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筆記-幫助孩子糾正缺點時
每天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感覺到孩子們身上有許多的習慣需要培養。因此每隔一段時間,我班都會出現一些班級口號。如“先管好自己再管別人”、“哭不能解決問題”等等。這段時間我們又出臺了一句新的口號“開動腦袋小機器,積極舉手我真棒”。這一口號主要針對有些內向、不喜歡在集體面前表現的孩子,能有更多自主表現的機會而制定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孩子們都有了一定程度的進步。可還有一位孩子的小手卻還是不能出現在我的視線里。于是,我便針對性的去觀察她,有時發現她不舉手,就盯著她看,或者講一些話外音給她聽,希望她能及時地發現,并能自己主動起來。到最后發現很多辦法都不奏效時索性采取了強制手段,開始用直接的批評方法來對待她了。于是就出現了:表揚的機會輪不到她、獎勵小星星的機會輪不到她,小組長的機會輪不到她。總之一切好的好象一下都與她無緣了。目的就是讓她能及時地改掉這一缺點。
可接下來的事情讓我明白,我做的一切都“事與愿違”了。早上,她那非常尷尬的爸爸帶著哭哭啼啼的她地來到教師門口說,她今天早上不愿意進幼兒園了。于是我馬上聯想起這幾天的事情,并問她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才不進來的?她躲在在爸爸的身后膽怯地點點頭。她爸爸聽了原因后也表示贊同老師的做法,說應該這樣。因為他們也發現孩子的這一缺點了。這下孩子也沒辦法只有聽從的份了,我也因自己的教育方法得到了家長的認同而沾沾自喜起來。心想這下你該認識到錯誤了吧!看你上課還敢不舉手!
上課了,提問開始了,我在巡視著一雙雙高高舉起的小手,并在尋找著我最期盼的那只小手,然而一節課又一節過去了,我失望了。這次,我不再急著去找她談話了,我開始靜下心來開始回憶,這階段所發生的一些事情。從對點點滴滴的事情回憶中,我發現,從始至終,我好象都沒有真正地走進她的心靈深處去聽聽她的想法,沒有去弄清她為什么不愿意舉手,是不會呢還是不愿意表現呢?于是我和她媽媽聯系,向她媽媽了解她的個性,并尋求解決的辦法。從她媽媽那里得知,她是一位很好強的孩子,每做一件事都要做到與眾不同,每次的行動都要別人百分百的注意才會滿足。
于是聯系起舉手的這一現象,就很容易看出,她不愿意舉手的原因就是:當她要舉手的時候發現別人的答案和她是一樣的時候就不愿意在舉手了,當她依次舉手沒有被老師請到的時候她就再也不愿意舉手了。問題的原由找到了,該怎樣來解決呢?我認為這些都是她的思想意識問題在作怪,于是,我和她展開了心理戰術。首先讓她知道,老師所做的一些都是為她好,接下來就肯定她的一些好的方面,然后針對她的這種想象,讓她自己講講,老師再及時地給予意見和建議。最后在課堂上一發現她舉手的現象就會請她,讓她先嘗嘗甜頭。這幾天,我驚喜地發現,她的心情溫度計開始上升了,課堂上也開始慢慢看見她高高舉起的小手了。類似的事情,在我們的教學中可能經常回遇到,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去處理?
1.教師首先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教育孩子要愛護尊重孩子、把孩子當作一個具有自主性,有自我內在要求的“小大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了解孩子內心需求,經常和他談談心,以大朋友的身份去幫助他,告訴他老師批評他,并不是不喜歡他,而是讓他改正缺點。壞毛病改正了老師和媽媽自然就不批評他了,讓孩子在感情上親近老師,這樣施教他才能欣然接受。
2.正確對待孩子的過失,允許孩子犯錯,一定要慎重對待發生在孩子身邊的每一件事情,讓知道錯在哪里,而不應該讓孩子為此事而感到難堪。要講究方式方法掌握好教育的尺度,針對性地施教。使孩子在實際生活中明白自己怎樣的言行大家才能接受。一件處理不當的事件,不僅教育不了孩子,而且會傷了孩子那極其脆弱的自尊心,同時也影響師生關系。這正是早期社會化所遵循的教育藝術。
【教育筆記-幫助孩子糾正缺點時】相關文章:
家長糾正孩子的壞習慣的技巧02-06
教育筆記-巧對哭鬧孩子08-05
教育筆記-給孩子適宜愛08-05
教育筆記-做孩子正能量07-09
教育筆記-讓孩子學會自己做主10-16
教育筆記-多給孩子成長機會10-14
教育筆記:給孩子一點挫折08-06
如何對待調皮的孩子教育隨筆筆記07-24
教育筆記-撫慰孩子心靈很重要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