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教育隨筆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老師教育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師教育隨筆1
美術課結束后,孩子們就在各自在位置上休息了。就在這時,我把自己畫的一張古裝人物的范畫拿出來給孩子們欣賞一下,大家都贊嘆說:“好美啊!”欣賞交流之后,我就隨即跟豆豆小朋友說:“這畫好看嗎?”他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只是點了點頭表示贊同。我就繼續接著親切地問他:“老師送給你好嗎?”他還是不說只搖頭,當時我就納悶,一般來說老師送給孩子們東西,孩子們都會欣然地接受,(不管老師送的'是什么東西,孩子們都喜歡)可這回豆豆小朋友怎么不喜歡我送的東西呢?我想再次確認下他到底是不想要還是他不敢接受我送給他這副畫呢。當我再問他最后一遍的時候,他很認真地跟我說:“老師的東西不能要!”話一說完,當時我很震驚,我也很認真地給了他一個滿意的回答:“豆豆,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要,這想法非常好,你真的長大了,懂事了,你真棒!”他得到了我的贊許露出了自豪的笑臉。
孩子簡單而又易讓人想不到的回答真的讓我很有觸動,孩子的世界在發展,他們的認知、情感都在發展,同時我們老師都要及時的給孩子的發展給予積極的肯定和鼓勵。
老師教育隨筆2
教師觀察是幼兒個別化學習得以正常開展的關鍵因素,因為從觀察中教師可以掌握幼兒與材料互動的情況,從而判斷幼兒各方面能力發展狀況,使材料因幼兒的能力而適宜提供并因幼兒能力的發展而及時延伸和變化。那么到底教師在觀察與指導中該把握好哪些方面呢?先來看幾個活動片斷:
片斷1:
語言區新投入了“小狗抬花轎”兒歌操作圖片。于是我重點觀察了這個區里的幼兒是否對新材料感興趣。活動開始,小雨和小穎兩個朋友對《恐龍的秘密》這本書發生了興趣,他們熱烈地討論著。不一會兒,在一旁操作“百家姓”的顏顏也被吸引了過來,顏顏說:“這本里的恐龍我都認識,這個是翼龍,它有大大的翅膀,能在天上飛,其它的恐龍都不會飛。”幾個朋友說:“你這么厲害啊,給我們講講吧。”我見沒有人去理會這份材料,便說:“這里有一份新材料啊,你們看見了嗎?他們走了過來,說:“這個是什么?”我說:“你們仔細看一看,按照順序把這些圖片排列好,是一首很好聽的兒歌。思思說:“那我來排吧。”只見他排了一會兒,又被《恐龍的秘密》吸引了過去。
分析:
這個片斷中,我的觀察要點主要放在幼兒是否對新投放的材料感興趣,以及對哪些材料比較感興趣的上面。通過觀察得知,幼兒對新投放的材料并不感趣,而是對與恐龍相關的書籍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先反思再調整了。
教師在觀察中必須觀察發現幼兒對哪些材料感興趣,選擇和使用哪些材料,如果幼兒無法選擇材料而且頻繁更換使用材料,教師應分辨清楚幼兒是因為不知道材料的操作方法而沒自信使用,還是因為操作材料過于簡單而使幼兒不感興趣,如果是因為不知道材料的操作方法,教師可適當引導,介紹材料的使用方法,使幼兒作出選擇,但教師不能主觀作出選擇,而強迫孩子使用。如果是因為操作材料簡單幼兒不感興趣,針對頻繁換材料幼兒,教師可適當提高材料的使用難度或變化材料的操作方法,甚至也可綜合幾種材料一起操作。
片斷2:
濤濤、怡怡、鵬鵬等幾個正在操作益智區中的幾份材料,濤濤和鵬鵬兩個人開始爭搶磁力棒,濤濤說:“是我先來的。”鵬鵬說:“是我先拿到的。”說了半天,兩個人誰也不讓誰。于是在一邊大吵:“老師,他跟我搶磁力棒。
分析:
在這個片斷中,我的觀察要點放在了觀察幼兒是否會協商解決問題上面。磁力棒是班級幼兒非常喜歡的操作材料之一,所以經常會發生幾個朋友一起爭搶的狀況。從觀察中得知,部分幼兒還是不懂協商解決問題,只是爭吵著請老師幫忙。可以在講評活動中提出這個問題,讓幼兒討論協商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片斷3:
雯雯和棟棟兩個朋友正在操作探索區里“沉與浮的秘密”材料。只見他們分工明確,雯雯往水里放好一樣材料,兩個人一起在觀察它在水里是否可以溶解,然后棟棟在記錄本上做記錄。
分析:
在這個片斷中,我的觀察要點放在了幼兒是否具有合作意識的上面。通過觀察得知,這兩名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分工明確,合作意識較強,并且會根據自己的探索結果作記錄,具備一定的任務意識。
片斷3:
