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戲曲進校園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1
戲曲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是傳統文化中一朵經久不衰的奇葩。但是現在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流行音樂,就連我們中學生也追星捧星,趨之若鶩,對戲曲這塊藝術瑰寶卻是知之甚少。
以前看到姥姥姥爺看戲曲時,我總是鬧著要換臺,認為戲曲太無聊,一句話唱半天簡直要把人急死,而且趕不上潮流。直到了解了“戲曲進校園”這個活動后,我細心地體會了中國別具一格的戲曲,才明白原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戲曲是那么的有藝術魅力,難怪姥姥姥爺對他那么喜愛,甚至一說到一些經典的曲目,他們都能信手拈來,哼唱一段呢!
細細想來,我們生活中也處處有戲曲的蹤影。姥姥姥爺不止一遍的聽《花木蘭》選段,我也深受感染,我發現豫劇的唱腔鏗鏘有力,抑揚有度,它把故事中的人物情感表達的淋漓盡致,它把精彩的歷史故事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讓我們身臨其境,讓我們感慨不已。而我最感興趣的應該屬川劇中的變臉了,它絕對是一門獨特的藝術,表演者可以在瞬間變化面部顏色、花紋和表情,動作干凈利落,真是百看不厭。我突然想起來,我也能唱一段黃梅戲呢!我四歲的時候,媽媽單位排練節目,她每天在家練習《女駙馬》,邊唱邊表演,就這樣幾天的潛移默化,我居然也能脫口而出了。
戲曲有著悠久的歷史,它經歷了800多年不斷地豐富,革新和發展,真心希望它能夠在中國傳承下去,更加地多姿多彩。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2
今天,我們學校進行了戲曲進校園的活動,大家都異常的興奮,因為戲曲大家接觸的都不多。
這場演出在上午,第一場戲是楊家女將穆桂英請求佘太君上戰場的一個,大家都很認真地傾聽,佘太君的扮演者也很好地詮釋了這一角色。第二場戲是花木蘭征途,只見花木蘭拿起馬鞭,在臨上戰場前,思念著家里的一切,但最終還是去找劉大哥,并說出了他參軍的原因,這雖然只是一場戲,但其中,花木蘭說她上戰場的原因時,他語調激昂,確實體現出了保家衛國的英雄氣。
之后,主持人,邀請了幾位同學上臺,并由老師手把手的教他們,這大概就是讓傳統文化走進校園的原因吧,之后就是著名的見皇姑中的`一個片段,也可以說是包公智斗皇姑,當包公質問起皇姑時,皇姑也娓娓道來,她的苦衷,但是這都是借口,因為犯了法就是犯了法,當報案人哭訴其她的冤情時,皇姑秦香蓮眼中的不屑,可見,她權之大,官之貪,欺壓人之多,但包公中會找到真相。
之后,還表演了痛說革命家史中一個片段,講了一家人和小日本斗智斗勇的故事,將老一輩的革命家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的面前。
之后,還有作品,都很好,等這一活動結束后,我感嘆道,來這些傳統文化還是需要這些年輕人來繼承。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3
戲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為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20xx年5月24日“戲曲進校園”來到我校,為廣大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戲曲藝術盛宴。
主持人首先給全體師生介紹了戲曲的板式: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飛板,樂隊老師現場演奏,同學們認真聆聽。戲曲聯唱引起了
孩子們的極大興趣,《卷席筒》小倉娃扮相滑稽,表情豐富;《包青天》表演的老師,演技嫻熟,技巧高超;《朝陽溝》的表演者扮相俊美,字正腔圓,五年級的小戲迷洪靜怡也大膽登臺為大家表演了巜花木蘭》選段,贏得臺下陣陣掌聲,主持人介紹完戲曲行當:生、旦、凈、末、丑之后,孩子們也登上了舞臺,跟著老師學習基礎動作——耍花槍,一招一式有模有樣,贏得了全體師生的贊揚,最后戲曲表演巜穆桂英下山》將此次活動推向高潮。
本次“戲曲進校園”活動,讓廣大師生接受了傳統文化熏陶,讓大家了解了戲曲,關注了戲曲,培養了學生高雅情趣和美學素養,有力地推動了戲曲文化發展。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4
上周,我們學校為我們七年級專門開展了戲曲進校園這個活動,是要讓我們多了解一些戲曲和關于戲曲的文化。
