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在教學中,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好方案,把握好動機,并注意聆聽學生的心聲,盡量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這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有效性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老師們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的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要教師勇于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重視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要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的行為都應精心的思考、精巧的設計。
3.注重實踐活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就努力優化教學過程,實施開放式教學,為學生提供探究學習的機會,把數學知識的學習運用過程設計成一定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求知,在活動中發現創新,在活動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4.讓學生當“老師”,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當“老師”是以全體學生的發展為教學出發點,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需要幫扶其他同學解答問題。學生在教其他學生的時候,往往學得更好。教師要主動為學生創造各種各樣的“教”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發表自己的見解。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相關文章:
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07-03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08-18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07-03
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呢07-03
淺談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的思考07-03
如何提高教學語言有效性07-03
淺談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思維07-03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07-02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