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第5章第1節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基因突變的概念、特點和原因,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生物的變異現象對于學生而言并不陌生,通過初中生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到生物的變異與遺傳物質和環境有關。本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遺傳物質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變異的。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舉例說明基因突變的概念、原因、特點;
2.舉例說出基因重組;
3.說出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1.學會數據處理,類比推理等科學方法;
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發散思維及綜合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
1.在基因突變的學習中懂得生物界在豐富多彩的本質,從而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教育;
2.在基因突變的學習中懂得如何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引導學生從生物學角度對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作科學的了解,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激發學生的責任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基因突變的概念及特點;
(2).基因突變的原因。
2、難點: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
五、教學程序設計
依據新課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按“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原則,以探究式教學方法為主線,利用學案導學,開展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在討論、探究、交流中相互啟迪,獲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同時,教師充分利用現代聲像技術及多媒體工具,借助多媒體動畫,把基因突變的原因及類型和基因重組的原理直觀地展示給學生,有利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師適時進行點撥,以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知識結構,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六、教學過程
1、回顧遺傳物質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以及遺傳學基本規律。
2、設疑:性狀由親代傳遞到子代時,會不會一成不變呢?當然不會,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差異,這又為什么呢?
3、進行學習目標和課程標準的解讀。
1、學生回顧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
2、回顧生物性狀的決定因素,思考并回答指出遺傳過程中存在變異。
3、明確本節內容和學習目標。
步步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確學習目標。
創設情境,
激發欲望
多媒體課件展示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相關實例。
觀看多媒體相關實例。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主動地參與獲取新知識。
自主學習,組內討論
探究1:基因突變 1、組織學生組內探討基因突變的原因、特點、實例及意義,并進行小組展示。
2、多媒體展示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發病機理。
3、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探討”進行分析,引出基因突變的概念。
4、對基因突變的意義進行引導,讓學生懂得如何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1、通過學案上的知識梳理,組內討論,形成統一認知進行小組展示。
2、觀看多媒體展示。
3、小組討論,總結基因突變的概念。
4、理解基因突變的意義,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多媒體直觀地展示給學生,有利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完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
自主學習,組內討論
探究2:基因重組
1、組織學生組內探討基因重組的類型、特點、實例及意義,并進行小組展示。
2、多媒體展示基因重組的類型及機理。
1、通過學案上的知識梳理,組內討論,形成統一認知進行小組展示。
2、觀看多媒體展示。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班內交流,確定難點
1、多媒體展現合作探究內容,倡導學生合作式學習、交流。
2、對于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區別進行適時點撥,幫助學生理解。
1、合作交流,確定難點。
2、嘗試構建表格分析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之間的區別。
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及綜合分析的能力,完成課標中的能力要求。
隨堂練習,當堂反饋 多媒體展示相關習題,由簡單到復雜。 讀題,思考與討論,并進行解答。 1、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鞏固。
2、通過對學生練習結果的評價,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確定下一步的補償性學習的安排。
歸納總結,科學評價
1、構建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
2、對本節課的小組表現進行科學評價,并評出最佳小組。 通過思維導圖,構建知識框架,掌握相關知識。
科學評價有利于小組內學生之間的相互團結,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
七、板書設計
5.1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一、基因突變
1、實例
2、概念
3、原因
4、特點
5、意義
二、基因重組
1、概念
2、類型
3、意義
三、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的區別
基因突變 基因重組
本質 基因的分子結構發生改變,產生了新基因,出現了新的性狀。 不同基因的重新組合,不產生新基因,但可以產生新的基因型,使不同性狀重新組合。
發生時間及原因 細胞分裂間期DNA復制時,由于外界理化因素引起的堿基對的替換、增添或缺失。 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位于非同源染色體的分開,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了自由組合。
條件 外界環境條件的變化和內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有性生殖過程中進行減數分裂形成生殖細胞。
意義 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
發生可能 突變頻率低,但普遍存在。 在有性生殖中非常普遍。
八、布置作業
固學案相關習題
九、教學反思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物基因重組和基因突變的知識點04-29
關于基因突變科技小論文07-05
比和比例教學設計03-06
倍數和因數教學設計08-01
《樹林和草原》教學設計02-26
圓柱和圓錐教學設計07-31
平移和旋轉教學設計08-01
酸的和甜的教學設計04-20
《和時間賽跑》的教學設計05-16
《狼和小羊》教學設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