下午第一節,我們七年級十個班全部都搬著凳子去了籃球場。我當時感覺這肯定會特別的無聊,還不如在教室里上課呢!我們班也幾乎沒有人喜歡戲曲,但有的人卻喜歡戲曲里的舞蹈動作。我和我的好朋友坐在一起,看的出來,她非常喜歡戲曲中的舞蹈動作,臺上的老師邊說她邊在臺下比劃,我看了都想笑。
臺上的老師說戲曲分四大版式:慢版、飛版、流水版、快版。他們都給我們一一展示了一遍,而我感覺流水版的比較好聽。他們給我們演示完之后還提了一個問題“這四大版式有什么區別?”我們七年級十個班大部分都是一個比一個快,我們說完后臺上的`老師就笑了,我們也笑了。在這期間,還有一個不到20歲的姐姐上臺來給我們表演,中間有一個拿彩帶轉圈的動作,她一轉就轉了十幾圈,而且轉完之后還站的很穩。還有一些其他的動作,并且都很難。我們看完后都非常驚訝-不到20歲,那不是還在上學嗎?竟然還能抽出時間練這個,還這么好,這需要花多大的功夫才能練成這樣,我真是太佩服了!這就印證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
而他們穿的服裝也有分類,有龜甲旦、花旦、清旦……我沒有記全。而剛才給我們表演的那個姐姐穿的就是不過20歲的少女穿的龜甲旦。
我通過這次的這個戲曲進校園的活動,我知道了要想有出彩的人生,就必須要靠自己的努力來實現這個愿望。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5
今天,我們學校舉行了20xx年二七區”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在活動中我對戲曲有了很多的了解。
活動一開場,宋老師上臺做了自我介紹,隨即倒數十個數,在節奏震撼的倒數后,戲曲表演正式開始。我們看到有三個人上臺表演了戲曲,他們衣著鮮艷,聲音圓潤,同學們聽到津津有味,喝彩聲和掌聲不絕于耳,桌椅、背景、服飾等方面很有古代的'感覺,大家全都凝神屏氣,仔細觀賞。
第二個節目叫《拜別爹娘離家園》,同學們對裝扮花木蘭的演員很感興趣。看她一會兒抬起腿轉圈,一會兒耍槍舞棍,一會了說著音調優美的對話。接著演員的服飾有了變化,有一個人衣著金色,頭頂華麗頭冠,像皇上似的。接著又到了另外一個場景,椅子和桌子相比之前都變了,變的破破爛爛,像窮人家的場景,有個老奶奶衣著破爛,褲子上兩個大洞,膝蓋都露出來了,步履蹣跚。接著來了很多官府的士兵,手持令牌。
這次活動舉辦很成功,看到一幕幕場景的變化,我感覺自己身臨其境,非常有參與感。結束后,同學們討論著今天活動里有趣的事,依依不舍的離開了操場。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6
我國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京劇(有“國劇”之稱)、越劇(有“中國第二大劇種”、“第二國劇”之稱)、黃梅戲、評劇、豫劇。亦有表述為“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者則是我國五大戲曲。
這天,我校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戲曲進校園活動。剛開始主持人給我們介紹了有關五大戲曲的文化知識,之后我們欣賞了戲曲《朝陽溝》經典片段。該劇本有單行本出版。全劇共8場,描寫高中畢業生銀環到未婚夫拴保的家鄉朝陽溝參加農業生產,遇到了一連串困難,思想上發生動搖的故事。《朝陽溝》在運用傳統戲曲形式表現現代生活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績。看戲的過程中,演員們用自己的表演技術加唱腔把戲曲的精髓表現了出來。
想必你們都聽過《劉大哥講話理太偏》吧?這是我們再也熟悉不過的戲曲了。它出自豫劇《花木蘭》,劉大哥是與花木蘭一起從軍,并肩作戰的`戰友劉元度。豫劇“常派”唱腔字正腔圓,運氣酣暢,韻味淳厚,格調新穎,以聲繪情、以情帶聲,多彩多姿,雅俗共賞,表演剛健清新、細膩大方,內涵深邃、性格鮮明,在表達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上,細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通過今天的看戲,我對我國戲曲文化的了解也在逐步加深。戲曲進校園不僅能提高我們的藝術審美價值素養,還能激發我們的創造想象力,不僅能提高我們的文學修養,還能讓我們了解古典文學著作...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7
現在比較流行的著名劇種有:秦腔、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昆曲、粵劇、川劇、淮劇、晉劇、漢劇、湘劇、潮劇、閩劇、祁劇、莆仙戲、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呂劇、花鼓戲、徽劇、滬劇、紹劇等六十多個劇種。
