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論初中歷史教學
目前,在農村中學,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和傳統考試因素的影響,歷史課教學方法陳舊、課堂氣氛沉悶,缺乏生機和活力,學生厭學,學習效率非常低下。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呢?根據近幾年我校實施學案教學的基本情況和親身體會,提出幾點粗淺的看法,與大家一起尋求解決問題的理想途徑。
一、 轉變教學理念
尊重生命,體現以人為本,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教學理念。教師要勇于拋棄舊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與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接軌。眾所周知,傳統的教學理念講究傳授學科知識的單純性,過分強調了教師在教學中“教”的作用,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體地位。結果是教師慣于“一言堂”,學生慣于洗耳恭聽一言不發;教師只求講深講透,學生忙于強記強背、被動接受,全然沒有思考與反復認識的過程和余地。教師不辭辛勞地講完一節課后,疲憊有加,許多學生對一些重要的知識仍不甚了解?梢娝鼑乐囟笾屏藢W生的個性發展和能力的培養。而學案教學則與之相反,它注重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各種信息中,鍛煉和提高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從而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強調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因此說學案教學的理念先進,生命力強,應在教學中大力推廣。
二、 明確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指學生學習活動實施的方向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制定的學習目標要明確,具有可檢測性和可操作性,使本節內容的當堂檢測題與之相對應。具體要求是:
1、數量不應太多,以3―4個題為宜;
2、內容一般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
3、標出本課的重難點及易混、易錯的地方;
4、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語言描述,要用“能記住”、“能說出”、“會運用”等可檢測的明確用語。這樣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有的放矢,才有可能迅速提高學習效率。
三、 優化課堂結構
如何能在短暫的時間內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呢?這不但要求教師有淵博的知識和超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而且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結構的優化。一般說來,進行初中歷史學案教學,預習導學可用5分鐘左右,引導學生獨立閱讀教材,自學、思考和研討,使學生初步了解教材,解決部分一讀就會問題并發現新的不能解決的問題在課堂上,學生能看懂、讀懂的教師就不要再講,否則就是浪費時間,學生能發現的,教師不要點明,否則就是限制了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信任學生,解放學生,調動學生,促進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自己探索,自己創新。
鞏固練習可用10―15分鐘,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達標測試,教師及時進行檢查、反饋、矯正,在拓展提升中解決全部問題;
課后拓展延伸立足課內、課外相結合,教師提供一些綜合性和實踐性的問題,供學生拓展探究,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這樣科學的課堂結構,這樣合理的時間安排,不僅能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而且更能較快地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淺論初中歷史教學】相關文章:
初中歷史教學隨筆03-28
初中歷史教學措施(精選)10-18
初中歷史教學總結07-05
初中歷史教學的方法04-25
教學隨筆初中歷史11-22
初中歷史教學總結10-12
初中歷史教學設計11-08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07-16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