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數、讀數》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數、讀數》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數、讀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數數活動,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情況,是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2、使學生初步建立數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事物,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重難點
1、會按一定的順序和方法數數。
2、準確數出物體的數量,并能用正確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數數結果。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小學生了。大家高興嗎?你們將要與老師一起學習很多數學知識。數學知識是很有用的,學會它你就能增長本領,能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你們想不想學好數學呢?下面老師先帶你們去參觀一下美麗的校園吧!
二、探究新知
1、教師出示課本第2~3頁的主題圖。
教師:瞧,我們的校園多美呀!仔細看一看、數一數,你們都有哪些發現呢?
學生匯報:有一位老師,許多小朋友,一面紅旗……
2、教師引導學生數圖中事物的數量。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找到了許多物體,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每種物體到底有多少個。
(1)數出數量是1的事物。
教師:圖中有哪些數量是1的事物呢?學生個別匯報。
教師:說得真不錯。像“1位老師、1面紅旗、1個足球、1座教學樓……”這樣數量只有1的事物,我們都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
教師出示數字卡片“1”,帶領全班學生讀一讀。
(2)數出數量是2的事物。
教師:下面我們找一找數量是2的事物,誰來說說看多有些什么?
學生匯報。
教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那么像這樣數量是2的事物,我們就可以用幾來表示呢?(用數字“2”表示)
教師出示數字卡片“2”,請全班學生讀一讀。
(3)依次數出數量為3-10的事物,教學方法同(1)(2)。
在學生數的'過程中,教師依次出示3-10的數字卡片。
(4)教師:翻看課本第4-5頁,同桌互相說一說數量是1-10的物體。
學生同桌之間進行互動,按順序依次說說數量是1~10的物體。
三、反饋完善1、小結數數的方法。
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剛才我們數了很多事物,小組討論一下,怎么數數才能又對又快呢?
學生小組討論再集體交流。預設小結:數數時,要一個一個按順序數,可以從左往右或從右往左數,也可以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數,這樣就不會多數或少數了;如果數的是畫在書上的圖,可以用筆點著數,或者數一個用筆做一個記號,這樣數就又對又快了!最后數到幾,就說明一共有幾個物體。
2、認讀1~10各數。
教師:今天我們認識了1-10這十個數字,現在你能按順序把這10個數字擺一擺嗎?拿出你們手中的數字卡片,擺給同桌看。
學生同桌互相擺數字卡片,教師巡視。教師:你會按順序把這10個數字讀一讀嗎?學生齊讀1-10各數。
3、鞏固練習。
4、聯系實際生活,數身邊的實物。
教師:看來生活中有許多的事物都能用數字來表示。請小朋友仔細找一找,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事物能用這些數字來表示呢。
學生觀察,匯報。
四、課堂作業
數一數教室里的物品和數量
《數數、讀數》教學設計2
教學時間:
1課時(40分鐘)。
教學內容: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三82-83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數數,讀數等活動中認識計數單位“一(個)”、“十”,初步理解“10個一是1個十”,知道11--20各數的大小、順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數的組成。
2、經歷數數和用數描述簡單生活現象的過程,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在認數活動中,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增強對數學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的數、讀11—20各數。
2、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皮筋、直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在進入新課之前,我們先來做個小游戲。游戲規則:由牟老師報數,牟老師報到單數,同學們請坐;陳老師報到雙數,同學們請起立。同學們準備好了嗎?
1、2、7、8、10、9。
同學們真棒,能不能把我們學習過的'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大聲的告訴在座的老師們。
聲音真響亮!
2、同學們猜猜今天我們要認識哪些數字小朋友?(板書:數數、讀數)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
1、牟老師要獎勵同學們,再帶大家做個游戲。
(1)游戲規則:陳老師說出的是哪一個數字,你們就從學具袋里拿出幾根小棒。明白了嗎?劉克海你來說說,如果老師說3,大家要拿出幾根小棒。(再次理解游戲規則)
(2)同學們準備好了嗎?認真聽、輕輕做。
4、6、9、10。現在同學們手里有幾根小棒?生齊答。同學們把這10根小棒放到左手里拿好了。
舉右手來告訴老師1根小棒代表1個什么?2根小棒代表代表2個什么?3根小棒代表3個什么?找個同學來說一說10根小棒代表什么?個別同學說“10個一”(師板書)
2、請同學們從學具袋里拿出一個皮筋把左手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
誰來告訴老師你手里有幾捆小棒?哪誰能告訴大家,你手里有幾個十?個別同學說“1個十”(師板書)
3、師總結:10個一是1個十
(二)認識11-20各數的大小、順序
1、我們知道了10個一是1個十陳老師想看看哪個最聰明的小朋友能運用最簡單的方法小棒擺出數字11。自已試著擺一擺。(師巡視)
2、誰愿意把自己的擺法告訴老師?
3、12怎么擺?(11添上1是12,12添上1是13,13添上1是14,14添上1是15,15添上1是16,16添上1是17,17添上1是18,18添上1是19,19添上1是20。)
4、同怎樣才能很快的擺出20根小棒呢?哪種擺法能清楚地看出這里有20根?
引導:兩捆是幾個十?2個十是多少?2個十是20(師板書)
5、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不但認識了11-20各數,還知道了10個一是1個十,2個十是20。
三、鞏固新知
1、導入:同學們今天表現真棒,看看小天使為大家帶來了什么?
