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敘事與教學案例的寫作指導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里,大家都背過不少知識點,肯定對知識點非常熟悉吧!知識點在教育實踐中,是指對某一個知識的泛稱。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敘事與教學案例的寫作指導,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敘事與教學案例的寫作指導 1
(一)什么是教育敘事
教育敘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敘”就是敘述,“事”就是故事。教育敘事其實是一種敘事化的教育反思。
教育敘事應定位在接近教育現實中所發生的各種真相。通過教育敘事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人物、思想與行動,看到這些真實事件背后的復雜意義。總之,寫教育敘事實為了讓教育回歸生活本身,讓教師在教育生活中領悟教育的力量,使自己的教育實踐具有自己獨特的理論和實踐的生命力。這也是教育敘事研究確切的追求。
寫好教育敘事不僅需要深入了解某一個教育實踐現象,還要有足夠的理論視角。只有這樣,在敘事的過程中,才知道如何組織事件。才知道事件組織起來后能夠表達什么樣的理論主題。寫好教育敘事還與我們教師是否有明確的追求有關。如果有了明確的追求,又有不斷反思的精神并確實是想追問自己,當教師這些年來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在從事教育的過程中堅持過什么樣的良知與信念,有過什么樣的痛苦與喜悅,總之,一旦教師想要認真地審查自己的教育生活,那么無疑就能夠寫出高質量的教育敘事。如果只是為了完成什么上面布置的任務,或為了其他名利,是不可能寫出高質量的教育敘事。
(二)教育敘事的特點
(1)真實性。教育敘事研究所敘述的是來自已經發生過的教育事件,是真實可信的教育故事,不是設計的事件。因此,教師平時要善于捕捉這些教育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事件才有特定的意義。
(2)人物性。在教育敘事中,敘述者既是說故事的人,也是他們自己故事里或別人故事中的角色。敘述者將自己放到故事中,用自己的視覺去觀察和體驗,對事件中的某個角色(學生等)做出較為科學與合理的行為和心理的“假想”,從而使故事的人物角色“更飽滿”。
(3)情節性。敘事談論的是特別的人和特別的沖突、問題或使生活變得復雜的任何東西,所以敘事不是記流水賬,而是記述有情節、有意義的相對完整的故事。通常有與所敘述的教育事件相關的具體人物、事件發展的情節。
(4)可讀性。閱讀者可以從敘事報告的故事情節中看到教學影像,清楚的把握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用內省、比較的方法去解釋報告中的問題解決。這種影像化的故事情節提供給閱讀者身臨其境的感受,對于教育者而言,這種感受對教學觀念、方法的改進影響會更具體,更深入,因為我們知道,具體經驗對于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5)感悟性。教育敘事研究獲得某種教育理論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歸納而不是演繹。也就是說,教育理論是從過去的具體教育事件及其情節中歸納出來的。
(三)教育敘事的基本內容框架
1、問題產生的背景。背景是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但不必須面面俱到,關鍵在于說明故事發生有何特別原因和條件。
2、問題情境描敘。每個教育敘事都必須有一個鮮明問題或矛盾。不能杜撰,但可以對實際情節進行選擇,目的凸現焦點。要有細節的描寫,描寫生動,引人入勝。描寫一般采取敘議結合,即描敘+分析,描敘夾分析。
3、問題解決結果或效果的描述。
主要內容結構:背景、問題、細節、結果。
(四)優秀教育敘事的標準
丁剛教授曾經對好的教育敘事給出過最高標準,他說:如果敘事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即不僅在講述某個人物的教育生活故事的過程中揭示了一系列復雜的教育場景與行為關系,而且“照亮”了某個人物在此教育場景中的“心靈顫動”,可以給讀者一種精神震撼,那么這就是非常好的敘事了。在此我們就給出個一般標準吧,好的敘事=生動的故事+精彩的內心活動。具體可分解為以下幾項:
1、事件真實。
2、描述的情境有意義,抒發獨到思考。
3、敘述清晰, 細節描寫生動,揭示人物的心理,細膩刻畫沖突情節。
4、敘述的問題對他人有思考價值和啟發意義。
(五)寫教育敘事的要求
1、“教育敘事”必須基于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對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可以做某種技術性調整或修補,但不能虛構。
