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意。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古詩的大致意思,在誦讀過程中,感受雪夜投宿人的心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詩中字詞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以及作者所想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古詩的含義,在誦讀過程中體驗作者的情感。
三、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對比圖片:孩子們,看看這兩幅畫,有什么發現?通過第一幅江雪圖導入課題。
2、請學生讀題目,注意節奏。(板書課題)
3、學習題目中的生字“宿”,請生說記字方法,學寫生字。
二、初讀、正音
1、出示自學要求:
(1)請同學們自主朗讀古詩兩遍,讀準字音。
(2)再讀古詩兩遍,注意停頓。
2.學生自讀。
3、哪一個小朋友來讀一讀這首古詩?
指名朗讀,正音。
三、解詩意
1、出示學習要求,自學古詩。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弄懂每句話的意思。
(2)小組評議、交流,說一說古詩的含義。(組員先說,組長補充、評價)
3、學生匯報學習成果:
要求:在交流后,告訴大家你弄懂古詩的方法。
1、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1)日暮:太陽下山了。“暮”下面是“日”字旁與時間有關。
(2)學習生字“貧”,生說記字方法,老師范寫后,學生練習書寫。
“白屋”是什么意思?通過圖片加深學生的理解。
2、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1)“柴門”是什么?通過圖片,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從而體會這戶人家的貧窮。聞:聽見
(2)歸:回來
討論“夜歸人:是指誰?
4、學生說一說正手古詩的意思。
5、為什么主人這么晚才回家?再次深入理解這戶人家的貧窮。
四、悟詩情
(一)體會詩人的孤獨寂寞
1.芙蓉山主人家境如何?你從哪里讀出了這樣的感受?(對古詩內容的整理與復習)
2、主人的心境如何?
(1)學生通過介紹詩人的簡歷,從而理解詩人的心情。(板書:孤苦、同情)
3、老師介紹“借景抒情”“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
4、帶著自己的理解,配樂朗讀。
五、拓展
《別董大》《楓橋夜泊》
六、作業
1.背誦《馮雪宿芙蓉山主人》
2、收集劉長卿所做詩歌,進一步了解詩人,體會詩人內心情感。
教學反思:
一、注重圖文結合。課文配有插圖,以圖激趣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于是在課始和教學過程中,通過圖片,讓孩子們有更加直觀的感受,有利于對古詩的'學習。
二、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以問題為主線,放手讓他們自學,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通過小組的智慧,就能更好的完成解詩意這一環節。
三、注重對學習古詩方法的指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古詩學習中,讓學生自己總結方法,并能正確、有效地運用這些方法,通過自學理解古詩的含義,學生讀不懂古詩這樣的難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四、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要引導學生把課本讀厚,從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因此我在課堂上力爭體現這一教學理念。課前預習時,就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劉長卿的資料,為學生學習古詩做好鋪墊。一節課至始至終,學生一直處于積極主動地學習狀態,學習熱情高漲,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課堂參與面很廣,并能自主發表見解,提出疑問。
這節課,學生會讀會背這首詩,并理解了詩意,領悟了詩歌背后的內涵,還學到了通過讀讀詩,想畫面的方法理解古詩的方法,滲透了學法的指導,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在于:
1、評價語言不夠豐富。豐富的評價語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夠性,若能良好的運用評價語言,能使能使課堂更加活躍,氛圍更加濃厚。
2、朗讀過少。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孩子們多讀,在讀中去朗讀、感悟相信會更有利于理解古詩的含義,相信會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年級《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理解詩句內容,體會出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集體背誦《鹿柴》《江上漁者》。
2.請幾名同學背。
3.回顧古詩的學習方法。
二、知詩人,解詩題。
1.介紹作者。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所寫的。
學生補充有關詩人的資料。
2.解詩題。
出門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農夫家里。
三、讀詩解意。
1.指名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
2.自學詩中的生字。
(1)區分“暮”“幕”“墓”。
(2)“貧”上下結構,上邊是個“分”,不要寫成“”。
“蓉”上中下結構,中間是個“”。
“吠”“大”字上面不要丟點。
3.齊讀《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
4.解詞連句知大意。
(1)根據書下注釋自學古詩,把不明白的字詞畫下來,逐一解釋。
日暮:天色將晚。
柴門:樹枝做的門。
蒼山遠:蒼蒼茫茫的遠山,一直連向天邊。
貧:窮。
(2)自己試著把詞意連起來說說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遠望蒼山,路途遙遠,得找個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個貧窮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從柴門邊傳來了狗叫聲,知道是主人冒著風雪回來了。
(3)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四、展開想象,悟詩情。
1.請一名同學有語氣地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體會意境。
2.看書中插圖,結合詩句內容,思考:這首詩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幅景色圖?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寫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的寒山夜宿圖。它通過旅客的所見所聞,生動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環境
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清貧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想象意境。
4.可根據詩的內容,試著畫一幅“風雪夜歸人”圖,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5.練習背誦古詩。
(1)自己試著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體背。
6.作業:
背、默古詩,試著給爸爸、媽媽講講古詩的意思。
三年級《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
2、合理想象,體會貧苦人民的生活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今天先一起來欣賞一幅畫,誰能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來說說圖上都畫了些什么(學生各抒已見)剛才大家都不說得不錯現在我們來聽聽唐低詩人劉長卿是怎么說的(播放古詩朗誦帶)大家認為他說得好不好(好)那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他寫的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詩人簡介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所寫的,是現在的河北河間人,劉長卿是大歷十才子之一,他的詩歌大都反映人民生活的痛苦。這首詩是劉長卿被人們傳送的名作。
3、解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遇意思是說詩人遇到風雪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
誰能把這首詩讀一遍,其他同學注意聽待會兒說說他讀得怎么樣(讀完后)他有沒有讀錯的音呢誰來說說,
4、學習生字:這一課當中總共有6個生字,誰來說一說你要怎樣記住他們,分別要注意什么大家都說得好,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現在請你們把這首古詩多讀幾遍。
5、自學古詩,理解每一句詩的意思、
相信大家讀了古詩后對它有了大致的'了解,請把你對這首詩的理解給同學們說說,現在前后桌四個人一組,結合課文下面的注解,合作寫出每一句詩的意思。最后選一位代表起來回答。
6、匯報自學成果
日暮蒼山遠:太陽快要落山了,遠處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貧:在寒冷的風雪中,從眼前那簡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貧窮。
柴門聞犬吠:忽然從柴門外聽到了狗叫聲
風雪夜歸人: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風雪夜回來了吧
把整首詩連起來說一說
7、小組討論,回答問題
相信根據剛才的解釋,大家對這首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下來再發揮你們的合作精神解決以下問題
(1)這首詩寫的是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詩人看到哪些景物?聽到什么聲音?有什么感受?
(2)詩人是通過什么來表現芙蓉山主人貧窮的?(簡陋的房屋,貧字、柴門)請想象一下他貧苦的生活,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的生活畫面、(可以從主人的穿著、飲食、家具陳設等考慮。)
(3)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什么人歸來了?出去做什么了?詩人對芙蓉山主人有什么感想?
8、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9、課堂作業,背誦古詩
【三年級《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黃河的主人》教學設計04-03
逢入京使教學設計09-09
《涉江采芙蓉》教學設計04-10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06-04
《雪》教學設計09-04
雪教學設計10-03
山行教學設計12-23
《在山那邊》教學設計05-21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