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心理健康教師工作隨筆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的創作非常隨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心寫。那么,什么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心理健康教師工作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心理健康教師工作隨筆1
師德師風問題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管理者往往更多地從教師思想道德、行為作風層面對號入座作出評價,往往忽視從教師的心理層面探索問題的根源,尋找解決的途徑。從教師教育生活看,很有可能教師的道德品質、行為舉止的偏差只是外在的表象,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心理障礙。所以在師德師風的建設過程中,教師心理健康必須得到重視。
中小學教師工作量大,學科繁雜,教學任務重,升學壓力大,工作時間長,特別是擔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師,早出晚歸,工作超負荷,精神負擔重,容易引發教師身心疾病。焦慮、易怒、冷漠、迷茫是教師常見的心理障礙。
焦慮主要表現為害怕受到領導的批評、同事的排擠、學生的指責,整天處于惶恐不安、坐臥不安的狀態之中。在焦慮的情況下,教師往往對學生說話比較刻薄,做事丟三落四,有頭無尾,明知有很多事要做但又不知從何做起,很想把工作做好但又不知怎樣做,整個人心事重重,有時感覺心里空蕩蕩,有時又覺得有什么東西在心里堵著,有一種難受的燒灼感。
這種表現如果拿師德師風來評價,就是教師沒有責任心,工作不踏實,甚至懶惰。但事實上,僅僅從師德師風的角度去解決問題是遠遠不夠的。
易躁易怒心理讓教師無法耐心面對學生,面對教育。這往往是引發“暴力”的根本原因。另外受各方面的'影響,現在有個別中小學生行為偏差越來越嚴重,天天惹事生非,教師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屢教不改,班級被搞得亂糟糟,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教師往往會出口“傷”人或出手“打”人。
“暴力”發生之后,如果學校領導和教育主管部門只從師德師風的方面來做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說一大堆“不能沖動,時刻謹記自己是一個教師的職責……”往往沒能起什么作用。可從心理的角度分析原因,疏導情緒,解開心結。
教師冷漠是指教師無法對自己的工作產生熱愛的感情,無法在工作中表現出應有的事業心,對教育教學中應重視的現象無動于衷,缺乏對工作的樂趣和意義的內心體驗。
主要表現為對學生缺乏同情、理解、愛護,無法實現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教育方式呆板、生硬、違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很容易用師德缺失、無心向教、能力差來評價教師,其實我們應該看到很多表現與心理障礙有緊密的聯系,只有找到冷漠的根源,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由于教育的復雜性,盡管很多教師非常努力,一心撲在工作上,但收效甚微;或者先前因一時沖動違犯了師德師風“吃虧”之后,本身也會懷疑起教育來,對學生對教育都會產生失望和迷茫,看不到成績,看不到未來,表現出得過且過的態度,工作敷衍了事,典型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對于這種情況,如果簡單拿師德師風來要求教師,可能解決不了什么問題,有必要回到心理的層面困難。
很多情況下,教師的道德行為偏差表現不能單純用師德師風來判斷,我們應該更多從教師心理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現實來看,教師心理健康還處于一個被遺忘的角落。現在很多人都大聲疾呼,關注學生心理健康,但往往很少有人去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師德師風建設應該包括從心理的層面為教師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這樣才能整體提高教師的道德水平。
教育主管部門應定期對教師開展心理輔導,引導教師積極調理自己的心理,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豁達開朗的心胸和堅忍不拔的精神,讓教師可以定時放空自身心進行反思和調整,把消極情緒消除在學校之外,從而更好地投入下次的教育教學創新工作中去。
初中心理健康教師工作隨筆2
迎著仲夏的驕陽,伴著萬木的蔥郁,來自全省各地的近二百名語文教師會師,共同度過了難忘的九天集中培訓學習。集中學習結束后,我們奔赴各自崗位進行在職研修。在這緊張的四個月里,我們認真聽取專家報告,主動參與示范交流,深入開展實踐反思,在心靈與心靈的溝通中攜手共進,在思想與思想的碰撞中共同成長,取得明顯的收獲。
一、豐富了我的理論知識