2、每個“教育敘事”必須蘊涵一個或幾個教學事件,即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某一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或發生的某一種意外的”教學沖突”。
3、由于它是對具體的教學事件的敘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節性和可讀性。敘述要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突出戲劇性沖突,有人物的語言、內心活動,要揭示故事中人物的內心世界,不是記流水賬。敘述要具體、生動,講究文筆的清新優美。不應該是對活動的.籠統描述,也不是抽象化、概括化說明,應具體。它不同于教學之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學之后的“教學實錄”(或“課堂實錄”)。沒有人物的內心活動。
4、每個“教育敘事”所敘述的教學事件必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蘊含一定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5、要有問題性,不是簡單地把一天的事情原原本本記錄下來,這樣做沒有意義。而應該是捕捉教育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如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教學沖突,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學事件之后獲得的某種教學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師忽視了教學事件之后導致的某種教學遺憾。要有解決問題的過程、采取的方法措施與效果
6、“教育敘事”的寫作方式以“敘述”為主,夾述夾議。這種”敘述”可以是上課的教師本人在反思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以第一人稱的語氣撰寫的”教學事件”。要盡可能地”描寫”教師自己在教學事件發生時的“心理”狀態,常常用“我想……”、“我當時想……”、”事后想起來……”、“我估計……”、“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類似的事件,我會……”等等句子。此類心理描寫實際上是將教師的個人教育理念、個人教育思想滲透在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上,體現了教師在“反思”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時顯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個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敘事必須有一個照亮整個文章的“問題”。這個“問題”常常是一個教學理論中已經在談起、討論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所敘述的教學事件中產生、蘊含著的,而不是將某個理論問題作為一個“帽子”,然后選擇幾個教學案例作為例證。
(六)如何寫好教育敘事
1、經常有意識地隨時收集讓你感到有趣或震撼的教育教學事件資料或存在新問題的教育事件資料。收集的資料可以是你個人經歷或別人經歷的;可以是課堂上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可以是對學生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在學校活動、學習工作中自己發展中遇到的事。
2、采取多種方法收集教育教學事件資料。如記日記、寫教學日志、做聽課觀察記錄、與觀察對象開放式的訪談。日記可提供個人對即時事件的描寫、感受。
日志可提供對事件的回顧,如發生的過程、處理的方法、反思和評價。
事件觀察記錄既可以由研究者自己進行觀察時撰寫或拍攝錄相,也可以由研究者草擬思路,由參與者撰寫或拍攝錄相。事件觀察記錄主要紀錄了,教學情景的發展變化,當事人的態度、情緒與行為反應,學生的反應和學習的結果。課觀察記錄可提供描述性記錄、理論備忘錄(由觀察而聯想到的相關理論觀點)、觀點摘錄、一己之見和推論等。
與觀察對象開放式的訪談,可通過與參與者的對話,了解參與者的內心世界,深入揭示許多關于他個人思想的知識和社會背景方面的信息。
3、注意收集與教育教學相關的背景資料。如與所敘事相關的日期、作者、任務、背景事件、政策、觀點氛圍等信息,這對于研究者對敘事背景和闡述具有重要意義。圖片資料與反映事件結果的實物和文字資料。與所敘事主題或問題有關的理論資料。
4、注意思考和尋找身邊平常事件中蘊含的規律、問題、新觀念和真理,善于發現教育教學活動中出現的新問題,并不斷地對與問題有關的因素進行觀察,進行理論學習和理性思考。
