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優秀14篇)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總結怎么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
無機物
一、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1、人體缺乏表現:缺水10%,生理紊亂;缺水20%,生命停止
2、作用:良好溶劑、輸送、參與化學反應;水比熱大,調節體溫、保持體溫恒定
3、存在形式:自由水(大部分,參與上述2的作用)
結合水(少量,生物細胞組織中的成分)
二、無機鹽:離子狀態存在
1、作用:a、生物體組成成分(例子:血紅蛋白:Fe2+骨骼:Ca2+ 【缺鈣,肌肉抽搐】PO43-磷脂的組成成分、Mg植物葉綠素的必需成分、Zn多種酶的組成元素、I甲狀腺素的原料)
b、參與生物體的'代謝活動和調節內環境穩定
食物中的主要營養成分的鑒定
1、糖類:淀粉(非還原性糖)——碘液(藍色)
還原性糖(葡萄糖、麥芽糖) ——斐林試劑班氏試劑(加熱后出現磚紅色)
2、蛋白質——(5%NaOH和1%CuSO4)雙縮脲試劑(紫色)
3、脂肪——蘇丹III(橘紅色)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2
光合作用
(自然界最本質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
1.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方程式:CO2+H20xx——→(CH2O)+O218
注意: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全部來自水,光合作用的產物不僅是糖類,還有氨基酸(無蛋白質)、脂肪,因此光合作用產物應當是有機物。
2.色素:包括葉綠素3/4和類胡蘿卜素1/4
色素分布圖:
色素提取實驗:丙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
碳酸鈣防止色素受到破壞
3.光反應階段
場所:葉綠體囊狀結構薄膜上進行條件:必須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
步驟:
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氣和還原氫H2O—→2[H]+1/2O2
②ATP生成,ADP與Pi接受光能變成ATP
能量變化:光能變為ATP活躍的化學能
4.暗反應階段
場所:葉綠體基質
條件:有光或無光均可進行,二氧化碳,能量、酶
步驟:
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與五碳化合物結合生成兩個三碳化合物
②二氧化碳的還原,三碳化合物接受還原氫、酶、ATP生成有機物
能量變化:ATP活躍的化學能轉變成化合物中穩定的化學能
關系: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ATP和[H]
5.意義:
①制造有機物
②轉化并儲存太陽能
③使大氣中的CO2和O2保持相對穩定。
滲透作用的原理、細胞吸水、失水
1.滲透吸水:條件:半透膜、濃度差
2.植物原生質層是選擇透過性膜,當膜內外存在濃度差時細胞吸(失)水。
原則:誰濃度高誰獲得水
3.植物吸水方式:
①吸脹吸水:無液泡的細胞吸水方式(干燥種子、根尖分生區細胞)。
②滲透吸水:成熟植物(具大液泡)細胞吸水方式。
水分的運輸、利用和散失
由根運輸到莖、葉,1-5%留在植物體內,95-99%用于蒸騰。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3
一、糖類化學通式:(CH2O)n(水解后的組成單位:葡萄糖(C6H12O6)
1、作用: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組成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原料
2、分類
A、單糖:葡萄糖(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質)、果糖、核糖(5碳糖)
B、雙糖:(兩份單糖脫水縮合而成)蔗糖、麥芽糖--植物;乳糖--動物
C、多糖:淀粉(植物內糖的儲存形式,人類糖的主要來源)
纖維素(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原(動物體內糖的儲存形式)肝糖原(與血糖保持動態平衡)
3、多糖+脂質=糖脂
多糖+蛋白質=糖蛋白
二、脂質:(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機溶劑)
1、脂肪:(貯能物質;減少熱能散失,維持體溫恒定)
組成單位: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動物脂肪
甘油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油(脂溶性維生素的溶劑)
注:組成元素C、H、O
2、磷脂:細胞膜、核膜等有膜結構的主要成分
空氣-水界面為單層,兩端為液體的呈雙層
注:組成元素C、H、O、N、P
3、膽固醇:調解生長、發育及代謝(血液中長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
組成細胞膜結構的重要成分注:組成元素C、H、O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4
動物胚胎發育的基本過程
1、胚胎工程是指對動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進行的多種顯微操作和處理技術,如胚胎移植、體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細胞培養等技術。經過處理后獲得的'胚胎,還需移植到雌性動物體內生產后代,以滿足人類的各種需求。
2、動物胚胎發育的基本過程
(1)受精場所是母體的輸卵管上段。
(2)卵裂期:特點:細胞有絲XX,細胞數量不斷增加,但胚胎的總體體積并不增加,或略有減小。
(3)桑椹胚:特點:胚胎細胞數目達到32個左右時,胚胎形成致密的細胞團,形似桑椹。是全能細胞。
(4)囊胚:特點:細胞開始出現分化(該時期細胞的全能性仍比較高)。聚集在胚胎一端個體較大的細胞稱為內細胞團,將來發育成胎兒的各種組織。中間的空腔稱為囊胚腔。
(5)原腸胚:特點:有了三胚層的分化,具有囊胚腔和原腸腔。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5
1.生物進化的證據有哪些?胚胎學,比較解剖學,生物化學,古生物化石。
2.生物進化的趨勢和一般規律?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
3.達爾文進化學說的基本觀點
4.現代進化學說的基本論點
5.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節?變異、選擇、隔離
6.生物多樣性包含哪三個層次?遺傳、物種、生態系統多樣性
7.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8.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有哪三大類?就地、遷地、離體保護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6
1、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2、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3、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
4、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5、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核糖體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6、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7、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
8、生物的遺傳是細胞核和細胞質共同作用的`結果。
9、一條染色體上有一個DNA分子,在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基因。
10、減數XX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條染色體移向哪極是隨機的,不同源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減數XX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XX中。
11、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12、遺傳密碼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
13、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主要來源,也是生物進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產生新性狀。
14、基因突變是在一定的外界環境條件或生物內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的種類、數量和排列順序的改變而產生的。也就是說,基因突變是基因的分子結構發生了改變的結果。
