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初中音樂《花兒與少年》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音樂《花兒與少年》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音樂,感受到樂曲主題的情緒與速度以及描繪的畫面,了解“花兒”的相關知識,感受到了民間歌曲的魅力,逐步建立對民族音樂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花兒與少年》的欣賞,并配以討論、分析、合作等方法,學生能夠了解“花兒”的音樂特點,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知識與技能】
了解“花兒”相關知識,了解作品結構,感受樂曲主題的情緒、速度以及旋律特點,并能簡單哼唱樂曲主題。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花兒”相關知識,感受到樂曲主題的情緒、速度以及旋律特點。
【難點】
了解樂曲結構,能簡單哼唱樂曲主題。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演唱《掀起你的蓋頭來》《茉莉花》《龍船調》,并提問:這都是什么地區的民歌?
學生自由回答:新疆、江蘇、湖北。
教師總結:同學們的“音樂曲庫”儲備非常豐富。今天我們將一起去到一個青海,學習一首根據青海民歌改編的管弦樂作品,順勢揭示課題《花兒與少年》。
(二)初步感知
1.教師播放樂曲,并提問樂曲的整體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樂曲整體的情緒是歡快地,速度為小快板。
2.教師復播樂曲,并提問:同學們聽到了哪些演奏樂器?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有的同學聽到了雙簧管、長笛,有的聽到了鋼琴,有的聽到了提琴,還有的聽到了手風琴。這首樂曲是一首管弦樂合奏,樂曲旋律優美、節奏明快,不僅展現了青海民歌的藝術魅力和舞蹈音樂的風格特點,還充分發揮了器樂的豐富表現力。接下來,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分別聆聽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深入感受這首樂曲的迷人之處。
(三)分段欣賞
1.欣賞第一主題
(1)教師引導學生聆聽第一主題音頻并哼唱旋律,提問學生:第一主題情緒和速度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歡快,活潑;速度較快。
【初中音樂《花兒與少年》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音樂《花兒與少年》教學設計10-30
初中音樂《花兒與少年》教學設計07-01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04-01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05-09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05-01
初中音樂《牧歌》教學設計05-15
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的教學設計07-04
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07-04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20篇06-16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5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