下面我們來說一說被視為中國國粹的京劇。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京劇,源于1790年,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是世界最古老的戲劇藝術中的一個。京劇有四大行當:生、旦、凈、丑。也有四門功課:唱、念、做、打,這四門功課是每一位京劇演員必須掌握的。
有人看戲看的是熱鬧,有人看戲看的是場面,也有人看戲是為了聽曲調,更有人看戲是看情節。如果把戲當作是人生來看,這大概就是看戲的最高境界了。
人常說,人生猶如一場戲。在我看來,它不但是戲還是一場長久更無需道具的戲。人人都是人生這場戲的主角,只是每個人的演技不同罷了,有些人演的精彩無與倫比、情節跌宕起伏;有些人演的平淡無奇、倒不索然無味。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8
說起文化,人們往往會首先想到的是中國的國粹―――京劇。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中重大作用。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時,老師組織我們來到操場,參加"戲曲進校園"的活動。
天氣真熱啊火辣辣的太陽照射著大地,為大地披上了一層薄薄的"披風"。我們站在操場上,期待著表演的開始。
隨著一聲音樂的響起,主持人滿面春風地走上了主席臺,邀請另一位阿姨并為我們表演了一段豫劇。她的嗓音真好啊!隨著音樂的跌伴奏我們都聽得入了迷,還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節拍。
好戲才剛上演呢!緊接著,兩位身材魁梧的叔叔大步流星地走上主席臺,他們各拿著一根粗粗的木棒,二話沒說,竟在臺上“打”了起來,他們英姿颯爽地揮動著木棒,真像古代的江湖好漢!同學們看到這般景象,都不禁發出了感嘆:"太棒了!"
觀看了這么多節目,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見皇姑》包青天包大人的威武和鐵面無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表演結束了,但他們精彩的.表演卻總是浮現在我的眼前,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些叔叔阿姨們能帶給我們這么出色的表演,可見他們平時都進行著多么辛苦的訓練啊!比起他們,我們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要學習他們為理想而奮斗的精神,從今天開始,我要嚴格的要求自己!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9
在風和日麗的上午,陽光照射著校園,灑向我們。我們學校正在舉行著戲曲進校園這個活動。
我們看到了《見皇姑》、《誰說女子不如男》、《痛說革命歷史》、《打不盡豺狼卻不下戰場》、《花木蘭征途》、《轅門外三聲炮》……等表演。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誰說女子不如男》。
主要講的是:男的在外面打仗,而女子在家里縫縫補補,種地干活等事情。如果沒有女子的話,男人吃什么,用什么?所以說女子也可以和男人相提并論。從古至今,都是男子掌控天下,帶兵出關打仗的更少不了男子,女子卻賦閑在家。所以,有名氣的女子更為稀少。
難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衰跟女子一點關系都沒有嗎?不!正是有了竇太后,才有了流傳千古的文景之治,才有了政治清明的漢武大帝統治年間;古時候,男子出關打仗,女子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才能讓將士們安心打仗,保家衛國;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男子抗擊日寇,女子在家縫縫補補,才換來了戰士們的衣和鞋,讓他們不再經受寒冬烈日的折磨。這難道不足以體現女子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要性嗎?自古以來,一些女子成就的佳業一點也不遜于男子。
我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女孩子創造的奇跡也會步步高升,轟動世界!不論男女,只要志氣激昂,努力拼搏,那便是祖國的棟梁之才,所謂的重男輕女也都變為無稽之談。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10
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每種戲曲都有各自的特點,如京劇的容華美,昆曲的雅精致,越劇的輕柔婉轉。