文文正在操作關于“9的分成”數材料,他很專注,一邊分小熊一邊在寫9分成了幾和幾,可是他對9的分成還不是十分了解,不時地會分錯。于是我說:“文文,你看一下小熊身上的顏色,分別把它們擺成顏色一樣的草地上,然后再記錄,老師相信你可以的。
分析:
這個片斷中我主要觀察了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是否有足夠的持久性、專注性,游戲材料是否適合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通過觀察得知,文文在操作過程中比較關注,而且有不怕困難的`精神,雖然不時會分錯,但他還是堅持下去了。但是通過觀察,我也反思了一下,我制作的材料如果有6的分成或7的分成,文文就可以先操作簡單一些分成材料,積累了一定經驗后,再來操作9的分成,對他來說也許更好。通過反思,我了解原有材料并不能滿足發展水平較弱的幼兒,于是進行了調整。
觀察幼兒操作過程中的狀況,如幼兒操作材料時專注程度如何,能持續多長時間,遇到困難如何解決,但切記,不要給予幼兒不必要的贊揚和幫助,教師要能把握在合適的時機里用恰當的方式引導幼兒,但也要把握引導不可過度,應給予幼兒探索的空間。
綜上對個別化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觀察要點總結為以下幾個:
1、觀察幼兒在對新材料的嘗試過程,是否樂意操作新材料;不會操作材料時是否會進行觀察,嘗試自己解決困難?
2、觀察幼兒是否具有與同伴合作的意識。
3、觀察同伴之間是否會協商解決問題。
4、觀察材料的投放是否適宜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
5、觀察幼兒是否認真操作自己的一份材料,有持久性。
6、在游戲中,幼兒是否安靜玩游戲,對于出現干擾同伴的幼兒,應該及時制止。
7、在操作材料過程中是否有任務意識。
可見,教師在幼兒個別化學習過程中,觀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做個有心人、細心人,善于觀察,并通過觀察進行自我反思,再根據實際情進行調整,使幼兒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
老師教育隨筆3
又到了午餐時間啦,今天是吃好吃的肉圓子,小朋友們都非常愛吃。今天小朋友們都吃得非常香吃得非常快,吃兩碗的小朋友也不在少數。突然,第六組的小朋友吳一鑫跑過來對我說,“老師老師,有人不吃肉圓,把肉圓扔在了盤子里!”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我快步走到第六組,果然看到一個只咬了兩口的大肉圓躺在餐盤中,到底是誰扔掉的呢?這一組還有一個小朋友姚欣怡在吃飯,欣怡平時是一個非常乖巧聽話的女孩子,于是我就問她,“欣怡,你看見這肉圓是誰丟掉的嗎?”欣怡無辜的抬了一下頭說不知道也沒有看見,這時候,我向目光瞄向了這組相對比較調皮的胡昊哲小朋友,我相對比較嚴厲的問他:“這肉圓是你丟的嗎?”他否認,我繼續追問“那你看見是誰了嗎?”他表示沒有看見,我依次問了這組的其他小朋友,大家紛紛表示沒有看見,咦?這真是太奇怪了,怎么會這樣呢?為了查出這個丟掉肉圓的“兇手”,我換了一種方式,我說:“是誰丟掉的,自己承認就好,老師不會怪你的?”可還是沒人承認。就在我一籌莫展的時候,我求助了阿姨,阿姨只是說了一句:“到底是誰丟的?老師和阿姨都不會怪你的!“接著阿姨把目光轉向了欣怡:“欣怡,是你扔的對嗎?”結果,欣怡竟然承認了。在心理學中,幼兒的撒謊行為通常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過失撒謊和有意撒謊。很顯然澤澤的.這種行為明顯就是有意撒謊。有意撒謊是指孩子存在撒謊的動機而做出的撒謊行為。就是孩子明明知道這樣說是不真實的,但是為了達到不被懲罰的目的,就是這樣說了。欣怡為了保護自己,知道自己犯了錯誤,為了免受懲罰,于是就撒謊了。我們在生活中,都會告訴每一個小朋友小孩子是不可以撒謊的,他們一般只是知道撒謊是不好的行為,但是并不了解為什么不能撒謊。那么我們應該如果解決幼兒撒謊的問題呢?對于我有以下幾點意見,當知道幼兒撒謊的時候,作為教師的我們不應該對幼兒進行嚴厲的訓斥,而應該尋求一種方法,讓幼兒能夠知道自己做錯了,進而能夠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且作為老師的我們更要學會對他們進行正面的教育引導,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關愛孩子,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作為家長也要從小以身示范,做好榜樣作用,讓幼兒積累正面的道德經驗。
老師教育隨筆4
每個人都喜歡別人的贊賞,適當的贊賞會成為人前進的動力!
