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不能容忍的四大交通陋習
最不能容忍的四大交通陋習
交通陋習排名NO.1
堵車按喇叭
【案例】
“三蹦子”喇叭聲為哪般
昨天中午12點多,在燈市口大街與東單北大街連起的丁字路口處,陣陣刺耳的車鳴不斷引來周圍行人的怒目;隔著十幾米遠的便利店員工都把脖子探出來想要看個究竟。
記者看到“始作俑者”原來是一輛電動三輪車。當時,兩條大街路況嚴重擁堵,所有附近車輛一動不動。一輛被夾在其中的電動三輪車與前方小轎車車距不足10厘米,車主正用連續不斷的鳴笛聲發泄自己的不滿。小轎車的司機聽了后,把車窗搖下來喊道:“你按喇叭我就能走了嗎?沒看前邊堵著呢,你按死也過不去啊!”電動“三蹦子”車主也跟著理論了兩句,仿佛覺得不接著按很沒面子,又接著按下去。
記者調查發現,連續鳴笛的行為“堪當”車友心中交通陋習之最。馮先生對此就深有體會:“比如你是排隊等紅燈的第一輛車,紅燈剛變成黃燈,還沒來得及踩油門呢,后邊的車就開始不耐煩地連續鳴笛,好像你就應該在紅綠燈變化的那一剎那飛出去一樣。”范先生剛開車不久,他對此感觸更多的是害怕:“我本來開車就不熟練,一聽到后面車不停鳴笛,我就嚇得魂飛魄散,不知道怎么惹著人家了,心慌得厲害。”
【點評】
找回鳴笛聲表達的本意
聽了這個案例,致力于北京交通研究多年的張瑾也想起了一個故事:“有一次我乘坐一輛大眾汽車行駛在德國高速路上,后面忽然開來一輛保時捷。當時載我的那名司機知道車速超不過保時捷,特意禮讓。保時捷自然在我們身邊超了過去,并短促鳴笛致謝。我的車主也鳴了聲笛,表示沒關系。”
張瑾總結道,案例中的小轎車車主和電動三輪車車主很容易爭吵起來,那么即使道路通了兩個人也走不了,得不償失。車鳴的本意其實是提示和感謝,比如你沒看到前邊紅燈變綠燈了,我輕輕按下喇叭提示你;你是行人卻讓我先通過,我按個喇叭、點個頭表示感謝。可現在,隨著路況越來越堵,人們的情緒越來越煩躁,鳴笛聲變了味道,變成了催促,甚至是謾罵;結果呢,長長的、刺耳的聲音反而加劇了我們的“路怒癥”。“希望車主們都能找回車鳴聲表達的本意。”
交通陋習排名NO.2
開車玩手機
【案例】
低頭幾秒鐘“車前臉”撞上“車屁股”
幾天前,劉先生在飯桌上給記者講述了一次驚險的親身經歷。暑假期間,劉先生送朋友一家人去歡樂谷玩,沒想到在臨近目的地時,因為開車心不在焉而攪亂了大家的好興致。“正開著車,同事發來個微信,我一看離前邊車的車距也不近,就低頭看了兩眼,等我再抬起頭來,前邊車來了個急剎,我的車前臉已經貼上了人家的車屁股。”前邊的車為什么會急剎車呢?原來是三輛車連續追尾,中間被劉先生追尾的汽車車主也因為看手機而撞上了一輛寶馬。“寶馬車主聽說我倆在玩手機都被氣瘋了。”
回想起這些,劉先生說:“以后開車我再也不會看手機,更別提開車回短信、開車照相,我現在在路上看見這樣的車主就后怕!”
