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設計方案3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設計方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工程宏偉、精巧的特點及作者采用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從多個方面表現一個事物的寫法。
3、通過反復誦讀原文的語言材料,充分感受埃及金字塔“宏偉而精巧”、“建造科學”的特點,從而深刻領悟這一工程是“埃及的象征,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 懂得作者是怎樣寫工程的“宏偉”和“精巧”的。
2、 從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教學過程】
一、選準教學切入點
1、 請同學們自由地默讀一遍課文,思考你對舉世聞名的金字塔的什么最感興趣?
2、 指名學生匯報。
預設:
生1:對它的作用感興趣。
師:那它有什么用?
生2:對它的年代感興趣。
師:距今有多少年了?
生3:對它的位置感興趣。
師:它在什么地方?
生4:對金字塔的外觀感興趣。
生5:對金字塔的建造辦法感興趣。
生6:對金字塔中的胡夫金字塔感興趣。
3、 師總結:這節課我們主要來學習金字塔的外觀、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辦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提問,做學習的主人,同時也對文章內容進行梳理,簡單的問題在提出時,就當時解決,將金字塔的外觀、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辦法串于一線,熔于一爐,形成板塊,突出本課的學習重點。)
二、深入文本,層層展開
(一)學習外觀板塊:
1、 默讀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畫出描寫金字塔外觀的句子。
2、 指名匯報。
3、 指導朗讀。
4、 指名學生概括地說一說金字塔的外觀特點。
5、 師總結:這些大大小小的金字塔現已成為埃及的象征。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對學習內容進行整合,降低學習難度。)
(二)學習胡夫金字塔板塊
師過渡:埃及的金字塔共有多少座,作者重點寫了哪座金字塔?這是什么說明方法?
(設計意圖:兩個板塊之間,過渡緊密,又輕易將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得以鞏固。)
1、 胡夫金字塔有什么特點?
2、 外觀宏偉體現在哪?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畫下能讓你眼前浮現出金字塔宏偉氣勢的語句,再細細讀一讀。
3、 互動交流:
這座塔高146米多,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
比較句子,哪句話好,好在哪里,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這座塔高146米多。
這座塔高146米多,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
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塔高146米多高!那是什么樣子?
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萬塊巨石砌成,這些石塊平均每塊重2.5噸。有人估計,如果將這座金字塔的石塊鋪成一條三分之一米寬的道路,可繞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車裝運,需要60萬個車皮。
動筆算一算:塔身共用的石塊有多重?假如一輛火車有三十節車皮,運這些石塊要跑多少趟?
4、 指導朗讀。
5、 結構精巧體現在哪?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畫下能讓你眼前浮現出金字塔結構精巧的語句,再細細讀一讀。
6、 互動交流:
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幾千年過去了,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
比較句子,哪句話好,好在哪里,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
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幾千年過去了,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
7、 指導朗讀。
7、師總結:胡夫金字塔外觀如此宏偉,結構如此精巧。它工程浩大,為了建造這座金字塔,經常有10萬人在烈日曝曬下干活兒。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時間。它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們是怎樣建造起來的呢?
(設計意圖:通過句子對比,引起學生的有效注意,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引起學生對作比較這種說明方法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與文本深度對話,靜心思考,用心揣摩,感受金字塔之宏偉,之精巧,體悟語言文字之精妙。通過算一算的形式,讓學生進一步,直觀感受。)
(三)學習建造辦法板塊
1、自由朗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古埃及人民
“運石”和“砌塔”的情景。同桌之間再議一議。
2、文中“據說”一詞能否刪除。
3、用積木演示“運石”和“砌塔”的情景,再交流文中“據說”一詞能否刪除。
4、(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用積木演示的'過程中體會“運石”和“砌塔”的不容易。)
4、總結:“運石”和“砌塔”的科學方法,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三、課外延伸
1、 閱讀課外資料:關于胡夫金字塔有很多神秘的傳說和推測,其中最著名的即所謂金字塔十奇,閱讀金字塔十奇。
2、 看胡夫金字塔的結構圖。
3、 看獅身人面像圖片,閱讀相公資料。(設計意圖:激發學生探索金字塔的興趣,拓展閱讀,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練習說話
學習本課后,你想說些什么?