有首詩中寫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寫得真好,看物是這樣,看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尤其是我們特教教師,每天面對聽障、智障學生,如果能用贊賞的眼光來看每個學生,你就會覺得每個孩子都有可愛之處。而學生在被贊賞的眼光中,在充滿信任的肯定中,在滿懷熱情的交流中,在恰如其分的鼓勵下,就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我們班有個比較調皮的男生名叫XXX。平時都不怎么用心,下課又愛瘋打,是個不折不扣的“壞小子”,老師們常常拿他沒有辦法。但是我發現這個孩子比較聰明,學習新知識比其他智障學生快。某日上語言課,發現許多同學在認真地聽我讀兒歌,而他呢?一會看看這個同學,一會擺弄鉛筆,一會睡覺,就是不聽。當時,我看得眉頭直皺,恨不得馬上走到他面前狠批一頓。但回頭一想,這孩子在家中就一直被父母打寵著,光靠我訓他一頓就有用嗎?于是,我就裝作沒看見,在巡視的過程中,我來到他的身邊,摸著他的頭,微笑著說:“欣明,老師真想聽你說兒歌,你一定會說的很好,有信心嗎?”起初他還顯得有些難為情,但當他看到我的笑容后,他大聲回答:“有”。就毫不猶豫地走到小黑板前說起來,雖然說的不太流利但那聲音卻是多么的.清脆、悅耳。當我轉了一圈,再回到他的面前,他已經完全投入到學習中了,在那天的語言課上,我認真地表揚了小朋友們的學習習慣,并對這個特別的男孩子說:“明天,你還能這樣說兒歌給老師和小朋友們聽嗎?”他使勁地點點頭。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的變化越來越大了,愛聽講了,受到家長和老師的好評。課堂上的他變化更大,不僅能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聲音特別響亮,我常常豎起大拇指對他說:“你真了不起!”而他回報給我的就是那一臉燦爛的微笑。
這雖然是件小事,卻讓我想到了很多:如果我們能用贊美和贊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孩子,特別是那些智障的、缺點多于優點的孩子,他們的可愛之處也許就會不斷出現,帶給我們驚喜。如果我們的贊賞能讓他們有所改變、有所進步,我們就應該堅持做下去。
老師教育隨筆5
新學期開始我的寶貝升入中班了,已經從幼兒園的小弟弟小妹妹變成哥哥姐姐了,我們都由衷地感到高興。可是升入中班后對他們的要求更高了,要在幼兒園給小班的小朋友做好榜樣,還要加強自己的自理能力,常規更要比以前好,還要更好地學會互相幫助等等,一系列的'的要求擺在我們面前。
可是等我們開學來到幼兒園后,發現一切都變了。部分孩子的普通話不會說了,吃飯也用左手,被子不會疊了,還學會了打架,看到這些情況我傷心了,就放了十幾天的暑假部分孩子的行為習慣就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難道這不能說明家長在家對孩子的溺愛嗎?