15、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之間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7
1.基因工程的誕生
(1)基因工程:按照人們的意愿,進行嚴格的設計,并通過體外DNA重組和轉基因等技術,從而創造出更符合人們需要的新的生物類型和生物產品。
(2)基因工程誕生的理論基礎是在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微生物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技術支持有基因轉移載體的發現、工具酶的發現,DNA合成和測序儀技術的發明等。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
基因工程操作中用到了限制酶、DNA連接酶、運載體
3.基因工程的應用
(1)在農業生產上:主要用于提高農作物的抗逆能力(如:抗除草劑、抗蟲、抗病、抗干旱和抗鹽堿等),以及改良農作物的品質和利用植物生產藥物等方面。
(2)基因治療不是對患病基因的修復,基因檢測所用的DNA分子只有處理為單鏈才能與被檢測的樣品,按堿基配對原則進行雜交。
4.蛋白質工程
蛋白質工程的本質是通過基因改造或基因合成,對先有蛋白質進行改造或制造新的蛋白質,所以被形象地稱為第二代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在原則上只能生產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質
高中生物選修三知識點
1.植物的組織培養
(1)細胞工程:指應用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通過細胞水平或者細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們的意愿來改變細胞內的遺傳物質或獲取細胞產品的一門綜合科學技術。在細胞器水平上改變細胞的遺傳物質,屬于細胞工程。
(2)細胞全能性:具有某種生物全部遺傳信息的'任何一個細胞,都具有發育成完整生物體的潛能。
考點細化:
①都具有該生物全部遺傳信息,因此從理論上講,生物體的每一個活細胞都應該具有全能性。
②細胞在生物體內沒有表現出全能性的原因是基因選擇性表達。
③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得以實現的條件是離體,合適的營養和激素,無菌操作。
④在生物的所有的細胞中,受精卵細胞的全能性。
(3)植物組織培養:在無菌和人工控制的條件下,將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細胞,培養在人工配置的培養基上,給予適宜的培養條件,誘導其產生愈傷組織、叢芽,最終形成完整的植株。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8
1、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2、酶的本質:活細胞產生的`有機物,絕大多數為蛋白質,少數為RNA
酶的特性:高效性、專一性(每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成一類化學反應)
酶作用條件溫和,影響酶活性的條件:溫度、pH等。最適溫度(pH值)下,酶活性,溫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會明顯降低,甚至失活(過高、過酸、過堿)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學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
結構簡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團,~表示高能磷酸鍵
全稱:三磷酸腺苷
3、ATP與ADP相互轉化:A—P~P~PA—P~P+Pi+能量
功能:細胞內直接能源物質
4、細胞呼吸: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產物,釋放能量并生成ATP過程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9
1.基因分離定律: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生物純本雜交時,子一代只表現出顯性性狀;
子二代出現了性狀分離現象,并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數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XX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3.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存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
表現型=基因型+環境條件。
4.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
在進行減數XX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在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范圍內,有n對等位基因的個體產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種。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0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1、能量流動
a、定義:生物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b、過程:一個來源,三個去向。
c、特點:單向的、逐級遞減的(不循環不可逆)。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2、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a、實現對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魚塘)
b、合理地調整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的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如農作物除草、滅蟲)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1、定義: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斷進行著
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
2、類型:
水循環:是從地球表面通過蒸發(包括植物的蒸騰作用)進入大氣圈,同時又不斷地通過降水從大氣圈返回到地球的表面。
氣體型循環:包括氮、碳、氧等元素的循環
沉積型循環:包括磷、硫、鈣、鉀、鈉、鐵、碘、銅等物質的循環。
3、物質循環的各種形式
4、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關系
5、實踐中應用:
a.任何生態系統都需要來自系統外的能量補充
b.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c.能量多極利用從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d.幫助人們合理調整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方向。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1
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
(1)免疫是機體的一種特殊的保護性生理功能。
(2)非特異性免疫是人類生來就有的,不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大多數病原體起到防御作用。
人體抵御病原體的三道防線分別是第一道防線:皮膚和粘膜;第二道防線:殺菌物質、吞噬細胞;第三道防線:特異性免疫。
(3)特異性免疫是人類后天形成的,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借助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進行的免疫,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起到防御作用。非特性免疫中依靠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消滅病原體。
(4)淋巴細胞的分化過程:造血干細胞在骨髓中分化為B細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為漿細胞。造血干細胞在胸腺中分化為T細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為效應T細胞。
(5)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的物質叫做抗原。抗原具有大分子、一般異物性和特異性的性質。抗原不一定是異物。