在集中學習的九天里,講課的老師結合案例,先后給我們系統講述了閱讀教學、作文教學、班級管理、教育心理、校本教研等理論知識。每一個專題講座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及厚重的思考。陳教授的《教育心理與教師發展》讓我們懂得了如何做一個好老師。李教授的《課堂觀察與壓力管理》告訴我們如何幸福生活,快樂工作。孔教授的《以良好的素養,高度的'責任,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為當今教師指明了方向。聶教師的《一名普通教師的成長》、《班級管理》讓我們明白了教師如何快速成長。胡教研員的《中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實踐與反思》、《課例研究與教師專業發展》,歐教授的《校本教研及其實踐策略》,焦教授《學點研究方法》,中央教科所的王老師《如何做研究型教師——與研究者共同走進問題的情境》教導我們教學科研化,教師學者化。真正教好書,教學必須與教研相結合。倪教授的《關于寫作教學的有效性思考》直指我們語文學科中寫作上的缺失。
我和許多骨干教師一樣,正處在專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只有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用理論知識來檢驗和指導教學實踐,我們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前我參加過兩次培訓,但這次省級培訓進一步厘清我認識上的誤區,豐富了我的理論知識,給我以后的語文教學實踐指明了方向。
二、加深了我對教師職業的認識
從教二十年來,捫心自問,我算得上是一位比較能耐得住寂寞的人,在學校和本縣算得上小有名氣。但是,近幾年來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漸漸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有時候萌生了偷懶的念頭。聆聽了聶老師的報告后,我猶如醍醐灌頂,加深了對教師職業的認識。聶老師從“在學習中成長、在快樂中成長、在教學中成長、在磨礪中成長、在科研中成長、在總結中成長”等六個方面告訴我們她是如何由一名普通老師成長為優秀老師的,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始終充盈著“愛和智慧”。
這次集訓,可謂群英薈萃,我結識了其中的幾位高手。xx中學朱老師參與編輯了省區的人教版初中語文練習冊,他還擔任了好幾家語文報刊的編輯。xx中學張老師可以不借助任何課本和資料,能迅速寫出初中任何一篇文言文教案。xx中學林老師目前擁有個人專著兩部,寫的都是有關她帶班的故事。與他們相比,我自嘆弗如。但是通過仔細分析他們那令人艷羨的成績,我發現,做一名成功的教師卻又是這么容易。他們都來自農村學校,他們能做到,我應該也能做到。
教師這一職業是很辛苦,很清貧的。既然從事了這個行當,我們就應該把它干好。有些教師覺得這個職業沒意思,于是就得過且過。我認為,與其在痛苦中煎熬,不如在快樂中享受。我們要像上述老師一樣學會在工作中尋找快樂,在創造中享受成功。
只要我們帶著“愛和智慧”走近學生,學生就會接納我們。只要我們做到“肯動腦筋,持之以恒”,成功就會屬于我們。一個人真正的生命,是他的思想,人因為思想而偉大。我們不奢望成為思想家,但我們至少應該成為獨立的思考者。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應該注重學習和思考,爭取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
三、堅定了語文教改的信心
在新課改的探索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對語言學習規律及語文學科性質領會不深的做法,如過分強調課文內容的專題拓展、盲目追求學生活動,對語言學習重視不夠,造成本已緊張的語文課時浪費,學生的語言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發展。教科所研究員胡老師望在她的講座《中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的實踐與反思》中就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實的課堂上,還存在大量低效、無效甚至負效的現象”。
反思一下我們的教學現實,有多少語文課正在低效、空洞的扯皮中過去!精美的課文學生讀了幾遍、記下了多少?我們的閱讀課雖然正在從過去的教師講向學生學轉變,但師生關注的熱點大多是內容的拓展,改革大都是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做文章。有的課定了三維甚至多維的教學目標,就是沒有語言學習的目標,教學設計上也沒有語言學習這一環節,使學生的語言學習無法在閱讀課上得到落實。
怎樣改變這種現狀?研究員胡老師的《課例研究與教師專業發展》和教授歐陽的《校本教研及其實踐策略》給我指明了課改方向,更加堅定了我的課改信心。
初中心理健康教師工作隨筆3
21世紀呼喚一代具有全面、綜合素質的新人才。身心健康的發展,是人才素質結構的基礎,是進入21世紀的護照。在學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同樣就是學生能夠蠃得學習的必要條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把重視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智力、減輕學習負擔作為學習的教學目標,并且將心理教育滲透其中,是極具可行性并可取得一定實效!
