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范本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范本1
一、幼兒園個案記錄分析
一天午餐前,我拿起一本故事書,準備給孩子們講故事,剛起了個開頭:“有一個虎娃娃,老是離不開他的虎媽媽…”就聽見一細小的聲音在下面叫著,“別講了,別講了,什么時候講完呀!”我低頭一看,是迪迪,只見他苦著一張臉,搖著手像是要制止我講下去。旁邊的小朋友不干了,連聲說:“講下去,講下去,我們要聽的�!庇谑俏覍Φ系险f:“小朋友都很愛聽的,你也慢慢靜下心來聽我說吧。”說完,我又準備繼續我的故事�?墒莿傉f了沒幾句,他的聲音又來了:“別講了,別講了,什么時候講完呀!”小朋友們不高興了“迪迪很煩的,老師快講下去,不要理他�!蔽覇柕系希骸盀槭裁床粣勐牴适�,你要和小朋友一樣,安靜得聽。不能這樣打斷別人,這是不禮貌的�!笨伤是忍不住翻來覆去的就是那幾句話“別講了,別講了,什么時候講完呀!”我生氣了,對他說:“你不想聽,小朋友可想聽,如果這樣的話,那就請你自己去找個地方坐好,不要打攪我們�!睕]想到,他真的站了起來,端起小椅子,坐到一邊去了,這倒引起了我的興趣。
事后,經過我多次細心的觀察,我發現迪迪這個孩子比較孤僻,膽子很小,平時的話很少,上課從不舉手發言,與老師也不愿意親近,總是一個人玩,也不與別人交流,受到同伴的欺負也沒有反映,一到聽故事、看電視的時候,他就會反復那幾句話“別講(看)了,別講(看)了,什么時候講(看)完呀!”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性格變得如此的怪異,孩子的內心到底要數說什么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與他的家人進行了交流,得知孩子的父母工作很忙,平時無暇與孩子交流,教養的責任主要有兩位老人來承擔。然而由于他小時候曾生過一場大病,幾乎喪失性命,因此家里人都很寵愛他,對他的要求也是百依百順的。老人們很注重關心他的身體健康,而除了吃飽穿暖以外也沒有精力再去理他,無法與他交流,而孩子由于身體原因,也不能外出,每天就是一個人孤單的擺弄他的那些積木。于是,我試探的問他:“迪迪,你喜歡爸爸、媽媽嗎?想他們嗎?”他躲開了我的眼光,低下了頭。從他的神情中,我能感受到他的內心是多么孤獨,他是多么盼望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呀。
二、產生自閉與孤獨感的原因
迪迪的這些行為反映出他的內心是十分孤獨的,他的自信心和自主感都沒有得到發展。如:他膽子小,不與同伴交流,不與老師親近,上課不舉手發言,害怕聽故事、看電視等等。這些情況的出現,都是由于平時父母忽略了與他感情方面的交流,對孩子的內心世界的缺乏了解與溝通造成的。孩子覺得自己被忽視,得不到保護與信任,沒有了安全感。而老人的照料則從他的身體條件出發,而沒有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限制了孩子的興趣愛好,使孩子沒有了自主權,好像被關在一個無形的籠子里了。
小班的孩子正處于一個人一生中第一個心理反抗期,壓制他的愿望便會引起他的反抗。因此他對集體參與的活動顯得特別的反感,便用語言制止來表示自己的不滿。這是一種多么不健康的心理呀。
對于這樣的孩子,的辦法就是要取得家長的`配合,讓其父母在工作之余多投一些關注給與他們的孩子,孩子多進行一些交流,了解他現在在想什么,準備做什么。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愛他,他也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而老人們則要適當改變自己的教養態度,放開手,給與孩子一些可以承擔的任務,如拿拖鞋、分碗筷等等。這樣才能使孩子對自己充滿了自信心,才能使孩子自主自立。
的要求,對他們采取的是回避、漠視的態度的話,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多余的,對外界的態度也是拒絕的,他們便會生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將自己與外界隔離,變得更加孤單、自閉的。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范本2
觀察時間:
20xx年4月8日上午9:10—9:33
觀察地點:
小二班
觀察對象:
花花(3歲半)
觀察者:
盛xx
觀察目的:
1、通過觀察幼兒操作《顏色四段卡》的行為表現,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為進一步支持幼兒的主動學習提供依據。
2、基于幼兒對學習材料的使用情況,評估材料提供的適宜性以及教師指導的適宜性,以更好的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花花在榻榻米上選擇了操作材料《顏色四段卡》,進入自主的學習和探索中。