記得以前我曾經發過一篇關于溺愛孩子的日志,看來部分家長根本沒引起重視,所以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假期中讓孩子自由散漫,好的生活習慣沒有了,溺愛孩子,什么也幫助孩子做等等,這些對孩子們是不利的,因此我想告誡部分家長,為了孩子能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增強自理能力,請配合一下學校,讓我們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習一些好的行為習慣,這樣對孩子是有利的。
所以希望在以后的假期回園后,我們的孩子還保留著原有的好習慣。
老師教育隨筆6
作為一個小學英語教師,尤其是低年級英語教師,倘若僅滿足于對單詞、句型的概念化的解釋和程序化的分析,而不求助于情景的感染和形象的描述,就會使課堂語言平淡、氣氛沉悶,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英語學習中。那么,學生原有的興趣和想學好英語的良好愿望就會很快喪失殆盡。所以我們應該多多吸收直接教學法的長處,重視情景教學。
孩子年齡小,缺乏知識和經驗,抽象思維不夠發達,形象思維占優勢,具體的、直觀的形象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在教學時,我通常采用的直觀情景有實物、圖片、頭飾、玩具、簡筆畫。如在教學習用品pen、pencil、book、ruler等單詞時,直觀的實物出示尤為重要,只有通過直觀的演示與比較,學生才會迅速領會掌握;如教水果類單詞apple、pear、banana、melon等時,利用實物進行教學;如在教動詞sing、dance、draw、write等時,利用簡筆畫進行教學,學生往往會產生一種新鮮感,注意力馬上被吸引,有關的英文單詞幾分鐘內就能說出。這樣排除了母語作為中介,從而促進學生逐步利用母語的心譯過程。
同時,教師正確的身勢語也是重要一環。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直觀情景,伴隨著老師講話而產生的語氣、姿勢、表情,有著強烈的解釋性和提示性,它不僅有助于老師更準確更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也是排除母語為中介,把事物與英語直接連接的有效手段。如在進行猜謎游戲時,請小朋友們自己設計肢體語言進行表演,然后請另外的小朋友們通過肢體語言猜出是何物。從中,小朋友不僅培養了表演的才能,更提高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要使學生具有創新意識,教師必須要有創新精神,敢于對教材進行新的探索與研究,而不要教材的`奴隸,照本宣科。如把兒歌引入課堂,在教學數字時,請小朋友自己編數字兒歌,于是就有了One,two,three, I can read;Four,five,six, I can write; Seven,eight,nine, I can jump; Ten,leven,twelve, I can draw。這樣一來,班里的“英語小博士”越來越多,學習興趣大大增強。又如,本堂課中的兒歌,在鞏固新知識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拓展,使學生通過兒歌了解“What have you got?”and “What have I got ?”兩句話的意思,在不忘根本的基礎上又了創新。
要使學生“吃得好,吃得飽”,“巧設情景、以動激趣,力求創新”的教學思想應貫徹始終。在短短的幾個月的教學中,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教學經驗,從中獲益匪淺。
老師教育隨筆7
不知不覺間,我在教育教學的路上,無論是在個人的教育教學經驗,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是教育教學的效果,都較剛參加工作時成熟了許多,進步了許多。
波斯納曾提出過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并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發展將大受限制。可見,經驗和反思對教師的成長有著非常大的意義。
記得有這么一句話“你要想跑得更快,要先學會停下來。”這句話是說在跑步中我們要學會停下來,這樣可以對自身做全面徹底地調整,也可以積累更多的體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沖刺。跑步是這樣,我們的教學工作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試著在教學中多反思,使自身獲得的經驗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那么,我們的專業技能將得到更大的發展。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只有運用頭腦真正地反思,才會有我們教師自身的發展,才會有學生的發展。
通過我的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地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的成長,真的很重要。記得一次交流會上,有個老師就講起了他對日常教育教學的反思,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專門準備了反思記錄本,只要有想到的內容,及時寫在上面,很多時候只是一個大概內容或是一點想法,然后他會利用空余的時間,把這些內容中特別感興趣的話題寫一寫,也便就成了我們所謂的反思,我想這就是一種堅持吧。