激勵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善于運用激勵的手段對學生心理進行積極暗示。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而且有利于學生健康的成長。
在學期初的第一次批改作業中,我發現一個涂抹了好幾個臟手印的本子,但書寫特別認真,我看了一下本子,讓我驚奇的竟是這位學生是我班一直以來書寫極臟、亂、不整齊的'一個小男生的作業,于是他又翻開看了看,覺得這位學生真得努力了,所以我就在學生本子上批注了一句:“你努力了,對嗎?好!”當這個學生拿到自己的作業后,看到老師對他作業的批注,高興極了,隨后拿著本跑到講桌對我說:“老師,我本上也有了一個‘好’。看到他那一副高興的樣子:一會看看那鮮紅的“好”,一會看看我。我對這位學生說:“你這次寫得很認真,老師相信你下一次會寫得更干凈些,那你以后可以看到‘非常好’的批注,好嗎?”他使勁地點了點頭,像是在說“我下次一定會定得更好”。
的確,在以后的幾次作業中,他都把作業寫得整齊、認真、干凈。看來,多用帶有感情色彩的字眼來批注作業,總能體會到學生在完成作業后所寄予老師的期待和情感,同樣在教師給出學生客觀評價的同時,也給出了學生一種期待與情感的回應。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滿激勵,通過對學生心理上的暗示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自我完善的自覺性。
學生雖小,但他與成人一樣,在他的內心中也有一個自我形象好壞的問題。自我形象好的孩子,會對自己充滿信心,躍躍欲試;自我形象差的學生,則是缺乏自信,總是懷疑自己的力量,畏首畏尾。學生自我形象的好壞,與教師的評價是息息相關的,如果經常鼓勵學生,學生就會形成一個良好的自我形象。我們給學生提意見的目的,是希望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自我形象,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當學生在學習和行為上有了一點進步,比如作業及時了,值日生認真了,這時教師千萬不要吝嗇期許和贊揚,千萬不要認為這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讓他們從身邊無聲無息地滑走。要知道,對于學生,尤其是后進生來說,與其要求他應該如何做,還不如肯定他行為中值得肯定的東西。
由此可見,在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代的要求,是現代化教育的要求,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健康心理和高尚情操的必要條件。
初中心理健康教師工作隨筆4
五月份有幸參加區教育局組織的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感悟良多,現分享如下:
1、只有教師的心理健康了才能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我們教育的對象是青春期的孩子,那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特點是:
1)自我意識高度發展,他們強烈的關心著自己的個性成長,他們自我評價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主客觀的辯證統一,因此也要求教師能夠客觀公正的給予評價,加入教師心理扭曲就很容易不能夠客觀公正的評價和對待學生,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正常生長;
2)價值觀在少年時開始萌芽,而到青年時才初步形成;
3)有了一定程度的自治需求。青年初期價值觀的核心是人生意義問題,他們逐漸學會將個人的生活目標與社會發的總體方向相聯系,不僅要說明自己對社會的意義,也要找到社會對自己的意義。但由于年齡的關系,他們的.價值觀仍缺乏穩定性,有時受外界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的價值取向。若教師自己心理扭曲就有可能造成是非觀混淆,對青少年的成長和良好價值觀的形成造成不良影響。
2、教師只有心理健康了才有可能保持身體健康,才能更好的服務學生,服務于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
3、教師的心理健康會促進教師的家庭幸福(教師良好的健康心理有助于和諧夫妻關系、促進親子關系、完善婆媳關系)。
4、身心健康的教師更容易全身心的投入在教育事業中,并更容易地體驗到職業幸福感。
【初中心理健康教師工作隨筆】相關文章:
初中教師隨筆03-15
熱初中教師隨筆09-20
初中實習教師隨筆12-05
教師初中讀書隨筆12-28
初中教師隨筆反思03-18
初中教師隨筆【薦】03-18
初中教師隨筆【精】03-18
【精】初中教師隨筆03-18
【推薦】初中教師隨筆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