【點評】
專心開車才能保持合理車速
“很多人在抱怨交通亂象的同時又隨波逐流,放縱自己的交通行為。”張瑾認為,此案例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交通事故。開車時心不在焉,對于交通安全有百害而無一利。一旦造成安全事故,勢必加劇路面擁堵。
“退一萬步說,即使‘開車低頭族’們沒有因為一心兩用而釀成事故,也會降低本來應該有的行駛速度,提升交通擁堵指數。”張瑾告訴記者,有的.高速路已經開始懸掛最低限速標志了,這種管理措施應該擴展到更多的路上。也就是說,在車況良好的情況下,不僅不應該超過最高限速,也不能低于最低限速。
交通陋習排名NO.3
停車不入位
【案例】
停好了車卻下不來
常去石景山區沃爾瑪山姆超市購物的鄧女士發現,這個超市前有一片超大面積停車位,可每次她找停車位都要找上十幾分鐘,原因就是有的車主不自覺地把車停在兩個停車位之間,或者偏出停車位一大截,旁邊的停車位雖然空著卻無法停進車輛。
鄧女士稱,因為這種亂停車的行為,她遇到過下不來車的尷尬情況。那次,一輛黑色奧迪車身的3/4在車位里,1/4在外面。她好不容易把車停在奧迪旁邊,卻發現車門緊挨著奧迪的車門,無奈之下,她只能跳到副駕駛位置上下車。她“奉勸”那些有不良停車習慣的車主:“本來大多數女士停車技術就不好,如果先來的人給后來的人剩下那些需要非凡技術才能停進去的車位,那就別怪我停車時真把您的‘豪車’給蹭了,您能說責任在我嗎?”
【點評】
亂停車比排隊加塞更惡劣
“隨便亂停車比排隊加塞的影響更壞,加塞只是影響后面幾個人的時間,而亂停車卻很可能造成別人無法停車,甚至無法行走。”張瑾經過多年調查發現,不按規矩停車是許多開車人的陋習。“車位這么緊張,有了車位,更應該珍惜,應該停得合規矩。”
交通陋習排名NO.4
并線看心情
【案例】
違章并線把小轎車并成“變形金剛”
虛線可以變道、實線不得逾越是駕校教授的常識。然而,仍有車主并線時只看心情,不看虛實。近日,劉警官就給記者講述了他遇到過的一件事故:一輛白色小卡車左側與一輛藍色小轎車右側相撞,小轎車被撞成了“變形金剛”,肚子癟了一大塊。小卡車軋著一條白色的實線,明顯看出是違法并線而釀成的事故。
劉警官告訴記者,這種事故發生后,應負全責的車主常會辯稱:“我沒看見后面有車”或者“我以為自己離那輛車很遠,不會撞上才并線的。”殊不知,這些“我以為”和“沒看見”都是必須摒棄的交通陋習。“《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變道時要觀察好周圍情況,確保執行車輛不發生事故。”
記者采訪發現,不少受訪者稱,即使是可以并線的情況下,也有許多車輛并得讓人“崩潰”。“有的車五分鐘里能并線三四次,簡直是閑的。”“有的車在堵車的時候來回并線,看這邊車輛走得快就插過來,一會兒那邊車輛走得快又插回去,加塞并線,弄得人氣不打一處來。”范先生的評論最逗:“有時候我不小心別了人家車一下,人家就要超車,然后別回來,好像別車是一個本領,‘你有我也會’的感覺。”
【點評】
道路是大家的而非個人的
張瑾認為,這一陋習要從兩個方面來說,首先,每個車主都要提高個人文明水平,“路是我們大家的,不是誰一個人的,我們要想到自己開車時的一舉一動是不是會影響到別人。”另外,在管理層面,她認為應該提高違法成本,不能縱容違法并線、惡意別車等事件發生。張瑾舉了個例子:“為什么現在酒駕少了?因為這是違法行為,而且一經發現就嚴格處罰。據我所知,有的公司總經理都因為酒駕被關起來過,這種執法力度讓酒駕現象越來越少。”
【最不能容忍的四大交通陋習】相關文章:
交通陋習作文03-09
外企面試謹防5大陋習07-11
獅子女在婚姻里最不能原諒對象什么04-10
孫中山破陋習評課稿05-31
摒棄交通陋習安全文明出行演講稿07-05
中國的四大鬼節02-17
四大天王作文06-08
關于四大的校園招聘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