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設計方案[精華]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設計方案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理念: 抓住小學生語感形成的心理機智和規律,以學生多種形式的讀文為基礎,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品詞、品句,進行語言文字的聽、說、讀、寫訓練,提高學生的讀寫和運用語言文字能力,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學習本課生字,能按筆順規則正確、工整地書寫10 個生字,并能試著欣賞自己書寫的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中央電視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處。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了解中央電視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認識塔
1、教師板書: 塔 請同學讀一讀這個字。
2、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塔?說說它的樣子。
3、你們知道我國有幾個著名的電視塔嗎?老師告訴你們,我國有 3 個著名的`電視塔:第一個是上海電視塔,叫東方明珠;第二個是天津電視塔,簡稱天塔;第三個是北京的中央廣播電視塔。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 神奇的塔” 。教師接著板書:神奇的。齊讀課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生:這個神奇的塔是什么塔?為什么說它是神奇的塔?)咱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感知——了解塔
1、借助漢語拼音自由輕聲試讀課文,讀準字音。找一找,這座神奇的塔叫什么名字?
2、再讀課文,把讀不準的字圈出來多讀幾遍。讀后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4、同桌同學互讀課文,相互糾正讀音,把課文讀流利。
5、指名讀課文,學生邊讀邊思考:都是誰發現了中央電視塔的神奇之處?
三、研讀品味——熟悉塔
(一)整體感知塔
1、明確中央電視塔的位置。
2、自由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不懂的詞語畫出來。
3、圖文對照理解“聳立”一詞。這塔很高很高,你們能把它讀出來嗎?自己試試。
4、指名讀。
5、教師也想讀讀行嗎?教師范讀。你們聽出什么了?(聽出這座塔特別高)
6、學生模仿讀。
(二)藍天眼中的塔
1、自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2、引導學生在圖上畫不同的東西:畫太陽,畫白云,畫小鳥,還可以畫小樹、房子等。畫在哪兒,是關鍵,由此幫助學生體會塔高聳入云,站在塔上看,房子、小樹就像積木塊。
3、多種形式練讀,體會塔的高。
(三)太陽眼中的塔
1、指名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2、你們想不想欣賞一下夜晚時的塔?(多媒體出示夜晚時明亮的電視塔)。看了這個畫面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談感受,
3、你們見過宮燈嗎?(多媒體出示宮燈)請同學說說宮燈是什么樣子的。
4、為什么要說這圓圓的塔樓像宮燈呢?(塔樓與宮燈有相似之處)
5、教師小結:當兩種事物間有相似之處,就可以用比喻的手法,把一種事物比喻成另一種事物。
6、請同學們用“…… 像…… ”說話,體會塔的美。
7、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一段,體會形象生動優美的語言。
8、同桌讀,指名讀。
(四)孩子眼中的塔
1、自由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我眼中的塔是什么樣的塔?
2、仿照“中央電視塔上有…… 還有…… ”說話。
3、(課件出示旋轉餐廳、了望塔),請同學說說旋轉餐廳和了望塔是什么樣子的。
4、教師結合圖介紹中央電視塔的結構。
5、小組比賽讀這一段,體會塔帶給孩子們的快樂。
(五)大人眼中的塔
1、指名讀第五自然段,說一說:媽媽說了些什么呢?
2、媽媽說這塔很神奇,為什么這么說?(生:這個塔能讓我們看到多彩的世界。)
3、“ 能讓我們看到多彩的世界” 是什么意思?你能結合平時的生活說一說嗎?
4、教師簡介中央電視塔的功能。
5、同桌比賽練習讀這一段,體會中央電視塔的神奇作用。
6、展示讀,學生評價。
四、美讀欣賞——贊美塔
1、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美。
2、欣賞中央電視塔的圖片,感受塔的外在美。
五、誦讀積累——留住塔
1、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2、按課文內容填空,為積累語言服務。
3、背誦課文。
六、拓展延伸——豐富塔
1、引導探究性學習。
2、指導課外閱讀。
七、總結:談談學習課文后,你有了哪些收獲?
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有感情地誦讀古詩,并背誦。
3、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學生:
①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讀熟課文。
教師:
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揭題、解題(2分鐘)
1、揭題,讀題。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2、解題。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3分鐘)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
3)、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4、理解詩意(15分鐘)
1)、學生自學古詩(5分鐘)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10分鐘)
3)學生自愿或學習小組推薦同2學講解古詩 教師注意指點,并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5、體會詩境(6分鐘)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么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么?
3)、這時長江里是不4、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
6、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
7、借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9、借助詩境,訓練說寫(14分鐘)
1)、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么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會是什么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腳本,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為這段情景的表演,寫一個腳本,腳本要交待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們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10、學習小組合作撰寫腳本。
11、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
12、根據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腳本。
13、布置作業(1分鐘)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完成下面的作業:
1)、有感情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2)、《古詩三首》都寫到了春天,說說三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5、?
3)、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設計方案 篇3
教學要求:
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認識到老一輩為后輩人付出的艱辛和芝累、懂得要尊重長輩,不讓長輩為我們操心。
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投影、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二、細讀課文第1自然段。
1、自由讀,
2、讀后你知道了什么?
3、“雪白雪白”是什么意思?
三、細讀課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指名讀寫奶奶和“我”的句子。
3、出示重點詞句。
4、聽了奶奶的話,“我”為什么低頭不說話?
