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加減混合計算》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聯系實際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使學生看清運算符號,正確進行計算,為進一步學習2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過程和方法
借助直觀演示,使學生學會觀察反映連續變化的情境圖,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滲透用數學的意識。
二、目標分析
本課教學目標是在學生比較熟練地掌握了10以內加減法以及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通過聯系實際情境,調動已有經驗,學習、探究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克服因前后兩個計算步驟所采用的計算方法不一致而產生的困難,正確計算。
四、教學準備
課件、與情境圖相關的圖片等。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看圖列式。
(1)分別出示:
由學生介紹圖意。
(2)學生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說明為什么用連加或連減的理由。
(3)學生計算,并說一說怎樣計算連加連減。
2.口算:3+2+3= 6+2+2= 9-2-5= 8-4-4=
【設計意圖】復習連加連減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激活已有的經驗,為本節課學習加減混合計算做好鋪墊。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導入
(1)利用天鵝圖片,分步演示例1的問題情境;學生通過觀察,依次得到以下信息:
①湖里原來有4只天鵝。
②飛來3只后。
③又飛走2只。
(2)根據信息,提出問題:湖里現在有多少只天鵝?
(3)指名完整敘述問題情境。
【設計意圖】將靜態的情境圖以直觀演示的方式分步呈現,讓學生置身其中,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情境,進而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
2.聯系實際情境,認識主題圖。
(1)組織學生討論天鵝只數的變化過程,并利用課件根據變化的過程分別出示兩幅靜態圖。再通過標注箭頭的方式將兩幅圖連接起來,使之成為連續的圖。
(2)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邊打手勢邊敘述圖意。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了解主題圖的來源,學會觀察連續圖的圖意,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為以后的看圖列式打基礎。
3.初步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
(1)引導學生用算式表示問題情境:4+3-2
追問算式4+3-2的含義。
(2)組織學生討論,明確:我們把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算式叫做加減混合。
指導學生讀算式。
(3)組織學生探討加減混合計算的計算方法。
①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情境或對照情境圖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說明理由。
②指名計算,老師在算式中用線標明計算順序,并用不同的顏色寫出第一步的得數7。
③討論:“7”是怎么來的?為什么用“7-2”?請聯系實際情境或情境圖加以說明。
4.鞏固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1)出示例2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指名說出圖意:湖里原來有4只天鵝,飛走2只后,又飛來3只,現在湖里有幾只天鵝?。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①怎樣用算式表示問題情境?
②怎樣計算4-2+3?重點理解第二步用什么數+3?為什么?“2” 是怎么來的。
【設計意圖】通過兩個情境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情境和情境圖自主探索,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并圍繞第一步計算的結果展開討論,深化學生對加減混合計算的認識。在教學中注意由扶到放,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5.組織學生觀察比較:
(1)比較4+3-2和4-2+3,明確:都是加減混合計算。體會:從左往右的運算順序。
(2)比較加減混合計算與連加連減,明確:都是兩步計算式題,計算方法相同。
(三)鞏固練習
1.基礎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看圖列式計算:教材第67頁“做一做”。(加強巡視與指導。)
(2)抄寫算式并計算:教材第68頁練習十五第2題。(注意書寫習慣的培養。)
2.綜合練習。
(1)游戲: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完成教材第68頁練習十五第1題。
(2)游戲:跳房子,完成教材第68頁練習十五第5題。
3.獨立練習,集體訂正:教材第68頁練習十五第3題。
【設計意圖】三個層次的練習目標指向不同。基礎練習鞏固本課所學;綜合練習將加減混合計算與連加連減放在一起,有助于學生在運用中切實掌握兩步計算式題的計算方法,并借助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練習積極性;獨立練習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還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計算習慣。
四、總結收獲
說一說這節課的學習收獲。
【《加減混合計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加減混合教學設計07-08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設計05-18
加減混合教學設計15篇05-02
加減混合教學設計(15篇)05-02
加減混合教學設計精選15篇05-02
小數的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運算的教學設計07-04
二年級《加減混合運算》教學設計05-12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優秀教學反思07-04
《加減混合運算》課堂教學反思07-04
混合運算教學設計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