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辛酉冬至古詩解析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辛酉冬至古詩解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簡介
《辛酉冬至》是南宋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古代每逢冬至,親朋好友都會奔走相賀。在一派熱鬧景象中,獨有詩人門前冷冷清清,顯得很不協調。而且時光飛逝,豪情空在,詩人已到了“身老怯增年”的地步,被兒孫們攙扶著祭拜先人,然后早早睡去,體味著寂寞與清苦。面對這一切,詩人淡然處之,將新的希望寄托于明春,表達了希望老有所為的沒有泯滅的壯心。全詩語言簡練通俗,形象鮮明感人,有點有面,層層遞進,在含淚的微笑中終結全篇,令讀者回味無窮。
作品原文
辛酉冬至⑴
今日日南至⑵,吾門方寂然⑶。
家貧輕過節⑷,身老怯增年⑸。
畢祭皆扶拜⑹,分盤獨早眠⑺。
惟應探春夢⑻,已繞鏡湖邊⑼
注釋譯文
編輯播報
詞語注釋
、判劣隙粒耗纤渭翁┰辏1201)的冬至節。此時詩人七十七歲。
、迫漳现粒骸蹲髠鳌べ夜迥辍罚骸叭漳现痢!笨追f達正義:“日南至者,冬至日也!庇郑骸叭罩刑,有南有北。常立八尺之表,以候景之短長。夏至之景,尺有五寸,日最長而景最短,是謂日北至也;自是以后,日稍近南,冬至之景,一丈三尺,日最短而景最長,是謂日南至也!倍猎诠糯且荒曛休^為重要的節日。在這天,官員們要休假,皇帝要接受群臣的慶賀,民間也互相饋送酒食,穿新衣,賀節。
⑶寂然:肅靜的樣子。
、容p:草草,馬虎。
、汕釉瞿辏号履隁q增長。作者自注:“鄉俗謂吃冬至飯即添一歲。”
、十吋溃褐付吝@一天,家族中祭祀祖先的活動。扶拜:詩人年老,行祭禮時需要子孫扶著。
⑺分盤:指吃晚飯。
⑻探春: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車跨馬,供帳于園圃或郊野,為探春之宴。”
、顽R湖:湖名,在陸游的家鄉浙江紹興。
白話譯文
今天是冬至日,可是我家門庭冷清清的。
家境貧寒,無力歡慶佳節,只好隨便度過。人老了,生怕年歲增長。
行祭禮時,都由子孫們扶著。晚飯未罷,就獨自早早地睡了。
只希望明年的景況比今年好一些,我的夢魂好像已到鏡湖之濱去探尋春天的信息了。
創作背景
此詩為宋寧宗嘉泰元年(1201)冬作于山陰(今浙江紹興),陸游時年七十七歲。陸游為官多年,未曾積攢過家私,受謗罷歸鄉里后,由于子孫眾多,田地很少,生活頗為貧寒。陸游老境頹唐,只能靠領取“祠祿”養家,而這“祠祿”又時時中斷。因此,他漸有衣食不繼之嘆。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紹興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曾任鎮江、隆興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工詩、文,長于史學。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并稱南宋四大家。其詩今存九千余首,清新圓潤,格力恢宏,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文學賞析
這首詩慨嘆歲月無情、韶華易老,表現了一個落魄志士老來寂寞和熱愛生活、向往未來的情懷。
首聯先扣題點明冬至,然后陡地推出與節日氣氛很不協調的鏡頭:“吾門方寂然”。冬至在陸游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十分隆重的節日,在這一天,民間要更換新衣,擺酒慶賀,朝廷也要封賞百官群臣。在這種文化風俗的背景下,詩人家里卻構成了強烈的反差,一片寂寞冷落。詩人似乎已被無情的歲月遺棄了,充溢在詩人心里的自然也就只有孤獨和寂寞。這里的“吾門”“寂然”是相對“他門”“熱鬧”而言,說明“吾門”是沉浸在節日歡樂之中的千門萬戶中的一個冷落的角落。詩人之所以這樣寫,一是實際情況如此,二為襯托他無意度節的冷漠心態。
頷聯是寫心理。貧窮家庭輕視過節,年邁之人害怕過節,因為吃罷冬至飯就意味著添了一歲。詩人實際不是擔心老之將至,而是唯恐年華流逝、于世無補。這一聯帶有一些自嘲色彩,在自嘲過程中,抒發了對時世的憂慮,南宋朝廷無所作為,不能收復失地,讓老百姓生活得好些,讓詩人能一展抱負而吐氣揚眉,而不像現在那樣“怯增年”。
頸聯寫自己老態病弱,顯示出老年特有的疲憊和慵懶。不管年輕時怎么雄健英豪,已是七十七歲的老人,生理上的老弱病殘是無法抗拒的。詩人祭拜祖先,都要由子孫們扶持,晚飯未罷,就早早地睡了。前句勾勒老態龍鐘的詩人形象栩栩如生;后句中一個“獨”字、一個“早”字,把詩人郁郁寡歡、無所慰藉的神情意緒渲染得淋漓盡致,令人讀罷不禁對這位愛國志士的暮年處境寄予同情。
尾聯顯示詩人生理上已是老弱病殘,但心理上卻永葆青春,詩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熱情是永遠不會消失的。詩人說自己在夢中探春,來到了鏡湖邊上,這是借寫夢來表達他希望老有所為的沒有泯滅的壯心,是詩中顯得略為輕松的一筆。這一聯是這首詩的“詩眼”,也是全詩的閃光點,從這里可以看到詩人永不頹喪的進取精神和豁達樂觀的襟懷。
在藝術上,這首詩也頗有獨到之處。首句開門見山地點出冬至日的“吾門”情景;次句既是寫世態人情,又是詩人自況;第三句則選擇詩人在一天生活中的兩個具體畫面,具體描繪了詩人“身老”的狀況,是對上一句的深化。前三句有點有面,且層層遞進,把詩人的老窘之態推到極致,令讀者為之心酸。末句則陡然一轉,筆鋒之下透出一種無奈的自我安慰,在含淚的微笑中終結全篇,令讀者回味無窮。綜觀全詩,語言簡練通俗,形象鮮明感人,格調較之他同年寫的《歲暮貧甚戲書》似乎要低沉些。但若聯系詩人的身世加以理解,就不難看出字里行間飽含著對壯志未酬而今垂垂老矣的憤懣之情,仍然是一首具有較強思想性的好詩。
名家點評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放翁宣和乙巳生,嘉泰元年辛酉年七十七矣。三、四平穩有味。
清代紀昀批點《瀛奎律髓刊誤》:宛丘二詩之中夾放翁一首,編次太無倫理。五句欠煉。
【辛酉冬至古詩解析】相關文章:
立春是幾月幾日2017 辛酉07-10
冬至的古詩03-06
古詩文閱讀與解析07-03
高段古詩教學詳細解析07-02
冬至的古詩詩句07-05
關于冬至的古詩07-03
關于冬至的精選古詩07-03
冬至古詩匯總11-09
描述冬至的古詩06-26
有關冬至古詩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