(6)抗體是抗原刺激下產生,能夠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2
1、脂肪(C、H、O)存在人和動物體內的皮下,大網膜和腸系膜等部位。動物細胞中良好的儲能物質,與糖類相同質量的脂肪儲存能量是糖類的2倍。
功能:
①保溫
②減少內部器官之間摩擦
③緩沖外界壓力,可以保護內臟器官。
2、(內脂)磷脂構成細胞膜以及各種細胞器膜重要成分。
分布:人和動物的腦、卵細胞、肝臟、大豆的種子中含量豐富。
3、固醇包括:
①膽固醇------構成細胞膜重要成分;參與人體血液中脂質的運輸。
②性激素------促進人和動物XX器官的發育以及生殖細胞的形成,激發并維持第二性征。
③維生素D------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Ca和P的吸收。
4、單體和多聚體的概念: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是由許多氨基酸連接而成的。核酸是由許多核苷酸連接而成的。氨基酸、核苷酸、單糖分別是蛋白質、核酸和多糖的單體,而這些大分子分別是單體的多聚體。
5、生物大分子的形成:C形成4個化學鍵→成千上萬原子形成→碳鏈→單體→生物大分子
6、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概念: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
2、生態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定,是由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是負反饋。物種數目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大;
3、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具有相對性。當受到大規模干擾或外界壓力超過該生態系統自身更新和自我調節能力時,便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破壞、甚至引發系統崩潰。
4、生物系統的穩定性: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
生態系統成分越單純,結構越簡樸抵抗力穩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較強,草地破壞后能恢復。而森林恢復很困難。抵抗力穩定性強的生態系統它的恢復力穩定就弱。留意:生態系統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穩定性,使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7、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措施:在草原上適當栽種防護林,可以有效地防止風沙的侵蝕,提高草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再比如避免對森林過量砍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保護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有效措施。
一方面要控制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適度,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和能量的投入,保證生態系統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
8、生態系統的結構
(1)成分:
非生物成分:無機鹽、陽光、熱能、水、空氣等
生產者:自養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基本、關鍵的的成分),還有一些化能合成細菌和光合細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生物成分消費者:主要是各種動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細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動物。它們能分解動植物遺體、糞便等,終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
(2)營養結構:食物鏈、食物網
同一種生物在不同食物鏈中,可以占有不同的營養級。植物(生產者)總是第一營養級;植食性動物(即一級/初級消費者)為第二營養級;肉食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所處的營養級不是一成不變的,如貓頭鷹捕食鼠時,則處于第三營養級;當貓頭鷹捕食吃蟲的小鳥時,則處于第四營養級。
9、種群: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
10、種群基因庫: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11、基因頻率: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12、隔離:不同種群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象。常見的隔離有生殖隔離和地理隔離。
13、地理隔離:同一種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的現象。
14、共同進化: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3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1.生態系統的結構
有生物群落和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基本類型有海洋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兩方面。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四部分。
生物通過食物關系建立起來的聯系叫做食物鏈。捕食鏈不包括分解者。
2.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規律及應用
生態系統得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渠道是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
能量流動特點為單向,逐級遞減。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只能從第一營養級流向第二營養級,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個營養級,因此是單向不可逆轉的。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4
1.染色體變異的類型?結構變異的類型?結構、數目變異;缺失,重復,倒位易位
2.物理和化學致變因素各舉三例
3.什么是基因突變?有什么特點?
4.變異主要有哪三方面?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畸變
5.圖解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培育過程
6.單倍體育種有什么優點?明顯縮短育種年限簡述單倍體育種的過程
7.遺傳病預防的措施有哪些?禁止近親結婚、遺傳咨詢、避免遺傳病患兒的出生、婚前體檢,適齡生育。
8.秋水仙素使染色體加倍的原理?秋水仙素能夠抑制紡錘體形成,導致染色體不分離。
9.生物進化的證據有哪些?胚胎學,比較解剖學,生物化學,古生物化石。
10.生物進化的趨勢和一般規律?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
11.達爾文進化學說的基本觀點
12.現代進化學說的基本論點
13.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節?變異、選擇、隔離
14.生物多樣性包含哪三個層次?遺傳、物種、生態系統多樣性
15.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16.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有哪三大類?就地、遷地、離體保護。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二生物的知識點總結02-15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04-11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推薦)10-26
高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07-31
高二生物知識點09-14
高二生物復習知識點總結選修03-28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06-03
高二生物的知識點總結14篇02-16
高二生物的知識點歸納12-19
高二生物知識點歸納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