5、注意對資料的整理和分析。每經過一段時間,就要對收集來的所有故事和敘事素材進行比較,分析每個故事的主題,然后將這些互不相同的主題重組成一個完整的事件發展過程。
6、寫作時,首先要能夠提出問題,明確你所研究和希望表述的問題。其次,要按問題的產生—問題解決的過程---解決的結果這一主線,將問題細化,把問題清晰地表達出來。第三,要對不同類型的關鍵事件(成功型事件、挫折型事件、啟發型事件、感人型事件)的重點方面進行重點描寫。
教育敘事與教學案例的寫作指導 2
一、對課堂教學的基本認識
1、教無定法,課有共性。所謂無定法,是指課堂教學總是隨著教學內容、學情變化、時空環境不斷發生著改變,從這個角度講,課堂教學不可復制,是對的。因為“教無定法”,所以課堂教學是不可評價、變幻莫測的,這就陷入了神秘論與不可知論,是不可取的。因為課有共性。
2、課堂教學是科學。無論什么課堂,它總是圍繞著學生成長,教師、教材、學生、媒介、環境各要素的有機組合,組合越優化,課堂越高效。所以,課堂教學有基本的原則與規律。從這個意義上講,課堂教學是科學。(這也解決了不同學科間聽評課的障礙,而跨學科聽課是不可少的,尤其作為業務領導與骨干,要懂得如何抓住課堂教學共性的東西,再結合語數外、政史地、理化生、音體美的學科特點去聽評課)
3、課堂教學是藝術。課堂教學總是充滿遺憾,不管多么成功的課堂總是有繼續提升、完善的空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是所有藝術創作的共性。精彩生動的課堂,總是能給人強烈的感染,學習的過程如沐春風,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教學是藝術。
二、一堂好課有沒有基本的評價標準?
1、一堂好課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基本的要求。
2、葉瀾教授對“好課”的理解:a,有意義;b,有效率;c,生成性;d,常態性;e,有待完善。
3、我對“好課”的描述:一堂好課應該是樸素的、高效的、生動的。
樸素:
△陶行知講:“千教萬教,教人求真”,課堂教學是師生一道共同追求真(正確的、科學的)善(高尚的、充滿愛的)美(賞心悅目、有情趣的)的過程,這一本質是非常簡單的,在不影響教學效果的前提下,越簡單的教學才是越有效的教學。簡單的就是樸素的。
△課堂終歸是常態的,不是總做給人看的,如同家常便飯、居家打扮,沒有刻意的表演與矯情,不做作,不花哨,從來沒有盡如人意,沒有彩排的課堂才能體現生成性,真實的就是樸素的。
△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是恰當的,不能造成對輔助教學手段的過度依賴,該實驗時實驗,該運用視頻時運用視頻,過多過濫的使用看來眼花繚亂,實際喧賓奪主。(語文課中配以切合文意的圖片、視頻、音樂,能夠渲染出生動形象的意境,認讀生字、組詞說話也離不開多媒體就很牽強;數學課中多媒體對平移、對稱、旋轉等內容的教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加減乘除的運算就沒有板書來得更直接有效。結合語文課堂實際)
高效:
△效果的好壞高低,是以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來衡量的。
△從經濟學意義上說,花5分鐘就能達成目標比在同等條件下花10分鐘才能達成目標更高效,這也是我們評判一位老師教學水平高低最直觀的指標。
△最大限度的實現所有學生都得到發展,通過一節課的學習都有收獲、有進步,無論他們的基礎如何,無論是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培養還是情感的感染熏陶,這才是高效課堂的真正含義。(結合語文課堂)
△在學生能夠消化吸收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實現課堂的大容量,讓學生學到更多更好的知識。
生動:
△生動的課堂總有貫穿始終的師生互動。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師生、生生交流的過程,總是離不開引導、提問、質疑、討論等雙邊、多邊活動。課堂是靈動的,而不是死水一潭。
△生動的課堂總是充滿智慧的啟迪。注重掌握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新的課程要求里最核心的的要求。激發興趣,引導思維,質疑釋疑,發現規律,得出結論,整個教學過程雖然有張有弛,最精彩的莫過于學生的自我探究與思想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生動的課堂總能產生情感的共鳴。老師講得枯噪乏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這就是很多傳統課堂的“灌輸”,沒有情感的共鳴。學生隨教學內容同悲同喜,師生因對方的精彩互相感染,老師總是充滿激情,學生聽得兩眼放光,冷不丁還冒出些預料之外的想法與收獲,這樣的課堂才是生動的,才有生命的張力。