我想,只有堅持不懈坐著反思教育的老師,才是真正能在教育教學中有所收獲的人。
一個擁有積極態度的人,總是能在各種逆境中尋找到堅持下去的理由。由此想到我們平時教學中的反思也是一樣,只有首先抱有積極反思的態度,才能真正做到反思,做好反思。
所以,想要真正反思成功,先有積極的態度吧。
自古以來,關于“堅持”的名言有許多許多,譬如比阿斯說:“要從容地著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開始,就要堅持到底。”又譬如《論語》中那句“欲速則不達。”人們為什么要一直重復著堅持,可見它是多么的金貴。
從事教育工作三年來,我就始終秉持這樣的信念,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都會堅持到底。現在的學生與我們存在著很大的觀念差異,而且個性都比較強,不能對他們采取壓制的手法,剛開始雖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效果卻會適得其反,我們并不是階級敵人,要真正從他們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更要兼顧大多數人的'利益。面對本學科的特點,要認真思考怎樣讓他們更好的接受。
教師不僅僅是傳知解惑,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讓學生會學而不是學會知識;教知識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從知識的發生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培養學生學習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的關鍵。
教師首先要吃透學情,要知道學生需要什么、學生在什么情況下能發揮潛力!興趣、方法、習慣、性格、個性、心理品質、目標、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重視。
教學要有效果,關鍵在課堂;課堂要有效果,關鍵在學生參與!常規教學的各個環節,課堂教學是關鍵。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基礎,而且要涉獵一些課外書籍的知識,開拓視野,關注身邊事,國家事,只有這樣才能把教材枯燥的知識講活,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要更加努力,引領自己不斷超越。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教師這個稱號,才是真正的名副其實。
老師教育隨筆8
清晨,走進美麗的校園,冬天的風吹在臉上很冷。
迎面走來一位美麗的媽媽。看來是剛送完自己的孩子要出去。現在的年輕媽媽們都很會打扮自己。看眼前這位,上身一件T恤衫,下身一條今年很流行的牛仔中褲,一個很時髦的發型,配一副大大的闊邊太陽眼鏡。哪里看的出是已經當媽媽的人,活脫脫一個時髦大姑娘的樣子。正在我欣賞她的時候,突然“啪”的一聲,只見一樣東西從她的傘里掉了下來。我一看,是一只袋早餐的白色塑料袋,一根吃剩下的紅腸皮。我以為她會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去。可我想錯了。眼前這位大美女,看了一下掉在她腳跟的東西,頭也不回地打開自己的陽傘,朝校門口走去。
我們的孩子都知道,幼兒園的美麗要靠我們大家來維護。小朋友不能亂扔垃圾,看見垃圾要把它撿起來丟到垃圾桶里去。看來以后不光要教育孩子不亂扔垃圾,還要讓孩子們承擔起教育父母也不要亂扔垃圾的任務。
“老師,我來了。”伴隨著嫩嫩的、甜美的聲音,歡快的節奏蹦進了一個小姑娘,再看她那甜甜的笑容,純美的雙眸,由不得你不心花怒放,此刻縱有萬般不順心也會隨即煙消云散,心情頓時舒暢起來,這就是我班里剛入園的小京奧,我可愛的小精靈。幼師的職業使我經歷了很多很多的孩子,雖說孩子都是一樣的,可愛、天真幾乎成了孩子的代名詞。可從心里說,不是的,孩子是從千百個不同的家庭里走出來的,由于每個家庭的教育、人文修養等有所不同,造就的'孩子就千差萬別。
從剛上幼兒園就可以看出來,有的自私、有的霸道、有的膽小、有的淘氣,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癥狀都會給老師帶來這樣那樣的麻煩,雖然這只是少數現象,再說這也是我們的工作,教育好每一個孩子,讓這些性格各異的孩子都能圍著在我們的教育宗旨轉,使他們成為一個個正直、善良的孩子是我們的教學方針,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可是在班上來一個愛笑、善解人意的小可愛那又會是另一番風景呢。每當忙忙碌碌一節課下來,累的口干舌燥的時候,她會適時機的送上一句:“老師”再配上她那甜美的笑容,話雖不多,我會立即如釋負重,心情會豁然開朗。每當孩子犯了錯誤或是不聽話,我心里生氣卻又無可奈何的時候,她會突然跑到我面前,“老師,你怎么了”我會立刻被感染,她那純真的笑容、甜甜的聲音就像一顆順心丸,她好像生來就只會笑,不會哭,又好像轉為哄別人開心而來的,她是那么的善解人意,那么的可愛乖巧,好像自己從無煩心事一樣,整天笑瞇瞇的,給別人開心。說真的,我從教以來還從未遇到過這么一個至真至純的、天真無邪的女孩子。
我不由得打內心里喜歡上了她,她猶如一個小精靈,快樂的小精靈,我很幸運,我覺得她真是我的開心果啊!不由得再說一聲:孩子,我要謝謝你!
