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設計方案3篇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設計方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在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風土人情。
2.了解小艇的特點,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精彩描述的方法。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4.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小艇的特點及其重要作用,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寫作的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明確小艇和威尼斯的密切關系。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課件
主要板書計劃:
小艇的樣子
外:二三十英尺,像獨木舟,像新月,行動時像水蛇
內:皮墊子,窗簾
船夫的技術好
在極快時操縱自如
在擁擠時總能擠
在極險窄地方總能穿
與人們的關系
商人做生意
婦女坐船娛樂
小孩游玩
老人禱告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抄寫詞語、多音字組詞、按課文內容填空
課外: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課文生字新詞。
2、初知課文內容。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威尼斯在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特點?
你們想不想更多地了解這個美麗的水上城市的特點?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威尼斯的小艇》這篇課文。
板書:威尼斯的小艇
二、初讀課文
1.邊讀邊自學生字、新詞。
要求:①小聲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
②拼讀生字表,找出易錯的字。
③再讀課文,劃出生字、詞,并理解詞語的意思。
2.思考:威尼斯有什么特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讀音要準:禱、泊。
2.注意字形:梁與粱、艄與梢的區別。
3.哪個詞不理解,提出來討論。
4.區別形近字:
艄()梁()
梢()粱()
5.說說:威尼斯有什么特點?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練習分段。
2.課文主要寫的什么?
投影選擇:
①威尼斯是個美麗的水上城市。
②威尼斯小艇的樣子很奇特。
③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
④威尼斯的市民愛坐小艇。
選擇①和③,用“因為……所以”句式來說。五、作業
熟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題。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船夫高超的駕駛技術和小艇與威尼斯人的生活的'密切關系。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描寫的方法。
3、朗讀課文。
一、復習導入
說說威尼斯這個城市有什么特點。(板書:水城)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城,河道就是街道,一出門就是水,它就是這樣一座城市。那么小艇與威尼斯有什么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威尼斯的小艇》這篇課文。
二、學習課文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威尼斯同其他城市是不一樣的,水城的特點和它的重要交通工具小艇就構成了威尼斯的獨特風光。(板書:獨特風光)下面我們看一段錄像,一起來欣賞威尼斯的獨特風光,欣賞小艇的樣子。
剛才我們通過看錄像領略了威尼斯的獨特風光,欣賞了小艇,那么小艇給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1.作者是怎樣描寫小艇的呢?它有什么特點呢?小聲讀第2段思考。(注意作批注。)
①用一個詞概括出小艇的特點。
板書:樣子奇特
②解釋“奇特”。
③你從哪兒體會到小艇的樣子很奇特?
讀有關句子,談你的理解。
指名到前面畫一畫新月的樣子。
④小艇除了奇特還有什么特點?(還很漂亮。)
看到這樣奇特漂亮又舒適的小艇,你會有什么感受?(板書:喜愛)
⑤朗讀第2段。(要讀出對小艇的喜愛。)
同學邊聽邊想。
①作者是怎樣把小艇的特點寫具體的?
②威尼斯人為什么把小艇裝飾得既奇特漂亮又舒適呢?
2.這么令人喜愛的小艇由誰來駕駛呢?對船夫的技術又有什么要求呢?
①小聲讀第3段,想想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劃下來,齊讀這句話。(板書:船夫技術好。)
②你從哪兒看出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默讀劃出重點詞和句子。(板書:操縱自如)什么叫操縱自如?
注意側面描寫的兩句話所起的作用。
③看到船夫的駕駛技術這么高,這么棒,你會怎么樣?(板書:贊嘆)船夫的技術為什么會這么好?
④指名讀第3段。體會作者是如何具體描寫船夫技術好的。
3.奇特舒適的小艇由技術高超的船夫來駕駛,那么都有哪些人乘坐呢?
①默讀思考:哪些人坐小艇?(用“△”標出)再想一想這些人去干什么?
②除了書上寫的這些人,還有很多人坐小艇,這么多人都需要坐小艇,說明了什么?(板書:作用——離不開)
4.指名讀第6自然段。
①從對夜景的描寫你看出什么了?與小艇有什么關系呢?(板書:動→喧鬧停→靜寂)
②看到小艇的作用這么大,你想到了什么?
③朗讀體會。
三、總結全文
1.速讀全文想一想每段的意思,然后結合投影選擇段意,說說為什么。
2.結合板書說一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城關系密切?