5、請同學們想一想:這時候,他心里會想些什么?(齊讀)
6、為了不讓奶奶操心,“我”會怎樣做呢?
7、指導朗讀奶奶第二次說話和“我”的話。
8、奶奶聽了“我”說的'話,為什么會笑了?帶著高興的心情讀最后的一句話。
9、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
10、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
四、總結課文。
五、指導背誦。
六、教學后記:
1、學生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拉近了學生和老人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認識到了老一輩為后輩人付出的艱辛、勞苦,懂得了要尊重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
3、本課的生字學生掌握的較好。
4、課的要認讀的生字學生交難掌握。
5、本課含義較深,學生較難理解人物內心的心理變化。
設計方案 篇4
一、活動設計背景:
現代年輕人中有種“潮流興”,特別是半大不小的中學生。你只要稍留意一下,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大街小巷,從他們嘴中噴出的污言穢語不堪入耳。他們是說得不粗魯不帶勁,說得越爛越過癮、越神氣、越有個性。聽起來讓人感到毛骨悚然,完全喪失了學生的形象。初三的學生馬上就要畢業,升入不同的學校或走入社會,為了能讓他們認識到這一點并學會自覺使用文明語言,開設一次“文明語言,從我做起”為主題的班會是很有必要的。
二、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的各種形式,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正在習慣地使用著的不文明語言給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學會使用文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愿,為創造潔凈、詳和的社會氛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活動準備:
1.搜集相關的故事,準備文明語言的標語,選好主持人,準備串聯詞。
2.制作相關的課件。
3.邀請學生家長參加班會。
四、活動過程:
1.班會開始:播放一則錄相
錄相內容:兩個很要好的小伙子(一個是廣東的,一個是山東的)在飯店共進午餐。因為正在討論的事情發生爭執,廣東的小伙子脫口一句:“媽的,你怎么這么固執?”山東的小伙子火“騰”地一下子冒起來:你罵我娘,我跟你沒完。廣東的小伙子還莫名其妙地,就被山東的小伙子摁倒在地扭打起來。
放映完畢,主持人進場。
主持人:同學們,剛才兩個好朋友為什么打起來了呢?
學生:因為廣東的小伙子出言不遜,傷害了山東的小伙子。
主持人:廣東的小伙子只是隨口一句“媽的”,不算很粗吧,就引起了一場不必要的誤會、麻煩。那大家想想:我們平常的順口溜又是什么呢?
2.分組討論。
討論我們平常說過多少粗言爛語,班里誰最習慣說,曾經造成過多少誤會和沖突。然后派各小組代表上臺發言,主持人從中進行串聯,老師進行點評。(略)
3.播放事先準備好的錄音。
錄音內容:下課鈴聲響,同學們都在過道上談笑風生,其中夾雜的污言穢語鋪天蓋地,不堪入耳。他們開口、閉口,有意、無意地用著同一種語言,真是斯文掃地,大倒胃口。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錄音里學生們的口頭禪了嗎?這些語言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好些同學已經修煉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了,說得再粗再爛也是臉不紅,心不跳的。那么比起剛才那位廣東的小伙子的“媽的”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吧。還有,我們請家長們回憶一下,你們的孩子在家是不是這樣說的,你們有沒有制止過,或者你們自己又是不是經常使用這些語言的?
采訪部分尤為喜歡口出粗言的'學生和他的家長。(反思)
4.講述一個小故事。
一個非常炎熱的夏天,有一批剛畢業分配的大學生來到人事局。局長為表重視,親自為他們發放安排工作的介紹信,囑咐他們年輕有為,好好干。局長一個一個地發,一個一個地囑咐,累得汗流浹背。而這些大學生們都只是面無表情,大大咧咧地單手接過介紹信。直到最后一位大學生時,這位大學生立正敬禮,關切地說:“局長,您辛苦了!”局長從此就把這位大學生的名字記在心里了。有一次,局里有個重要的職位需要有位有才干的人擔任時,局長首先想到了這個有禮貌的大學生,理所當然地委他重任。
主持人:不文明的語言會使我們產生誤會,為我們的形象抹黑。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剛才錄音里的同學一樣的話,那么這個社會就會烏煙瘴氣,難以想像后果會怎樣。但文明的語言卻像一股甘泉,能滋潤我們大家的心田,甚至可以改變我們人生的際遇。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學學這位大學生,學會使用文明禮貌的語言來代替我們常用的污言穢語呢?
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討論。并請個別優秀生的家長代表發言。(自己是怎樣教育孩子的,以及以后怎樣加強孩子在這方面的教育,同時記住要以身作則。)
主持人:那我們現在有沒有必要學會使用文明語言呢?(有)
我們有沒有決心告別作為口頭禪用的污言穢語呢?(有)
我們是靠別人來提醒自己,還是自己去感染別人呢?(應該從自己做起)
那我們用什么語言來代替這些粗言爛語,做一個文明的讀書人呢?(文明禮貌用語)
我們知道的文明禮貌用語有多少呢?
5.分組收集、張貼文明用語的標語。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11-08
設計方案05-02
設計方案05-03
[精選]設計方案10-22
【精選】設計方案10-24
設計方案(經典)11-19
設計方案(精選)11-19
設計方案【精選】11-09
設計方案(精選)11-26
設計方案08-16