老師教育隨筆9
我們班的'王珂正小朋友特別的調皮,他那活潑好動的盡頭一上來,沒有小朋友能趕上他的。尤其是在上課的時候,要求“小手放膝蓋、小腰挺起來、小嘴巴不說話”時,他老是坐不住,一會動動這一會動動那,沒有一會能老實。你和他說坐好就一會的功夫坐好了,你不提醒他就不會坐了。他在老師的眼中是個“調皮鬼”。
我們外出活動站隊的.時候,他也不好好的站,不是和前面的小朋友說話就是和后面的小朋友大鬧,沒有一會能老實。在外面活動玩圈的時候,我給小朋友講怎么玩呼啦圈的時候他不聽,其他小朋友都聽明白了,發下??去讓小朋友自己玩的時候,他就開始在哪里不好好玩圈了,不是動動這個小朋友就是拿圈去套別人,問他會了嗎?說會了,一檢查不會。我就在教他一遍,看著他好好的練習。
中午吃完飯后,我會找小朋友幫忙擦桌子,他會很積極地幫老師的忙,總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凈凈。每次有什么事情請他幫忙的時候他總是很樂意的幫老師的忙,而且每次都做得很好,我就獎勵他小貼畫,他就很高興。
有時王軻是比較聽話的,比如說我們每周二就會讓孩子們看動畫片。找上好看的動畫片,王軻就會坐得很直也不說話很認真的看動畫片。這個時候的王軻是最聽話的。
王軻雖然是個調皮的孩子,老師們都很喜歡他。在生活中他的一些缺點掩蓋了他的優點,成為老師對他習慣性的評價。我發現只要善于引導,調皮的孩子也能變成可愛。優秀的孩子。
老師教育隨筆10
上午領孩子們戶外自由活動,看到孩子們三五成群地趴在綠化帶的圍墻邊上,一邊搜尋著什么一邊竊竊私語著,我很好奇地走過去,輕聲問:“王老師很好奇,不知道你們在找什么?能告訴我嗎?”幾個孩子異口同聲地說:“王老師,這里有蝸牛!”“在哪里呢?”我好奇地邊問邊張望著,孩子們爭先恐后地指給我看,有的甚至拿在手心里讓我看,“你們在哪里找到的?”“在樹葉下面!”于是,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分散去找,有的跑到旗桿下面的草叢里,有的到滑梯下面,還有的跑到墻角……找到蝸牛的小朋友都拿來給我看,有的是蝸牛殼,有的是活的蝸牛,我就和孩子們一起觀察,蝸牛殼和活的蝸牛有什么不一樣?然后又引導他們仔細觀察蝸牛的身體和觸角。孩子們探索的興趣更濃了,以致于到了上操的時候,還有的孩子在地上尋找著。
操后稍微休息后,看到孩子們又非常感興趣的跑去找蝸牛,我覺得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我就帶孩子們回到班里,從網上搜索到關于蝸牛知識的圖片和視頻等,和孩子們一起探索蝸牛的生活習性,知道了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牙齒像線一樣,一共有26000顆牙齒……為了讓孩子們多方面的了解蝸牛的知識,我還搜索了幾個蝸牛的兒歌和故事,和孩子們一起交流分享。
在孩子們專注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們學習的動力,是孩子們探索周圍世界的好奇心,促成了今天的生成活動。
我知道,我們的探索還在繼續!
老師教育隨筆11
一次活動中,我和小朋友談到了夢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大人有、孩子也有。為此,我鼓動孩子們說一說他們自己的理想……“我長大了要當醫生!”“我要成為教師!”“我長大了要為人民服務,當郵遞員”……
孩子們的回答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正當我得意的時候,后面小朋友的回答讓我有點吃驚:“我長大了要當服裝設計師”、“我要成為最厲害的散打教練”、“我要成為攝影師,把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拍下來”……真沒想到孩子們的思維這么靈活,好多想法我都沒想到。
就在這時,林林的`回答讓我苦笑不得“我長大了要當爸爸”,我忍住笑,讓林林說說為什么要當爸爸,林林驕傲地說:“爸爸是最厲害的人,他什么都會——會開車、會修玩具汽車,力氣很大,什么東西都搬的起來。”小朋友聽林林一說,都很羨慕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對孩子影響很大,特別是爸爸的影響更深,孩子和爸爸在一起會產生一種安全感。
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什么都不怕,是最厲害的人,所以長大了也要像爸爸一樣。然而,現在好多父母大部分時間忙于工作,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孩子需要爸爸,希望爸爸們重視孩子的心理需要,多抽出時間陪陪孩子,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老師教育隨筆12
