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
在日常的學習中,大家對知識點應該都不陌生吧?知識點在教育實踐中,是指對某一個知識的泛稱。為了幫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識點,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1
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
1、排泄是人體將代謝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排出體外的過程。
2、人體的代謝廢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無機鹽。糞便(排遺)不是代謝廢物.
3、人體排泄的途徑:
1)排汗(皮膚):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尿素
2)呼氣(呼吸系統):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3)排尿(泌尿系統):絕大部分的水、無機鹽和尿素(主要的排泄途徑)
4、排泄的意義:1)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2)調節體內水與無機鹽的含量平衡3)維持細胞生活環境的穩定。排糞便是排食物殘渣,不算是排泄。
5、泌尿系統的組成:①腎臟:有形成尿液的功能②輸尿管:輸送尿液③膀胱:暫時儲存尿液的功能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腎臟,構成腎臟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每個腎臟由100多萬個腎單位構成。腎臟可分為:皮質、髓質和腎盂。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體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主要分布在皮質;腎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質。書61、62頁圖
6、尿的形成
1)腎小球濾過作用: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由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經腎小球時,原尿中的有用物質如大部分的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進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質形成尿液。
7、原尿是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在腎小囊中形成的;尿液是通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的。
8、血液流經腎臟需經過2次毛細血管,分別是在腎小球和腎小管周圍,在前者,血液的氧含量沒有發生變化,在后者氧含量發生了變化: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9、腎小球是毛細血管球,它兩端連接的都是動脈。出球小動脈兩端都是毛細血管網。
10、血漿、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區別:只有血漿中有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原尿中沒有大分子物質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沒有葡萄糖。
11、尿液排出的路徑: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
12、尿液異常與其相對應可能發生病變的腎的結構:
尿液中出現紅細胞、蛋白質→腎小球
尿液中出現葡萄糖→腎小管
尿量多→腎小管
13、尿液的形成是連續的,排出是間歇的。
14、皮膚包括表皮和真皮
位置構成厚度結構及作用
表皮外上皮組織較薄無血管。
角質層—保護生發層—分裂產生新細胞
真皮內結締組織較厚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彈性和韌性
豐富的毛細血管—-運輸、調節體溫
神經末梢—-感受外界刺激
附屬結構:毛發、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15、一位同學在削鉛筆時不小心劃破了手指,流出了血,那至少傷到了皮膚的真皮。
16、排汗不僅起到排泄作用,還可以調節體溫。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導管兩部分。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2
一.糖類
1. 作用: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
2. 食物:饅頭、米飯、白薯、馬鈴薯、白糖等。
二.脂肪
1.作用: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儲存在體內。1克脂肪中所含的能量相當于2克糖類或蛋白質所含能量。
2.食物:油、花生、黃豆、肥肉等。
三.蛋白質
1.作用:是構成人體細胞的主要物質,也能為人體提供能量。
2 食物:魚、瘦肉、蛋、奶、黃豆等。
四.維生素
1.作用:既不參與構成細胞,也不為人體提供能量,人體需要量很少,但維生素對人體的重要作用是其他營養物質所不能替代的。
2.缺乏癥狀及飲食治療
維生素A缺乏:皮膚干燥、夜盲癥、干眼癥(多吃胡蘿卜、肝臟及蔬菜瓜果)
維生素B1缺乏:神經炎、腳氣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多吃粗糧、全麥面)
維生素C缺乏:壞血病、抵抗力下降(多吃蔬菜、水果。辣椒中含量最高)
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骨質疏松癥、腰酸背痛腿抽筋(蝦皮、肝臟)