2、“想想做做2”你們能看著尺子上數,從0讀到20嗎?
自己讀一讀后再齊讀。
提問:11在哪個數的前面?在哪個數的后面?比17大1的數是幾?比17小1的數是幾?與18相鄰的是哪兩個數?19的左面是幾?右面是幾?
3、“想想做做3”陳老師想單獨聽一個同學來讀,誰愿意來試一試。從7數到17,從11數到20。
小組合作:一人提要求(從幾數到十幾),另一人按要求數數。
4、“想想做做4”
(1)出示“草莓圖”,提出要求:這里有一些草莓,你能估計這些草莓大約有多少個嗎?學生估計后,再讓他們數一數。追問:你估計得怎么樣?估多了還是估少了?
(2)出示“雨傘圖”,讓學生先獨立估一估,再互相說說估計的結果,并通過數數進行驗證。
5、“想5”引導:同學們看這幾幅圖,圖中都畫了些什么?你認識上面的數嗎?這些數各表示什么意思?你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這樣的數?
6、“想6”要求學生拿出數學書,先數出10張,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再數出20張,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討論:兩次的感覺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四、全課總結
小朋友們,在這節課你已經認識了哪些新朋友?
五、作業
“想想做做1”
導入:
回家之后自己動手,利用差不多粗細的小樹枝、吸管、棉簽做20根小棒,用我們的小手抓一抓,看看一把能抓多少根,一個一個的數給我們的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聽。
板書設計:
數數、讀數
10個一是1個十一和十是計數單位
2個十是20
《數數、讀數》教學設計3
教學時間:1課時(40分鐘)
學習者分析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教學內容是一年級的數學:數數、讀數。按學生的平均水平進行設計。學生的年齡小剛入學,上課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學生學習氛圍不濃。
一年級的學生具備的知識和技能:知道10個一是1個十;11--20各數的大小、順序。并初步感知11—20個數的組成。
一年級學生自學能力較差,抽象能力也不強,大部分學生上課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較多的花樣,巧用多媒體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引領他們熱愛學習,并把數學學習結合到實踐當中去。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親自經歷數數和用數描述簡單生活現象的過程。培養估計意識,發展數感。
2.培養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與同伴合作的愿望以及傾聽別人發言的習慣。
二、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在數數,讀數等活動中認識計數單位“一(個)”、“十”,會用11—20各數描述常見事物的數量或自己經歷過的事情。
2.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動手擺一擺,實際操作,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三、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在數數,讀數等活動中認識計數單位 “一(個)”、“十”,初步理解“10個一是1個十”,知道11--20各數的大小、順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數的組成。
2.經歷數數和用數描述簡單生活現象的過程,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在認數活動中,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增強對數學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1. 正確的數、讀11—20各數。
2. 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
教學資源教學情境圖、小棒、尺子、圓片等。
《數數、讀數》教學活動過程描述
教學活動1
1.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能說一說你認識的數嗎?你是怎么認識這些數的呢?(預測:學生一定會爭先恐后的說)
揭示課題:同學們已經認識了很多的數,今天我們繼續來認數。(板書課題:數數、讀數)
教學活動2
認識“10個一是1個十”
談話:請同學們先數出10根小棒,再把這些小棒捆成1捆。(學生活動)
反饋:讓一名學生演示從1數到10,并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過程。
談話:10根小棒可以看作多少個一?1捆小棒是多少根,也就是幾個十?(小組交流)
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并出示“()個一是一個十”,同桌互相交流。
(預測:學生能很快擺小棒,但部分同學對一個十是十個一還是顛不清。)
小結:10個一是1個十,“一(個)”和“十”都是計數時常用的單位。
教學活動3
認識12
談話:你能擺出12根小棒嗎?怎樣擺就能看得很清楚?先按自己的想法擺出12根小棒,再把自己是怎樣擺的在小組里交流。
學生活動,并在小組里交流自己擺小棒的過程。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
學生活動:用“左邊擺1捆小棒,右邊擺2根小棒”的方法再擺一擺,初步感知12是由1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
(預測:有的`同學可能擺的方向不對。)
教學活動4
繼續認識11-20各數
1、課件出示3幅小棒圖。
提問:你能數出每幅圖中各有多少根小棒嗎?你是怎樣數出來的?學生數后組織交流,
2、指著學生擺出的18根小棒,提問:你能再添幾根,使18根小棒變成20根嗎?
學生活動,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反饋:誰愿意把自己擺的20根小棒展示給大家看?
(預測:有的同學沒有把后面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教學活動5
解決問題
1、如果讓你一把抓出十幾根小棒,你能做得到嗎?怎樣才能保證抓出來的一定是十幾根?
活動后,各人說說活動時的感受
2、同桌合作:看著尺子上的數,從0讀到20
教學活動6
課堂練習
1、從7數到17。
同桌合作:一人提出要求(從幾數到幾),另一人按要求數。
2、課件出示草莓和雨傘圖,讓學生先估一估,再數一數。
從數學書上數出10頁、20頁,互相捏一捏,比一比。
教學活動7
教學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數數、讀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螺旋測微器如何讀數08-04
閱讀數學教材的作用與指導方法09-21
一年級數學《數數數組成》評課稿07-24
《杯子的設計》教學設計03-14
an教學設計06-13
教學設計09-05
《我設計的服裝》教學設計06-15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12-24
教學論與教學設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