五、鞏固總結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長城、秦兵馬俑是中國的象征,……這些都是世界性的歷史文物,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應該愛惜保護這些歷史文物,將來來探索這些歷史文物。
設計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新音樂課程標準為主體,著眼于音樂教學的開放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學生實踐活動,完成科學的、開放的教學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評價目的.
通過正確多方位評價,讓家長了解學生學習的進度和成績。以新課程為標準,著重從學生主體考慮,并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從多方位靈活對學生藝術能力方面做出評價。
三、評價對象:
一年級至六年級
四、評價標準:
(一)低年級(1、2)評價標準:
1、演唱技能(90%)
自己選擇本學期音樂課本中最喜歡或擅長表現的一首歌曲來作為考試曲目。
評價標準:
(1)、歌唱咬字清晰,音色統一,氣息流暢,聲音優美。(30)
(2)、音準節奏準確。(50)
(3)、歌唱表現力強,理解歌曲內涵,熟練把握到位。(10)
附加分:能夠在唱歌時做即興地律動或動作;(5)
另附評價表
2、音樂技能
根據示范節奏模唱節奏,對學生的節奏感、聽力、記憶等方面進行評價。(10%)
例:XXXXX—(評價教師根據一二年級所學節奏進行隨機考查,用拍手、擊打物體等進行示范。)
(二)中、高年級(3——6)評價標準:
1、演唱技能
演唱、表演能力(60%)
自己選擇本學期音樂課本中最喜歡或擅長表現的一首歌曲來作為考試曲目。
評價標準:
(1)、歌唱咬字清晰,音色統一,氣息流暢,聲音優美。(20)
(2)、音準節奏準確。(30)
(3)、歌唱表現力強,理解歌曲內涵,熟練把握到位。(10)
附加分:能夠在唱歌時做即興地律動或動作;(5)
2、基礎知識(30%)
對本學期音樂知識的掌握。用卷面的形式進行考核。(30%)
另附評價表
3、音樂實踐(10%)
學生根據示范節奏模唱節奏,對學生的節奏感、聽力、記憶等方面進行評價。(10%)評價方法同上,示范節奏要隨考查年級的不同而變化。
五、評價等級:
總成績在90%以上為優秀(A),80%以上為良好(B),60%以上為及格(C),60%以下為待及格(D)。
總之,音樂學科教學評價應著眼于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發展,激勵老師進取,完善教學管理,全面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設計方案 篇3
【課前透視】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富有韻律感的詩歌。全詩生動形象地把自然知識蘊含其中,語言朗朗上口,內容淺顯易懂,是優秀的科普作品。課文共有五小節,分別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配有兩幅插圖。教學中應抓住詩歌利于朗讀,內容充滿情趣的特點,激發學生童心,引導學生在多讀 讀好上下功夫,進而體會文章表達的精妙和其中蘊含的知識。
課文是用擬人手法告訴我們科學知識的,學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紹的內容大多數的學生有一定的了解和體驗。教學時應在讀中感悟的基礎上,聯系實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了解植物知識、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培養學生留心身邊的事物、認真觀察的好習慣,有一定詞語積累。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觀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識、探究植物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在讀中感悟課文的.韻律美,了解課文告訴我們的知識。
2、識字寫字。
【信息資料】
1、教師準備有關網站、演示課件或相關的掛圖,生字卡片。
2、學生了解有關“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的知識。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種子成熟的季節,種子寶寶要告別媽媽開始自己的生活,你們想知道植物媽媽是用什么好辦法來送別自己的孩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
1、課件演示:
播放蒲公英、蒼耳等植物傳播種子的動畫,引導學生觀察。
2、今天《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要告訴我們植物傳播種子的巧妙辦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
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
1、感知:
⑴ 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⑵ 小組內互相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⑶ 交流,小組選出代表,匯報小組讀書的收獲。
2、識字:
⑴ 自己練讀生字,引導學生可同桌之間接龍讀生字。
⑵ 出示生字,多種方式指讀。
⑶ 全班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給生字找朋友,用詞語說話。
3、賞讀:
⑴ 小組合作讀課文,看誰讀得美。
⑵ 選讀:
選自己喜歡的一節練讀,再展示。
⑶ 通讀全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
4、寫字:
⑴ 出示要寫的字:
已、娃、紛、好
學生認讀。
⑵ 學生觀察字的結構,交流書寫注意的地方。
⑶ 教師示范,指導重點筆畫:
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寫成自己的“己”等。
⑷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出示字詞卡片,讀準字音:
植物 田野 知識 離開 許許多多 已經 旅行 準備 降落傘 乘著風 四海為家
2、指名讀課文。
二、從課題入手,逐節學習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植物嗎?
