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地域類型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業地域類型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農業地域類型教學設計1
一.教材
湘教版
二.章節
第三章 第一節
三.學時
2個學時
四.課程標準
“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農業區位各因素及其影響;農業地域類型的形成條件。
2.難點
說明主要農業區位因素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分析某一農業地域類型的形成條件。
六.教學方法
1.多媒體教學法。通過課件向學生展示豐富的文字、圖片、動畫等材料。
2.案例分析法。通過文字和圖片材料,讓學生自主分析,得出結論。
七.教學過程
【引入】展示圖片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荷蘭的花卉園、季風區的水稻田、呼倫貝爾草原的牧場、東南丘陵梯田
【基本概念】
1.農業:種植業、林業、漁業、畜牧業、副業
2.農業生產活動
人類利用土地的自然生產力,栽培植物或飼養動物,以獲得所需的產品,這就是農業生產活動。
3.農業生產活動的`對象:動物和植物
4.農業生產活動的特點:地域性和季節性、周期性
5.農業的投入和產出
投入:自然條件、勞動力、生產資料、科技
產出:農產品
【農業區位因素】
1.自然條件
(1)氣候
光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作物的地區分布。
熱量:決定農作物品種、耕作制度、栽培方法
水分:決定作物品種、耕作方式(水田和旱田)
(2)地形
思考:山區發展什么類型的農業?(林業)平原發展什么類型的農業?(種植業)
(3)水源
思考:為什么古文明起源于河流的流域?(近水有充沛的水源、土壤肥沃)
(4)土壤
2.科技條件
(1)勞動力
(2)科學技術(節水技術)
(3)裝備
3.社會經濟
(1)市場
(2)交通
◆主導因素與限制性因素
主導因素的改變:立體農業布局模式、梯田等。
【農業地域類型】
1.概念:農業地域類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區,利用當地的優勢條件,發展各具特色的農業生產,并在地區之間開展商品交換所形成的農業經營單位或地域單位的組合。
2.布局原則: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漁則漁)
3. 生產布局發展趨勢
4.農業地域類型分析
以亞洲水稻種植業為例:
1) 季風氣候,降水充沛;
2) 地處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3) 人口密集,勞動力充足;
4) 歷史悠久,市場廣闊。
【練習】
農業地域類型教學設計2
一、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兩種農業地域類型——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谷物農業的分布。
2.分析氣候、地形、勞動力對水稻分布的影響。通過讀圖分析,訓練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2.通過學習商品谷物農業,學會分析主要區位因素之間的關系,學會繪制簡單圖表表達地理事物。
3.理解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谷物農業的主要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季風水田農業形成的區位因素的分析,訓練讀圖分析能力。
3.在分析商品谷物農業時,采用繪制概念框圖的形式,訓練地理圖表的繪制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自然條件是人類生產活動的基礎,制約著人類農業活動類型。
2.培養學生順應自然、尊重客觀規律的觀念。
3.理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可以改變農業生產的區位因素。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兩類農業地域類型的區位因素。
2.提高利用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兩種農業地域類型特點的歸納。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手段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學習了農業的區位因素,了解了農業地域的形成,農業地域的形成,本節課讓我們繼續來學習世界上兩個重要的農業地域類型。
講授新課:
一、水稻種植業
1.從圖上可以看出,水稻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區?
水稻主要分布在亞洲的季風區。
2.請大家閱讀相關資料,分析亞洲水稻種植業的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
社會經濟因素:
3.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有哪些?閱讀相關資料。
小農經營
單產高,商品率低
機械化程度低
科技水平低
水利工程量大
二、商品谷物農業
1.看圖,世界商品谷物農業分布在哪些地區?
2.讀美國地形、河流、氣候分布圖,分析其商品谷物農業的自然因素。
3.讀相關資料后,小組討論美國農業的社會經濟因素。
4.通過相關資料,能夠歸納商品谷物農業的特點:
商品率高
生產規模大
機械化程度高
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講述了水稻種植業、商品谷物農業的分布,區位因素,特點。重點是要學會分析這兩種農業的.區位因素。
課堂活動:
1、關于水稻種植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主要分布在西亞和中亞 B.主要生產玉米、小麥等谷物 C.以家庭經營為主,單產低,商品率高 D.是精耕細作的集約農業,需投入大量勞動力
2、關于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生產的敘述,正確的是: A.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發展商品谷物生產的區位條件最優越 B.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產國 C.美國人口眾多,為商品谷物生產提供了大量勞動力 D.美國商品谷物生產一般是國營的
3、與歐洲相比,美國商品谷物農業在生產上的優勢在于
A.各個環節都由機械作業 B.有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運
C.地廣人稀,可以進行大規模生產 D.政府投資較多
4、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產國是
A.中國 B.法國 C.美國 D.加拿大
板書設計:
一、水稻種植業
1、分布
2、區位因素
3、特點
二、商品谷物農業
1、分布
2、區位因素
3、特點
農業地域類型教學設計3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兩種農業地域類型——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谷物農業。分析氣候、地形、勞動力對水稻分布的影響。通過讀圖分析,訓練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2.通過學習商品谷物農業,學會分析主要區位因素之間的關系,學會繪制簡單圖表表達地理事物。
3.理解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谷物農業的主要差異及它們的區位因素的差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季風水田農業形成的區位因素的分析,訓練讀圖分析能力。
2.分析亞洲水稻生產商品率低的原因,找出這些區位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在分析商品谷物農業時,采用繪制概念框圖的形式,訓練地理圖表的繪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自然條件是人類生產活動的基礎,制約著人類農業活動類型。
2.培養學生順應自然、尊重客觀規律的觀念。
3.理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可以改變農業生產的區位因素。
教學重點
1.理解兩類農業地域類型的區位因素。
2.提高利用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兩種農業地域類型特點的歸納。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資料和地圖
課時安排
教學過程
師: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學習了農業的區位因素,了解了農業地域的形成,農業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合理利用農業土地的結果。由于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差異,所以在世界上形成了多種農業地域類型。我們上節課已經認識了一種農業地域類型——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下面讓我們繼續來學習世界上其他重要的農業地域類型。
(出示圖片:世界水稻的分布)
師:請大家看圖,圖中的陰影部分表示哪種作物在世界上的分布?