小結:以前通過語文課文的學習,使我們欣賞了不少祖國的風光,今天又欣賞了世界風光,說明我們生活的地球是美麗可愛的。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來熱愛地球,保護地球。
四、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愫。
2、品味課文優美而富于激情的語言,感受作者所描繪的境界。
3、感受文章新奇的構思,充滿童心童趣的寫作特色。
【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抒情散文,構思新奇、想象奇特、語言清新、富于激情,且難度適中,結構清晰,脈絡分明,很適合中學生閱讀。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大多數中學生或許都見過,“小橋、樹木、山泉”……并非罕見之景,有的或許還見過更美的景色,但問題在于大多數都缺乏作者這樣的那種發現美的眼光,缺乏與大自然真誠交流的童心,缺乏將美景轉化成文字的寫作技巧。這也就成為學習本文的一個重大任務。
【教學設想】
美文需要美讀,在美讀中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體會作者奇妙的構思,奇特的想象。本課試圖通過“美讀五步曲”來完成對此文的學習。
1、誦讀,初步感受美。
2、品讀,探究發現美。
3、聯讀,拓展比較美。
4、背讀,積累豐厚美。
5、寫讀,片段創造美。期望以讀代講,以讀帶學,讀讀品品中探究美文、美點。
【教學準備】
1、選擇配樂音樂。
2、布置學生收集有關“自然之景”的美文,山水古詩。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詩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熱愛讀書的你,想必也曾游歷過許多山山水水,在你的心之角落存放著哪些至愛的風景?不妨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學生自由暢說。
老師點評小結后導入,讓我們跟著作者李漢榮到文字中去旅行,去觸摸語言中的山山水水,相信靈氣逼人的你們一定會有美的啟迪,新的收獲。
課題呈現。(見課件)
一、誦讀──初步感受美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自古以來誦讀是學語文的最佳方法,何況今天學的是如此美的散文,美文更需要美讀,讓我們蓬蓬勃勃地讀起來吧!
1、學生自由誦讀課文,思考:
⑴ 積累本文的生字雅詞。
⑵ 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就此文的?
⑶ 你讀后有怎樣的感受?
2、學生交流匯報。
二、品讀──探究發現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精思可謂學習之高妙技藝,讓我們在讀讀品品中發現課文的美點,在賞賞讀讀中探究課文的亮點。(如從語言、結構、修辭、內容、寫作方法等方面入手)
1、學生再讀課文,探究:
⑴ 你最喜歡哪一個段落,談談它的美處。
⑵ 你最喜歡哪一句話,談談它的美處。
⑶ 你最喜歡哪一個詞,談談它的美處。
2、學生交流,且配樂朗讀喜歡的段落,并由學生點評。(音樂見課件)
3、教師推薦喜歡的段落、句子、詞語,與學生分享。
小結:
文章的美處:
語言清新之美 描寫細膩之美
想象豐富之美 情景交融之美
結構新巧之美 童心童趣之美
前后呼應之美 自然生活之美
……
作者用他新奇的構思、充滿童心童趣的筆墨讓我們走進了畫中,走進了作者的心境中。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我們似乎也隨著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樹,一株草,一朵花,一縷微風,一抹夕陽。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又怎么能不熱愛大自然,不熱愛生活呢?帶著感情朗讀段落(第4、第5段)或自己喜歡的段落,體會那“童話般的世界”。
三、聯讀──拓展比較美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這是陶潛的讀書求知之道。
1、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自然美文”,四人小組合作。
⑴ 傳閱誦讀。
⑵ 選擇其中一篇重點聯讀,比較課文,發現異同。
2、小組代表交流。
3、教師在學生推薦的美文中選一篇,作較詳細的聯讀。
教師小結:自然之美豐富多彩,用語言描繪自然更是異彩紛呈,無論哪一種自然之美,哪一種語言表達,卻都有其共性的方面:飽含激情的心緒是妙筆生花的前提,奇特的想象是靈秀文字的翅膀。
四、背讀──積累豐厚之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美文似珍寶,需要好好珍藏,積累使你豐厚。
1、競背文中你喜歡的段落或句子。
2、背讀收集的自然山水詩,學生交流展示。如:
山中雜詩
(南朝)吳均
山際見煙來,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落,
云從窗里出。
晚秋
(南朝)庾信
凄清臨晚景,疏縈望寒階。
濕庭凝墜露,傳風卷落槐。
日氣斜還冷,云風晚更霾。
可憐數行雁,點點遠空排。
題揚州禪智寺
