用多種形式,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設置問題來調整學生的思維活力。比方說自查、互查和抽查等形式的變換,促使學生有更多的思考,對學生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四、教法學法
本課以“自主互助”教學方法為主,輔以目標導學、問題探究等學習方式,通過活動創設寬松、民主、自然、和諧的課堂氣氛,“自主互助法”貫穿教學過程始終,是整堂課的一大特色。教師引導學生層層深入,能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同時又能節外生枝地引起波瀾,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五、教師素養
教師本身有扎實的基本功,語音清晰,教態自然大方,具有較強的教材處理能力、應變能力和課堂調控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用語嚴謹,引導總結也很到位。
六、目標達成度
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復習認真積極,思考問題也比較深刻。在教師組織引導下學生能自主的選擇復習任務內容、方法手段形式,最終整體復習效率大大提高。
總之,學習了兩位老師的復習課之后,我認為復習課應該突出以下幾點:
(1)、讓學生自主梳理知識,分類整合。引導學生總結自己的梳理方法,并提高梳理總結的能力。通過小組交流或個人對一個單元或一個章節的內容用圖表、文字或其他的方式表示出來,形成網絡狀的知識系統。
(2)、通過查漏補缺,使知識更系統化。
(3)、強調知識的綜合運用。
初中歷史課評課記錄2
上課語言生動精練,課堂組織很好,教學上緊密圍繞著教學目標組織教學,通過課件讓學生形象的體驗到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點,并與生活相聯系,用了許多生活中的照片,讓學生去進行判斷,加深了學生對這一概念的理解,教學效果很好。
從教學目標來看體現出了認知,技能,情感的多元教育視角;從學習內容看,重點突出了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增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符合二期課改的教學新理念;從設計的環節來看,整個活動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和學習特點,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用生動形象的分類,取名等教學手段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雖然沒有制作華麗的課件,但是她的每一個知識,每一個練習的呈現都很體,自然,而且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這就是在數學中所要求的實在的課堂教學。本堂課從對角的認識引發并過渡到新授三角形的分類,既復習鞏固舊知,又引出了新知識。而且始終遵循著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已知到無知,從簡單到復雜。在課堂上時刻體現出學生是真正學習的'主人,每一個知識點的引出都是由學生或從學生的思維角度來引出,同時還很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聯系生活實際,使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動手實踐,經歷"數學化"的過程,讓學生在操作中發展數學能力;鼓勵猜想,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合作學習,讓交流擦出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在發展的共同體中共同發展;這些都是這堂課中的閃光點。所以我覺得這是一節好課,值得我們學習! 優點:
1、整體感覺是學習過程邏輯清晰,小組分工明確,學生主體地位體現充分,學生配合好,課堂氣氛活躍;
2、學生充分小老師角色非常到位,有講有問,學生回答積極配合;
3、教師穿插點評、補充、總結、講解,少好精;
4、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四部分:基本知識、知識應用、擴展部分、總結部分。前后緊密相連,由易而難,步步推進;
5、充分體現了杜郎口模式的10+35原則、學生為主體原則、分作協作原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課。
建議:
1、第5組在提出如何用簡單的辦法畫函數圖像是,老師不應代為回答,動員其他學生回答,并把結論板書在黑板上;
2、第6組有個同學在講解不清楚,老師不應代為講解,應動員其他學生來講;
3、擴展的題目有點偏難過繁,拔的太高。 評課過程:
1、 上課教師講解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和目的,2、 各位領導及教師點評
(1) 對學生課前準備的習慣培養較好,重點把握好,學生都掌握好了,難點突破自然
(2) 本節課難點在于正確進行計算,課堂環境好,使學生靜下心來認真做、思考方法
(3) 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到位,整節課貫穿其中
(4) 學生對出錯的地方能及時找到并談一下,教師即發現了學生知識的薄弱點,也使學生總結了錯誤的原因,吸取教訓
(5) 整節課關注學生,題目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急不躁,教師具有親和力,師生的交流融洽 (6) 與小學時比較,學生的精力集中了,跟著教師思路走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了嚴密的數學思維,解題習慣好了
(7) 課堂駕馭能力強,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上課時保證了學生能夠參與課堂,學生主體參與是提高課堂實效性有了保證。
(三)從教學程序上看
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序中完成,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
1、看教學思路設計
這個教學思路由易到難,不斷拓展。既完成了教學目標所規定的知識內容,又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方法和能力。在記憶三角函數值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當時,正弦值是怎樣變化的?利用這個結論,給出一個問題,比較 和sin17°35′的大小,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三角函數值的變化規律。上課的脈絡和主線清晰,他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案。做到各知識點的合理編排、組合、銜接、過渡。
2、看課堂結構安排
以課程目標為主線,教師采用復習、引導、啟發、探究等教學方法,課堂安排緊湊。繞滿遠老師上課特點鮮明,節奏快語速并不快,不是給人以慌里慌張的感覺,相反卻使聽課老師感到輕松自然,沒有擔心感和壓抑感。
教學過程中層次分明,語言穩重得體,不失詼諧和幽默。在課堂上既有老師的理論闡述,又有學生的獨立思考,既有問題的不斷拋出,又有學生的奇妙對唱,一曲和諧,給人一份享受。總體感覺這堂課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四)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看
1、看是不是量體裁衣,優選活用
把關注學生放在第一位,時時處處以學生的課堂表現為自己下步教學的出發點。對于三角函數值的理解和記憶既能充分讓學生暴露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又實時撲捉到學生存在的問題,發現學生的思維缺陷。
學生的演板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最好方法。繞滿遠老師對此很重視,不惜利用寶貴的時間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矯正和耐心的指導。關注學生課堂表現,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暴露教師教學問題是繞滿遠老師特別設計和關注的。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將獲取的新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中,真正懂得將本學科的知識與其它相關的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并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靈活運用到相關的學科中去,解決相關問題,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掌握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這節課有很多地方都是要聯系生活實際,把生活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
能適時、適當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得以體現。
(五)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看
板書設計科學合理、語言精練、言簡意賅,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教態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語言準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煉,生動形象有啟發性。教學語言的語調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于變化。數學語言表達正確。
(六)從教學效果上看
教學效果好。學生學到了知識,體會來思考問題的常用方法。使學生養成注重細節,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作風。同時學到了課本以外的許多知識方法和態度。教師的榜樣作用得以體現。
【初中歷史課評課記錄】相關文章:
初中聽課評課記錄06-29
初中化學聽課評課記錄01-19
比尾巴評課記錄09-02
初中思想政治聽課記錄及評課07-06
評課記錄示例大全06-19
大班聽課評課記錄03-03
小學語文評課記錄12-27
手指聽課評課記錄06-12
小學聽課評課記錄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