生:水稻。
師:從圖上可以看出,水稻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區?
生:水稻主要分布在亞洲的季風區。
師:請大家結合水稻的生長習性,說一說為什么水稻分布在亞洲的季風區。
生:水稻的生長需要充足的熱量條件和豐富的降水。亞洲的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適合水稻的生長。
師:對。水稻生長所需最低溫度為10~12 ℃,最適合溫度為30~32 ℃,最高溫度為36~38 ℃。請看書然后說一說水稻在亞洲季風區的種植情況。
生:亞洲季風區的水稻種植約有7000年歷史,稻米是這里人們喜愛的主要糧食,這里所產稻米占世界稻米總產量的絕大部分。其中我們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
師:不錯。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形成和分布。
(出示圖片:課本圖3.11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形成和分布)
讀圖思考:
1.季風水田農業地域類型的形成,與這里的地形和氣候有什么關系?
師:請同學們對照亞洲地形圖,說一說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區。
生:(指圖)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布在朝鮮半島沿海平原地區、日本沿海平原、中國南方平原地區、印度恒河流域及沿海平原、東南亞的平原地區。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同學們想一想,水稻為什么要在平原地區種植呢?
生:(討論)水稻生長需要良好的灌溉條件,而平原地區地勢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師:對!那么再請同學們讀圖,說一說季風水田農業的分布和這里的氣候有著怎樣的關系。
生:(討論)這里主要是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雨熱同期,適合水稻的生長。
師:對,從以上的分析可知,亞洲具有水稻生長的優越自然條件。除了這一點,亞洲還有著什么條件適合水稻的種植呢?請看“讀圖思考”2:
2.水稻種植業是一種勞動密集型農業,這里有與之相適應的勞動力條件嗎?
(播放錄像:水稻的栽種過程)
(出示圖片:我國水稻種植景觀)
師:看完錄像,請同學們說一說,水稻的'生產過程有何特點?
生:水稻的種植過程環節多,勞動復雜,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師:對,同學們結合亞洲人口分布圖,說一說這種人口分布特點對亞洲水田農業有著怎樣的影響。
生: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區,這里勞動力豐富,恰好滿足了水稻種植的勞動密集型特點。
師:很正確。請大家看“讀圖思考”3
3.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有哪些?
(出示幾個國家人均耕地面積對比圖、三種主要糧食作物單產對比,引導學生討論)
生:亞洲季風區人多地少,糧食需求量大,水稻單產高。
師:不錯。正是以上這些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世界水稻種植業集中分布于亞洲季風氣候區。那么季風水田區的水稻種植業有哪些特點呢?
(結合圖3.12)
師:圖3.12中隱含著哪些信息?
生:從圖中可以看出,水稻種植業是勞動密集型農業,人力依然占重要地位,農業機械化水平低,農業正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階段。
師:對。大家分析得很好!季風水田區的水稻生產以家庭為單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所以每戶耕種的田地很少。我國南方每個農戶耕種的水稻田一般都少于1公頃。這是季風水田農業區的特征之一:
生:——小農經營。
師:我國南方的水稻種植主要用途是滿足自我消費還是拿到市場上去銷售?
生:滿足自己消費。
師:對,從幾種糧食作物的單產對比知道,水稻單產較高,但為什么商品率卻較低呢?
生:由于生產規模小,每戶稻谷的總產量不大。
師:還有哪些原因?
生:世代傳統的觀念以及經濟水平的制約,農民收獲的大部分稻谷都是留作自用,送到市場上出售的量很少。
師:對。這是季風水田農業的第二個特點:
生:——單產高,商品率低。
師:從圖3.12水稻的生產環節可以看出,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另一個特點是:
機械化和科技水平較低。農民一般從事手工勞動。在我國,雖然近一二十年來,利用電力進行灌溉、脫粒等發展較快,化肥、農藥的使用量也逐步提高,但從整體上看,機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還較低。
師:水稻生產離不開灌溉條件的保證,季風氣候水旱災害頻繁,對水稻生產威脅很大。而小農經營無力建設水利工程,所以季風水田農業的第四個特點就是:
生:——水利工程量大。
師:對。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分析了亞洲的季風水田區的水稻種植業所具有的特點。下面我們來完成P48的“活動”。
活動與探究
以中國為例,說明應該尋找和運用哪些資料,解釋我國南方水稻產區形成的原因。
活動步驟:
1.列出資料清單。
2.運用這些資料說明問題。
師:請同學們想想看,你需要哪些資料來解釋我國南方水稻產區形成的原因?
生:(討論后回答)氣候、地形、土壤、人口、水稻單產、市場、農業歷史等。
師:我國南方主要是什么氣候?和水稻的生長習性有著怎樣的對應關系?
生:我國南方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且雨熱同期,較好地滿足了水稻的生長需求。
師:對。
(出示圖片:中國溫度帶、中國降水分布圖、中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
【農業地域類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教學實錄06-30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教案04-18
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說課稿05-31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說課稿范文06-22
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有哪些07-03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導學案06-18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教案5篇04-18
《杯子的設計》教學設計03-14
教學設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