“看看誰聽話,誰坐的好,就給誰分好吃的。”這是我前幾天剛進教室門口,看到班里小朋友亂糟糟的場景時,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只聽話音剛落,孩子們便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來,“老師,你要獎勵我們什么呀?”……是啊,這次我要獎勵他們什么呢?小貼畫?好吃的?……似乎這些并不能引起他們多大興趣了,但是我不能言而無信呀!于是我眼觀六路,尋找教室里最可能吸引他們的東西。啊!有了,十二生肖小貼畫,這個可是以前沒有獎勵過的。于是我對孩子們說:“誰坐的最好,我就獎勵他十二生肖小貼畫,數量有限哦,不是每個小朋友都會有的。”話還沒說完,就看孩子們都一個個坐正坐好,等待十二生肖的小貼畫“降臨”到自己身上,看來,這招還是挺管用的。事后,我在想,我是不是過多的依賴以給孩子物質獎勵,來影響孩子的行為?如果哪天沒有“十二生肖小貼畫”的及時出現,我又該如何收場?、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心理學家所說的話,她說:用小星星、小貼畫以及其他一些小玩意來引起幼兒的興趣是非常有效的辦法。她指出這些小玩意能輕松的解決小孩的行為問題。不得不承認:這些年來,這一理論確實得到了很多人的擁護。很多老師和家長都用很多的貼畫來當孩子的.獎品,但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呢?我不敢想象。
隨著孩子人生閱歷的不斷豐富,孩子們會和我們“討價還價,”就像我們大班的孩子,簡單的、普通的小貼畫,并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了,作為教師的我們就必須尋找更“特別”的東西來吸引他們。久而久之,明明是為了獎勵好習慣的一個制度,很可能就演變成了一個“敲詐勒索”的計劃。到那時,我們就會后悔莫及。
所以,我們必須認真、全面的考慮獎勵和調動積極性這兩個問題。口頭表揚和認可是大人在對待小孩時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當然,偶爾經過全面考慮后,使用一些物質獎勵也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作為教師和家長的我們應該知道:必須培養幼兒從自己完成的工作中得到一種自我滿足感。不論是完成一個任務,愛惜財務,還是解決一個問題,其中的自我滿足感應該成為一種必然的內在獎勵,而不是以某些外在物質為基礎。
老師教育隨筆13
1、多給幼兒一些機會
一次在投扔東西時,我要求幼兒每人只有三次機會,所以幼兒都非常的買力。歷歷在扔出物體兩次后就對自己有些失望了,我叫他扔第三次時他說;“老師,我不行呀,我不高興扔了。”我一聽后心想,歷歷在體育方面有些差勁,何不多給他一次機會,讓他對自己也有些信心呢。于是我說:“歷歷,我來問問大家,能不能多給你一次機會,讓你能投扔成功。”他聽后點點頭,我就征求了幼兒們的意見,小朋友們都同意他四次扔。歷歷聽見后就更加努力了,在扔第三次的時候幼兒們在一旁給他加油:“歷歷加油、歷歷加油”,孩子們的聲音鼓舞著歷歷,這次他站在起點上,使出全身的力氣扔出去。結果還差目的地一點點,我走上去拍拍歷歷的肩膀說:“你看,進步不少嗎,再來一次一定能成功。”歷歷也很有信心的點了點頭,到了第四次,歷歷吸收上幾次的經驗,一鼓作氣的把手了的物體投扔出去,這一次他總算成功了。
所以在平時的各種活動中,老師應該因人而異。對不同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才能使他們共同和諧的發展。
2、不要忽略幼兒的能力
在計算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使幼兒能把操作材料完成好,往往都要反復告訴他們做時的要求,怎樣做最容易,怎樣做才能全做對。我也不例外。
有一天計算活動的操作材料是要求幼兒涂色,在畫好的圖案上涂色,△上涂紅色,☆上涂黃色,□上涂綠色,最后看看是什么東西,我耐心地向幼兒講解涂色的要求,還告訴他們怎樣做對的簡單方法。比如:用紅色把書上的三角形全部涂完,再接下去涂五角星的顏色。盡管我講的很詳細,簡單方法也告訴他們了,可全做對的小朋友只有一半,其他小朋友或多或少的錯了一兩個地方。我自己覺得很苦悶。第二天來園后,晨晨的媽媽對我說:“張老師,我們家晨晨昨天身體不舒服,所以沒有來,昨天有沒有什么要做的作業讓他補一下吧。”我說:“好的。”過了一會兒我讓晨晨做題目,告訴他什么地方涂什么顏色,然后就讓他做了。過了一會兒我走過去看看他,卻驚奇地發現,他把三角形的地方都點上了紅色點子,五角星上涂上了黃色點子,正方形上涂上了綠色點子,這樣涂色就不容易錯了,到最后他把圖完整的涂好,還告訴我圖上有哪些東西。
這件事讓我感觸很大,有些地方我們只追求結果,而忽略了過程這個重要的環節,有些時候要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可能結果也有些不盡如意,但幼兒也在其中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這比你老師強灌輸給他們的要好的多吧?