花草、樹木、蔬菜、莊稼都是植物,植物媽媽有辦法,有些什么辦法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
1、學習課文第1節:
⑴ 默讀,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 重點理解:
“孩子”、“長大”、“四海為家”、“旅行”四個詞語各表示什么意思?
孩子:在本課指的是植物的種子。
長大:是指種子已經成熟。
四海為家:指的是種子到處生根發芽。
旅行:文中指植物的種子傳播出去。
⑶ 指導感情朗讀。
⑷ 這節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課文講了哪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2、學習課文第2節:
⑴ 自由讀課文,找出疑難問題。
⑵ 學生質疑,全班討論釋疑:
① 蒲公英的種子是怎樣的?靠什么離開媽媽?
② 結合理解重點詞語:
A、降落傘:
觀察實物,問:這里的降落傘指什么?
(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B、紛紛:
實物演示,讓學生說一說種子是怎樣飛的。(一個緊跟著一個沒有順序地隨風飛去。)誰能用“紛紛”說一句話。
C、準備:
用準備說一句話。這里為什么說“準備”?
(種子的毛茸茸小花是從蒲公英的孕育生長過程中具備的)
⑶ 填空練習:
蒲公英媽媽為孩子準備了( ),孩子( )離開媽媽。
⑷ 小結:
蒲公英種子傳播需要哪兩個條件?
板書:
降落傘,風吹
⑸ 指導感情朗讀。
⑹ 結學習方法并板書。
3、學習課文第3節:
⑴ 用學習第2節的方法自學第3節。
先找出疑難問題再四人一組討論。
⑵ 匯報自學情況:
重點理解:
“帶刺的鎧甲”。
什么是鎧甲,在這里指什么?
⑶ 填空練習:
蒼耳媽媽給孩子準備了( ),孩子( )離開媽媽。
⑷ 指導感情朗讀。
⑸ 小結并板書:
蒼耳種子傳播需要哪兩個條件?
(帶刺的鎧甲、動物。)
4、運用同樣的學習方法自學第4節:
⑴ 自學后做填空練習:
豌豆媽媽給孩子準備了( ),讓孩子( ),豆莢炸開,孩子( )離開媽媽。
⑵ 提問板書:
豌豆種子傳播需哪兩個條件?
(豆莢、太陽曬。)
⑶ 指導感情朗讀:
投影:
( )豆莢炸開,孩子們( )離開媽媽。
① 讀原句:
豆莢炸開,孩子們離開媽媽。
② 填空后再讀一讀。
③ 比較你喜歡哪句,為什么?
④ 讀第4節。
5、結2、3、4節內容:
通過前邊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種子傳播的方法,知道種子傳播一要靠自身的條件、二要利用自然界的條件,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孩子”四海為家。
6、背誦課文:
⑴ 指導背誦的方法。
⑵ 擇段背誦。
⑶ 同桌比背。
7、學習第5節:
⑴ 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⑵ 齊讀第5節,背誦下來。
⑶ 為什么粗心的孩子得不到它?
8、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植物媽媽有辦法
蒲公英 風
蒼耳 動物
靠 傳播種子
石榴 動物
豌豆 彈力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08-16
[經典]設計方案09-16
(精選)設計方案08-20
(精選)設計方案09-10
設計方案03-16
設計方案03-18
設計方案03-13
設計方案03-31
設計方案03-29
設計方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