花花先鋪好工作毯,然后走到放置材料的地方。一次拿一樣,分兩次拿了《顏色卡》和《色板2》,整齊地放在了工作毯的左上角。隨后將《顏色卡》里的第一段卡按照從左到右的方向整齊的擺成了一排,又分別拿來了真實的蔬果。
花花準備放只有圖片的第二段卡時,反復對比了一下,發現沒有擺放的位置,就逐個把實物蔬果一個個的往下挪開并擺成了一排。隨后,又拿出二段卡從左到右的擺放了兩個,期間發現沒對整齊,又把卡片對整齊了。
緊接著,花花拿起了只有文字的第三段卡,反復對比了將近一分鐘之后將字卡準確的擺放在了黃色的下面,還拿起了黃色的梨對應的擺放在下方,嘴里說著“黃色”。
花花擺放好第二段卡和第三段卡后,就將顏色相一致的四段卡《蔬果》對應的擺放在了下面,擺放時小聲的說出了“紅色”“黃色”五個字卡上的全部內容,18分鐘后花花完成了全部的操作。當最后一個白色的蘿卜擺放好后,花花沒什么表情的看了老師一眼,老師在旁邊給了一個大拇哥,花花就開始了收材料了。
花花從左到右一張張拿起了一段卡放在材料盒里后,又同樣的拿起了二段卡放在了材料盒里。拿起三段卡時還用小手拍了一拍,拍整齊了之后才放進材料盒里面。
緊接著,花花折返6次分別將蔬果一個個的`放回了原位,又回來將材料盒和色板分別放了回去。最后蹲在工作毯左側,把工作毯拉向自己的方式重復了幾次,整齊的將工作毯卷好并放回了原位。
觀察分析:
幼兒的興趣需求:花花對操作材料《顏色四段卡》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整個學習過程投入而專注,長達23分鐘的操作過程中里能夠完全獨立、自主的進行主動學習與探究。
幼兒的發展水平:花花在從一段卡和食物的對應中,發現了二段卡和三段卡還沒有進行擺放,能及時發現并進行位置上的調整。在之后的顏色與字卡對應、實物與字卡對應擺放以及收材料的過程中都表現出非常好的秩序感。在辨認和讀字卡的過程中,對文字敏感,善于發現材料的暗示作用,圖與文字的聯系,能清晰的指認和讀出字卡上的文字。
材料提供的適宜性:在學習材料的設計上,教師將稍顯枯燥、抽象的顏色三段卡與真實的實物建立了聯系,變成了幼兒感興趣的《顏色四段卡》。材料設計目的明確,適合小班幼兒操作,并有隱性的錯誤訂正,能夠有效支持幼兒的主動學習。
教師指導的適宜性:整個活動完全由幼兒獨立操作完成,幼兒沒有用言語或者在肢體上表現出對老師的需要,而教師也沒有直接的介入,只是在旁邊指導其他幼兒的時候,不定期的投來關注的目光和豎起大拇指給予孩子鼓勵。
后續的支持策略:在活動后的小結時,花花在說“自己玩了顏色的游戲”后,教師用啟發性的語言幫助花花進行了總結,如“花花今天進行了顏色四段卡的工作”“蘋果是什么顏色的?”“蘋果是紅色的”“還有什么水果是紅色的?”……教師能有意識地幫助幼兒聯系已有經驗形成新的經驗。
教師反思和建議:
作為小班的花花,表現出的長時間的專注力和自我學習的能力以及超強的秩序感讓筆者感到特別驚嘆!幼兒看見學習材料就會產生游戲意圖,材料是支持幼兒主動學習最重要最顯性的保障。幼兒的認知、思維、語言等無一不在操作擺弄中產生和發展,而幼兒主動學習的關鍵是能夠支持幼兒選擇他們需要的材料,選擇和誰玩,如何玩以便于實現他們的計劃和意圖。所以,教師要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同時要具有敏銳的在觀察意識,去發現幼兒的需要,在不斷的發現與完善中,讓他們在足夠的時間、空間里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圖自由操作,親身體驗,享受學習和探索的樂趣!
今天花花拿了《色板2》可是并沒有打開進行操作,建議在現場或之后的活動中,老師能關注到,并能有意識的進行引導,幫助幼兒對顏色的認知和分辨中能有更進一步的提升!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相關文章: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03-22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03-30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幼兒個案記錄與分析07-07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篇03-31
大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分析12-17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15篇03-31
大班個案觀察分析記錄12-17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05-26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