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鋪小路》中班教學活動案例
活動設計背景
本次活動中我提供的幾種幾何圖形都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在學習過程中讓孩子們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自主探索和發現如何用石頭鋪路。本次活動的操作性與探索性都很強,幼兒們在積極主動的探索中,誘發了已有的經驗,積累了新的有益經驗。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的認識,能按圖形的主要特征分類。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及合作意識。
3、體驗探索樂趣,培養自信心、成功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難點:如何用四個三角形鋪路。
活動準備
1、有空心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的硬紙若干張鋪成小路。
2、地上有很多彩色幾何圖形。
3、小雞掛飾。
4、收錄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1、教師以雞媽媽的角色帶“小雞”到草地上去玩(放錄音)。
2、發現小路上有許多洞,(師)有些什么形狀的洞?(引導幼兒觀察)
3、如何把路補起來?(幼兒自由討論)。(用石頭補起來)
4、告訴小朋友小樹林里有許多漂亮的石頭,請小朋友自由到樹林里找“石頭”,并告訴雞媽媽是什么形狀的“石頭”。
(二)自主操作探索,體驗 “石頭”的組合、變化。
1、幼兒找“石頭”自由組合鋪路,教師以多種角色出現。(兩個半圓鋪成圓形,兩個長方形成正方形……)
2、困難。剩下正方形的洞怎么辦?(教師引導幼兒用四個三角形鋪路)
3、小結鋪路過程
(三)活動延伸
雞媽媽帶小雞從鋪好的小路走到草地上去游戲,(放錄音),自然結束。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只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這其中的“針”就是貫穿在整個活動中的一系列的引導。“線”就是孩子們積極參與的實踐活動和貫穿于其中的實踐經驗以及在活動中孩子們迸發出來的積極思考和探索的熱情。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元素的支撐,本次活動才使我和孩子們有了玩中學,學中玩的快樂體驗,同時,我也深刻感到:活動開展的基礎與孩子的生活經驗與興趣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我們要關注孩子的興趣點,延伸拓展孩子的興趣點,使孩子的探索興趣得到充分的保護和引導。
【《鋪小路》中班教學活動案例】相關文章:
《美麗的小路》教學設計07-11
《美麗的小路》的教學設計03-08
美麗的小路教學設計03-04
中班畫畫教案設計奇異的小路06-08
教學案例范文07-09
教學案例分析07-14
教學案例分析07-14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及措施03-22
托班活動案例分析03-14
小班教學案例分析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