老師教育隨筆14
在這秋高氣爽,秋色宜人的“十一”假期人們可以放下工作輕松一下心情的日子,我卻得了“神經面癱”,五官扭曲變形,讓我不能走出家門,享受這秋天的美景。在與病魔的抗爭中,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我最終熬過了七天的假期。開學了,聽到幼兒園里傳來的優美動聽的音樂,想到孩子們個個稚嫩的笑臉,很想飛到幼兒園與孩子們相伴。日子一天一天的數著、過著,終于有一天實在按奈不住那顆與孩子們相伴的心,在家人不注意的時候偷偷跑到幼兒園,來到孩子們中間。我剛一進活動室的門,就聽到了孩子們那興奮的“吶喊聲”“武老師,武老師……”接著有許多孩子跑過來圍住我,問這問那。“武老師,你的'臉怎么了,你的頭破了嗎?你長痄腮了嗎?你牙痛嗎?……一連串的疑問跑進了我的耳朵,這些疑問蘊含了孩子們對我的關心。就在我一一給孩子們解答時,有一個鏗鏘有力的聲音回響在活動室里,“武老師,你真漂亮”,大家不約而同的順著聲音望去。啊,原來是壯壯小朋友在說話。我連忙走過去問:“壯壯,你看現在老師頭上、腮上都貼了膏藥,嘴巴還有點歪,怎么會漂亮呢?是不是很像老妖怪,又丑又難看啊?”他晃晃大腦袋,然后說:“老師,你真很漂亮,等你的臉好了會更漂亮的!”
是啊!每個孩子都不會嫌棄自己的媽媽,老師在孩子心中就像自己的媽媽一樣,是世界上最最漂亮的人!
老師教育隨筆15
小小班那個外表像小姑娘的男孩子叫浩浩,小男孩浩浩是個特殊的孩子。為什么說他特殊呢?一是因為他有個特殊的家庭,有點智障的爸爸和眼睛看不見的媽媽。第二就是小浩浩自己了,貌似小姑娘的浩浩有點多動癥,他是最讓老師頭疼的孩子了,可以說他不能安靜一分鐘,你看,漂亮的.小凳子浩浩不是用來坐的,他是用來玩的,活動課上,其他小朋友都認真跟隨老師活動,只有浩浩推著小凳子滿活動室亂跑,蘭蘭老師和他說過千萬遍了:“浩浩啊!小凳子是小朋友坐的,你推壞了坐什么啊?"可他只當耳旁風,依然把小凳子當玩具。最讓老師頭痛的是他經常冒犯其他小朋友,別看他貌似小姑娘,和小朋友玩時不是揪誰的頭發就是打人家耳光,標準的攻擊狂,班里的小朋友都有點怕他,我和蘭蘭老師更是每天都要特別注意他,怕他傷到自己也怕他傷到別的孩子。
今天是小浩浩多難得一天了,早晨,蘭蘭老師去廚房拿早點了,我忙著給孩子們倒水,突然,活動室后面傳來了孩子的哭聲,又是浩浩,因為他搶身邊的小姑娘亦菲的花頭卡,亦菲急了,用手抓破了浩浩的臉,看到孩子受傷的臉,真的心疼,可是小浩浩,你這經常冒犯小朋友的習慣何時能改啊?對兩個孩子進行了教育后,本想這一天會安穩了,小浩浩總該有點教訓吧,沒想到,中午吃飯的時候意外又發生了,我和蘭蘭老師忙著給孩子們添菜、添水。吃飽了的小浩浩趁我們不注意又在活動時亂跑了,還邊跑邊用手拍打著正吃飯的小朋友,洋洋生氣了,一下子把他推到了,我和蘭蘭老師本能的跑去抱起他,小浩浩的額頭流血了。看著哇哇大哭的小浩浩,怎么還能責怪他呢?唉!小浩浩,今天真是你多難得一天啊。
午飯我和蘭蘭老師都吃不下,孩子受傷是意外,可孩子又懂什么啊?浩浩的一天是該讓我們好好反思了,特殊孩子就要特殊教育,相信這樣陰霾的一天再也不會出現了,加油!小浩浩,加油!蘭蘭老師和我!(雙王城寇家塢幼兒園劉梅崔玉蘭)
【老師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老師教育隨筆08-10
老師的教育隨筆10-01
大班老師教育隨筆08-24
小班老師教育隨筆07-08
老師是鏡子教育隨筆06-15
教育隨筆:夸夸老師03-14
老師偏心教育隨筆10-15
教育隨筆:老師騙人10-31
幼兒老師教育的隨筆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