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地區的開發》評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江南地區的開發評課稿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如何把評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江南地區的開發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江南地區的開發評課稿 1
評價是什么?評價是甄別;評價是什么?評價是判斷,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評好課”相關要素,劉老師執教的《江南地區的開發》一課是一堂比較給力的示范課。她將道德素質、學習能力、交流合作和個性情感等各個方面,都融入在課堂教學中,成功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型,充分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多數學生能完成學習任務,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和成功的體驗,符合教學設計,達到知識、技能、情感目標的要求,增強了學習興趣。同時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會學且主動學,能自己處理與學習有關的問題。教師課后留有余味,吸引學生進一步思考和探索,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習能力。授課內容的難易適當,信息量的負擔合理,能做到短時高效
一、新課導入,貼近生活,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新課一開始,劉老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幅江南水鄉的生動畫面,然后設問:“你對現在的江南有什么樣的印象?”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切入課堂主題,勾起了學生無窮的想象,使學生有一種親切、自然、有趣的感覺,從而縮短了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又通過設問:“江南在秦漢時期是什么樣子?”“江南在什么時期得到開發?為什么能在這一時期得到開發?”抓住學生的困惑和矛盾心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增強了新課的吸引力。同時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是問題的提出者,和學生是合作者的關系,尊重學生的回答,使之在不斷的討論、思考中,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開發課程資源,生成教學素材,豐富教學內容
老師能運用多媒體課件,提供有關歷史資料,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對各知識點的印象。劉老師能根據教學需要和活動安排,在課前準備了兩段不同時期描述江南地區狀況的文字材料,在課堂上發給學生合作探究之用。這充分體現了課程資源的開發既立足于教材,又超越于教材的新課改要求,從單純依靠教材的觀念中跳出來,樹立了大資源的觀念,從而使新課程下的歷史課堂大放異彩。通過學生對兩段材料的合作學習,了解了江南地區在秦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在人口、生活習慣、農業、手工業、商業和人民生活狀況等多方面的歷史信息,從而豐富了教學內容,擴大了學生視野。
三、小組合作學習,互動探究,放飛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
劉老師在本堂課中設置了好幾個探究主題如:“這段材料怎樣描述了楚越地區的經濟狀況?”“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有哪些?”“請你給今天的西部大開發提出一些建議?”在這些主題探究、合作學習的活動中,劉老師充當了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給學生創造了更多的自主空間和權利,實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的目的。這其中老師只是啟發、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探究、形成觀點,使學生經歷了一次次從未知到已知的合作探究過程,這既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精神,又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體會到“論從史出”的精髓所在,從而放飛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
四、課堂總結新穎,回歸現實生活,學以致用
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能有機結合。本堂課的結束部分,劉老師沒有按著一貫的路子去做知識的歸納總結,而是啟發學生進行教材知識的拓展延伸,關注現實,學以致用。她設計這樣的問題:“假如你是一位西部大開發的設計者,請你給今天的西部大開發提出一些建議”我以為這樣的設計不僅有助于學生放飛思緒,大膽想象,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有效地進行德育滲透,使學生在潛意識里有一種為祖國西部開發而努力學習的愿望和朦朧的歷史責任感。“假如你是一位西部大開發的設計者,請你給今天的西部大開發提出一些建議”。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事想起,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老師在課堂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從而達到會學的目的。這節課采用師生互動、學生自學、結合分組討論和老師點撥的方法的形式出現。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了主動學習,合作探究的積極性。這種學習方式符合初一學生,從課堂上看學生參與面廣,積極性也高。劉老師在本節課中始終處于一種“促進者”、“合作者”和“導演”的角色。學生是課堂的主角,師生共同學習探究完成了教學任務,課堂效率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然而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有點前松后緊的感覺。也就是關于江南地區在秦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不同狀況的材料合作學習中,占用的時間多一點,關于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合作探究的活動中,占用的時間少一點。
總之,本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清晰,過渡自然,環環相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一是教態自然、親切、語言清晰簡練、富啟發性。板書設計合理;二是有組織教學和駕馭課堂的技能;三是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演示熟練,改善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教學效率。
江南地區的開發評課稿 2
課程主題:江南地區的開發
評課內容:
本節課主要圍繞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開發進行了深入講解。教師通過生動的歷史背景和豐富的史料,引導學生全面了解了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過程及影響。
優點:
1. 內容豐富:教師充分挖掘了江南地區開發的`歷史背景,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使得課程內容豐富多彩,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 史料充實:教師采用了大量的史料,如《史記貨殖列傳》、《宋書》等,通過對比、分析,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江南地區開發的歷史進程。
3. 師生互動:教師注重與學生的互動,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建議:
1. 增加多媒體元素:教師可以考慮在課程中增加一些多媒體元素,如視頻、圖片等,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展示江南地區的風貌,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2. 加強課堂管理:在小組討論等環節,教師需要加強課堂管理,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討論,避免出現“搭便車”現象。
總結:
本節課內容充實,史料豐富,師生互動良好,但仍有改進空間。教師可以考慮增加多媒體元素,加強課堂管理,以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江南地區的開發評課稿 3
課程主題:江南地區的開發
評課內容:
本節課以江南地區的開發為主題,通過生動的講解和豐富的史料,引導學生全面了解了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經濟、文化和社會變遷。
優點:
1. 導入新穎:教師采用播放江南風景片的方式導入新課,迅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史料詳實:教師提供了大量的史料,如《史記貨殖列傳》、《宋書》等,通過對比、分析,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江南地區開發的歷史背景。
3. 環節緊湊:教師設計了多個教學環節,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使得課程節奏緊湊,學生參與度高。
建議:
1. 深入挖掘歷史背景:教師可以進一步深入挖掘江南地區開發的歷史背景,如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以更加全面地展示江南地區的歷史變遷。
2. 加強與現實聯系:教師可以嘗試將江南地區開發的歷史與現實聯系起來,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對現實的影響,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
總結:
本節課導入新穎,史料詳實,環節緊湊,但仍有改進空間。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歷史背景,加強與現實聯系,以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同時,教師也可以考慮增加一些互動環節,如辯論、演講等,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江南地區的開發評課稿】相關文章:
《江南地區的開發》評課稿范文12-14
最新初一歷史說課稿江南地區開發03-04
評課稿 優秀評課稿最新10-04
優秀評課稿優秀評課稿02-13
評課稿 優秀評課稿優秀08-18
英語評課稿 英語評課稿07-13
評課稿08-04
“比”的評課稿09-28
(經典)評課稿08-06
語文評課稿 語文評課稿優秀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