在這個星期五的上午,我們學校迎來了戲曲進校園的活動。同學們都一個個懷著激動之心來到了現場,在學校搭起來的舞臺上,演員們一個甩袖猶如一道和煦的春風,將戲曲的氣息撒至操場的各個角落;一個邁步仿佛讓人身臨其境般,掉入了戲曲的大殿。我們在演員們身上看到了戲曲的魅力,不是想象的那么乏味,而是令人沉醉于此。同學們的'目光緊盯著舞臺上的演員,眼中充滿了贊嘆的神色,好美麗啊!原來戲曲也可以演繹得這么灑脫,富有虛實的色彩。舞臺上演員的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不愧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員們汗水的背后除了努力,更是堅持,演員們的唱、念、做、打看似信手捏來的,卻在臺下付出了不知道有多少的汗水。演員們精彩的表演結束,臺下同學們的掌聲猶如陣陣波濤,席卷了整個校園,叫好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演員們謝幕的微笑,沐浴在同學們的贊美聲中,也表達了他們內心的喜悅之情。
常言道: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須親自去嘗一嘗。就像戲曲,它雖不分時代,但既不會過時又不會老套。它是中國藝術的瑰寶,永不褪色。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11
戲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中國的戲曲文化源遠流長。星期天上午,戲曲進校園節目組走進工人第一新村小學,給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演出。
演出開始了,主持人首先給我們介紹了戲曲的種類,主要有京劇、粵劇、評劇、黃梅戲和豫劇五大戲種。河南是豫劇之鄉,生、旦、凈、丑陸續登場,翻、滾、打斗好一番熱鬧的場面。演員們表演了有名的豫劇選段《穆桂英掛帥》、《花木蘭從軍》······,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穆桂英掛帥》,只見穆桂英頭戴鳳冠,鳳冠上插翎子,身上穿莽,左手拿劍,右手拿旗,英姿颯爽,好一個巾幗英雄。每唱完一個戲曲,主持人都會和老師、同學們做一些互動,一些膽大的.同學就會上到國旗臺上和演員們一起練習一些基本動作。最后,戲曲表演家又教我們唱了一段《花木蘭》選段,同學們都特別興奮。
演出結束了,當我們細心的欣賞戲曲時,我們就會發現,藝術和歷史是融合在一起的,讓我們記住歷史,欣賞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讓它們能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12
就在昨天學校又一次組織了戲曲進校園的活動,讓我們欣賞戲曲。這次欣賞的仍然是我們當地的豫劇。
節目一開始首先介紹我們的豫劇。豫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介紹完之后就該我們欣賞豫劇了,這次較去年相比多了更多的互動,我們更真真切切的了解和感受了豫劇。我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戲曲的.人,枉做中國人”.不是嗎?這些戲曲,就像我國的一部部歷史,只有懂得欣賞它的人,只有懂得關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為他們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戲曲是我們的國寶,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戲曲是我們的國劇呀!我們怎能忘記它們?如今的社會,我們這些青少年們的視野,已經轉移到流行音樂、影視和網絡,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其實,當我們細心的欣賞我們的戲曲時,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猶如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將歷史的畫卷一一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將我們帶入了歷史的隧道,讓我們身臨其境,讓我們感慨不已。
戲曲的藝術魅力,我們怎可忘記?我們要多去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讓它永遠永遠放光芒,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13
