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下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下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通過“讀《水滸傳》、談碰壁、救護車夫、關心女傭”這四件事,初步了解魯迅先生是一位關心、愛護青少年,熱愛勞動人民,憎恨舊社會,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眾愛戴的人。為今后進一步學習魯迅著作和魯迅精神打下基礎。
2、學會給課文加小標題,說出課文的中心思想。
3、學習本課通過幾件具體事例,反映人物高貴品質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給課文加小標題。
1、能理解含義較深的句子。
2、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培養綜合概括能力。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介紹人物。
1.談話導入:提起魯迅先生,我國甚至世界上有許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愛戴和稱頌,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尋找答案。(板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文題中的“我”是作者周曄,是魯迅的侄女。本文是周曄在魯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時寫的回憶錄。
二、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出示學習要求。
(1)課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為五段,看看各段主要內容是什么?
(2)自學生字、理解詞語:吊唁、囫圇吞棗
張冠李戴、飽經風霜
2、反饋: “深切的懷念”第一段:魯迅先生逝世后,人們沉痛地悼念他。
“談論《水滸傳》”第二段:魯迅先生教育“我”認真讀書。
“笑談“碰壁””第三段:魯迅先生以“碰壁”為比喻抨擊舊社會。
“救助車夫”第四段:魯迅先生熱情救護和幫助車夫。
“關心女傭”第五段:魯迅先生關心女傭阿三。
三、深入學習,體會人物品質
1、閱讀問題,小組合作交流。
問題1 (①參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來的花圈挽聯多;③送花圈挽聯的有各種各樣的人。)
問題2 (看到伯父受到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愛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樣,是一位深受人們愛戴的伯父的事。)
出示學習要求:
1、人民群眾崇敬和愛戴魯迅先生表現在哪些方面?
2、什么事使“我”驚異?
3、小結: 這段講了人民群眾崇敬和愛戴魯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對伯父的懷念。
問題4“囫圇吞棗”:指讀書急于求成,隨便讀一下,籠統地接受。
問題5 (魯迅先生之所以“記性好”,是因為他讀書,而“我”并不是記性差,主要是讀書馬馬虎虎) 馬馬虎虎(反義詞)→認認真真
問題6 (伯父年紀這么大學習還非常認真,對學過的知識記得牢,自己與伯父對比,學習太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時也認識到伯父的話是對自己學習態度婉轉的批評,所以……)
問題7 (勉勵作者要認真讀書)
出示第二段學習要求、討論。
4、我是怎樣讀《水滸傳》,結果如何?
“囫圇吞棗”什么意思?伯父問的時候。“我”就張冠李戴亂說一氣。“張冠李戴”什么意思?
5、伯父聽了“我”的回答,怎么說?伯父的年紀比“我”大,為什么記性反而比“我”好呢?
6、為什么“我”聽了伯父的話會“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還難受”?
7、臨走的時候魯迅為什么送作者兩本書?
四:小結
反饋:魯迅先生是一個對待學習認真嚴肅,關心下一代的人。
小結:這個小故事反映了魯迅先生什么品質?
這個小故事講魯迅跟“我”談《水滸傳》從中啟發教育“我”要讀書,反應了(對待學習認真嚴肅,關心下一代)
五:作業
1. 抄寫生字。
2. 熟讀課文,預習課文后面三個故事的內容。
【六年級下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03-09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03-12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15篇06-02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07-03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案設計09-07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案設計3篇09-07
《回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優秀09-02
我心中的魯迅先生作文02-07
讀《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感05-03
魯迅先生我想對您說作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