(有了上面的共識,怎樣聽評課也就有了大概的出發點與落腳點,下面的內容側重在技術層面。)
三、怎樣聽課
1、聽課是最有實效的專業學習,如同武術中的散打,最具實效性。無論優秀的課堂還是普通的課堂,總能起到“取長避短”的作用。
2、聽課前必須有認真的準備:通過聽課達到什么目的,對教材的`了解,對整個課堂結構的了解。
3、老師聽課首先要有和學生一樣的身份,和授課老師一起學習知識,這樣能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教學,這比聽懂一節課的內容更重要。
4、除了學習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課堂教學的觀念與技術,因此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盡可能把所有的課堂信息“收入囊中”。老師在板書,學生在干什么;小組合作學習,每個人參與的程度;提出問題后,大家不同的反應,等等。
5、篩選信息。一個經驗豐富的聽課者總能從若干信息中快速找出對自己最有意義的信息,如情境設置的巧妙處,經驗與新知的銜接過渡,教學環節間的轉換,課堂上的隨機應變等。
6、勤于筆記。聽課筆記應近乎課堂實錄,至少應記錄下:主要的教學環節,這是課堂的框架;關鍵知識點的教學全過程,包括老師的講解要點,學生的質疑,采取了怎樣的方法合作學習與課堂展示,主要知識點的歸納總結等;自己的感受與評價。
7、注意聽課禮儀。進入教室就是“學生”,尊重授課老師;做好學生的表率,你是“來賓”,當好客人;主動參與課堂討論而不是評論。
四、怎樣評課
1、評課是一位老師除課堂教學外教學水平的最直觀體現。
2、評課作為常規教研的有效形式,是不可少的。
3、怎樣評課:
△懂得欣賞。每堂課都有閃光點,或者表現在老師,或者表現在學生。能夠說出一堂課的到底好在哪兒,有時甚至超出了授課老師自己的設計初衷。
△學會診斷。課堂如有處理不當,病因在哪?如沒有完成教學目標,是教材把握的問題,還是沒有切合學生設計?是教法選擇的問題,還是課堂結構沒處理好?
△給出建議。相同的內容有不同的上法,如何做得更好。
4、針對有效課堂的常用評價指標:
△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預習效果看獨學階段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看沒有老師指導下的自主探究,課堂展示如何用恰當的方式展示理解知識的過程并展現出自我與小組的風采。
△掌握知識的過程性:基礎性知識(經驗、相關鏈接)如何準備,如何找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小組學習怎樣分工合作,等等。
△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既有各個教學環節的分解目標,又有本節課的整體目標,還有學年目標在本節課的體現。
△課堂的組織與技巧:課堂各環節的組織架構,關節點上的語言組織,適時調控課堂節奏,前臺后臺的時機把握,小組展示中的適時評價與穿針引線,等等。
5、避免空洞的套話式評課:“本堂課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教法合理,德育滲透······”,萬能膏藥,沒有錯話,全是廢話,沒有實際內容,應該避免。
6、評課也要講禮儀:
△尊重是前提。
△實事求是,不虛偽地拔高,不惡意地貶低,既要利己,也要利人。
△有準備地發言。
五、聽評課始終應圍繞一個目標:達成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是成功完成聽評課的核心: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樣。
2、正確理解“三維目標”。
△“三維目標”首先是課程目標,只有細化到本節課的目標才是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目標是另外兩維目標(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達成的中介與途徑。
△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應以知識與能力目標為主線,在知識的傳遞中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并將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在學習探究的過程與方法中。在教案中,“過程與方法”可以不單獨羅列。
【教育敘事與教學案例的寫作指導】相關文章:
小學教育敘事案例12-05
寫作指導教學設計02-26
寫作指導教學設計04-13
初中化學教育敘事案例03-23
幼兒園教育敘事案例優秀04-25
教育教學指導意見04-16
初中教育教學典型案例03-03
教育教學案例分析03-03
教育教學案例分析08-28
教育教學案例格式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