VC能使高錳酸鉀褪色
五.水
是細胞的主要成分,約占體重的60%---70%
六.無機鹽
1.缺含鈣的無機鹽,兒童易患佝僂病,中老年易患骨質疏松癥。(蝦皮、肝臟)
2.缺含鐵的無機鹽,易患缺鐵性貧血。(肝臟、血液制品)
3.缺含碘的無機鹽,兒童患呆小癥,成人患地方性甲狀腺腫。(碘鹽、海帶)
趣味導讀
俗話說:“藥療不如食療”。很難想像食物還可以治病吧。很早以前,古希臘、古羅馬和阿拉伯的醫生,用動物肝臟能夠治療夜盲癥,這種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雀目",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在他的醫書中也提出用豬肝治療這種病,他還提出用谷白皮熬粥可防“食米區病”。1947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在經過好望角去印度的航行中,同船的160名水手就有100人被壞血病奪去生命。但后來船員們知道用一些食物來治療這種疾病。你知道為什么這些水手會得這種病嗎?什么食物可以預防或治療這種病嗎?收集關于壞血病的資料,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智能點拔
例1.有些人一生食素,但卻并沒得夜盲癥,這是因為( )
A.因為植物性食物里有維生素A
B.因為其他維生素也能預防這種病
C.有些植物性食物內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以轉變為維生素A
D.人體內可以自行產生維生素A
分析 此題考查維生素A的缺乏癥及哪些食物中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A一般于動物的肝臟,植物性食物里不含維生素A,雖然胡蘿卜、黃色玉米等植物性食物里不含維生素A,但是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它在人體內能轉變成維生素A。所以本題正確的答案是C。
例2.下列哪種物質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能量( )
A.脂肪 B.水 C.維生素 D.糖類
分析 此題是考查食物中的'幾種成分的主要作用,在食物中,脂肪和糖類都可以作為人體生命活動的能量,但是它們的作用又不完全一樣,脂肪主要儲存能量,而糖類才是人體進行各項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維生素雖然是有機物,但不為人體提供能量。水不是有機物,也不能為人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本題正確的答案是D。
例3.科學探究中的數據,往往存在 ,因此需要設 ,同一個實驗在相同條件下要重復做幾次,實驗結果應取多次實驗的 值。
分析 在科學實驗中所得的數據,往往出現誤差,誤差并不是錯誤,誤差越小越準確,但是在實驗中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想使誤差減小,要就同一個實驗在相同的條件下重復幾次,如果重復的數據十分接近,則說明這個實驗結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響,比較準確,科學實驗的數據結果應取各重復組的平均值。
正確答案:誤差、重復組、平均。
隨堂反饋
畫龍點睛
1.食物中含有 …… 和 。
2.人的生長發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都離不開 。
3. 不是構成人體的主要原料,也不能為人體提供能量,但是人體一但缺乏它,就會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甚至患病。
4.某名同學不愛吃蔬菜,近期刷牙時牙齦經常出血,他體內可能是缺少 。
5.維生素種類 ,人們每日對它們的需求量也 ,但它們對人體的作用是重要的。人體一旦缺乏維生素,就會影響正常的。
6. 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有機物,并且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慧眼識珠
1.下列食物中含有維生素C.最多的是( )
A.菠菜 B.番茄 C.魚 D.辣椒
2.如果一個人患了夜盲癥,你認為他需要的食物是( )
A.雞肝 B.辣椒 C.魚肉 D.牛奶
3.你認為貧血的人體內有可能缺乏的無機鹽是( )
A.鎂 B.鋅 C.鐵 D.鈣
4.兒童經常食用魚肝油和豬肝可以預防( )
A.夜盲癥和腳氣病 B.唇炎和佝僂病 C.佝僂病和夜盲癥 D.口角炎和夜盲癥
5.下列物質不屬于糖類的是( )
A.葡萄糖 B.淀粉 C.木糖醇 D.麥芽糖
6.腳氣病例患者應該多吃的食物是( )
A.精白面粉 B.胡蘿卜 C.精白大米 D.標準粉
7.關于食物中的水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有運輸營養作用 B.是能量的物質
C.是人體細胞內水的之一 D.可以運輸廢物
穿針引線
把食物中的各種成分(A~F)與它對人體的作用連接起來。
A.脂肪 a.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B.糖類 b.備用的能源物質
C.水 c.促進人體的正常的生長發育,人體需要量很少
D.維生素 d.組成細胞的主要物質,同時具有運輸功能
E.蛋白質 e.含有人體溫表內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如鈣,鐵
F.無機鹽 f.構成人體細胞的主要物質,生長發育,組織更新的原料
課后溝通
明辨是非
1.飯菜多加鹽,這樣不僅菜有味道,而且也有利于健康。( )
2.人類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就是脂肪。( )
3.維生素是構成細胞的主要原料。( )
4.碘的食物有海帶、紫菜、鹽。( )
5.缺乏維生素D.的人易得佝僂病。( )
各就各位
根據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完成下表。
維生素種類
缺乏時的癥狀
食物
腳氣病
蔬菜、水果
維生素A.