(唐)杜牧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五、寫讀──片段創造美
(紹興名勝風光照片連放)見課件。
讓我們帶著好心情,拿起筆去勾畫你心中美妙絕倫的景致,用語言闡釋風景,用真情鋪染底色,相信你的妙筆會生花。
要求:假設你是某一景物,與游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寫法自由,字數不限。
1、學生在背景音樂中仿寫。(音樂見課件)
2、學生交流匯報、點評。
小結:我們跟著作者從“清晨出發,踩一路月色回家”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學讀了本文,你有怎樣的收獲和啟迪呢?請你用一句話表達自己的悟得。
學生交流。
下課。
設計方案 篇3
一、方案設計原則與思想
節點方案設計需充分考慮工程場地特性以及交通建成后的功能需求,還要遵循區域交通的近期與遠景規劃,因此方案設計中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立交總體方案應符合城市及其交通的總體規劃,并以功能需求為主要參考指標;
(2)將需求與可能有效結合,在保證工程實施可能性前提下提高投資效益;
(3)秉持科學的嚴謹態度,盡可能采用新技術與新理念;
(4)兼顧道路的可達性與通過性;
(5)將立交建設與環境保護相結合,迎合城市旅游發展戰略,并做到安全與環保。
二、工程方案設計
1.設計指標
牛圈子溝快速路主要技術指標:橋梁設計載荷等級為城-A級,一條行車道寬為3.75m,計算行車速度60km/h,最大和最小縱坡分別為3.5%和0.30%,最小凹曲線半徑和最小凸曲線半徑分別為1,500m和1,800m,路拱橫坡為1.5%,設超高推薦圓曲線半徑300m。匝道主要技術指標:橋梁設計荷載等級城-A級,匝道最大和最小縱坡分別為4.0%和0.30%,一條行車道寬度3.5m,計算行車速度有40km/h和30km/h兩種,其對應最小凸曲線和凹曲線半徑600m、700m和400m、400m,不超高推薦圓曲線半徑分別為80m和45m。
2.交通流需求分析
牛圈子溝快速路與大貴口快速路相接,是南區、偏橋子規劃區與老城區聯系的重要通道,快速路向東止于環城南路,形成丁字型節點。根據節點周邊路網情況分析,本節點北、東、西三方向交通聯系均比較重要,均可采取定向匝道解決各方向交通聯系。然而,本節點為快速路終止節點,快速路交通需匯入地方路網系統中,如幾點轉向標準較高,容易造成快速路交通集中涌入環城南路內,對地方交通沖擊較大。
3.方案設計
根據功能需求分析結果,對本節點提出立交及平交兩種可行性方案:
(1)立交方案:本方案將牛圈子溝節點設置為全互通立交形式,方案示意如圖2所示。牛圈子溝快速路上跨石垛子溝路后,通過新建定向匝道,實現與環城南路北和東方向的連續、快速轉換。而由于節點東側約300m處為平交路口,節點東向南方向交通需通過路口后進行交通轉換,標準較低,本方案考慮將該方向交導入現況牛圈子溝地方路系統內,通過石垛子溝路與快速路相接,實現該方向轉向需求。
(2)平交方案:本方案考慮到牛圈子溝快速路止于環城南路,過快的交通轉換對地方路網沖擊較大,尤其環城南路幾點周邊多為平交路口及隧道,交通組成比較復雜,快速路交通直接匯入環城南路將對道路產生較大壓力。故本方案將牛圈子溝快速路與石垛子溝路及環城南路相交處,均設置為平交路口形式,
4.方案比選分析
(1)從功能需求上分析,兩種節點方案均實現了牛圈子溝快速路與環城南路間的交通轉換。立交方案雖設置了高標準轉向條件,但由于環城南路本身并不是連續、快速交通載體,僅通過該節點的快速轉換并不能提高路段的整體通行能力,反而容易對地方交通帶來較大影響;平交方案與地方交通結合相對較好,在實現與環城南路的交通轉換同時,將快速路交通逐級轉入地方路系統中,地方交通影響較小。
(2)模糊綜合評價。在初步去確定進行方案的可行性評價之后,為綜合考慮技術、經濟以及環境等方面的因素,需對各方面進行綜合的比選擇優,以效益作為的主要評價指標來分析各方案的優劣。綜合評價需要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模糊關系合成的原理對其進行綜合評價。根據模糊評價原理與方法可知,方案優劣評價計算公式采用方程A.R=B進行,計算得到評價結果矩陣W(w1,w2)=B(b1,b2)=(0.69,0.75),從綜合評價優劣結果矩陣可知,平交方案優于立交方案。綜合上述節點方案比選結果可知,本次設計中以平交路口方案作為牛圈子溝節點的推薦方案。
三、結語
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展,高速公路勢必與城市交通與用地產生矛盾,為解放城市用地,適應遠期城市交通的`發展,需要高速公路向新的城市空間外圍推移,而原有高速公路環線則作為城市快速路環線系統使用,以便發揮城市快速路聯系各組團的作用。為了使整個城市組團有機、高效的聯系在一起,必須將快速路與高速公路環線二者有效結合,因此,快速路節點設計是整體交通規劃的重要內容,選擇合理的節點設計方案將對交通流通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經典]設計方案09-16
設計方案[精選]10-01
(精選)設計方案09-10
[精選]設計方案10-22
(經典)設計方案10-07
【精選】設計方案10-24
設計方案(經典)10-05
設計方案【精選】11-09
(精選)設計方案08-20
設計方案(經典)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