小時候,常看見一些爺爺奶奶在隨身帶著的小電視看京劇。里面的人身著怪異,畫著一個難看的大花臉,有的胡子老長了,拖在地上,說話的聲音也怪模怪樣,咿咿呀呀的真難聽。長大了,也覺得京劇沒有動畫片,電視劇好看。直到“戲曲進校園”這個活動開展后,我對戲曲才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今天上午早讀時看見一輛車子進來原來是要搭建舞臺,因為今天上午將要開展“戲曲進校園”的活動。之后體育老師組織學生下樓參加活動,坐好后主持人向我們介紹今天要演的是河南的.豫劇。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花木蘭這部戲曲她身穿藍色衣著,戴著頭飾,拿著馬鞭,身旁掛著一把劍,那威風凜凜的樣子,把花木蘭演的栩栩如生再加上旁邊的伴奏更能顯出花木蘭的威風,內容大概講的是:男的在外面打仗,而女子在家里縫縫補補,種地干活等事情。如果沒有女子的話,男人吃什么,用什么?所以說女子也可以和男人相提并論。這個戲里我印象最深句子的是
“劉大哥講那話理太偏”
“誰說女子不如男”
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學到關于戲劇的知識,還給我們帶來了快樂。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14
培養學生戲曲素養,推動戲曲遺產保護
為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20xx年5月24日“戲曲進校園”來到中牟縣大學路小學,為廣大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戲曲藝術盛宴。
主持人首先給全體師生介紹了戲曲的板式: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飛板,樂隊老師現場演奏,同學們認真聆聽。戲曲聯唱引起了
孩子們的`極大興趣,《卷席筒》小倉娃扮相滑稽,表情豐富;《包青天》表演的老師,演技嫻熟,技巧高超;《朝陽溝》的表演者扮相俊美,字正腔圓,五年級的小戲迷洪靜怡也大膽登臺為大家表演了巜花木蘭》選段,贏得臺下陣陣掌聲,主持人介紹完戲曲行當:生、旦、凈、末、丑之后,孩子們也登上了舞臺,跟著老師學習基礎動作——耍花槍,一招一式有模有樣,贏得了全體師生的贊揚,最后戲曲表演巜穆桂英下山》將此次活動推向高潮。
本次“戲曲進校園”活動,讓廣大師生接受了傳統文化熏陶,讓大家了解了戲曲,關注了戲曲,培養了學生高雅情趣和美學素養,有力地推動了戲曲文化發展。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15
星期五上午,中牟縣戲曲藝術中心的演員們走進大學路小學的校園,為學生們送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戲曲盛宴。
上午八點,演員們準時到達我校,他們一到學校就靜靜地圍坐在校園的乒乓球臺桌旁化妝扮相,一會兒功夫,他們就成了戲曲中的一個個人物:穆桂英、包公、秦香蓮、小倉娃、銀環……八點半,演出正式開始,演員們或俊美,或威嚴、或滑稽的扮相,優美的唱腔,讓孩子們看得眼花繚亂,聽得如癡如醉。當日烈日當空,溫度高達30多度,可是演員們穿著厚厚的戲服,帶著沉重的頭飾在臺上認真地唱戲,哪怕臺下的觀眾是一群外行的小孩子,從中我看到了演員們可貴的敬業精神,特別是壓軸戲《穆桂英下山》,這一場武戲較多,兩位年輕的戲曲演員漂亮、英俊。男女演員都穿著沉重的`戲曲戰袍,在臺上打斗,他們一招一式都非常認真,每一個動作,每一個亮相都很到位,絲毫不馬虎。同學們都伸長了脖子,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舞臺上精彩的表演,他們仿佛都置身其中,忘了喝彩,忘了鼓掌。直到演員謝幕,他們才如夢初醒,臺下這時才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兩位演員們下臺以后,脫去戲服,我發現他們襯衣襯褲全部都濕透了,但他們毫不在意,簡單收拾一下,又趕緊去下一個學校,給那里的孩子送上歡樂。
可敬的戲曲演員們,你們不辭勞苦,把戲曲這種傳統文化植根在孩子的心田。相信孩子們一定會愛上戲曲,將來把這門藝術發揚光大。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相關文章:
戲曲進校園作文03-14
(精選)戲曲進校園作文11-07
戲曲進校園活動總結10-04
戲曲文化進校園實施方案(精選12篇)10-17
戲曲大舞臺作文02-24
戲曲大舞臺的作文03-08
戲曲藝術作文06-09
戲曲藝術作文(精選)06-09
戲曲大舞臺作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