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優秀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優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優秀1
第一章第二節種子植物
教學目標
1、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識別當地常見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重點和難點
1、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2、識別當地常見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課前準備
教師:觀察種子的結構所需的各種材料用具:菜豆種子結構掛圖、玉米種子結構剪貼圖(自制);常見的-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圖片;
學生:不同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如花生、蘋果、桃、梨的果實,松的球果、種子等。
教學過程
一、觀察種子
①菜豆種子的結構;
③玉米種子的結構;
③菜豆、玉米種子結構的異同。
方案一、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法,4人小組合作實驗,通過觀察和討論,說出菜豆種子、王米種子的結構。
方案二:對照老師出示的菜豆種子結構掛圖、玉米種子結構剪貼圖(自制)看書,同學間討論交流知道兩種。種子結構。
二、產生種子的主要意義
方案一:觀察課前收集的種子、果實,感受種子植物能夠產生種子。然后在看書自學的基礎上就討論提綱,實驗小組討論、比較得出結論。
方案二:觀察藻類、苔蘚、蕨類三類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種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實、種子)的CAI課件,實驗小組就討論提綱討論、比較得、出結論。
出示討論提綱如下:
1、孢子和種子哪一個生命力更強?為什么?
2、種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什么?
三、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異同
方案一:將蘋果、桃等果實切開,觀察其種子的著生位置。再觀察松的種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師啟發下思考討論得出答案。
方案二:觀察“桃的果實、種子”、“松的球果和種子”掛圖,在老師啟發下思考討論,得出答案。
1以-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點是“-”“被”為啟發點,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得出答案。出示補充的`圖片。
2、識別常見的-子植物、被子植物
一:觀察書上的圖以及老師補充的圖片,認識常見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觀察CAI課件,識別常見的-子植物、被子植物。
3、種子的傳播方式和途徑
方案一:在看書自學基礎上,與實際相聯系,結合常見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蒼耳、柳、榆等,小組討論,得出答案。
方案二:觀察“當地幾種被子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和途徑”的CAI課件,小組討論,得出答案。
出示討論提綱:
1、在種子發育過程中和種子成熟后,果皮各起什么作用?
2、種子的傳播與環境相適應,如借動物、風力、水力傳播等,請聯系實際舉例說明。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優秀2
第二節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了解校園或周邊的主要生物的分布特點,知道生物對環境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并能影響環境。
2、能力方面
初步學會調查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過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校園、熱愛周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初步學會調查的基本方法,了解校園或周邊的主要生物是本章的重點。
組織好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調查活動是本章的難點。
教學手段:PPT文件、調查范例等。
課時安排:1
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
(1)從周邊或校園的生物引入調查;
(2)舉例說明調查的基本方法;
(3)分組,教師指導制定調查計劃;
(4)實施計劃,教師組織指導;
(5)匯報、總結、交流、評議。
2、教學過程
(l)聯系實際,引入課題。
本章的教學課題可以從周邊和校園的生物引入。在此可以設計一些問題引起學生的共鳴:①你知道我們北京市的市樹和市花嗎?②我們的校園中有多少種生物?這些生物開花結果嗎?它們的花期是幾月?
(2)關于調查的基本方法和意義:
①利用錄像或投影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科學家進行科學調查的資料,利用投影向學生演示調查活動的范例,從而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調查,調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驟。
②講解學生記錄的方法,強調在活動的過程中如實做好記錄的重要性。
如向學生講清在調查前要制定好調查記錄表,隨時記錄下觀察的內容。如生物的種類、數量、生活環境、用途等。在活動中要盡量多地收集所需要的數據和資料,以便調查結束后對調查結果進行準確的分析并把調查內容撰寫成調查報告。
③向學生強調調查的意義,切忌將調查作為游玩。
教育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把活動作為對自己的挑戰去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從而發揮自己的主動精神。
(3)分組,制定調查計劃,為實踐活動打下基礎。
①建議將班內同學按自愿結合的方式分成若干小組(5~6人一組)。由組長專門負責,制定調查計劃。
②可以到學校附近的公園、小花園、生活小區或街道等地去調查。也可以在校園內進行調查。選擇一條動、植物種類多且有不同生活環境的路線。
③調查的內容力求多樣化。
班內的不同小組可以調查不同的內容,各有側重點。如可以調查園藝花卉生物、蔬菜糧食作物,也可以調在城市的行道樹種類等。
(4)實施計劃。在課余時間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
①認識調查地段的生物的種類、數量、生活環境、用途等。
②確定的.調查路線邊走邊觀察并及時記錄下來:身邊有哪些生物?它們生活在什么環境中?與生物生活在一起的有哪些動物?樹上有鳥巢嗎?有病蟲害嗎?花叢中有蜜蜂、蝴蝶飛舞嗎?
要注意觀察生物的分層現象,不僅觀察高大的喬木、灌木,還要注意觀察草本生物和藤本生物。不僅觀察高大的生物類群,還要觀察一些微小的生物類群,如陰濕樹干上的菌類、生活在水中的藻類等。
③教育學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愛護公共場所的花草樹木,不要任意攀折花木,尤其要愛護身邊的珍稀生物。
④調查限定在幾天之內完成。如對生物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設立小專題,作進一步的調查。
(5)分析調查結果,撰寫調查報告。把調查記錄歸納管理,通過查閱資料、訪問等形式對調查的內容進一步的充實和完善。
(6)總結、交流、匯報。調查結束后可以與本班的板報小組合作,布置展覽,將各小組的調查報告、收集來的圖片資料等篩選展出,作班內交流。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優秀】相關文章: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優秀]10-26
七年級上冊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02-02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01-10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05-20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經典)10-21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10-24
初中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09-19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推薦]08-28
[必備]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