佝僂病、骨質疏松癥
A.壞血病 B.夜盲癥 C.維生素D D.維生素C E.維生素B
F.動物肝臟、胡蘿卜 G.粗糧、瘦肉 H.青菜、魚肉、蛋黃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3
第1-2章
一、人的由來
1、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1)1859年世界的進化論建立者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一書,提出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類的始祖在非洲,亞洲的直立人是非洲遷徙過來的。
3)在哺乳動物中,與人類親緣關系近的是黑猩猩。
4)由猿到人進化關鍵的第一步是直立行走,后由于語言的產生終于促進了人類社會的形成。
5)人類的進化過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運動方式使人的形態發生改變: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勞動改善人類的生存條件:不會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簡單工具制造和使用復雜工具。生活習性以及語言的產生:赤身懂得御寒、遮羞。
2、人的生殖)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睪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男性主要的性器官)
內生殖器附睪:貯存和輸送精子
輸精管:輸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陰囊:保護睪丸
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的性器官)
內生殖器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受精的場所
子宮:胚胎、胎兒發育的場所
陰道:精子進入,月經流出,胎兒產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陰
精子:小,似蝌蚪,有長尾,能游動。
1)卵細胞:球形,人體內大的細胞,細胞質中的卵黃為胚胎初期發育提供營養。
2)受精: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受精場所:輸卵管。
3)一個人的發育起始于受精卵的形成。
受精卵在移入子宮的過程中,不斷分裂發育成胚泡。移入子宮以后,植入子宮內膜,這個過程稱為懷孕
4)胚胎的發育和營養:
睪丸精子輸卵管輸卵管子宮內膜子宮分娩+受精卵胚乳胚胎胎兒嬰兒
卵巢卵細胞結合細胞分裂細胞分裂分化繼續發育
5)胚胎的營養:
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液體——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中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胎兒每時每刻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8周成胎兒(出現人形)40周(280天)分娩
3、青春期——人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
青春期發育:
形態特點:身高、體重迅速增長
大腦
功能特點心臟結構、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發育:性發育和成熟是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征,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調節。
性發育
第二性征的發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調節。
青春期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
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征是性發育和成熟。
4、青春期的衛生:
1)遺精:男子進入青春期以后,在睡夢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現象。
2)月經:女子進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宮出血現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有關
形成過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細胞發育成熟從卵巢排出,若未
受精雌性激素分泌減少子宮內膜壞死、脫落出血(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連同血液一起從陰道流出)形成月經。
衛生保。(課本16頁)
5、計劃生育的目標: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
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其中少生是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關鍵,優生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質。
二、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促進人的生長發育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糖類:人體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質,單位質量釋放能量多;但一般情況下,脂肪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課本26頁表2)維生素A:。缺乏時,皮膚粗糙,夜盲癥、干眼癥
維生素B1:缺乏時,神經炎,腳氣病、食欲不振
維生素C:缺乏時,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維生素D:缺乏時,佝僂病、骨質疏松癥
水:約占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人體內的水能溶解和運輸營養物質及廢物。
無機鹽:如:鈣:兒童缺乏導致佝僂病,雞胸,O型腿,中老年人會骨質疏松。
磷:缺乏導致厭食、肌無力、骨痛。
鐵:構成血紅蛋白,缺乏導致貧血
缺碘:甲狀腺腫大或者兒童智力發育障礙
缺鋅:生長發育不良、味覺發生障礙。
2)病人不能正常進食時,往往需要點滴葡萄糖液,這是因為葡萄糖能為人體提供能量。
3)病人幾天吃不下東西,身體明顯消瘦了,這是因為儲存在體內的.脂肪等營養物質消耗多而補充少。
4)兒童、青少年以及傷病員為什么多吃一些奶、蛋、魚、肉?原來,這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人的生長發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都離不開蛋白質。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
消化系統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分泌消化液。
肝臟是人體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參與脂肪消化。(膽汁不含消化酶但可以通過乳化作用增大脂肪與酶的接觸面積,有利于脂肪消化。)
2)小腸的結構特點:
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特點:(1)長;(2)內表面具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3)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有利于吸收營養物質;(4)有各種消化液,消化液的含量多。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
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并與消化液混合。
化學性消化:通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
唾液淀粉酶酶(腸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腸):淀粉麥芽糖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腸液)
蛋白質的消化(胃、小腸):蛋白質氨基酸
膽汁(肝臟)酶(腸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腸):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4)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
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非營養物質)
小腸(主要的吸收場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從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淋巴管血液循環)吸收;其他從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吸收。被吸收后,隨即由內壁毛細血管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營養物質運往全身。
大腸:吸收少量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
3、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1)合理營養按時進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
早、中、晚餐的能量應當分別占30%、40%、30%。
2)食品安全
(1)應當關注食品包裝上有關營養成分,是否有添加劑,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和廠家地址等內容,根據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推算有沒有過期。
(2)購買蔬菜時,要看蔬菜的顏色是否新鮮,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購買魚肉時,看顏色是否有光澤,聞聞氣味,買肉時還要看是否蓋有檢疫部門的印章。
(3)食用蔬菜水果之前,應該浸泡、沖洗,或削皮;發芽的馬鈴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4
第一章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1、19世紀,進化論的建立者達爾文提出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種現代類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長臂猿、猩猩。
3、由于環境的改變和自身形態結構的變化,使得部分古猿進化成現在人。
4、人與猿分界的標準之一是直立行走。
5、類人猿與人類的'根本區別在于:
(1)運動方式不同(人類直立行走,類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3)腦的發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強的思維能力和語言、文學交流能力。)
人的生殖
生殖過程
1、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的場所是輸卵管。
2、每個人的生命是從受精卵開始的。
3、胚胎經過8周左右形成胎兒。胎兒在38周左右發育成熟,成熟的胎兒從母體的陰道產出的過程稱為分娩。
4、胚胎發育的場所是子宮,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得所需的營養物質和氧氣。
5、試管嬰兒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讓卵細胞和精子在體外受精,受精卵在體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宮,胚胎在子宮內完成發育。
第二章
1、糖類、脂肪、蛋白質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有機物。并且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2、人體需要含鈣、磷、鐵、碘、鋅的無機鹽。
3、人體缺乏維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癥:缺乏維生素A:皮膚干燥、夜盲癥(夜晚看不清東西)、干眼癥等。缺乏維生素B1:神經炎、腳氣病(維生素B1缺乏癥)、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缺乏維生素C:壞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乏維生素D:佝僂病、骨質疏松癥等。維生素D可以促進磷、鈣的吸收和骨質發育。
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
(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內有牙齒、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沒有消化作用也沒有吸收作用。
(3)胃——消化道中膨大部分,有暫時貯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質的作用。
(4)小腸——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的起始部位為十二指腸)
(5)大腸—-暫時貯存糞便,既沒有消化作用也沒有吸收作用。
(6)肛門
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麥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質
(3)腸腺——分泌腸液,腸液含有多種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種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5)肝臟——分泌膽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臟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臟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腸后與食物接觸。胃腺和腸腺位于消化道內。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生物知識點歸納10-31
生物知識點歸納04-16
生物考試知識點歸納06-22
生物知識點的歸納總結06-28
生物中考知識點歸納06-03
生物知識點總結歸納05-09
生物知識點歸納集錦09-15
生物知識點歸納大全04-20
高二生物下冊期末知識點歸納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